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整篇 (急需,大家帮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1 22:02:32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整篇 (急需,大家帮忙!)
x}ncKݯߺەU.WP ?68(QIQ)j Q_2QYB5  23İck?Ōʦc}3{^0ۓf7 xl Sƭ IJ{_-26 Lgof:0[~i'4YN?+4W/MfM`#S~ZKx]¿uh8;fKӡĤ&C~vf`]&rX0 }a3`pc U<27s}'%l am?or Lejo:N6>G_lǗ+][4@Z\ N3bncmZ5~*~;)p3b=L%cC: ֍` i3\Ʋ6e hnֺlDfX,ž@ I4aw /yJ̉=W'b2AŭWLA3GqtNd0ڛ#aTX3y8!{ 3d9ܢ[?}p+rSDB\T6SO8F8q,/%B:0LsX$K EL aq^mf7){d30I?]rt-S7(cgӦAI :oIbT5Ôɤs*L*֫\٬R&[ Nmr3Sb49LfM43z83? Ml)1|oʶ*{3-V6N Q"6͘ZhK[v.M/o^6f}ͺ]Ά=-t8!Lo's?}W81B62J٤瘋Y>"5T}wCx;!һ7WwM ]?Ey(K4N$riU}RvdZl-?y) h3X4ye95yPf: /&jVdJY\ʧ->ѝ}-ctJ; yU&zWsw-EVAvhjev'ꀰlJYBg 㯛Y>9-2KzGڟ^O3B 1AFqڳykN (>dUn?8N?D@Fh"tp,FxJ~Ͼ54/^V^a ^r0]Vm/4(zI.]1mE}S8AÔZN4Wg)!oݘjgcq$N# wܮ˳Y,L>baϛϚРv~ f 2JD78]*k6Xt,N5Z49wG[6өW> hI0"Jb/7Kf ;2%) /<4HnkOi?y'W&iM{`5emblV;t S1I75 ̼RM}5`A6vf/>pIY{Bk2:uqP)Y/)yIN.=Fa*%(yb3mnG{ug, s\{pl< D 0 LnLy 9AŬ#y,.I~6lqa_O7x1h)Suȫ5u<ݏ?'#S!3q+J 6*QDpbj$'@(]NF )Q,k嵁%}@'LpGo*+[V96^D?vU% Re I,< 7V?ݵ=~Vd| B 4 [` XNKwH\f%P3:z¯>HՓO`ij773gNw;&Qo{l2sΰ0Z}&3h *߭M,KK?$,ؑ=y_LLΫP|&Ɓ-Rx~L^>ۏVLN!~5 _S^1 *s {!'? Uhݲ^WI}e^#:ޙ9G>?V\ ]BibhXLX?@n߹%yB18Aǫ,Q?9 SW;0du\^s N)]иpCd2-Y=}Ь*x}/g(I\zS;Ʒ8  )=3-G+*bK#H,XDH| h^hdxLɝ%R U6 irkX|z1SFwM/t01ǩi4A@N)T)NcK`/3+Eޭ/eC6"Z%"JZ}{U/f*Pt@6gh\1*HESϿ-꿏 ~<aΙ#p^+p#bpT(0{+E6ӑ_vӡ[J(20vհNE0"W e*ʀ dYA}qhM9zh{Vcu6d2=39O4L<&M'w_q ^ݕDC)ׅ03m]Z}m>0k&̤${$t^~"uW il[ ?? ,lc:xDa0 >å&XIpc9_4 wBS^FKєv T-_?F98?S^OT(->9Gq.sb>kfH#Zr _~C{GS`;ʧxoaAUV-'^hai|y H0 L,)XtnfuPQhBq\0,kM#=~p0>\g.R.E6]y2iL(jRg4uQN ː{]SCSBgRbxK SN}oHC 9_Q9 Zkq@A.\ lkvyz϶"(qn=S %rY3rW=.>SqBzyߤN_*Hs3Ȏ,`QMC{d:PhN9NŲ"cu/7;<Ď<?_UqXI"5LARlfl^m(@[ Q\G>>)cx2ka_Q6[',U'vZ&K_G@tC]ȩ:XQqiYW9ϥ;vH LxL1ybM[o;e~.H@sh?JcFMcgsB6%̞4_?űTե.|AbM%;#J@2q4^^ @eSJjxξel|I EGM AK ^W'ѽfӠC 0;qf'@fpׅ}pYS2L1нHگk(9.YYMRϬdfnyH $f~\EB-LڲuБ{kpWjK{JJ;cHřQluŀHŷ{r{P k@c+s=]mK:}0۔ޑӳ>-Y*dT&B!Į3cohg@#(C [Һ`gfo6l#*㫠x Ɉܾ\M2̪r.6HUqK!}."Y fNnE.MIk`~_R >^|nmS ->+Dk"/жxD1QQ!EQ{4Yw^",ʖ1`2f 'tfTvYLP<$\e"`ݖ4sFc 6wI:IFtpo[Q_:hH۱$A()*R;ּ!S@5믓A*Fe&u޶En+Ry-aqZg Nl`ԁ/\|k3U6ĺ;},l~UJDc2|yJW% L4>u#-0vef϶KkAl{;|}Gܓ}\=|8e TK=DX40NAEG}J Οn~8 0K;}OZ"M{ ~ih#SO٭fP,jՂ'uaPh<h@#l;m1Z;K滩۩x3w\IOtdZTR %t\N%/^B+pL`2Ȅ =ݡaXjԐL˝aIItUpdeX!x#d7jǺ}-&rWDtte7^}{j`GGdeۉ|?݆.YO(bO۴s7"(2 2lSޘ"Õ;IwxCnh5ƒfgȆȠ7̹캼r?'c;PW/88.8y}D;5]tg-H;K5 C;'v_Їd>x.ʖF%O_6o&ւB7h֣kZ+;{1Ҿ/p) Qmz#&BۄX`YI2q[X횩˙ە?a޵V,gq:e*O*˼nnj1saa,s{].uKTzQN,a<>T,$GBrtJ*;f@,_Yc^ <|kq)bLYZ[<у2)Vq׬bmBd8Z ZiHmJly1eXS~&`1!˶5bTUl:ډ{0Vcl}TŔHVdўڈ<Ͻ czQ-r{ "c1 'ָv3%#l#zR*x0^uF!]8PGћ*A;Z.*jUugkREkUV-]C@gc={ތjxyl_iԛY6n]v-[YퟡGrlNrJyҿAκ^Yͫ]Vo?Zmnڌ<]^it[%͢/h(9zUQȿ;zN̻Is\JRubU +DyB2%MKn&{rF# ռX;/fBrڟN"Ml)XXT4֯]]nPuzR(- JnO tkm>1yg̶c;l֍iz x&.D&{nJ#Q )#XLZmi:M "7IbhPRZ;.\Ū> n'/}oteitRA,l>5 ;MZwH $c6/]8(d+G] a%46mAiR%ȳ)^ݗ]:t=ӭFE%թ~oOO2HR>̑&T|"+yx ."K y@/Ѵem9R*Wy4*:Ev0eX9 if~ Z6̀Lu7 6-b-svvw"ŚhfKsӶsntO2$"$zJR6p%}m\E {x ˩YE_1oT~uQ+q)@,ak ݮ} y˯gKvfolv#c ^;A*ǐ:WI4^XF3f tm[Uvd%Ø~GT` ؋șLx.Wz@!0 D[ݐY[C#T&.vӀ7FlQt6:ڦ7"\; J-o}XVިŐ">YVj-X̝j䴝L-{#߂=ѺXf! Z%@|ZTL;xӑqOLle*ڻ V=u dr{/g]ڶ&jh$*k]h%GOLt j*pv;?G۔3O\s=U],>GN۝+X]<٬m9LTIS9X+ܣeφ3{z\BYeJmns}6 Tޔ\R}%[S(*' P.c*i4k5xSzFdoͮ3cpvx"+}F״zĝ3zK/%dvJ\>'WR'0&[^1l/tYYZ'yɪYfA$|YO6Ӊ0IUSKNSTƒk+iZcfcwinaHPL~k܉Y~9Up9=+SG~hlD'ln5FG$X 9Z_> "*qUsA78Ly~:Aeܾǭ N&'&bnN=E`lD3{ ݬxm >ߘgvJ w["ק7U^}q{AA<<4-N-efiK! ݶDFg39!H LwU$V68Ӽgg7gfFf|7Y[ ؼοA :ًC5qZ c3m<)ӣ>&z9wa~YJk}R*2~:ӑP䘑hv|JF"mH$e Cclᶮ]f: zNwX-PY9[UJ3)xp7xZI5=yș*v9%3^@zסq~ɯ(#: SqxV.*u]Ts/r,~!֖m*.[D-V͟ 'ڕ_v]:1˶"q6R>CpbwcTRm=`-S% |ybf ,و$ck/:ȹ%'‹DomqD1xrCpRG3aB~Ǖ\1k#j@['L 7C3>zWeE |g:S rhm MK=΄gW?*lw'$eRUR'x?Rk<\;\|刟lq gq_?@D RX39cf{휥Ŭv믑_#gD~|P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整篇 (急需,大家帮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内容,整篇 (急需,大家帮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整篇 (急需,大家帮忙!)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你自己动脑吧,别老靠电脑。。。。。。。。。。。。。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

全部展开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收起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全部展开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收起

编辑本段起源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义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义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义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这强大的龙图腾氏族,由甘、峡南入西川;巴蜀之地,亦因会为此氏族蟠据而得名(巴蜀之家形字为巴巴,亦即是蛇的象形字),其后由四川再顺长江东下,武汉北上,到达中原的河南地区。后来与图腾的殷族敌对,以到一部分移往北方,即后来的匈奴,故此,匈奴王祭天地的地方亦称为“龙庭”,也表示与龙的关系。向南方迁移的,即周初时荆楚吴越各种民族及现在西南部的苗族。留在原地的一部分,虽为殷族所征服,但其文化势力则始终存在,那时殷商铜器上乃有人面蛇身殷龙纹的图案;所以虽在殷代,伏义仍有燎祭的资格。   “夏”朝是伏义的时代,所以夏代开国第一位君主-禹,与龙的关系的传说就多了。据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得成功亦是得龙的协助。就是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夏朝的文化是我国真正文化本位,心致历朝的皇帝都认是龙的化身,穿的衣服称“龙袍”,睡的床称“龙床”,皇后怀胎的胎亦叫“龙胎”,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生物”了。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是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现在只能在图画中见到了!   但中国人确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连上古时代精研变易哲理的玄学家,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殁于天地火三界。易经就时常讲及龙,并且以龙出现的地方和踪迹,来占卜吉凶贞祥。
编辑本段历史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 舞龙
然也不足为奇了。《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人们所以要舞龙,与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编辑本段传说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这里有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舞龙纯是纪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编辑本段风格
南龙
  南龙,故名思议,在江南一带发展出来的舞龙形式。   舞龙   南龙的龙身比较重,龙头在整条龙最重的部份。南龙的风格在有气势。因为它的重量关系,所以动作上说,没有像北龙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体力上。   引南龙的在一颗龙珠一个人,而加上龙身,通常就要有十个人左右,龙身大约长九米。由于南龙不追求灵活,所以,龙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长龙。龙头大细,亦因应龙身长短而改变。   在制作上,南龙比较传统,龙头用竹纸扎。传统的龙身花纹是用布缝上去,而比赛龙的龙身花纹,为求轻巧,也是在布上画出来的。现在大部份都在采用画上去的方法,甚至在电脑配合缝出来。   南龙的动作,通常有盘圈、S弯、龙头越过龙身等等。   代表:福建舞龙    舞龙,俗称箅龙灯,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据《三山志》记载:福建《自先天始》即有“飞龙戏狮之象,纵士民观览。”先天乃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飞龙即舞龙。此后,舞龙活动代代相传,鼎盛不衰。每逢传统佳节,特别是元宵,城乡各地都有舞龙,即使穷乡僻壤亦不例外。清嘉庆年间,德化县有个边远的山村叫双翰,舞龙活动也很活跃。当地才女苏如兰曾为此写了一首叙事诗,诗曰:“家家灯火闹春宵,龙头龙尾接几条,看到如云天路近,比邻仍听风吹箫”,就是明证。   龙灯一般体长20米至30多米,由龙头、龙尾、龙身及龙珠一颗组成。小龙7节,大龙12节,一般9节。一人举一节,珠引龙舞,作跑、跳、冲、翻、滚等动作,规模大的还有蟹、虾、蚶、蚌等水族,以及云、雨等伴舞,加上鼓乐,活动人员多达数十人。   闽西、闽北主要舞“布龙”,其次舞“草龙”、“板凳龙”、“香火龙”。闽北还有供儿童玩的“箍止龙”及由江西传入的“三节龙”。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龙和庙前镇的红龙则别具一格。姑田游龙长达400多米,由100多块木板组成。每块板下有3人支撑。龙头、龙尾均有神铳、大锣、大鼓及乐队伴行,规模虽大,但能“游”不能舞。庙前红龙长约10米,配有5颗龙珠,龙身短小矫捷,便于入屋登堂献舞。游龙创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红龙创于清嘉庆五年(1800),迄今仍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元宵过后,一般地区均将龙灯收藏,以备再用,但也有一些地区,如闽北崇安一带,则将龙灯烧毁,称为“屠龙”。   随着移风易俗的进展,妇女冲破传统禁区,1961年泉州搬运社首建女子舞龙队。以后,邵武、建宁、建瓯、将乐、大田、三元等县、区行业举办舞龙训练班,都有妇女参训。   1985年2月28日至3月1日,省体委、农委、文化厅、民委、总工会、旅游局、团省委联合制订《福建省舞龙舞狮表演赛试行规则》,并在福州举办“福建省首届舞龙舞狮表演赛”。福州、厦门、晋江、龙溪、龙岩、三明、建阳、宁德八地(市)共13条龙、8头狮、300多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福州高湖白龙队、高湖双龙队、南平建筑总公司舞龙队、宁德舞龙队获优秀奖,福安穆源畲乡、厦门市燃料站、武平县象洞乡、龙海县西良乡、三明柯坑煤厂、泉州市运输公司、漳州市新桥等舞龙队获表演奖。[1]
北龙
  北龙在江北一带发展出的风格。   以龙身来说,北龙龙头比较细小和轻巧,用料可以在传统的纸扎,或者比较新颖的用轻身的胶质,以便作出多花款的动作,譬如:左右翻腾等等。有别于南龙,北龙的动作范围细多,故而所要求的体力亦相对降低。   北龙的动作,通常都适宜在漆黑环境中进行。所以,制作北龙的物料都是萤光。   目前,北龙在世界上比较流行。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都经常举办舞龙的龙艺赛事和表演。
编辑本段种类
高跷龙
  沔阳高跷龙灯是湖北省仙桃市人民倍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彭场附近的艺人, 高跷龙灯
把高跷、龙灯结合表演,风格独特,技艺高超,为人们所惊叹,是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就龙身而言 ,长度和一般龙灯差不多,然而龙节比一般龙灯少,一般龙灯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便于玩地龙灯;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高达2米)舞龙灯。就龙衣颜色而言,沔阳高跷龙灯有两条,一条黄龙一条赤龙;而一般龙衣不限颜色。玩高跷龙灯的人要打脸挂须,装扮成戏剧“十大名角”,由旦角玩珠,武小生玩龙头,丑角玩龙尾,其余七人玩龙身七节。   高跷舞龙人必须同时具备三大基本功:踩高跷的本事、舞龙灯的技巧、武术功夫。高跷龙灯关键看舞龙头的人,重要的是舞龙时,龙头要甩得开、转得圆,因为崇墉龙灯的下嘴是活动的 高跷龙
,龙头向上时龙口张开抢珠,向下时龙口闭拢,活灵活现,极是好看。沔阳高跷龙灯可玩花样、以天盘、地盘、地滚(俗称懒龙翻身)鱼咬尾、半边月、青龙盘柱、五岳(玩五张方桌)等十几种技艺,穿插进行。玩龙灯阵容强大,威武雄壮,成为仙桃民间传统舞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舞龙头
  舞龙头是福建舍族祭祖活动中的一种仪式,由日、月、星等组 舞龙头
  成仪仗队。龙头用木雕成,涂上色彩,显得古朴、庄严。祭祖时,执龙头者随着鼓点作出各种动作,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有一定章法。 舞龙头   舞龙头表现了“九龙” 出世及成长的过程,包含了“九龙出世”、“东海嫁水”、“行云布雨”。“深潭求亲”、“九龙归位”等套路的表演。
舞麻龙
  舞麻龙流传在四川济州龙溪一带羌族人民之中,是祭祖中的一项体育活动。近年来羌族人民对舞麻龙这项活动加以改进,剔去糟粕,取其精华,保留了耍花棒、龙凤相会、神棍戏麻龙、跳神棍、麻龙追彩霞等套路动作。表演者腰间系一串铜铃,女的手执一根扎有彩球和彩带的彩花棒,棒上镶铁环扣和铜铃;男的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扎成精美龙头,另一端用拖有7米余长的麻髯为龙身。锣鼓声起,龙首时低时昂,麻龙飞舞,花棍旋转,龙击花棍,球戏麻龙。龙身甩动中发出的啪啪响声,与腰间的铃声,棍上的铁环声,歌声、鼓声、呼喊声交织混合,风格独特。
舞草龙
  舞草龙是他佬族游艺习俗。草龙用禾秆草编成。编织者先编一条长长的草帘,编到最后分三个叉略往上翘起,象征“龙尾”;把草帘的另一头反折一层做两个弯角翘起,形似“ 舞草龙
  龙头”;中间每隔约Zm扎一小捆椭圆形禾草,串上一根竹子做“龙身”。在龙头前面单独做一个圆形草团作为“龙宝”(龙珠),再进行一些装饰,在龙头、龙身、龙尾挂上一些彩纸,便在村头村尾舞起来。过罢春节,人们将草龙拿到河边烧掉,送龙回龙宫;平时如果村子里遇到什么灾害,或者久旱不雨,也扎草龙去河边焚烧,祈求“龙王”消灾、降福或降雨。 苏庄舞草龙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的舞草龙又称草龙、稻草龙或香龙。草龙捆扎以稻草搓成粗大绳索,再扎成龙首龙尾,形同长龙,绳索上插上点燃的香枝。相传唐代便有迎草龙送龙神活动,一直延传至今。每年中秋之夜,苏庄镇各村农民高擎香火草龙,或穿梭于村中大道,或起舞于晒场田野。   传说朱元璋在苏庄镇毛坦坞口村休整时,当地百姓为他献了宝马,并在中秋佳节迎舞草龙。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龙位做天子的预兆。登基后,御敕当年舞草龙的毛坦坞口村为“富楼村”,并赐联“百世安居金溪富楼胜地,千年远脉越国传裔名家。”   中秋节晚上舞草龙,是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各村村民的一件“要紧事”。   白天,全村老小抱来刚从田里收割的新鲜稻草,扎成一条长达80多米的草龙摆放在祠堂里,并在草龙身上插满纹香。当夜色降临时,村民聚集在祠堂里,拿着火把,当族长一声令下,全村人一拥而上,去点燃草龙身上的香火,据说谁点燃的香火越多,他家来年就会获得更好的收成。然后,村里青年男女高举香火草龙,狂奔飞舞,穿梭在村庄小道上,起舞于稻田旷野中,皓月当空,火龙腾云驾雾,其景十分壮观。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中秋舞草龙这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传统习俗。去开化看苏庄舞草龙是这个中秋假期的上上之选。   泼水龙   泼水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祭神求雨的仪式,一旦出现旱灾,当地头面人物就会出来组织泼水龙,演出极其隆重。表演时有龙头1个,龙身9或11节,都不糊纸,不披布,只通插柳条,取“愿得柳枝甘露水”之意,并有鱼、虾、蚌、蛤等执事陪衬。表演时赤膊者沿街舞龙,围观者以水泼之,舞龙人被淋得全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水越多则预示雨越大,故周围村寨人人参加。舞龙和执事者无特殊要求,但龙前执龙珠者须有武功,按“四门架子”、“八虎拳”、“苏公背箭”、“猛虎跳涧”等套路表演,相沿成习。
香火龙
  香火龙流传已久,在湖南汝城县志早有记载,其南乡一带较为盛行,多在元宵佳节举行。表演香火龙时,必有两龙(母龙和子龙)、两狮(母狮和子狮)陪随而舞,一狮在龙前引路,一狮在龙尾跟随。   香火龙的全身用竹子和稻草扎成。“母龙”长度一般为七节,“子龙”长度一般为五节,用当地特制的“罗汉香”(约0.53米长)插满龙的全身。当夜幕降临时,以土炮三响为号,鼓输管弦乐器、花炮齐鸣,众人手持火把点燃龙身全部香火,抬龙出游。情景十分壮观。   香火龙   香火龙的表演程序上有: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动作。“沉海底”和“吞食” 表演技巧上难度较高。引路和尾随的两头狮子,除各自作翻滚跳跃的动作外,还作些引龙和随龙“护驾”动作。 香火龙
  民间舞香火龙常在虫灾发生时举行,点燃的香火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龙在夜空邀游,虫萤追逐龙身的点点火光飞来,“香火龙”穿过街巷,舞至田边地头,飞虫追逐香火,越集越多,突然,舞龙队伍在水塘边停下,猛地将草龙连头带尾,深深扎入水中,水淹没了龙,也淹没了飞扑香火的虫群。香火龙在除害虫这一点上,较其他形式的舞龙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百叶龙
  浙江省流行的“百叶龙”,是一种构思、制作均极奇巧的龙。舞者手执荷花灯、荷叶灯、蝴蝶灯,翩翩起舞。人们只见朵朵盛开的荷花,在片片荷叶中飘移、舞动,似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翔。一段优美抒情的舞蹈后,舞者齐聚场中,突然间,一条巨龙在人们的眼前腾跃而出。原来那一朵特大的茶花灯(或聚宝盆),背面绘制的是一个辉煌壮丽的龙头,朵朵荷花紧紧相扣连,组成龙身,片片花瓣,变成龙身上的片片鳞甲,美丽的蝴蝶成了抖摆的龙尾,而荷叶则成了朵朵白云。舞龙的姑娘们喜欢一尘不染的荷花,就把天性神秘、时而神形毕露。时而隐身藏形、时而又依附在各种物体上招摇过市的龙与荷花联缀一体,舞起了荷花龙,让气吞万里的神龙平添一股妩媚之气。
烧火龙
  烧火龙又叫舞火龙,是流传于广东丰顺一带的独特的民间传统项目,一般在春节和元宵夜举行。   烧火龙   关于烧火龙,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丰顺地方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 烧火龙
  的源头。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学法。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力竭身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要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   烧火龙的“火龙”,是用纸扎成的,长 15~20米,分为五节,四周扎满五颜六色的鞭炮。起舞前,先燃响鞭炮,以引龙出海。然后一队赤膊袒胸、举着火棍的舞火龙者,随着快速的锣鼓声在场上快跑,反复三次,名叫“请龙”。接着,“火龙” 出场了,它在场上绕着大圈子,先从龙嘴中喷出火来,然后,龙身上扎着的鞭炮被点燃了,从头至尾,火光四射,霹雳连声。巨大的龙身就在烟火和爆响的包围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舞,煞是好看。此时,预先准备在场上的烟花架,朝天射出串串烟花,五彩缤纷,摧级夺目,从而把舞火龙推向高潮。整个活动持续十多分钟,待烟火熄灭,火龙也被烧掉了。而舞火龙者的胳膊上、胸脯上灼起一个个血泡,以血泡最多者为“吉利”。
泼水龙
  泼水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祭神求雨的仪式,一旦出现旱灾,当地头面人物就会出来组织泼水龙,演出极其隆重。表演时有龙头1个,龙身9或11节,都不糊纸,不披布,只通插柳条,取“愿得柳枝甘露水”之意,并有鱼、虾、蚌、蛤等执事陪衬。表演时赤膊者沿街舞龙,围观者以水泼之,舞龙人被淋得全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水越多则预示雨越大,故周围村寨人人参加。舞龙和执事者无特殊要求,但龙前执龙珠者须有武功,按“四门架子”、“八虎拳”、“苏公背箭”、“猛虎跳涧”等套路表演,相沿成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