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论语》读后感谁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3:10:03
400字《论语》读后感谁有
xY[rH]+kYD1 7 VJ_9Y)DGt 72Ot+π8%%rR5D&{W!r4> ?z_Gz8 k8|^XP7I#sCtnOh 7u ]J B.t}2Y /UDFe˾'[ZccJ,!=zNf.3!Ȓ)܄"7ѨBC6bAdy"Qqy4u;@]f[,vѮ:&O1C@CF YdԎ5DQg $*g 2&p]qs)\:L6\TƤFn "FQiD~SEm'({ 9Ǭt$ǂx )zl3W-Ba'ꂷ*ȘqFuVx$(XSO-sj|Ky1&UTPyV'dfTnPv8HsQ)eB|kIs=v#e)I}(Ǩ*!.p6+̩b,^_:u 45 Q2nS$rCvpk)s]+j_vHek+_A}I3uBCM =kR  ŵm1=PP@$H.Acc2LKOy,JW; iknݐ\ܰWhO/:Yg Ecmmw0FhgH>UM {qoVbӣ.ZjvJo/')A /"O8GՁ9 {v9רΦiaiy+5@򵝉LMsUikrMHJ޳qy6sVh FNQZlMK Mrc"h5Z%`GH}C>~>q9:>nh0%-zU6&#X[gD[6WZg׿bƳiY~>6->HHf3#rþÒ-|>Gh-8Kv!O,;MR]FWa'J(G2}oe)@*e(Kv(GYGvxY{Onn^R8U4+Bxq۸hjw"LL}TQ)s=E"+\4-b]067ցc1`-+Lv!a,\[&|Y`H,Վpks #M|q)\  Ai^;FMKe$+jw*4=2J3F۩ t!rEJv52Bwf,{Hrb)*z,KR<ahrSN´dtGH:`)yfp]ˍ]"7jpI$gU0ZCQkMKMj =~l+qg  <0$_ !bGr`"}+݁^F Մxk=Zm•qM YA6k pպI,c2qCё3NJ'19Q]%'R5r)s8.Rq (|zBIS |Q]ʺK(z3ky>)RnRԌZ@+Fcv-DV7"b% H|<bhh|CȄ:B%@Ye*fY̵b0}p? D?@-A d;GJ_[9.Q{OW?H0Q}=EI;}CYG_ L}FwbKJO@^A\r^E!J 2k-},W&i> &g^IFbtW9pmQgzn:{}Z<( nΉ!Rs.w=-lFy]hnH+ej 9.& XS4Q$**i] wGT~ω8UhZ

400字《论语》读后感谁有
400字《论语》读后感谁有

400字《论语》读后感谁有
读《论语》有感
——浅谈学习之道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学文化圈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切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的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的善与恶有着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满腹经纶.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论述,下面我就学习从四个方面来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固然为了“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做学问自然以“学”为中心,然而不能忽略“习”“温故”“问”“思”等.他指出“温故”与“知新”,“学”与“思”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可贵.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要“学而不厌”.越是大学问家越能感受到知识汪洋无际,孔子就是这样的大家.  
总结一下,其实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比如懒惰、贪吃贪睡等,老师说,君子见得思义,不占别人便宜,即使是随手可得,也决不沾染.在学习后常常感到非常的惭愧,当后不再造,作一个安分守己、精进好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