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6:21:50
关于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xYnk[%8y=" 8R9Dr($HDg'Qbs9w|)Zfz+< As:g7Yl_L}(lg}tXx'fY4V2]dXϜT½.mgYm5d[.Gfp__K?OZ? bÙ.nmHpοFVgp"H1N[?p\_|7GwtT'fi*F>i *{߱Swo{M~,ib ѻ7SJ)pC+0oYw:6w?ФZ&sq( ]oI92oFq/2TtA#a73NuդF+j`hng79?FLtNmgS:= &IDNSUL \v˄qHR3w_ʿ!7v sYqO߶l;\W3Zy7`X}.y8|,G?[޸oxk'UZarQmLZVCC?WރcG34݅ 4ۊIQ//G"|)?ڍ<nFE{>sk}N3^uMNoDa(P'R SUټ e*d“YBxofuaJfwP[[mPؽޟlW{Gvt.8jKAˆLM4gA& |?ɭpYA2K)[M'=Lt6X;8}9 SnV0 uS NИB~ Sp#oK;Mjܙތ 2jƴNr^KyW DE$]<DMTUDxQ mJxb /e9vCM`VHs%v{S0R ܂'98~ܪ9=VCY-?́^z2 2 ưX5H܋X*=qӯz l$^@sɴsq' 2,$̌/2rd#a1ӭIġ0[g/ZXpa} oQ7$t(cAMLrK48-cysDnT^ndonmY3Xݖr|c^ __W"8Nω}dIwD]XNa/YEtGnYx΅{}Κ~o2eM]Ɂ_ >OW9,Vς>=W_gg38 88}D)xyLp;9hP^cԄϿ eBZ¶vaU)C,G2|ug2T WD DP\~1Ψ/a.X063gC;d'S|ptsԣS jѓCAW%VtbհS9cB95.Qsш}`[]`ancd}~Y=n:?x#A,vp7}:Q)Jq~Lv9' pjN u ;Wܷ9Ә)a3l)4oQ Aݮ( 耆@ZLi:7Sq`U@nĕNzEG*rUu_ B9Ԍp:!n65Lrˠ*<n6ߊ#QLOc vzHh04uy q_o@naOYngPTr*Y؃\XF6Y &RrgGޭҙentxrS $ݓW3#^a.3}V`r  /ydOk3ާ'r.Au`d SaJ oU!mSgI%P`e?ݮ.-lSC<_"57s,o&gi*Ƴi{Pt?\" 9{ĎlϬiimm r͈PSr/q"95%p?-gZ%링a ldj" -&Nٛ+f{sn5%H"WN,y:?STi\if)z픵tAY;I7HWԅPA"G 4y'cC7n}yCCB(fM#pAo 5 5s1M"GpS+X_%"[w }Z1n3CyTz}b07B>x's, '\ IcA2g85|@0eǝ X>?Ꞛ3RN^'p>ХH6к:UމHg[3=3 Qm4F!'Hύ`|WPoI#&݅5j5[ciabwnkչUf}4cfL|C(;5|HDZ$x-CO.Ew*ie)!"R*p&Tz Q^NM8:F[,o7PW`f$? fagi;@.]7(j-VY_a-Lxd]( E;p/9_;M E¿ ëkHXh"D) \pz.$M0n̳gPxۍ0K̜r˴(H4J+w3]vzćqՅrCq+A.A4aU_vn$N˼<TCđхaFmge1 SxъF%i$:gG|3?3?%F0NczL3qzdF+0k1}(x$ǩԫ;Ys1L7c+<;u!z%@GuU\[?nQBLesG0 ]ɜ!L* AΌ`iQc'!qԫ[0xC=HU,8!aF)L.~~NKL Cq!QռUȻ}қi@=hMz4}7b)#ͯ D"s KBS'/T+)iQibխ"5NqH%Ň;䕇 @CJnE7NmV1cJ"١M $`ѴX]̸gAp7'< =,[?ZahupjZ|ve٫:l7r=m[+&xa=U=̈ n2JC=TFxpsIK.(4+P6OaVljԉ FI&/8F/mL[άG+mZؚbSy n~Zزx=_[A0MzPyΧCO`DZ?JTXfB\xT&{Y+@֕0n/e PvđCנG7A=f_Y+4v=޶Km/nb $^lt̂T΂^9I&{۴rsw'TL $U ud_sZd&ӂ}%%Q "KGwT˳j$F1RA{[ϾZeK+ kMaM3NnY*O[+2o5_ܫwq|:otp.Z]kC '' >DUB$Ij9x)?ػn_ A木&Dp^]uo~ؼ)L/E #H(p3HF32C kQC4h&olp+%~ּ@8A :Q+,G,i-M ]_qĎd٥5؞jNTp迫fs}d~O]&k)sYD#DOtg>䜠yL8n/4#j%d_]*%7Nm3ZOzEN@S,Wa~r!P.5ܓW!M"4]_I>e*fi( )%cFMfsAHJ8/M*L jdם|;Z %m P6)+;GfRBRԦlHA4,GV!DpvѴ(C b}l'ؒh ;kHEXF'_Rv+m°4yX4YuwZcnU?R7W1E,/݈) *FZP{@PYw| 2d ['O-&yEaVOx 4 'C-ֻ05_ "8 ~1,Pnd.83&=clIv4^jI?DSͬA{y{7. R}^h n2 JJbǮF4XSSWcqƝPC&~U" 'Ⱦ5U#>i0ԪCuʳ9EYHfu%3VzGœH4VOzZm{ZxOkpW]Ohl%#BG4hq@q+OHF2JCPEnLnΐ#Nsd|v-5&die08XSmYt0#ăq\k&n?FSMz nq +ò'>n ȧX] MoÖ+,t Dgz3,`P_3!Oҏ/JJm~b/pe47EPPV z;t}.aVd;'c=: ΃R#CLu.P@Eh#אhJf#ĊXo=@eY ?ͺ!# ~(8^JyvE,QCS.JXY7~sXޟ0;tVE1bFƬF_֦f勺SYӿbAU@A?d,O .ypJgYd{}Ǩ`UETu}-AϏwֹKCi 'ikVBI"+@ Z6wm3Lwj3.oOvqp)еaUa Pp/5o`*5R3)eU'`g~ꜸRO]V^öK9VU0TB U8aTDZ+^n{vRSI8])jcWtQ\C4cA[%SpUW6 j=Ԅ]A\%}ŠCI~UdV%Y)v'xhmr\awBo0QiVq'wPI?'XSq\斒W&Dܢu"Oe^M2W堁u/rA2r_}{ Y/BN*%RJ23 WdυM[ үLh>H|Q NTߓy3w'%\}fǠe5X'*.nY(+p@f%i`y>r2"(BEt.{ o/Vâ[!j.-rzu9M=L:kfE+k> 5&ѭ@䙂5kS풇gz A`ʹP dő)S2D5Zig0Z,u4wn-~*L\h;9'> ip53aӻKoFa :%f21k )+ZHt^+4yzso9C}e_G˼7옹xK1y oVpS&UCfRhhT$`GEWFZsZӨUr㔫! c {d,ǰjYHԎM GܯKƦ,z0_S\7sD DN9H0MJdD7z{nڽ=7,$^VDn, VO*hSoz-K9]a_0 IBy@pՉ?osD 3'6-J_Jz鵵@ :-*>JtƔ,]t墊d\keM^_JIRiLWuQyN!.}cRTT>#9U.TT_oԹ+t@3,| ipy#kVre 3޾F!)'݉*y+}h8]a[TZR#Qk4kv9ȶCԞM/}[Jx0hCUypNĽ ]D7{ND(Hy)769&}T#ۤ gWo ح(3e.0^Ȅ{%a/Q/* #,ĺ ` 18P^cSQ1]dy*k EvPa]M-K-a!љ{Q1r̫]!=Mi:MM_0\̛hهۮ?z\F TpB6`JAHBk j7F8U9tt^qZ8Ebju0:y_+#Pa[GSxdK .:`deu'`na:Ѱڧ#b*}$HZ!3)+0^dnneOܵ_W`.NdX[n>kѱ-ߧ4}:` ],֎rdzHHm4G8}W8Uj.LɐCuz&i ߋۚjdcT8L:zZ \V X?7Vjb؝)q"KH>njG?j{KgZ/b^Br#Ӓhk^5xk}1pcv\/n [IN-aLx_-]:5oMIqfCؑWMɮ}yKz2Y"`*pi 3{ jۿ1 /VZh%l,Uü.?dT^ɝes"!}x vrLyOpHBO[(2I6OJo_h#œ V2/ F/h."RfwC#MNRJzɕA͜색љYþw$1%@¾.}ޱz}#0>I |y c[1{=z1׮H/LF13)Xky1dv]S`D#LH @0?_uUCHCFjO$ƴQŋ)kfė,\pԧk:NS66v;IP@% Jo#|C=EPW8h!gx2lv6stϩxzr '8 ;L[]$?vրU0Ɠ!ߌb%6ÓǠCufl8~H!+F $NAC<ػ\C{{` {Nþ[)VvxNO&5],3?3y`։)l-n2k樧Lh%U5<V p@(0jT4CKΘd)b!N3$m]i-eg`8^OIYuGu'=wl⽰,JA br,HST%j seo]!0rӯv@\z<qrK 8 /`yZ"y]W{ο0yBb !zQRjh|f؟,-Y2-+C-]ﲼb]ÿGkaI1!ӲD(W ,|t 7?wbM=kF6^5ay8sW0}crܵ^C58x=Q@KXV&6_W X=\'k2ZR?CmJ6uI~ Vڃ 9cp 2wh!c"kk+_i֐l^_ļHd/~}:41>C0P3Uo$h˵/B;C빈ك a0ߐO[N+v9śģ:qg:Anf*;sc6Zx\- N,J^`#W{b%]JC"?=#p82|ٖ4pp`}7'\ 4N~꽾2) y=𴌘,h^D= R<`b2P(͜[}-!?!5ոFmNR Za'Ў?ku 3ֱɅ6"FQil+ѥu3!,/Rr.ǦL&fkJ.MϹvkJA6!_'G 5cQVޯ_kesZl-l}e'ߚ!=_DV @/pwƿH޿cC*EOfuG =ɠuaL*alߟ"vL[צZr7/ @АŠHAe8c @0\:'wg٠GKyPmB*n;E߸E[K5=~k2RJ993Ne)ٙL!0" X%;/IzKk2G?Գ_2v׺0zUAqX^\$:{bڦ%-69%%Je҅e,Za *6uc&,ٌx[ăv4ts:Xګ~z+,V1eDvgrmu 5/.X}Xa\]H !@omzA<ͼz&>3 znW`N>e@M\[X o o(va6D &}p"8glֆJF vϻ]߶t yc8qطoM+iV5?\a"Bz_m]IrtK&ܻ_5eC:5KmEþݼm53@k=,^ja["nE/@|hi P(av Z2۫%om\#͓SyD5]V؈ߓ= hUu# X-?>8>ʚzcɨS@ y,҉^YIelگ::H|bx}nǟaИV* R4ءx#|-$GLw!Idэ )ےZ/Ri5P==INo[ BQTɏ$j^0T?YJquԤ7w?m MY~6Va2;2%wa2< ֊KlT:qˢO Y̶)K(F䦽q!7մU=LV|H|1OQNy$hJ_AhBPASQs"i~X޸ϧ:AEpuԥ-{iAyE_%^t_"\fSHƈo bί&8i vU( GޮثtBvИ @7:_]IvY̯+U%?>I8? 1Sh4,N~=~C .>U N.©Rb=14 e=|ċ%U-,g IxHb4񕹽7ibRsy rڷ\)\^Zgn*c#{ c]bos~t@|]"z2l4$#ʪ2T ˻Xz>QvБ8?H3("KᔑțƿU ]j{ 3Zɫˑ7렢Xy"дiJkjoD ^Z`;4f;s E5Jp{ɤ6ZVA0pe^X y5F-n=P.'"fשʲ9ش+"]+BǕq>um 0JN 56%+CI;Ec ,v,t[b9tjWaCTzLX Lo2lEZSIB+9xmq=)zͼo-N%LEUUXsKW[$TOc=D#hɍIdlg".L.2=-zt8"X9l`]SK%VMS: "6#iL!WX|`H؊v!>B/o\)l/3ۤ $e8<7Yc_l]8|qY~w!B)hLZ%OςW{Щty9=NZ+nW^m+%K9(z=dIqen6VV[A6e"Tv_)@Yz`B7syf ~\(Ѥ;-z u%`"7 wEj`;|@h/8TP9Y%Ĩ´ w 7ي./ ȹ=eKG>0ayy{q[ "&ʪE?^nO(t=0C67wey0*'1O?#ɿ]Bw<i ;\ԞvgFHyzϑ~,U G- Gdhgа랙Ϥɗ`mW?)xe7`{b@kvIkò758^OoY%tPR<SKxl]wTUPK;dt-M&7~[|`i-Qj=7ڔ[+B< *[lVAa&m .bR#~obv1ZHmH@$4}̦ZsPȩaAJp~6*F~ͤYsBJ֏

关于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关于中的人物形象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关于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

全部展开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的英雄形象。
关羽与刘、张结义起事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上报国家”的具体内容就是匡扶汉室。他对于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许田围猎”中关羽的表现便是生动的证明。第二十回写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在射猎时——
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 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声。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函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史如此,便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场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待;吾弟若逞一时之一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云长曰:“今日不杀贼,后必为祸。”
在关羽看来,曹操如此“欺君罔上”,就应诛杀。为国除害,毫无妥协可言,这种对邪恶势力的仇恨与斗争,就是正气的表现。
2、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深刻的表现。
关羽虽是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吾今虽处绝境,视死如归!”最后,张辽以“兄今即死,其罪有之。”说服关羽,而关羽则以三事为约: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
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
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这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既有原则,又有策略;把降汉不降曹列为首事,正表明关羽即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依然坚持正义,毫无妥协。而当时,为了保护二位嫂夫人,为了等待刘备的消息,他必须留下来,因此降汉不降曹之说是当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暂归曹操之后,关羽无一日不思寻兄,确确实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尽管曹操爱他英勇,百般殷勤,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赠锦赐马,令其面帝封寿亭侯。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关羽的意志。曹操之所以一心要收服关羽,除了欲得一将之外,也包涵了对关羽的爱慕与折服。毛宗岗说:“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云,明若白日一人,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耳。”(第二十六回评)。这种解释未必完全正确,而作为一种分析,也还是确认了关羽之言行的确有一种精神的威力,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
虽然关羽也感谢曹操的恩德,但他不会背弃刘备。他说:“新恩(指曹操对他的礼遇 )虽厚;旧义(与刘备的恩义)难忘。”而且关羽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表示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于是发生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而后华容道一节也可说是关羽“义”的延续。关羽的千里寻兄,是他忠贞不二的具体体现。面对张辽的游说,曹操的利诱,关羽明白而坚定的地表示:“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肯背之。”张辽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羽斩铁截铁地回答:“愿从于天下!”按封建道德标准来说,关羽如此忠于刘备,当然是非常崇高的,而这种情意在曹操与张辽面前不加丝毫的掩饰更表现出非凡的坦荡,令人肃然起敬。他明知从许昌出发保护二位嫂嫂,投奔刘备,一路上要经历很多艰难,但为了寻兄,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气度、精神,使这一位将军与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不同,显示出“绝伦逸群”的独特性。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
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
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
操,奉二嫂来相见。”震曰:“倘曹操不允,为之奈何?”公曰:“吾宁死,岂肯久留于
此!”震曰:“公速作回书,免致刘使君悬望。”关公写答云:
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
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
首捐躯,致负所托;故乐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
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关羽暂归曹操时,有三事之约,离开曹操,有数次辞别,不得见,又修书辞别。的确“来得明白,去得明白。”光明磊落。真可谓忠贞不二,义重如山。
3、 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诸如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中取颜良文丑之首,闯关斩将,单刀赴会,罾口川淹七军。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场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
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
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关羽的武艺与连斩四将、令诸候胆寒的华雄根本不是势均力敌,而是远胜于华雄。白马坡前的斩颜良之战,更是惊人。简直是一刹那间的电闪雷鸣——颜良这位被袁绍称为是足以拒华雄的上将,就这样命送黄泉。关羽的“神速”,不是空穴来风,是他高超武艺的自然流露。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且看单刀赴宴一段:
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
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
!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
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
伤故旧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
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
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情节是简单的,而气氛是紧张而惊险的。在这里关羽大无畏的精神威严的气势、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罾口川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更是将关羽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关羽名震华夏,孙曹胆寒,在此不作赘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刮骨疗伤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将这一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力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
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
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二、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其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第三十五回中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此举。此事并非虚构,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亦有记载:
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汉高祖的大将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④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同样,当刘备做了汉中王,封 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服气。(七十四回)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这一点与其兄刘备较之逊之千里。(当初,刘备面对追兵,虽身陷险境,却不忍丢弃百姓,携民渡江,至今被传为佳话,同样为了笼络大将赵云的心,他甚至不顾亲身儿子阿斗的安危,这种胸襟、气度、深谋远虑的确是世间少有。)
再看华容道一节。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
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
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
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
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
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
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多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
于地。云长回身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
,并皆放去。
在这里,“义”已经束缚了关羽的正常思考与行动。报恩的思想、旧日情义,使关羽模糊了最起码的敌我界线。华容道义释曹操,把困窘的敌酋放走,固然使得关羽的“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连不太推崇《三国演义》的王国维,也承认“叙关壮缪(即关羽,追谥壮缪侯)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⑤(《文言小言》)……。但是,此处也暴露关羽的致命弱点,他因旧情而忘却了孙、刘两家所付出的千军万马的 代价,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着实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他自知华容道事关吴蜀大局,来前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且他与曹操的对话亦曰:“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但在公私之间,他犹豫不决,似乎斩杀了曹操,则会使自个儿的“义”受到蒙蔽,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弃吴蜀大业于不顾。放了曹操等人,又不便向军师交待,其实如此重大之策,军师早有定夺,且反复交代,惟恐关羽见恩而“义”。此时的关羽,已不再是许田围猎之时的他了,他已过多地顾虑到个人的声誉得失,而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置于己后,可以说,他已被英雄主义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了大将之风。
再看失荆州一段,关羽气盛高傲,不讲策略,背弃了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订的联孙抗曹的大政方针,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东吴向关羽“求亲”,遭到他粗暴无礼的拒绝(“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使得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要取荆州。再者,随军司马王甫 曾让关羽多多提防东吴取荆州,而关羽由于高傲,压根儿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把王甫的话放在心上,仅多设烽火台而已,导致失荆州走麦城。由此可见,关羽虽有大将之能而无王相之才。
而荆州之失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内地。失去荆州,在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报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之基本路线,先后辞世。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虽有诸葛亮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不仅仅是害自己丢了性命,他还是杀害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的间接凶手,也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关羽不断成长、成熟直至走向毁灭的全过程。
三、 总论关羽形象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用简单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看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确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

收起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

全部展开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的英雄形象。
关羽与刘、张结义起事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上报国家”的具体内容就是匡扶汉室。他对于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许田围猎”中关羽的表现便是生动的证明。第二十回写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在射猎时——
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 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声。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函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史如此,便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场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待;吾弟若逞一时之一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云长曰:“今日不杀贼,后必为祸。”
在关羽看来,曹操如此“欺君罔上”,就应诛杀。为国除害,毫无妥协可言,这种对邪恶势力的仇恨与斗争,就是正气的表现。
2、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深刻的表现。
关羽虽是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吾今虽处绝境,视死如归!”最后,张辽以“兄今即死,其罪有之。”说服关羽,而关羽则以三事为约: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
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
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这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既有原则,又有策略;把降汉不降曹列为首事,正表明关羽即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依然坚持正义,毫无妥协。而当时,为了保护二位嫂夫人,为了等待刘备的消息,他必须留下来,因此降汉不降曹之说是当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暂归曹操之后,关羽无一日不思寻兄,确确实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尽管曹操爱他英勇,百般殷勤,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赠锦赐马,令其面帝封寿亭侯。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关羽的意志。曹操之所以一心要收服关羽,除了欲得一将之外,也包涵了对关羽的爱慕与折服。毛宗岗说:“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云,明若白日一人,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耳。”(第二十六回评)。这种解释未必完全正确,而作为一种分析,也还是确认了关羽之言行的确有一种精神的威力,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
虽然关羽也感谢曹操的恩德,但他不会背弃刘备。他说:“新恩(指曹操对他的礼遇 )虽厚;旧义(与刘备的恩义)难忘。”而且关羽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表示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于是发生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而后华容道一节也可说是关羽“义”的延续。关羽的千里寻兄,是他忠贞不二的具体体现。面对张辽的游说,曹操的利诱,关羽明白而坚定的地表示:“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肯背之。”张辽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羽斩铁截铁地回答:“愿从于天下!”按封建道德标准来说,关羽如此忠于刘备,当然是非常崇高的,而这种情意在曹操与张辽面前不加丝毫的掩饰更表现出非凡的坦荡,令人肃然起敬。他明知从许昌出发保护二位嫂嫂,投奔刘备,一路上要经历很多艰难,但为了寻兄,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气度、精神,使这一位将军与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不同,显示出“绝伦逸群”的独特性。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
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
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
操,奉二嫂来相见。”震曰:“倘曹操不允,为之奈何?”公曰:“吾宁死,岂肯久留于
此!”震曰:“公速作回书,免致刘使君悬望。”关公写答云:
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
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
首捐躯,致负所托;故乐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
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关羽暂归曹操时,有三事之约,离开曹操,有数次辞别,不得见,又修书辞别。的确“来得明白,去得明白。”光明磊落。真可谓忠贞不二,义重如山。
3、 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诸如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中取颜良文丑之首,闯关斩将,单刀赴会,罾口川淹七军。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场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
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
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关羽的武艺与连斩四将、令诸候胆寒的华雄根本不是势均力敌,而是远胜于华雄。白马坡前的斩颜良之战,更是惊人。简直是一刹那间的电闪雷鸣——颜良这位被袁绍称为是足以拒华雄的上将,就这样命送黄泉。关羽的“神速”,不是空穴来风,是他高超武艺的自然流露。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且看单刀赴宴一段:
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
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
!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
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
伤故旧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
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
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情节是简单的,而气氛是紧张而惊险的。在这里关羽大无畏的精神威严的气势、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罾口川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更是将关羽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关羽名震华夏,孙曹胆寒,在此不作赘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刮骨疗伤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将这一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力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
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
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二、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其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第三十五回中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此举。此事并非虚构,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亦有记载:
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汉高祖的大将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④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同样,当刘备做了汉中王,封 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服气。(七十四回)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这一点与其兄刘备较之逊之千里。(当初,刘备面对追兵,虽身陷险境,却不忍丢弃百姓,携民渡江,至今被传为佳话,同样为了笼络大将赵云的心,他甚至不顾亲身儿子阿斗的安危,这种胸襟、气度、深谋远虑的确是世间少有。)
再看华容道一节。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
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
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
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
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
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
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多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
于地。云长回身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
,并皆放去。
在这里,“义”已经束缚了关羽的正常思考与行动。报恩的思想、旧日情义,使关羽模糊了最起码的敌我界线。华容道义释曹操,把困窘的敌酋放走,固然使得关羽的“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连不太推崇《三国演义》的王国维,也承认“叙关壮缪(即关羽,追谥壮缪侯)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⑤(《文言小言》)……。但是,此处也暴露关羽的致命弱点,他因旧情而忘却了孙、刘两家所付出的千军万马的 代价,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着实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他自知华容道事关吴蜀大局,来前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且他与曹操的对话亦曰:“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但在公私之间,他犹豫不决,似乎斩杀了曹操,则会使自个儿的“义”受到蒙蔽,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弃吴蜀大业于不顾。放了曹操等人,又不便向军师交待,其实如此重大之策,军师早有定夺,且反复交代,惟恐关羽见恩而“义”。此时的关羽,已不再是许田围猎之时的他了,他已过多地顾虑到个人的声誉得失,而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置于己后,可以说,他已被英雄主义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了大将之风。
再看失荆州一段,关羽气盛高傲,不讲策略,背弃了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订的联孙抗曹的大政方针,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东吴向关羽“求亲”,遭到他粗暴无礼的拒绝(“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使得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要取荆州。再者,随军司马王甫 曾让关羽多多提防东吴取荆州,而关羽由于高傲,压根儿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把王甫的话放在心上,仅多设烽火台而已,导致失荆州走麦城。由此可见,关羽虽有大将之能而无王相之才。
而荆州之失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内地。失去荆州,在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报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之基本路线,先后辞世。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虽有诸葛亮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不仅仅是害自己丢了性命,他还是杀害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的间接凶手,也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关羽不断成长、成熟直至走向毁灭的全过程。
三、 总论关羽形象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用简单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看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确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

收起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五、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全部展开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五、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母闻后,“哀而舍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吕蒙年幼,很轻视他,说:“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吕蒙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吕蒙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孙策。孙策见吕蒙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孙权接掌声大权,想把那些统兵较少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把他们的部下加以调整合并。吕蒙闻后,知部队合并后,自己想有所作为,就更困难了。于是,他想办法赊来物品,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见后大悦,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员。
建安九年(204年),孙权讨伐黄祖,击破黄祖水军,获悉丹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山越少数民族起事。孙权引军返回,吕蒙随军征讨。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孙权命征虏将军吕范平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荡寇将军程普进击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抚治海昏(今江西永修东),同时,令吕蒙与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泰等率兵镇守险要,担任山越最为活跃地区的县令或县长。吕蒙与诸将遵照孙权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长。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采纳将军甘宁建议,发兵进攻夏口(今湖北武汉境),吕蒙随军出征。江夏郡太守黄祖下令用蒙冲战舰封锁沔口(汉水入长江口),用大棕绳系巨石为锥以固定舰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封锁江面,吴军进攻受阻。孙权命偏将军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冲抵蒙冲舰旁,董袭挥刀砍断棕绳,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遂溯流而进。黄祖见孙权兵来,黄祖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孙军乘胜水陆并进,包围夏口城。孙权督军猛攻,克其城,并屠之。黄祖只身逃窜,被骑士冯则追斩。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战后论功,孙权认为:“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并赐钱千万。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孙权命周瑜、程普统兵数万,与曹仁隔江相持。
时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请孙权把袭肃所部拨给吕蒙管辖。吕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从全局考虑,认为周瑜的意见欠妥。他极力称扬袭肃有胆识,有才能,并说袭肃向慕教化远道前来投诚,只该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该褫夺他的兵权。孙权觉得吕蒙说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归还了袭肃的部队。
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先派甘宁袭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对江陵形成侧背威胁。于是,曹仁分兵围攻甘宁,欲夺回夷陵。甘宁向周瑜求援,诸将担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空虚。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接着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300匹,军威大振。随即回师渡江,进军北岸,构筑营垒,向江陵发起进攻。此时,孙权为策应周瑜攻势,派兵包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于孤军无援,在近一年的交战中屡战失利,损失甚重,遂被迫放弃江陵城,退往荆州(今湖北襄樊)。周瑜占领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一次,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推脱军务繁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吕蒙乃悟,开始学习,日积月累,他读的书,超过了宿儒耆旧。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到陆口,途经吕蒙驻地。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轻视他。有对鲁肃:“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鲁肃遂见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鲁肃仓猝回答说:“临时施宜。”吕蒙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于是,吕蒙详尽地分析当时的利害。鲁肃闻后,大惊,越席而起,靠近吕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还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三人的军营离得很近。后三人去世,其子弟年幼,不能任事,孙权想把他们的部队都合并给吕蒙。吕蒙坚决推辞。他给孙权上书,指出徐顾等三人勤于职事,忠于国家,子弟虽然年纪小,但不能废黜。连续上书三次,孙权才听从他的意见。吕蒙又为三将的子弟请老师,精心辅导。从这件事,可以见出吕蒙对他人是何等尽心尽力。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蕲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吕蒙多次献奇计,且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吕蒙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阵容威严,布防严密,慨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遂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讯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为充实军粮,派庐江(郡治今安徽六安北)太守朱光在皖城(今安徽潜山)地区屯兵耕地,种植稻谷。又派间谍招降鄱阳一带的强盗头目,作为内应。吕蒙认为“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
五月,大雨使江河水涨;闰月,孙权率军沿江而上,进攻皖城。朱光收聚部众据城坚守。孙权问计于诸将,诸将欲修筑土山,添置攻城器具。吕蒙说:“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孙权其计。吕蒙举荐将军甘宁为升城督,率领精锐士卒,从拂晓发起猛攻。吕蒙擂鼓助威,甘宁身先士卒,吕蒙以精锐紧随登城,仅一顿饭时间,就将城攻破,擒朱光,俘数万人。曹操闻皖城告急,派大将张辽率兵驰援,至夹石(今安徽桐城以北),闻皖城已失,只好退兵。
此战,对孙权控制江淮地域起重要作用。孙权认为此战吕蒙功劳最大,重加奖赏,当下任命他为庐江太守。所俘获的人马也都分给了吕蒙,还特赐他寻阳屯田六百户,官属三十人。
吕蒙返回寻阳。不久,庐陵盗贼为乱,诸将屡次征剿未平。孙权说:“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下令让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兵至庐陵,擒杀首恶,余下的全部释放,让他们复操旧业。
刘备占据荆州,派关羽镇守。孙权屡次索要,刘备拒不归还。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刘备闻后,见形势危迫,匆忙从蜀郡赶到公安,令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当时住在陆口,指挥诸军。孙权一面派鲁肃率万人屯驻益阳抵抗关羽,一面传递紧急文书给吕蒙,让他放弃零陵,立即回师增援鲁肃。当初吕蒙平定长沙,率兵赶赴零陵,路过酃县时,顺路找到了零陵守将郝普的旧友邓玄之,把他带在军中,想让他诱降郝普。吕蒙得信后,他并未公布,而是连夜招集将领,布置方略,说天亮就要攻城。布置完毕,他对邓玄之说:“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邓玄之会见郝普,把吕蒙的意思转述给他。郝普信以为真,心中恐惧,准备投降。邓玄之先出城报告吕蒙,说郝普一会儿便至。吕蒙预先命令四领,各选百人,待郝普出城,马上抢入,守住城门。不久,郝普出城,吕蒙迎上去,拉住其手,跟他一起上了船。寒喧之后,拿出孙权的紧急文书给他看,拍着手大笑。郝普接过文书,知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已到益阳,方知中计,“惭恨入地”(《三国志·吕蒙传》)。吕蒙智取郝普后,留下孙皎处理后事,自己即日率部赶赴益阳。
双方大战在即,时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也想乘机攻取合肥,同意罢兵。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孙权把零陵郡和郝普等还给刘备。为表彰吕蒙的战功,以寻阳、阳新为吕蒙的食邑。
孙权回军,征讨合肥,为魏将张辽所挫。孙权围合肥10余日不克,遂撤围退兵,至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张辽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吕蒙、甘宁奋力抵挡,凌统率卫队拼死撕杀,掩护孙权逃至逍遥津,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时值将军贺齐率3000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魏王曹操治兵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由于吕蒙等的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三月,曹操见难以急战速胜,遂率军撤回。吕蒙因此役被任命为

关于中的人物形象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一个人物的形象.----优点,缺点.(要有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歇后语:故事情节: 分析10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字数不要太多,50-70字就可,要十个人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必举故事情节之例 巴金《家》中的任一人物的五个关于他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和相关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分析格式、例句一段话、然后根据这段话评价其中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及相关故事情节三国演义中与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什么求大神帮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中的哪一个? 小说的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中的哪一个?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刘备,曹操,孙权.故事情节各一条,并概括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创造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介绍和人物形象的人生启示一个人物就好了.略写吧抓重点.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解析《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公输》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题目是这样的:写出一个与 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