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作文或文章的读后感,300—4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23:30:37
求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作文或文章的读后感,300—400字左右,
xincK. TUBD{BHQgMDR35sDI d-q2qf Y! yfgƃ^Ƥ^-V{Zp5af߄Y~?71؟[?-Fd=8_ӿOo§6eS--g x+'cy.G0apP\e1z<٣r_MЊ2f̯v*dMb:7>}Lyb˗7qO76 :"3Jp?{ Lc8Lܤm̞志lQ3YpC{r v*Q|JxZ26gj-jn8Lմe̔ feaYS'ӹ7*YU9jXX YK94&WSuK82Z gi3Ɨz:U3$LR 36W 3[hۼ3t[f^;tMo._/l1C:켯H tt3e*?}=°@kqtsr{BK-Eؽ{icÂvX9sgLѴ_Y$|Kx LT1;n?ƋAy\(1pqd XE>\'l3tO!f^_)l DB7rC_ B2,+W?8RU1{Qq' Sv8-GgawuRt;v4\^.Cf>fwrf(e#B85gv0io~Il,l-Ʈ&X1Ϟ73*bN~ wf􂉯2<"h,j <kd?@җYL? z#,ܘroLՊ}T`=n|_Lz`qĶ`* F8rY sЩ?mȋzr6tHl)쟄W? _Hvl2E&ZʦĔp\y&~#-yRƔ\Wے2 #|grt<_-htHakI22vF#ߕ' VA;66)Lg V Ss' /d-kԳ$bJ09`xi13w>>Ȭ*Tt'A_LT>pD QuE\O x?]^+_t#UYyT#aq3J 7>C&vZGLG31,&c\4ǫ%FEf)IѧL ]mppS#2N2K,8"R Oqy05LQ9 8DDLO6NLk SٍG,ueh7tBQ&K04BU1טlUxkT8aeg+-')$X6 iۃ7_ ita!ڐ8az>؏c?bED+T~(r`b_L ?z gd1]%!*Sْ"'~"'~"呟~)L3mqEX/'3@MT~Vؽ 8FI 3;pH'jb^SnVLb\Vba%\ܚʣM@5NH2p.:Xqц8>dz9=t8sc/bș-`T[^/"%Lj62uE\?i[Ha q 6V""Z<)7 y+Ģ}+sɔItq*m{Q}灇?ͮ z f 1AW8trs=U 0hRza4­L"nvXvzkLLN%C/}JQY0t ss\"`!_b)/ȹc}6bLWzcDK[NN URoVO8l'&`YcK=KLℜ,jps%SIQUzaF3iŞ,pdܮunʲ{v_(+*J/;3@N>8y,6F0Fi~,m~ @\V h!~<O%@& #gZl-o~=Nw.Ms#(@uϞFb®'<*i~(!Idw9P 3vHX)2X$Dp?퇷PzEI\MBJwpH͎lB-~%-NSdpX`VfhʌkObmoLR;1%m B7mp5ө^p0`58e6bN4U&?8tġ0VpqDJ`?|z)h^m=4Ik57biGV͛)e#*Xg@?UH,g;\L^rN"= Z Fgt6xf\G]-Y5Ƈ Ϯ֗+"My/^/ZWMgk$5L{_ȈEͩ?;۠7]MF4ԫ8DE%Pe 20[wd= otHl|H"|UQdX\ *Vqn(!Yg{3jֹ~cnU_Mo%\7ms}NI|*ܗFfS^xS:@;Na tiw%b`E8 f'D]ng DВ_LlYD](#U +TGQ3ةch 0Iٓ(}qVG6wZŌ] cr;{sc[˅FW ި+h[F9#F~7;1:(%r[W&A*= Xl 3rd3:M}X=>F?pq'iw`\z\=($E}b)ø<<дS7DU2+=g“헡mar'KlϞ =;Χb*It̯y83m_U=}6Mzi.˜MB%7t @5A2~vLnљDWX>ˮӘ2m͙8x,[9;fb/~CU /Δ-hp܋8T'(z&l~/n":PB:Xh@M ߰;:g CFebdl&M'kU7rJg|녥*+Ip[Mx `Nfj2H2mrLSSYrF?CZg@O,֦!y#tUGH%`QeLvlqq OVþтN'iZ1k$r$c!\\$ y<=BOJgqm  eH/q9ΙZyH^nQS\]n jj0s!3AtL5]b;H(q5\k2x"V+C'Y3 ɋ tV@[q/.0h ƔM 7czC@ S䀘:{z즃݃ҋLpWPq&Ȉϣ5:Sf(PM~9,'㚢VZQ [Tw>Ac.}p,zC=r16JŐ6@ۖƌmVy"x1 1ӱ3йt 4MM*}D|_,lU4) +R<*O F)b1[ĈWEY{  \dUSwph˭)D|c_Ϗj+Q3*l8p6?/ϮhןrT~T~! 1l]gc/Ⱦ}z{tG$˨[-b~Bxzq9`,!Z!39DγAa#AaMPE۷6xTC0ϋ6טqD Kc)M р\8$ܹةD$Tӧ]|Jz:]h-`HQٹqzdǦr7_8]ɘsn"CCӭgq^n+k46w%)eNmA{aX:,]zxȞײtbUh{cA\[TdXJaHjׁ/Ǘ=7kW\N4Tvan=ǒ0c<[%Ñ##}?rSY(V U(]>:0J$?I9Ō.HhnLT97PN,@tTZXFglR說I| T]*6hںѳWj@WkzEG! JE]. lrJ s4$X4DDZ`Ax[d^uQ}*8lOXltPArbQaآcq"m mu8=x0U<)?ͽGYs$E1`:*4wlb;dJ Gn1m|^u(cv ؓ`lQALUأ1G noD-@ty#_qIdPQ)Ld&୎%d[ zȤh݌.b##h)ʏ>K!Wɛ;'& ],h1] cF;W]E p ~KCp{$'3|ŀU*&;Œf"tQêT=X_|rr Y9Nk*5pZPlҳD+QRlCQLkۥsY!zE@z&MPH(n8nUh?lG/HJ%MLl͖s:ϗm N~?~L\ osaΔTuFW^ÕX).쯠WpDs%o }8[?0>*ξStK{-"b7ܢ"nwZͰy-Ǧʛ_ -Tewm|W{Tŵ{P{\d? 0F4;ΦëmeY udLꄯ^‚=u򝍡 |c)2y< I͖( `r,QXDGCj-4VpO`5!w)i|meҨNj)]Q8˄|X=ǓpN2Y)r;uq*!ߑ;'N7wLJY#,^u39Ϙ}@qHIib"%tO3[ Ɍ&0;@^K-Q-dU5swd/S4,%ũjiaN洁! #;fS@6ޖA0U)unA;XSLc&_C^C[SVII56 hcMxr4@'AҾq4[\ULS9j}` z7ձD/Hy=EШj\#ܱknquoX /9=V.e4ӔU eNƼ-g9٨ea5yyPL3I@n4X ^Lk|5b6Xd-+<;cvub58*%/Peia?hc)׷a2i"U$26eLQښ.&p h!FLGJfw苩fʫ X:pGuC/ѿ_ oZT6y+ә̨jA>!QZ@ͬسa[X>عr]8XUuUMBΔȌ+"su`'qTXTY{'Lv}9yp Ug'b;fuۘNhbE 5FJ()q!\Z(T+He i]01+q)"SNCg*ᇊlƋeEUbHN;()mK\>>ދSĺȚWe4EHu[}Fi5>1\*CZMv%{5@/Y$Uk%ì 6N>9a4  dG;B{v<1$~k7' r)mPGFFG]bw*v @ͷ*WoVow,.ez03X_Q? TxL eV귃/y_c Bd.*8o>4$iKO J(fcɒ6˹ia3u~Ji#I+ 5W]=Yꆏ(u-Ԕ~ =*P?#oWRUWܤ͍6o?ShIMx޶XT>,H U6D CR{z#ZSZ6ol+͓ͪSQpf%zݽF:)j3P߂'Ф~1pP>.T~< {Z fs}})VFr1d*/-Fޞi=&=WZ DsbulߤdAyW/L܉skx#΋I(ezv$%Osv۠B8)j.~%5 hq®IP--cml@HQ ~`{\eY *7Jq<ɵ].y]\F໪.gm΂.EE]3;+OlD^l]\ntGɎh T;,JSzgvTZo'Yqx9Vmʦ \BU9tg6~Ӛ'$%i~@i Π i҇zBGSrF%e qZlU-yB6C{#@]b]-hyfR#*Yh{y.뭄zVe젟kܪ̰[{QI>D#8tMRV# j 7.{+dj 8Ow{vU`;qٺFאNWXOb"8z jqV~Y^O"bͨm+4/wFZ0 BheR֖vhrq.R\WrG俒ZFLZ? 87?6͟Z't5Qlus_\fJcupT>thSN86rsZđxϐqWyP)t\49ENTS n[-F3۪޶hGZW*DL׽DkBfⷸ|䧥0)p.i6b9?w6qgZ̞HB4779,QZ5B 1DW"ly? ;ZtzI/>?V͕л1*QTl jǙem~V9\\7*zwf#nM'#]=N?#Ǚr;r[_ejvĜx`ךL+==rrAn=9c*,OէZ5;O9MJ+qp0[8 6I$jJfV#Sg}И&g^1_"C<dz ?%"1/xwipuZ 1F_7]%V)H=oF;HWɤ3X^鮐Ǣk/pJI.XZ&Mj\֧>}W x/V/, "Vfm=w r"1cMKY.[.Upⱙd AU j=%APйWp2-Xb= NNOFB4<|&8 ^4'z^uX/VwFMb;DʮcU݂)ClY ZFI+g~ZWNH] ckN}i6G@L Ɲ,˪?KXz< \8D^%*~(\wN {F22yX;< G>x]GOdbLkJߎ`xߨ:бZMa +?Ac=ڬ]I DEʹxwۑS.tY?0}m*,P_Q#YBm [ym.Бڕg )@`MQt9]MT:z y: dv}=E'&cF\PBm:n:UcpG33N9{HYr$v]O%K{:;ZHq6-N] ^oFTk?z@ԨHs׊phh*} a%? (2!Zަ[_`H4lgXA%I՜QskwrT4ݢ$&ƫ&3kM$况+8>!ji(һJhFQ_*GR"O2d NَǪ.@>Ҭ=nUI(s1S 暾%yw/h(A>I,BVO j8@DP{-`o/|WOWiR 5ϚbxuSDdk% P@Z%wë" ə6W>JbTΚ~f%q,@sj4%ElЖUVmp8-j>KIqg2-ʡ:b=P<+i؋XFo(ܤq\S vv8guH< BLT51S9(N ;ğQA[Jp|i%~&EU־Jlk`5%V6GvHtw=\쟛ʝ:@(q$a5[Z9%U#پy+l~\iöskpde'(JAu 0H"N9`4'֖=N;Rwr%B2AJ:SL=Ln0WCbNpJW-pC #iGmBgyZ*5yժز3xJiFF̳1TF=_ J 1Ɇ;Ŵ+V&:2ñhZT-RLz('_^ X ρG)+tn£l\&(54]yEA%//-LZFY.n K1\it`3!DmǾLVUn]ԟF(5#緝AjZ_r;7XbP";]NW4]D[Mxz&U {0=d~Uթ2)w25U~Dlp ~TDߠιpנ'Vi %f>wZxHَ_Jnu4TVRgv(Jrz{8afL8j8{1qp{y5 CybJ.V;HpAc;9<5nj 4SLƞ4۸K;Ykf!rausTx^5\T 'dW pu 7E}DײAk GAܠXV``Jb%L2@MZokT3$cۊ+.,/g ٽ|Ղ#boU6ͼmHΨe5*!ԜyC7V~^6J8Wۋ^dho)$(Zo)g2=*ձfS$8q(NN40^]S&\mw,>V`){>:~7uDb2e@paEaFJS9ժS1cU~IV4ʰàT\F G/QFYT$2/闔?*QYete}5 l9^2hL{闉+ b^5@Wt?|>٥E( I!4 [,9S~

求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作文或文章的读后感,300—400字左右,
求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作文或文章的读后感,300—400字左右,

求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作文或文章的读后感,300—400字左右,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一书上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就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多少爱来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里,母亲却又随着房主到了其他地方.
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造事者起立,承认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看到在当前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关心人,了解人,帮助人的优良风气日渐淡漠.因此,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在学校,在学生中提倡和开展爱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培养学生得,智,体全面发展,做个新时代的好少年,让我们用爱去唤醒人类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3.《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4.《爱的教育》读后感
偶然得到了这本《爱的教育》,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所以也没急着去看,反而将它搁置一边任其生灰尘.直到一天翻开,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在一学年十个月里记载的日记,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簇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5. 爱的教育读后感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自己想

不会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昨天终于读完了《基督山伯爵》。第一感觉是很过瘾,或者说很痛快,这也许是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的想法;再深一层的感觉,就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了,也许和我目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关。好久没写过读后感了,几乎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先由浅入深吧,先说其"形",再说其"意",最后才能"得意忘形"。
首先是情节特别吸引人。从一开始唐泰斯入狱,巧遇地牢里的法里亚神甫学习知识...

全部展开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昨天终于读完了《基督山伯爵》。第一感觉是很过瘾,或者说很痛快,这也许是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的想法;再深一层的感觉,就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了,也许和我目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关。好久没写过读后感了,几乎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先由浅入深吧,先说其"形",再说其"意",最后才能"得意忘形"。
首先是情节特别吸引人。从一开始唐泰斯入狱,巧遇地牢里的法里亚神甫学习知识,到后面他摇身一变,成了基督山伯爵后那一个个设计巧妙、天衣无缝的复仇计划的实施,都让读者欲罢不能。我在湖北婆家发现了这本书,读了四分之三回到辽宁娘家,实在是太想读了,又去书店自己买了一本,终于很过瘾的看了全书,其情节的吸引人程度,不亚于金庸小说啊。
语言和叙述方式上,因为最近看外国名著的汉译本少了,细微处已经体会不到。只能说语言很流畅,叙事方式是那种西方小说成熟期的典型叙事方式,现在我已经是比较习惯了。说到语言,就不能不说译本。我在湖北看的前四分之一,是韩沪麟、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的,书名译为《基督山伯爵》。这个版本我觉得很不错;回来去书店买时,没找到这个版本,于是找了个语言风格和人物姓名音译都和那个很接近的版本:祁万连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名译为《基度山伯爵》。书名上,我喜欢前者,因为有明显的宗教意味,和书中的内容相扣。语言上都很好,几乎没有感觉到风格差异,不知这两个译本是什么关系,不敢擅评。
接着说说思想内容。我读后的最大感受,套用《红楼梦》里众人评价薛宝钗螃蟹诗的话,就是讽刺世人未免太毒了些。但我读的时候,很明显的感觉到,讽刺之毒,也许正说明写书的人受伤害之深。
要是在以前,可能我会觉得好夸张,怎么里面的人那么虚荣、那么唯利是图,害人害得那么彻底。记得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本书。七八年前,我上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结果这本书,大概是分四册的一个版本,我看完第一册,后面的一时没有借到,以后竟然也没想到把这本书看完。可如果是现在,我看了那样的开头,一定不会不看下去。因为毕竟我已经25岁,阅历要丰富一些了,而且近期以来虽没有被伤害的经历,但却也目睹了身边的亲人被伤害的事情,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这对我看问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基督山伯爵》中的那些事情,倒显得不那么夸张了。而且正因如此,反倒觉得主人公那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复仇方式,让人格外的痛快。到最后,觉得不免过头了些,但好在主人公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最后一步复仇时有所宽恕。
我总是喜欢把读的书和我自己的想法结合得很紧密。其实这本书让人思考的远远不止这些。中国的武侠小说常有一个观点,而且应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正统观点吧:"冤冤相报何时了。"是的,这个观点已经渗入我的内心了,当我看到那个思想丰富、内心正直的主人公那么处心积虑的报仇报恩,报恩当然没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报仇也报得那么彻底,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我有些困惑了:究竟该不该这样报仇?主人公唐泰斯总说自己在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我不懂基督教,不知道上帝是不是不太讲宽恕?至少我知道,佛教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但就是这八个字,现在也不得不让人思量思量。想起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说:"你们出家人作了错事,求佛祖原谅,我们呢,做错了就遭报应,不得超生?"另外,有很多人,如果你劝说,是根本不会悔改的,一定要想书中那样,被复仇者弄得很惨,才会"幡然悔悟",无话可说。这样看来,这样的复仇不也很有意义吗?也许这就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事情之一吧。
写得有点乱。说到主题,我不想先看别人怎么说,先说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主要还是讽刺世事。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过程,从长度和精彩程度来说,都是全书的主体。主人公复仇的计划,完全是利用了贵族社会人们的那种弱点来展开的。他先利用了人的贪婪,确认了自己的仇人,然后又利用了上流社会对有钱人的敬仰,充分利用了神甫留给自己的宝藏,大摆排场,引人注意,利用了女人的虚荣,男人的无能,设了一个又一个圈套,把那些丑陋的人们耍得团团转,怎能不大快人心!不管复仇计划之严密是不是让人觉得夸张,我觉得这样的情节设计,其实是寓言式的、神话式的,刻画尽了人性百态,淋漓尽致。当然,书的结尾充满了光明。认为希望和等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这个结尾好像转折的比较牵强了,这么一点希望来结尾,怎能抵得过前面那么辛辣的讽刺带给读者的冲击呢。这是我初读此书的看法,可能有不同意见。如果说作者也想要光明,那么这种全书前后冲击程度的不同,只能归因于他自己所受的伤害和痛苦了。还是那句话:讽刺之毒,足见受伤之深。从书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者是个饱受伤害的人。我是在没有想到大仲马这个名作家的情况下,完全从文本出发猜到的,后来看了大仲马的经历,也得到了印证。
从文本中我看出的另外一点,是作者本人对那种贵族的精致、排场的生活方式还是非常喜欢的,虽然在书中这种生活是从反面来写,也抹不掉作者的那种拜金的情调。(这几句评价,几乎带有我最讨厌的阶级斗争味道了,但我也不得不抵制一下诱惑,毕竟人要抵制物质诱惑,活得高尚一些,读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这个从大仲马的经历也得到了印证,他抛弃小仲马的母亲这件事,几乎让我愤怒了。我想起了写武侠小说的古龙,想起了美国的作家费茨杰拉德。但他们的书的确好看,这就叫写作天才吧。
这本书,对我的冲击力其实很大。忽然想到,以前也看过像佐拉的《娜娜》那样的法国自然主义的小说,还有巴尔扎克的小说,但感觉怎么就不如这次这么强烈?也许是我长大了,阅历增加了吧。时间过得飞快,上次我看巴尔扎克和娜娜,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现在看书,好像总是能提出一些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去年夏天读陈忠实的《白鹿原》也是这样。提的这些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有了阅历以后会找到答案?还是正因为这些问题本来就没有固定答案,才使得小说更加引人深思?看,我又在提问题了。
我写读后感有个习惯,总想在最后评价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我重读。对于《基督山伯爵》,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要重读,而且可能不止一次。原因有三:其一,我这次看书,毕竟是在身逢喜事的期间,因为在这期间我走上了婚姻的殿堂,找到了一个好丈夫。也许正是幸福中的人,在体会旁人的苦处时,免不了会有些障碍吧。其二,因为我前四分之三和后四分之一读的是不同译本,很想读读前四分之三的现在手头这个译本。虽然我的法语还不很通,不能和原文比较,但对比一下两个汉译本,对我这个曾是学翻译专业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其三,这么吸引人的情节,自然会在读时急于知道情节的发展,略过了很多东西,希望重读时能有更多收获。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之一。小说发生在1814年至1838年间的法国和意大利。这是一个分裂和动乱的时代,保皇党和波拿巴党争相要把路易国王和拿破仑推上法国统治的宝座。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出,返回巴黎,建立了百日王朝,结果滑铁卢战败,路易·菲利普登上法国皇位。这一历史时期被大仲马用来做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故事的背景。
年轻的水手唐泰斯淳朴善良,似乎拥有一切,他马上就要当上船长,而且已经同心爱的姑娘梅塞苔丝订婚。然而一场灾难正等待着他。同船的水手唐格拉觊觎他的船长的位置,情敌费尔南对他嫉恨交加。两人控告他携带了囚禁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送给巴黎亲信的密件,当地的代理检察官为了自己的前途把唐泰斯定为最危险的政治犯,投入伊夫堡监狱。在狱中,唐泰斯和隔壁的法利亚长老结成忘年交,神甫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唐泰斯,使唐泰斯精通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神甫临死前告诉了唐泰斯基督山岛上的藏宝地。神甫死后,唐泰斯在失去精神上的父亲的悲痛中闪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假扮成神甫的尸体,让狱卒将他投入大海,然后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和胆识从暴风雨和追捕中逃脱。他找到了基督山岛上的宝藏,随后以神秘的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出现在巴黎社交圈,开始了他残酷而正义的复仇。
《基督山伯爵》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张有序,三条复仇主线交叉重叠却脉络清晰,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罗曼蒂克的场景,天衣无缝的复仇计划,所有因素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使人有逼真的身临其境之感!
《基督山伯爵》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历险和复仇的故事,却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它鞭挞了社会正义的缺失。唐泰斯蒙冤入狱,而那些陷害他的人却不仅可以逃脱社会法律的惩罚,而且飞黄腾达,成为道貌岸然的上流人士。这使唐泰斯意识到依靠社会法律的制裁是没有结果的,他转而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个人复仇来行使正义。
然而,唐泰斯的复仇说明,人永远无法和上帝比肩,只有上帝才有惩罚的权利。唐泰斯把自己比作上帝的使者,代表上天惩恶扬善。他曾经像撒旦一样认为自己具有上帝的智慧和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罚或赐福给他人。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复仇导致了许多无辜的人的痛苦甚至死亡后,才发现自己在复仇之路上走得太远,自己没有天赋的神权。他最终意识到,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具备上帝的全知全能。最高的权利和智慧是属于上帝的,人无权裁决他人的命运。
小说的结尾表明,只有通过爱才能得到救赎,爱才是人生的意义。看到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不幸,唐泰斯想以自杀来赎罪,是善良美丽的埃黛的爱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当唐泰斯发现自己爱上了埃黛时,他感到自己获得了新生。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形象。当唐泰斯逃离伊夫堡监狱,从海中起死回生,这一洗礼使新的基督山伯爵诞生了,唐泰斯不再是那年轻淳朴、相信人世的美好和人性的良善的水手,而是在14年牢狱之灾后变成的冷酷无情、对人世充满仇恨,为达目的不惜利用他人的基督山伯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复仇为生存动力的宛如撒旦化身的伯爵,其人性中惩恶扬善的正义感却丝毫不减。对葬送了那个善良水手唐泰斯的几个人,他的报复手段之残酷令人不寒而栗,而对于曾对他那可怜的老父亲进行过帮助的摩莱尔家却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他们于水火中却不留姓名,以沉默的关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他得知仇人维尔福的天真善良的女儿瓦朗蒂娜与自己恩人摩莱尔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相爱的事情后,他是怎样不眠不休地忠实地守护着那被继母下毒的可怜的姑娘。当他不小心将维尔福可怜的小儿子爱德华卷入他的复仇计划之中,被走投无路的维尔福夫人毒死之后,他又是多么地悔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越了报仇的权限。
基督山伯爵犹如一架精确而冰冷的复仇机器,而对那些善良的人他又犹如慈父般照拂着他们,他让瓦朗蒂娜和马克西米利安有情人终成眷属,他拯救了落难的东方公主埃黛并送上父亲般的关爱,他人性中的美并未在那暗无天日的14年间磨灭,而是愈加光辉夺目!
最终伯爵放弃了复仇,他把余生献给了于痛苦绝望中以爱拯救他的埃黛,与她一同步上了幸福的生活。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用微笑面对人生
-《海蒂》读后感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读《教育艺术》有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这是我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的 想法。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
台湾教育家高震南先生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重要的是要教育,而这确实是一桩伟大的事业”而要教育孩子就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其实是在一心一意的替孩子的成长着想。我们爱自己的学生,就向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可以经常数落这些孩子的不足,可是听到其他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时一定能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有一位父亲,大学毕业,还从事教育工作。孩子都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可叹的是这位爸爸有个致命的弱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潜在的能力,稍不遂他意,孩子就要经受打、训。更要命的是没完没了的唠叨:“天生不是成才的料。”结果弄得孩子失去了信心,柔嫩的心灵抵不过世俗的“咒骂”,最终成了一个庸才。而后,他更像个得胜的预言家,每日摇头晃脑,口中仍是振振有词:“说对了吧!我早就说过,你不行!”似乎,只要心安理得认为“早有预见”,一切责任就都归于孩子了。要知道,即使是荆山之玉,尽管很美,也需要识别、雕琢,否则也只是一块石头。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小孩子学说话,无论说得多模糊,父母都以热烈的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学生,却要抱怨呢?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使学生感到对他的鼓励和赞赏。正确的应用赏识教育会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能战胜挫折、战胜困难,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人。
《资治通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著《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所写。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写而成,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这本书中记载的故事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就像“前车之鉴”,可以让后人更好地治理国家,因而将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通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这些故事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尤其那些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壮烈故事,更是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荆轲在秦国侵略他的国家燕国的时候,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后虽然刺杀秦王不成功,英勇牺牲,但是他那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美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资治通鉴》里许多故事深入浅岀地给我们阐述了治国之道,处世之道,从中我们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里面有个故事《贤臣魏征》,讲述了魏征不阿谀奉承,敢于实事求是,直言忠谏,毫不客气地给唐太宗李世民提意见,出谋划策,唐太宗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使得唐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唐太宗也因此成为“千古一帝”受世人称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理国家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要尊重人才。

收起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印象深刻。白骨精变了三次摸样,成功地骗过了唐僧、八戒和沙僧,但唯独没有骗过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为大家而战,为生命而战,为正义而战,可结果却换来了被驱赶的下场。我相信在孙悟空满怀委屈离去的那一刻,一定让很多人感到震撼,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也让很多人感到伤心,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极不爱流泪的男孩,但是从小到大,每次...

全部展开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印象深刻。白骨精变了三次摸样,成功地骗过了唐僧、八戒和沙僧,但唯独没有骗过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为大家而战,为生命而战,为正义而战,可结果却换来了被驱赶的下场。我相信在孙悟空满怀委屈离去的那一刻,一定让很多人感到震撼,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也让很多人感到伤心,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极不爱流泪的男孩,但是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孙悟空无奈离去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心中充满了对唐僧的气愤,对白骨精的憎恨和对孙悟空的同情。现在,我长大了,从这一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
村姑、老奶奶、老爷爷,他们的表面都是那么得朴实,那么得善良,可实质却是一个狡猾邪恶的妖怪,通过这件事,“眼见为实”这句古训还真得让人重新审视呢!尤其是在当今如此杂乱的社会,欺骗的手段愈发高明,欺骗的行径愈加猖獗。
面对这些繁杂的事物,我们不该只看它的表面现象,而要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相信科学,现象真理。要知道,任何的谎言在科学面前都会自露马脚,任何的欺骗在科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让我们理智冷静地看待事物,那么我坚信,每个人都会远离虚伪,远离欺骗。
《西游记》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谎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会我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收起

自己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