古代交通工具情况不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22:59:39
古代交通工具情况不用诗
x|iR#ɶVja9gY{k^k7 Ajf@ 1 Ii/u="~u_[?C{s{a}Jx_ kʼ|?x o^VWMMf۴c{s3qtQ=e>l\%MW~/Qlg͟Dw*?Lʛq[Z..YO‘Fogû.W֒ܬI-oD:2 4KAR 7|IwGy^d3gjErMтԢe=[n8HhM.^DOTnv'aUC@ ⸲\N-txfA@^X*Ȳ޵>O2Hң4 D ^6I[wڠkp~abC#ˍ碣FEX()8 7k^^9l"kْV|Fcza>B{rrЀ ,v1(@0:.LHk-W +Tg߅{CgB4E_L$t Z'uU%Ԥ Rwƃup1li;VU > o6?,9MLg tQ7:fmh/*O%sE=ׁbDfÓdtNwR"*"cьJdt9}xc-*pȅ0%&\%11٨yp~Kܺ.>ϲ7H>G\1 tQU7H@h Nǚp;$'~a A.1TLZ,,Y՞4TnMHiL#TUDsض7p~Rg%NϠxi;6-"l}1!.FTvsP$:E31$,4ZS,*X+]>Ȋ7`baeoA@%j~ej87UC2i p34jouDnd|$D&8@֥2#=BdiŸA ##XvçБ)Wq W֖XtgJv2TTӰ-&(v`-2aӆ|ZPOw%H43?5䘬oGa[qz6Kd}3ဎzR !xEZFvL:!3 #R 1YE#ZE۹h@v6ܩB6U5gFo :P U`ϜȖ~B3֣]T w :&@i2)1of:ш,IV svtpQЭёgFksGT 7֠pqNw!|%.@s='j[&v,w’M"M Л k.Dg}k׬tI@|= rK #A[18 L*7gaLuPR9C 6&XӃwUv0t蛙΄ ~rp))ॉ7*]Sop"-앖ڛ3juJybJ{h >bV>Þ82N!1[?wђ [#4D&e t ,/%_@n* xRd {fj6T[Gf 4/etDKl.EQs:LL8VxM>lTT:L) 0g3ܑl/Y79,l8j5feU! iE7ݳ FS RrWl c6w~f /m0DB%aNw_͎UZO%_F(ilz, *4Li?bw+$O4/xUJ5i{MS5kG$0(Ԯ :=Pe&eH\RHVYD,@F\0 ܂YSksH^'JV{ H7>K)ɉ?B⌸T~8`.^J;<IG f'$0U3 xưR82Q ab05( /*P Tb,X&5X[l  "6뵁P|r,\'"8r]Nmˡ.haun V21O,^ET.]+X'hT'/F_uLjjPot Tt TQ5V(mt:x' a[-yΖW7fgSD^-jD1*%U@l >mrסּB$X!<)+g#޳293&kJ)⻵>eK#йˮ1Č%jЉ íBtv _ OOiyS3ă|.kV0'꟬JF1\C,&.} 8D 2u%c!GNS축O;CSM<Y' )2&ERr]* ?Sm*dXVגʭ1$︕kb@zQ؀L$RzcIGF5}qzm\3D0&CWum2ƭ>ĊͦD *&n4U뚱ӸvDeqgm 7.{Ar$; )l&M<6iX|݂˵{7rnOijSfAar}qk>ī,W̤OcFk ӍZ:zѥW<:X|$t›I" *y'5=HR  :cOkf$k:BXPz`d9jکEn;[ZǬ5ΪL:jX37^25b'vK/&jT㱷:֓5?Vt͉lE&з؛0,lOSD3pOO~5@ݮp>~0'Mtc#GzpD4NBbpnv VXGyaO_<#普a҄(u\5%bʝ*230nL.3#n/Zӝٯ3Y0j7ޙ:IſY!+A9ϓAoG:u+5o۠]x3Oȭ }׶dՕ{pi9 {!(ETi0j[3Pn>1א-CM}fcWcru1GW1+ӸU_wN$Gr;L7ʾʒrl̰Hq9{[Cq,xH@B/,J}V\)xh6HQhD)0P>fVW{2iZfvm7w/$'!/zj.>Ak(ģ]P"XyxAkzfDƋ8*kT7}_mg<"]&F Aˌÿ~D, Oώ~';\|NI&F9"S pxA &2pK17%0}QcYj 'Bo:IN=q]grMaP6*9QEGmmy=- GO>|'"yřcyΙ4̜El$|66qZV"ł=DZ (9m,ajы4pQhL'h+& Wl661vRm2$hWZ'tM_\K{ ԉŷ2i[ i梋zV!qZu1͂ Hޱρ201$]9 %In#}.:1nyH6ʄ<`40JCIABo P]c&f+0C` !Mb6qqHy(w[~G7"g]!eM-2yp-2Gy{$G:CGe/rORU#gPrXɉ:e\=80}r-,V* Y3F#x@uL'w8N]/ʮq0J1|ײ.řy߶)-q|Sg*&,9ˀyrϹ:~N1};Uj~2g#3ُ8JH`,Dʦϸa($DZ]2'x#s Ms9t1خɇ5pM/5t9wz\g4oJMpo׳,qNW)h:v|%0gw ['OsM66kgtnye0L׺~ZB%>ddW="AzMz+$gW&p~SHްֺr9D96RuNA?u9 %F!bAQ/?X f%:՝OB9EgKON;Hʧee7]8 C l "_?|s|[ [նd?$J?|3cUG,Eʯ^}yK*$X!zϧDxdqX"AAs~dFGںkq~rG&H2 =zzn Ԧ?.FGYI]:`BDn f^t!FԃG7APKϋqwÓfF?35UKW?EGϔO=QtXpl6A&'FgjI>}2baȨ>p܃ҪWX =H-&î_Ihp_>MVeZ=ht3nTd`#nխǬ"i+&7Ok^$uadMأ+j1/A}QwWcG>]8HL.sFyfQTe\t]ԝW6ɖ_dn.AIۛ9ڥK) YriMMl l+,F_IiuA'Tu  6m`䔺p3k%-q|f/+tꐾ4;GN?[^m??8N

古代交通工具情况不用诗
古代交通工具情况
不用诗

古代交通工具情况不用诗
“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对古代几种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总结.交通工具,总的说来,可分为畜力和人力两大类,畜力交通工具有骡车、牛车、驴车、羊车、大车、驴、骆驼、马等.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车、三轮车、轿和白桥、扛肩、担挑、冰床等.
  古代交通工具有:
  1、骡车,又称轿车,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据陈育丞先生介绍,骡车是辛亥革(蟹)命前北京的一种主要载人工具.向有“京车”之誉.骡车由车身、车轮和车轴、车围、套具四部分构成.车身有车辕、车前盘、车厢、车后尾四部分,主体是车厢.车厢有穹形顶棚,有门有窗.官用骡车车轮较高,辐条较细.车毂凸形,车轴稍长,俗名“陕西脚”.普通骡车车轮俗称“笨脚”,跑车车轮特别沉重,以免翻车.北京骡车的车轴(轴承)很有名,车行时触发出一种极清脆悦耳的响声.车子跑快了时,远远听去仿佛是京剧鼓板“单皮”在“放丝鞭”.只有北京的工匠具有制造这种车轴的技能.车围有内围、外围之分.外围用蓝布,在距车底盘约半尺的地方向上翻卷,卷起的部分,改用杂色缎,镶以黑缎边缘,名为挽手.内围,下部用杂色缎,镶黑边,名为卧厢.上部与车顶多为白色或淡蓝色.夏天,外围两侧各开大小不同的纱窗.纱窗之上加蓝布遮阳,下熏黑绸飞瞻,名小帐子.车前也架遮阳,名大帐子,夕阳西下或晚上行车,大帐子已不需用,便撤去.夏天,为了车厢通风,撤去里围,只留卧厢及车顶,周围遮以熟罗帘子,以防日晒.雨天,车外加油布.冬天,车上罩以灰色或黄色的氆氇雪顶.套具则包括骡子驾辕时用的鞍子、夹板、笼头、缰绳等物.鞍子较大者,称为大鞍车,多是王公贵人、满族命妇乘坐的.车夫三人,两人拿辕,一人牵骡,皆步行.另有小鞍车,用途较广,人人可坐.清末一些纨绔子弟多在小鞍车的制作和装饰上争奇斗胜.北京骡车所用的骡子,多来自陕西,人称“西口”,以颈长、胸宽、腰瘦、胫细者为优.毛色则以“缎子黑”、“野鸡红”、“菊花青”、“墨里藏针”、“香青”等为上乘.北京车把式的技术是很高超的.在最繁华的大栅栏,路仅容两车击毂而过,北京的赶骡车者也既能避人,又能避车,绝少事故.过去北京的骡车,有自用的,也有营业性的.自用的,无需多说;营业的,就是专门拉送客人的.但只有“站口儿”一项.所谓“站口儿”,就是骡车营业者白天在固定的一处胡同口等待乘客赁坐.起初多自己赶车,待收入渐厚,便再拴一辆,可雇人执鞭代赶.
  2、骡驮轿,是用两头骡子驾驮的一种轿.这种交通形式实质上是坐轿,但这种轿不是前后2人或4人或8人抬行,而是前后各有一头骡子驾驮着轿杆而行,故称骡驮轿.这种轿比一般轿略大,可坐2人.轿内备有寝具,可以躺卧,是适于长途旅行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可日行百里.行途中有两人赶骡,一人徒步,一人骑驴.
  3、驴车,是由驴拉的车.过去,北京的驴车很多.后来骡车,马车兴盛起来,驴车日渐减少了.驴车也有自用的和营业的之分.自用的驴车,如粮店有自备驴车,外出送货用.郊区农民有自用驴车,用以进城拉粪土或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营业驴车是用以拉送乘客的.有“站口儿”和“跑趟子”两种.“站口儿”者和营业骡车一样,在一定的处所等候雇客,或送一程,或包车来回. “跑趟子”又叫“跑海”或“趟子车”,即赶着驴车沿着一定的路线来回拉客.过去,在天桥到永定门,东四到朝阳门,西直门到海淀等路段,都有趟子车.趟子车由某地到某地,是有定价的.因这种车较简陋,定价也很便宜.早到的乘客抢占前辕坐处,比较舒适.后来者便盘腿坐在车厢内,比较苦.最后上车者,只能坐在车尾,有被颠簸下来的危险.民国以后,这种驴车逐渐绝迹.
  4、牛车,过去,北京的牛车主要是慈善机构育婴堂用以捡拾婴尸的.牛车上有一个大木箱,后面开一洞口,洞上悬一幅黄色布匾,上书“陆地慈航”四字.每日拂晓,育婴堂有人赶着牛车到处转,遇到婴尸多为被掐死的私生子便拣拾起来,从洞口放入牛车上的大木箱内.有的被拣回的婴儿尚未断气, 还可以救活,也收养在育婴堂内.
  5、羊车,这是少数人家特地制造的一种小型轻便的敞车,由一头山羊驾车.可以用来驮载一两个小孩外出游玩.
  6、骑驴,驴是既易饲养又较驯服耐力的牲畜.骑驴代步,方便省事.从前,北京城内骑驴往来的人多有.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初一日,北京大风,有人骑驴从正阳门前过,被风倦起,落到了崇文门地方,人驴俱无恙.北京城内也有人家养驴营业,招客骑行.从新街口到西直门,交道口到安定门,东四到朝阳门等街上,多有这样的营业驴.从宣武门到白云观,营业驴更多,以便人们到白云观赶庙会、进香或游玩.所以,今宣武门东河沿街旧称赶驴市.这里的驴似乎更有灵性,雇客付钱骑上去后,不用驴夫跟随,驴就主动地驮着雇客快步跑到白云观,停蹄不动,待雇客下来.早在白云观的合夥驴夫拉到客后,用手一拍驴身,驴又自觉地跑回赶驴市.这大概是因为这种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往于赶驴市与白云观之间,也就有了经验了.驴,不仅可供人骑,而且还能驮货物.
  7、骆驼,具有温顺、吃苦、耐劳的天性,用来驮运货物,胜过驴骡.过去,北京西郊石景山一带和南郊南苑一带,有不少靠骆驼为生的驼户.他们饲养几头骆驼,或驮脚,或跑买卖,挣钱糊口.驮脚的是为别人驮运货物,挣份脚钱.跑买卖的是拉着骆驼到外地贩运货物,既挣脚钱,也赚货利.旧日北京的驼户主要是从门头沟驮煤,从大灰厂驼灰,从西山里驼木材等,到北京城里送货或贩卖.拉骆驼按“把”而计,大把8只,小把6只,一般一个人拉一把.为了途中互相帮助,常常好几把一起走.但民国以后,现代交通逐渐发达,对进北京城的骆驼队也有新的限制,只准3只为一把.如果6只或8只一把,前后有六七丈或八九丈长,影响城内交通.过去,北京的骆驼都是从口外贩卖过来的.据陈琪先生讲,他的太爷就因去口外贩卖骆驼发了家.但是,拉骆驼主要在春、秋、冬三季,尤其冬天最忙.夏天,要赶着骆驼到口外去放牧.
  8、人力车,又称洋车或“胶皮”,南方多称东洋车或黄包车,是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人力载客车.这种车的车形,大家在电影电视中都看到过,两个车轮承托个一个半圆形或方形车厢,车身前有长长的两根车把,一个人坐在车上,一个车夫拉着车跑.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名叫铁皮车(车轱辘用铁皮做成,故名),是日本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御用车(现在颐和园内陈列着).后来,北京便有人仿造,所以清末北京街市上多见铁皮车.民国以后,车形多有变化,铁皮轮换成胶轮,车厢多改为半圆形.黑色、棕色、黄色的都有.那时候,虎坊桥的“西福星”、崇外上三条的“东福星”、东华门大街的“懋顺”、西四的“华馨”,还有“起顺”、“双和顺”、“悦来”等字号都是制造人力车较有名车行.有钱有势以及社会名流之家,往往自购人力车,雇专人包拉.大量的人力车都是一些车厂子的,穷苦的车夫租车拉客;像朝阳门大街的“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外上头条的“五福堂”车厂等,都属大型的,它们都拥有一二百辆车.一些小车厂仅有二三十辆或一二十辆车.旧日的北京城里,人力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在十字路口、胡同口,常有三五辆或十来辆人力车在等座.尤其在戏园子、饭馆子、澡堂子、东安市场、西单商场、旅店、火车站、天桥、公园、八大胡同(妓院)等处,候客的人力车更多.拉人力车的,分白天班和黑夜班,又有拉包月车和拉散座的分别.比较有名的人力车夫,还获得“一溜烟儿”、“伊犁马”、“花裤腰”之类的绰号.旧社会北京的人力车车夫是极为辛苦极为悲惨的.他们忍受着车厂主的残酷剥削,又常常受到一些恶棍警察的敲诈勒索.每天早出晚归,满街奔跑,挣几个钱仅能糊口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人力车才完全取消.
  9、三轮车,是30年代后期才出现于北京城内街巷上的.据任有德先生回忆,北京的第一辆三轮车是日本侵略者送给汉奸江朝宗的.后来三轮车逐渐增多,成为北京城内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三轮车靠车夫登踏而行,比人力车省力,而且可以拉两个人.现在北京街头上仍可见有载人三轮车.载货的三轮车是平板,叫平板三轮.
  10、手推车,是一种独轮车.车轮在车身下面,居中.二车把在后,末端系有车襻.人推车时,车襻搭于颈后和两肩,两手分握车把,向前用力,推动车轮运转.车轮车轴原为木质,较笨重,推车费力.车行时,车轴摩擦车耳,发出吱咯吱咯的响声.后改进为胶轮轴承,推车省力,且无噪声.手推车功用较广,既可载人,又可运货.旧日北京卖水的、卖菜的、掏粪的,以及农民运土运粪、运稼运粮,大都用手推车.
  11、喜轿和白轿.过去,北京的平民百姓也用轿.一般结婚时用的轿叫喜轿,送丧时用的轿叫白轿.喜轿是结婚时新娘坐的,一般为红轿,轿夫4人,前后各2人,有的地方除红轿外,另有两乘绿桥,是男方娶亲太太和女方送亲太太坐的.20年代后,流行新式婚礼,北京人结婚才渐渐改用马车或汽车迎亲.白轿是旧时有钱人家发丧时用的.老北京的风俗是,送葬的晚辈乘坐白轿.若是女人,限于已婚者,未嫁女子不能坐白轿.
  12、扛肩、背负和挑担.扛肩俗称“窝脖儿”,是旧北京城里的一种行业.干这行的人主要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极少数“窝脖儿匠”为皇室扛运贵重陈设,这样的“窝脖儿匠”专归皇宫懋勤殿绳子库管.窝脖儿需有一定技能,一般人“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他们的“窝”法是,先将要搬运的物件放在一个一尺半长、一尺七八宽的长方木板上,并用软线绳捆绑好.然后由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匠”的垫有一根下铺棉布垫板条的肩上,“窝脖儿匠”一手扶物件,一手前后甩动,两眼向前平视,迈大步急行.到达目的地后,仍需二人将肩扛物件接抬下来.除了肩膀能扛外, “窝脖儿匠”还需有健步如飞和拆装各式家俱的技能.清末北京有名的“窝脖儿”范茂贵,仅用4天时间,就把60斤重的铜狮子“窝”到遵化马兰峪的慈禧太后陵墓去.背负就是背运东西,甚至背人.清末,北京多大雨,街路积水成河,没膝没腹的,一般人难以通行,遂有专门背人过街而挣几文钱者.至于旧时北京卖菜的、卖鱼虾的、卖鲜花的以及煤铺送煤、灰铺送灰、饭馆送酒菜等,多是担挑.扛肩、背负、担挑,都是以人力为主的交通运输形式.
  13、船是主要的水路交通工具.古代的船也是多种多样.远的不必说,明代有黄船(御用)、马船(由川滇转送马匹专用,永乐迁都北京后,专用运送官物)、快船(水军征战用)、海运船(备使西洋诸国)、供应船(为皇室捕渔用)、后湖船(在南京后湖,为楼座船,供游览用)、战船(征战用)、粮船(又分遮洋船和浅船二种,均用于漕运)等等名目.② 清代则有粮船(漕运用)、战船(又有外海与内河战船的区分)、水驿船(用于水路驿站)、应差船(又有沙船、便民船、黄快船、楼唬船、宣楼船、大江差船等细目,备官府随时差遣)、救生船(专于江河激流险滩处备抢险救生用)、浮梁渡船(藉以渡河用)等等类分.③ 但是,在北京地区能见到的,仅黄船、粮船、水驿船、浮梁渡船等而已.黄船,在上面的《御用交通工具》部分,曾谈到龙舟,就属黄船之类.《明会典》载:“国初造黄船,制有大小,以备御用.至洪熙元年(1425年)计三十七只;正统十一年(1446年)计二十五只.常以十只留京师河下听用.”④ 《养吉斋丛录》所谓前明遗留于北京皇城西苑太液池中的“蓬岛飞龙”一船,是否就是明代留用于京师湖中的黄船之一呢?颐和园内至今存有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雕造的石舫,光绪十九年(1893年)稍加改造,改名清宴舫.这个石舫虽然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无实用价值,但通过它可以想见明清黄船的样子.明初南京后湖(即玄武湖)船或许与其相仿.
  14、粮船,是专门用于漕运的船.海运粮船叫遮洋船,河运粮船叫浅船或剥船.北京作为金、元、明、清的帝都,它的粮食供应和财源完全仰赖于东南.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大规模的漕运,就没有北京作为千年帝都历史地位.正因为如此,当年北京的粮船是很多的.永乐初,无论是海道运输的遮洋船,还是运河运输的浅船,都能由直沽(今天津)溯白河而至通州.后来只有蓟州军饷用遮洋船海运,北京和通州国库里的粮食,全由浅船运输.明万历年间,用浅船运达京、通仓的米粮达370万石,而遮洋船运至蓟州的军粮仅24万石.同时间内,全国造船共12143只,其中浅船占95%以上.据文献记载,一只四百料浅船,底长5丈2尺,头长9尺5寸,梢长9尺5寸,底阔9尺5寸,底头阔6尺,底梢阔5尺,头伏狮阔8尺,梢伏狮阔7尺,梁头14座,底板厚2寸,栈板厚1寸7分,钉1尺3钉,龙口梁阔1丈,深4尺,使风梁阔1丈4尺、深3尺8寸,后断水梁阔9尺、深4尺5寸,两 〓(上“广”下“敢”)共阔7尺6寸.打造这样一只浅船,需用楠木7根,楠木短枋、连二枋、连三枋各一块,榆木1根,杂木5根又3段,大小钉锔700斤,艌麻200斤,油灰200斤,桐油30斤.⑤ 清代的运粮剥船大小有变.例如顺治初年造的粮船,船底长5丈2尺,中间阔9尺5寸,龙口梁、使风梁阔均不过1丈4尺,断水梁阔不过9尺,船体大小与明代浅船相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题准,各省粮船式样改定为长7丈1尺,阔1丈4尺4寸,较以前增大.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因“各省漕船过于高大沉重,行走濡滞”为由,议准北河官设剥船1500只,每只身长5丈8尺,中阔1丈8寸,后阔8尺1寸,九舱,每舱深3尺,装米300石,⑥ 又比康熙时船小了许多.
  15、水驿船是水路驿站专用的船只.样式不见记载.明代于通州设有水驿,必定有水驿船无疑.
  16、浮梁渡船,是以船作桥渡河涉江的交通方式.据《清会典事例》卷939记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将顺天(府)通州额设桥船五十内,拨给三河县泃河六船.”这样以来,通州的桥船尚余44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拆造通州桥船二十二,作为定额.”此后,通州则有22只桥船.雍正元年(1723年),“古北口滦河设渡船四,交与汛官管理.”乾隆五年(1740年)题准,“直隶省古北口渡船朽坏,别设渡船二,增设桥船十四.”作为浮梁渡船,需要的是坚固耐用,无需精雕细饰,所以这种船如同运货的马车、骡车、大车一样,样式简单,制作省力.
  无论黄船、粮船、水驿船和浮梁渡船等,除顺水时可借助水力、顺风时可借助风力之外,主要还是船夫的纤拉和撑划.也就是说,仍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的水上交通工具.
  17、骑马.马是古代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次论文主要介绍马.
  历朝历代的驿站,都备有若干马匹,以供递送文书的人或过往官员骑乘.马跑得快,跑得远,将士出征离不开它.但在北京城内,文武大臣上朝,除了少数高官之外,都要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