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降 老王 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29 05:09:13
杨降 老王 原文
x[NcI>ȩʹ4T-MUfT/#1I @f/_T9?/Z6FH|"Nľc:K,ye7[R#~9@?s07DR` ae_,yq,s]*)\Øe H@TʧE!wWxRqZiWz^=Vs~+:୿SUtU*iaUvEceꦯ    C^+DdmG $n61$tz]U:*z 3W!rt=74#]`r{\#, n\5j^eZOptҭ^saJCiMWE;kaNT&^)D b9 j(UYJ a~ ~?$$ - nͮ;nq!]ն7 Y2b&^h% E0D4=Oxj-R }}qa ը;xE<չMP[pյ^SP),xB-2d `;P 3'.{N=3{֏ٚ:{1) _ݜ, @!$pTo|en9l P !Lo ^'ŸB|tʨy5UHHݯecB۽z aⵊѫ)Tc$j B`g]ϗ5fLg0/Y.:Z!`sP.b-UM hV Za:jݻ:q_ܩRgp< ];kY~a~m$z S}jG&ZE }qk:t6* w! ޡ9 0vP]v.u0 0u w:  4œ39sx ƹR.ۧ@R᪮vry#!Ѩ#V5WktJYǺ7Uxc o#.q¹0Kx`ScѭMFHvK]*>Le{c+Yƽd pJ!^%NI;DF";HL(*3lXQrLConګƭwj1,ќd0ϸ/DdfJ1yљcdjm@킥+YJΐ@z@X*W DTDE{Q!#Cs +3O >O&#IFJl~M&NcGTe*Uk@Q)XQoF_0 ,He$=d"/Z5$(pB$ 6mw " \)I:i]50а ْ{1z `b(@׎l!ȀXr5A}>5|@=ѨQ|~TT!s!HTX%UH5!y c-ܠs+X $1,P]qXNJm=a;Lt.2r.gֺ9Ϛ:-T <+-[`iY;wl` >,ч3#o}_dT {J`#k^ҡ(ベڎ͠-hr2ͼd@ZuVq?BF@ Ne`>*A"1Jߡ͂ AV^;< 9-, {0;kG/3uT~=0-D3._mh٪Hdۦ0RxjLA=l$ 5 @Jqn | "w*ۅur$z5 hP`0UNMsnbl쩿1g cFpS !ߑ8j-Q> )' a6fS'SFl )]D8arCPc73čmRP[yvS; !dU1,qAA8g6ķt_U6U— AI |wM/YnXl%;+t5I$ExfbBK߭;8&9$B'!;Sâ{yG'"zns:tMSRd33HP5.LD[0EO$`G2ʈP\&2˜dIԤ'P , @E.l_4?(mY0nz1!rC L^ז|i㏁߼ݴT+ x>N^B8xg.spEď&gSxwLD9L{&3Cg6%dԆ<>m 6Am<54z+L#<<"EG41Ԑ"n<3n0otq۸l myL{/sasߢ#8愧p8T#Փ\c pc'qZu%GHqS8ԸI)ͲqFAN$]"J5$Mnn.Q{gW|1>1S9sHΛӘНɝos̟ʟ[SBݢl}KhtӉ>J=IY>Nㄺ/QtlR/hu Y:#rG(N̦%F vb6n:!Mh}2>YlQ`iO)Si],uGfLe{7cߩb;c{K;?'@/Ә 0x>b,!^mi6A 0AS Vi4Ħsx8s V{gok\@t4~Li作*\s_K[Ksi4>=ȷ0Hl ӂ|ͧ Ft>G}}G0>uTFd%g̷L-Ӹ~f~K

杨降 老王 原文
杨降 老王 原文

杨降 老王 原文
老 王
作者:杨绛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www.pep.com.cn

老王原文如下: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

全部展开

老王原文如下: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收起

老 王
作者:杨绛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

全部展开

老 王
作者:杨绛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参考资料:http://www.xinyuwen.com/yuedu/meiwen/56246.html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