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6:16:57
商鞅变法的意义
x\Ir#IvJZi5U]ڤvI#' Hp2$Hit="VyGdVN##< ?|25ϲ6;K328뗞g*}* 3oٓ-Lesqm[.}ZJfL/ax+ύі'3/S^3-5K;^T+aW24S~O*" 5&T6^Tv^6l&ZJ536tV#+HUlN6Ώ' UXO:Q¤nxR:PMe3HlO۶U~l^mn;nDOPO?/W^ !̔$o?""GX<.#_ÌF($7݂PI 6qd]S*MxmOkGô_W' vRO\AŁ }0͟}[3Şsn^2&^[x셬C#"GwӘg(%u ObO_[/'Rt!kpfemOբnl/壣:f/F3V~ t­P RE޸)8x#ղ܃&z6\һo+\nR%A/qo Hj7>Kta;4'x\ѥ=#n24ȀU0ܶK=UL\%x;8 rDQSq*=. \ w dYd!f;pM=V`b*u3~Ddi07GgC>𷩏6-I б>+gw>(_>S$;`gDU4 CW n*qI9_(xlA8bmz n)1Aݺ S2QOP`P,2\ $swa3;<X7 qkqzl ۆ%])ƉN,N*>Q/ /,>Drj,:^.ϳ9j3|H2,{'-N=E$J_Ϳ]wz=0ȩE|w3/q7Τ^ްke_5aI*Nz 5ړM6MTl?X4to5^E0G_V|uxYIttg{9r|)4lH ٓ"G~4-3@eOF?畎[-\ HaB[WrB$0<|@-tY&)V:sh'_Y*% fk &Dv/mƌ4 v(FEI}$8Hz-gDܶ8txX1&5Ԩ6}z502x_A?q8 - XuzxQ& Q$:~X힫Bp5 U68*;,j*nnFr^a6\81Tx: .o]8g ww^T kip7*G@2{W4Ϳ| {bKUj`n%I<8[21-^98'aݦTAʿJ_ H6+]!OOO JHm9Z@7_[v`6idwpB{ EA:F+ƻ7g&xϒdm?^6:(-GC mR0۠Tvy.#(<'+~Nn_ܕ[Մ]c Wcv?u7 #xrml&mAn3|:FA9'A6 Iμ r%"?rʅ gb?cPjIgq.DuN&Vam0C\VhEj5C1:Da  oHH̛XEA阥q^JIrsR~CX58<>="imb_̼/"7m^Tj)^r=*ghk*z6LeU>XY0yq[-Qpdm#v=~+j'GxggH '"4!5%V {;"R2#4j"- {aa\BPmc=XOGe<9-"ڳ:fgG(U; aa¾xj:YiYj Y qK~Z[y$u4I<&=Z~c50C*b$aĒ$6˅\ x"+; $ -"3g79#cQ˕B~{ҽKyT՝sq pN^C/F{qn .l>: 8\AO&{K :b q VƦ_ΘtvqҠ YaOTtkO#ز"~$,8I[3KPD,a># <5]>vq/`n2[v'W:Qu_.$56qcM՗vU/5Gh%68ߥ_&v.T" b1󄉞-A_j1з".:f[ss;K՟'(_p:r f.؍2:5$y%RbqS0$*^.BasXH<}f9(cLQFG*0WD2(`&.Y AR8pd<I2/lكfCwAIMPضཐKhوn 5)$J:̍"/'RԄ"A˕Vߘ .mj_'H__t]pBPiۻQlb'dzxQVqvNL/J 5{r[@ >)st1P%㸦|\e9=s;@4y_!@ΜiZGf ed&1Vl>hMn;srT;u"¸ az@48Ta;$&QщIm)A5If\}DX 5uL=I݃ki !PuV1JOw깊0MӰY|;X.t9gjv 'A 7ER>Z:R`S:#61G8!A|!Mm~ рaHp G+\Snzv`dtzPWFX5aEEIf0/ʰ6&I۾do>ß/}Zo>.Fl噅S\zqACYiI_tP Uk^;N2fQ_Pk.rNɑM ]Otz>xWdcQg<{un\ԞZ@iћls~'!aJ'b#6,Q&vlAuA3Sp-wFG#LeҮ3{{{dg8+97r}{79- i fws@4`G6Y"nk'*p׼W!oF e;@~uSb^-M`s6D3$9; gpM .[_c+PtQhi.ga'~o_`?F7t̼\tU\4l~BandΉ_4AE۴Z_ !dٗ7]X=;,{8`%"85j҇Mb# Ш{gY;1m3HQ cwaS˙4=XWw%ҫ)yj2uN'@2Ũ}u$)ُMxWaY@+jQUge;('`5"zWL 64MWOLwL)"];um-E.E*G3J%%]V>}Y5<Ӿaҵ+れyQՆ|C¼|U5'^j+Ub>#3k]Rf$8*=^ܐz֓dݻxF :%N 66;DVR5^{,2ViRX=zJG1ȞLiMES`q{c_#EdNJ*Ҋ !Myab )~JһOI; rNL%{+s`iHG.b_m;wx-6 Ųh,r$*jeXzsffDu(kMx3 fҾ7([Tn^ ԔW9A&I/Q5rXtO `E/lco8C tDsE?P׌kp IG G#g xeKVa%QS&,T>ik5l"YIXr]gP.ӱV$Aʊ[䴥GGPnĎ1c\hxf`tnJejL>w*ٴ`AhIlQ|Ss`~>IӶ+f <5_?t^.)aת|=(,|e7VD$$rڽX'E]ۖ4{ l@@/4D|.}]lĵq*aidRPҶݲrU yA;ߑDž<[O5v?h)yYm2ݠ9z UȄWhj?(%7ևC PvN6,-/VOy+~XV6N޲T'}eT6'_VXX`̂tC'-ޜhU홻>:f6,e9B2 QG e1wj)q izYOe:_M⾒~ȂlWaz}M%0UbHeC)F^bײ˭i ]q%Ŕ 95aBPR@xRp1$w`Mur8{A-8l-e΀|G SI<-}H@>{sT9vC?ހg\wDp\)uCs-2.J2u??AA t0ٖfoVaʅX+\@>N_.i.F_mc;JfͤFr]0߹7dj(iM[j5H);+^M7TaLO׬?: κo>*߿ooEw6*me5>5(,s#e#NGbߴ{4Y $ ^s`\E9Kg5KAL$ V61(Kq|dOM?~S,AVF{ŭ/ ԇxѫx=O@jƓ.^_Ӿ2NEnO3nM4VƟ2S,튳'ԬٻYxクMCޣ$3lWd\)N@^{LXoEEU9Dj:p>N_}D:Q -fL{z就weMZژ? 

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的意义
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全是自己打的,支持一下吧.

最重要的是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后来的赢政,即秦始皇的统一天下做了重要的物资准备,为大统一思想的建立,一中华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铺垫!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
1.加强社会治安.
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编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
2.奖励发展生产.
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

全部展开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
1.加强社会治安.
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编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
2.奖励发展生产.
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就要交两份税.
3.奖励杀敌立功
官爵大小以在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功劳大的就封官爵就高,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赏赐,也都以功劳大小而定;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收起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

全部展开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吴国的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大喜。但甘龙、杜挚等大臣对变法并不赞成,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
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 诸侯 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度。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 公子虔和太子师 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