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什么?.重赏..2分钟的时间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8:58:06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什么?.重赏..2分钟的时间叻
x}ncY P*̲t,gwf{EJwdʑ2)$JT\KE{{>D?s2W%>v[v*a%7G`w9;՟?Q72j'v9RɸCX7FS??}%TzPշnFuΠYyFSkʶj[ШwaTM|G0ê6?Ŝ*j|C4[ZLZWk䣱c?FZNe96O3=<u`۶O?.ZB-g-+tKݴwW퓛uqX@SZ-ƙQ;c"nUnRGIZ}QCaԍՊYC)Yl(xa. !FOx./ψYEV'8\㗟}42f<0(vQ+O˰.2FNCTP.!ĨfDʄP@V w豐Qs78O!7VCg";pDmBBik=ԛuԪ~AZ"%vXTK|->tTNvo gXTjk.RX}ERCy4 aު8ʨա'8@8ò3UyΥ]l/OϓD(b0DUrVy^˸ h<ěQ7 %gJVيD\#wc5TP-fU.݆T}A]к%:}ڇE 2Q+MuVUej|CBƮG-zH"ٵĩ>[N4tzUFt| Gf@$i~PP/]$ ZI\Xdʦ: Ng@m+OT< vmw@y"yѣ48a ,6IL'~!c/˷o>Q&$`ɦZ|,g'$)|WBxE`^q耰!nC+:?R0֎YgGV}VchbT죜cV }+eDnSBhB c%U6yu ^]1cDBMfDZB[ lC1\\ԑpaB]r@jG#@aVaq4(&]:R &VDM)ɎUȀ精UZ]8U,Ej@9_9aUߔ2GL5 $i!m<^m_$Udݍ_&QB궓|I"$ BzY$WHaVA)%k>@hO!+OzǧBA*G23y❤8׷J+:OӨ_7 slkwnGݛmZNQNkh ziw߈%tP;#%¤id[&04@NGvI"Gco7̤h)"BZrQ/4r̀Bbr.ס2V:Lj-_|Fʘcnz k~ bn4,RdKP}95^W4V 8l}#4TMZm$dAٟ *%DusjnU*vFZ(۰aF zQ"KĬ$5]uV)AR5'cb|ubPR9Zz9 7JhO;꯹[*y֫Wd/̰*o4 t[)ek ݨrb5)!= `^J)zQg;Z A"zŨݯ7  _djT]Kɘ%f~VEiY.3ޅ"{}I&AY"I΢(lh4"6puAfPD2`d&@< jPi33_ E[Cy?C3&4g ҙ9w`0fcV kcd5|D&Cf^Dt %3NթhLB^R+ @3:dXU狄4V^%|({|b M8߷&=Ro:yM*T?7 U[#P;:\ hȐ\;acn &Y]$Iɏ '*u \m>'rE(eVh*qYTm%ғ.]Ty ZllNs":Tx9W#(`gZUkF*#&z~HӐfFBVDt`95' tD_dR%$WwO /XV*$nHR#p'K4+K[;iMzƜa8{@RDED PQrvnt%4-X$%LOϱq(`aZmB;Zl+2;..x*`s@Uk8VaYy]5(`PWuI{g"c!"/?^qr!NmCwhao.i4DؿV`#Aپۃ:SBk@xD0a-.Q@SWTn pzkH.H8IChlCU_s/,>YLsbwB™#Yeƍl\ V9?#K=KY5'8{3죮j%A>5l&KAVD=ͰVPE`2>Q+´h9kjwކ)# +b0U F߮y S$O"iD"S׫e!KIm(CoEJ|+uga&o\Є}D/87$?ھf7 td{}|h~1ɲP0fͯy,xiwUPAuR7f P`%:"WaO//Q0IJvpAަ%8%z"J8 c`,x eG J̦@D ()%my4$= Gsm6va,xؐ8!!D:m| ZB YmϱKG!w?fvAGok[  ό3.< V-,Z,ķg:$ۓV .ʸԏ/LjJ\[{IAjLH>ӧ7 q@MT?m tJ|5T"ɾXx(QL?"h}DEmn^ 7"Vͣ=W#i Ǒթ[}mv;VͽZuoTU6Z\u'Kĺ0V<=$g{tnd|91_LJ,%UoRv5S$bm-q OtZ>>CM%`qU!vND!uu棐<|bQJ6MQwlV&s6I-&֣kmuݤ?ݳ'J؅(fl/~ £OB!4/IC|AZAF$e4*4H&ݰB- =pdŪk:aX=U)32Q IiiDdH:vpϿV³K}lW8i~ ٙ\S)EAeʛؤEPpcz'xdr9jmI2WXt]E 1HbӬC95{E:GMOd& ي3 k[kNG7Ɏk_q$MD_`N͛VJoaՑh<QHܐRNP_A`#Icݦkn FȞ- 30U VLz^jd% `! 퍄r/]1:<0ZC7jejC ^Jop {/nEpZ !2@'7IxTF<̼-vluZ0QBPՁT&g,>;84L7jCB DŽwzKWN@~ ݦ*!rYC^8çφޓp5/GX#FNyaw˼}1'X?LCI`w>> J;A߁A& iEEAZ&y>x%~`n.|*kS7)9lAVW9c j1,08s^,"v > : گua<ģVJP#`UT{hEv@ndd N\YVcLr+4I}bƥwzA!38vlJa~iծsH4]?~'!S"NĚC8E.!G t$d$LxQY"GS/ڦDV`! w$xA4$qʬm'@. ./Xf `6~8SZkؼX8WI$BK{e0"C|I4ElECNһ$Un_$tnYE$oBBΪ̘(ڦZ,H zClڼU$!LK&0 t, a҉I?%ulm08TѺyɜfDF^2WG iact|G^XAxEZS'p錁~MIXFJSJ6g5ܼHÈ(7`8%iK:9$2Hױ͚xuRoV,+UsQh? vo`w#/#*_3/xUpFM2 h-y= j8/80H吤~&LL;IK2,'<篘 BJε"]wo텁dMFooF'Cy%;b"hY@I.g '#XrC G@`OvT9JΑzqq wC>m$Sќ$. XӁdA L: Zp|N>6!9wV-^o2z]DsP\]z|Kdnoivz]> 2SfbG1VY+X:ZRǛc9mAN^*E՛ 6DG.踫[FYN}]eMxSH6֑c((HGBَDq@x.*߃ω_ x Cշ?;V։ 'l!URs ID5X9?UNh!-S{k-OջP!>+(\I[xÍ { g'Z+i\ 鴸 Df]={m4;Gq܂-=Af6pgQؒ^d BZy+M9$As-!81؉1ɂ `3OħQ^Y9""Vq3T;hJ0W]V &H;QH g/ z# z쵸Z {)ߧ 0d9&,s7y?F궦i׳VɍmLdL ̈@4it Fi#u*BKvwcEo̶;P=+pw!ŌRz5ZΏ#d~p-0TJQ+'< 㸧*քƈ5e7XFgR%2kt0poj7yU(ֺU. vhbLh^򣧣V*/@ %$eOc˪Wx2Fc;yL]29iwy^l|T2-Y5(, 6_kגġ^:yA Љ6M.s*ԭ >wQʴ${Dш?FH6}o- h k{A25i@RO4@bz[/J(^K)]&,I2.47X>LMRq2IZVY [vHTN}w/p!ةVrD!9{Cgi*yVF",b6EL+{ٗ_n-04wjAabJ3dTyϹK S;D6];|m[\ûj/.v˯%=li'P'vJ&uݼTM зBo.~Di` QǴංFMDڽjH̋6kҌꀘtxJN>u߂B>ܦkJRhc\2 zɬԀC_NM\ۙљ^ ྏZS|A<˹(7sk[AVAnK+ٙ9Bd- K\Ky@A$vQ~ipzfƂS\7s/uַwk+EdR,/@,a20cS)0kmE{*07o0ace M#hs Qᘏ1h|Q-Frsė\jpSl}?X!d\.IcVzQ{븭cSUBpp5B_Yi"c9.b'Oq( /!NkɡyN;t=lo+O~DI&EVai2+mŒ,> AN)DÓY_icf C!^tmu.n"/M+3Z7s2AX}ApeP;q{Ш)7@~>3 tu0XOISWs$9 )kui3fBq{ً_~5__͇z/~/~᯾Ň-/_WwGo^|oO勏7^}G>߼O7C pڋb"Hf]w{[ړz5O}.W.߆}簽"" =Q{~GoޓV z6E|6|S;eO(S*6&B" I&?G9_u`@.9M.&*uV&Ϗ[ }f8%)iY ֒h/j%wKJx,JNI;񖘵\iewy('uAwycծT[ u/j7ш˯D,]$RlpҢ pȾ iAEMDqd,lJKed]4TTAx?oȎ6W/qY F$6AG4ΑC 1+[AQKo{ۗ5C: 𩷑BjUf@*פ*%%ŚwO7~ 'YLꅁӬ'C4Vžʋ(OG9*ė([Sy%XYŗ3QY \0!ޚ9xy`E5`E2H&r(P:IL 6x="Phj1eM Lb"5twp)57~lgp-0;HR[!gR;*׽c.oS4 /b//FͩzJh% ,2ɠĶ SfXy_"6s,mhx>0^okmYdWqr![P9rZ9ќUb6`Ҁf'%?I XS|I1GV*NpeA'"vr0*GE22C$jD檽j~ka<¥۝WdɄHx_I`Ԯ88ULJ_,J¶q|. 2ϻkCk4V^'V3hCR)M{P>gH՘’j'Uh_hb'\hjxmP &0 y \"bpIIAX{h|l>?Q!'!S 1$ -//g>DK=|gNI %ʹR_>͠Abpc2AYpPMG`IK~w%l\3E`Dx@+\)ER*UgWo94lA*wyfĆeˋ(_6I-/}.\Ϸvң<1$GfHRǫsa5A$A},mM-@ڦv^r ZI&>1& I/bHXq.ި ՠdIs/Ā{^ƺhc0VGmJͅ(`B@\̮$"D&-(Vu41GAV#~G]m`o4jdE]u೤+ڸC`2.p#>JR?/SJЮo $a ǴgR7sA{ 3S;6tQ=P{X?2KbXлr%8x_$98$$uNRR GWayWDE&wx gWE|x+e2Z~L.?'SUb"6tHN'um.H죙_-ϡJ X\q ͤd7j&]KuJ"*V&繫1kx94Z8~@*"Q9Y< xb6erj㣲ϛѐ}YRS{ /ma[GflfI# QQLQӐ5,Ch%iK_tgKFמׂ)0ϓQz*@# ?2 DSxdV}W]z഻~p ynG8po!&±`g8?p 'ϻ#+߹lr:X9C}Dm4m@8bv79<~rW('ngO+govc[Br_3?vX9!q$mt:aoۃnݷBB]Ё0|&M)gD!:ISՕSұz37+[{ԙбt3Kz~:s0o׫N$ӻձ3{y/؎yuҬu};?w/A7}u@vl~Z;}?}X{zztSCOgɎv"b {]D}vm: OW c0dX;ƞ]|Z8$x;0wv%1OS ޟ=0“{t3yx)}0:^xbqaag7 œS: 4S==萇AA]Oք)Oo+OYw˻N'_[pO'>ݺ V߼ ٳ:O?O[CG{=]$4?G '\}fo=wc Nb~=}t_=]o>{8wcLn{voO"U3;sQu컇y{ Ge=H>vX>uO>|w=DØƧ#BO'É|lOut3/>/vv㌏gs|;IN'jt;H>M]\egtcWQv X'q}T>}Zyf>,7saa@>I<ߝ~FpCp?T?҄u Qg3h0b zJG?w~{~~V|}uҙ:O|z˟]zN1ϬgvvO?tA>/OtӡOgM?b?p?`cl&{jғ4 hӝ&<# ' @yOW@mI0}o@?9'? y@d@qNt Y='PBS =W`PVf:vln(?t@?4&h8Ooݞ

p -Cr +["'-;Kq"BG-n78^q.^BHıRko9s (r]&wo]4$5f'*fi^/pFQ_DrBO` >& n.z&J3qpAEvV*Lk)FpYu>HjJh%н4U3zuG )?hjԨ w:4읢4r87Sse%RXdꊽP8R;MIqֹZ1Q]l鞾)\2&!qaߩ%#=`R zF>%kf//q[!,C)oL1{KX|i!PH`>z~V]Gձ2f2rDlHRS/9pَW{lLȵ8(G9Ø:B] p @{4ms6b 1eF FIep_N_-.1 '$ (٬S@RB:%]2IcQm]#׫R.B+/TMFzUgjvT@Rͨu f|Ps(v*LzKkq-R_Q`LWShKc6\&S?TP#rVT1HvnNƎ8Tbg!}4k4$Ct\<"lbث%PG!/ 2ݨ{@ӤYU V{AĤ;8lo}enrmK؀VΆ5wfeVg mA&Ɲ$9׫)cٙ ! Y:DfmdHĩp ."YEp)U&v}/=;+K8IŒJQŘ޲Bpᰆ}ktEkެ Y8Vm@f亀 si4q4zk_%T=":Ç¥xzXK"5sv7>\Fr 2gw!/Kt}mm+1?B|Q` XkVNpd:g֕tLhU-msH%BhŶ;NuAZ˺',f}h Im$UwGĬl"|bKȆ q*)gv!g\LdɆ6%QrYaǣ~Q]\!}4vwhoE2*V9B{1vtsοF#%}u[pTk[VűӋBX]RqXݎ1xUcy ݊P)@d"7FWn%p9S2L Aۈ]0qHa88[e$-9W>QY_%TNXS]/ۚ,KeRA%DRR1`6~ =!^hA?O+0q۴kvǿlˬ̺|lq̞iX\z"h8ր.N@у(Wi![L)+6>(܃>uŅT zJ[lD <+{$u=p[xc?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什么?.重赏..2分钟的时间叻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什么?.重赏
..2分钟的时间叻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徥什么?.重赏..2分钟的时间叻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然从中国取得了许多特权,但还要取得更多的特权.它们还要求在中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在中国全境通商,要求在北京设立使馆.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宇和教授近年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他的最新 研究成果证明,英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很大程度是要逼迫清政府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保障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13)谋求在华的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它们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个根本利益拿不到手,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是要爆发的,问题只在发动战争的时机和借口而已.
《现》文说战争的原因,列举了两条.一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即外人入城问题),另一是修约问题.这是两条表面原因,如果认为是根本原因则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外人入城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南京条约》第二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这就是说,一般英国人可以居住在港口,外交官则可以住在城邑.中方认为,按中文字义,城邑不一定指城内,条约未给英国人入城的权利.《南京条约》英文本把中文本中的“港口”和“城邑”通通翻译成Cities and Towns.英方认为Cities and Towns就可以指城内,因此,英国外交官和一般英国人都可以入城.中英双方在条约约文的理解上,发生了很大歧异.按照欧洲人的国际法,《南京条约》的两种文本(当时没有第三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条约签字时未声明以哪种文本为准,在文本的解释发生歧义时,应允许各方各执己见.事实上,这两个文本都是英国提供的.这就造成了入城和反入城的同一法律来源的不同解释.在中方看来,英人要求全面履行条约的理由不充分.其实中国官方在英国的压力下,已经同意英国人可以入城.但是广州城厢内外社团、士绅坚决不同意英国人入城,甚至不惜开战,官方只得以“民情未协”为由,推迟入城的时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暴行和鸦片战争后多起英人恃强作恶的中外纠纷事件,是造成广州民众仇外情绪的一个基本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广州民众的仇外情绪当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当时有其发生的条件要求修约,则是西方列强企图从中国拿到更多权益的策略手段.早在1853年,英国就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这年5月,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文翰提出修订《南京条约》问题,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文翰接到训令时,太平军北伐部队已攻进天津附近,文翰感到太平军与清政府之间谁胜谁负难料,就把训令搁置起来.7月,美国向清政府提出帮助镇压太平军作为诱饵,以修约扩大在华权益.清政府怀疑美国的动机,没有接受.其实,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学者早已指出,英国要求修订《南京条约》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南京条约》是一项政治条约,不是商约,没有修订的规定;而修约本身不能包括在最惠国待遇之内.(15)英国利用中国当局不了解欧洲人的国际关系知识,加以蒙哄和欺诈,清政府只有被牵着鼻子走了.
1854年,英国、美国、法国都积极活动修约.但是对于英国来说,采取战争行动解决修约问题的时机没有成熟.最大的原因是,英、法联盟正与俄国为分割和奴役土耳其打着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军力布置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所以英国政府训令包含修约谈判中要严格避免使用武力,只要中国承认修约的原则,实际谈判不必马上进行.1855年,美国任命传教士伯驾为驻华公使,给伯驾的任务,是要他从清政府取得公使驻京、无限制扩大贸易以及取消对个人自由的任何限制等三项主要权利.伯驾知道,《望厦条约》只规定了12年后作细小的修改,但他认为:“为了达到各国政府的最大利益,不仅细小的修改,而且激烈的变更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必须采取强硬手段”.(16)他在来华前,遍访了伦敦和巴黎外交部,取得了一致意见.1855年8月,伯驾希望北上渤海湾,逼迫北京政府举行修约谈判.包令说:“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17)因为各国军舰尚未调到远东来,没有军力支持,这次北上行动未能成行.这就是说,用战争手段,达到逼迫清政府同意修约的目的,这已经是既定决策.
1856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战败.这时候,英、法、俄国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各国军舰都可以移师中国了.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厮杀的对手,在中国成为了合作的伙伴.利用战争手段已经决定,侵略者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正在这时候,马神甫事件发生了.尽管这是一个突发的个别的事件,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个好借口,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借口还不太有力.不久,亚罗号事件发生了.殖民主义者要寻找侵略中国的借口是不难的.20世纪初法国的研究者研究了资料后指出:包令“要向中国启衅,不愁找不到合法的借口;如果需要的话,他还有本领找到比劫持‘亚罗’号更好的借口.”(18)
至此完全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定要打起来的,并不因为中方的什么态度而转移.而要打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要越过条约特权在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侵略者没有程序正义
众所周知,侵略者的本质就是掠夺.《现》文在评述马神父事件的时候,拿出了一个“撒手锏”,叫做程序正义优先.文章写道:西林地方官员把马神甫处死,“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这不仅否认了侵略者的本质,而且完全混淆了事实.
程序正义优先,颇为吓人.似乎当时来自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最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实际上,这些貌似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的殖民主义侵略者,来到中国从来没有遵守过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
以马赖案子为例,马赖违法传教在先,而且在传教地区作恶多端,地方官员未能把违法的马赖解送领事而加以处死,违法在后.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为什么不是马赖或者法国首先理亏呢?
又以大沽之战为例.当法国人知道清政府已经在大沽口设防,仍然决定与英国公使乘炮舰从大沽口溯白河到天津.英国公使普鲁斯给英国政府报告说:“我们不得不在天津给予中国政府另一次教训……我一定要使清朝皇帝及其大臣相信:一旦我提出要求,就定要把它索取到手,如不顺从我的要求,我已准备凭借武力威胁来索取.”(19)普鲁斯声称“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坚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北京.(20)英法联军在充分准备下(仅英国舰队就有战舰、巡洋舰、炮艇共十余艘,士兵2000人),1859年6月25日下午向大沽炮台突然发动进攻.大沽守军进行了坚决回击,激战一昼夜,击沉击毁英法兵船十多只,毙伤英国士兵464人,法军14人,英国舰队司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狼狈撤走.英法军舰首先向大沽炮台开炮,大沽守军回击,完全是正义的.不容置疑,大沽事件的责任完全在侵略者一方.一贯同情被侵略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在1859年9月13日评论道:“即使中国人应该让英国和平的公使前往北京,那末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道理的.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环条约,而只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21)
实际上,清政府已经同意在北京换约,并且安排了大臣到北塘迎接英法公使,安排了沿途招待照料,在北京城内安排了公使住处.清政府从安全出发,指定了公使进京的路线,规定可带随从,不准带武器.这些安排完全合乎当时国际关系的准则.欧洲人制定的国际法没有规定可以携带武器到他国首都去交换条约批准书.这些安排完全符合所谓程序正义的要求.当大沽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反诬中国破坏条约,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实行“报复”.英国《每日电讯》甚至称: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并占领北京;英国人应该成为中国的主人.马克思当时在评论大沽事件时写道:“难道法国公使留住伦敦的权利就能赋予法国公使以率领法国远征队强行侵入泰晤士河的权利吗?”“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以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白河冲突并非偶然发生的,相反地,是由额尔金勋爵预先准备好的.”(22)马克思是研究了英国公使和记者从中国发回的报道写下这些评论的.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在澳门望厦村签订,又名《望厦条约》),是中美之间缔结的一项商约.它的第34款规定:“合约已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23)这里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望厦条约》“不得轻有更改”,中美两国“均应恪遵”,美利坚联邦各州(“至合众国中各国”)不得派人前来对此另有异议.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在12年后“稍有变通”呢?条件只是因为“至各口情形不一”(“现文”引用时恰恰把这几个字删掉),涉及到贸易及海面各款时,可以稍加修订.这实际上指的只是细小的修订.美国以及各国清楚这一点.中方也清楚这一点.1855年5月,美、英、法三国公使先后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在北京修订《望厦条约》,为此清政府指示说:“各夷议定条约,虽有12年后公平酌办之说,原恐日久情形不一,不过稍为变通,其大段断无更改”(24),清政府的认识是合理合法的.按照所谓“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理”,英、法、美各国都没有提出大段修改条约的权利;即使稍加修订,也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与清政府商议,“公平酌办”.如果清政府不同意修订,只好等待.以武力逼迫签订的条约是无效的.马克思曾经援引前任香港首席检察官致伦敦《晨星报》的声明,那份声明说:“无论这个条约是怎样的,但既然英国政府及其官吏采取了强力行动,它早已失去了效力,因而大不列颠王国至少已没有权力享受这个条约所赋予它的优先权利和特权.”(25)这就是程序正义优先.
但是,如前所述,英、法、美、俄各国哪一国遵守了这个原则?
唯物史观不能动摇
研究和解读历史,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把研究和解读所得用通俗的文字介绍给广大读者,更应该对社会、对读者抱着非常负责的态度.历史过程、历史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不能由人作任意的解释,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同时,历史进程充满矛盾的运动,复杂的事件是有各种各样具体的事件组成的,我们在分析、研究历史事件时不能把握尽可能多的史料,不能把事物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不能抓住历史过程的本质方面,不能对历史现象做出阶级地、辩证地分析,我们就不能从纷纭的历史现象中理出头绪,把握历史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果不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事实、历史过程作任意的解释,那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流行一种说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或者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或者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有思想的人写出的,上述说法有一定的意义.但我认为,当代人研究、撰写历史,还是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观察历史现象,认清历史发展本质,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如果写成人人心中的历史,则言人人殊,失去历史的本来面目,如果拿这种历史去教育青年,就会贻误青年.
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姑娘.《现》文的不正确,在于完全抛弃了唯物史观,得出许多错误的观点.试举几例:
“如果照双方的协议办理,导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再一次入侵是有可能避免的”.这是想当然.列强侵略中国,什么时候都没有与中国“协议”过.历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条约文本或者是侵略者提供的,或者是侵略者强加的,中国谈判代表哪里有资格置喙?
“如果不打,不是对中国更有利吗”.汪精卫在抗战初期组织低调俱乐部,讲的也是类似这样的话.汪精卫之不齿于历史,已经难以改写了.我们只能这样回答: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如果不抵抗,不打,中国早就成为一个完全的殖民地了.中国还有今天吗?
“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作为弱势的大清帝国一方,明智的选择是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之正面冲突”.当代人俯视历史,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列强是强势一方,封建的中国是弱势一方.但是,在鸦片战争的年代,有哪一个中国人认识到中国是弱势一方呢.即使认识到是弱势的一方,难道弱势的一方面临外敌侵略的时候,就不应该反抗吗?清政府被严格限制在不平等条约体系内,什么时候都是严格遵守条约的,不遵守、不满足原有条约特权的,一向就是外国侵略者.

希望能够侵占中国的交易市场...........

此题应该问的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吧?
应该是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肯定是为了扩大英国在中国的利益了!

在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与入超地位,因此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这对英国的全球资本扩张极为不利,同时也侵害了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英国人更愿意买我们大中华民族的商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在本国资产阶级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让英国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当这个消息传到伦敦时,那个罪恶民族的资产阶级弹冠相庆,他们一夜...

全部展开

在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与入超地位,因此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这对英国的全球资本扩张极为不利,同时也侵害了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英国人更愿意买我们大中华民族的商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在本国资产阶级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让英国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当这个消息传到伦敦时,那个罪恶民族的资产阶级弹冠相庆,他们一夜都没睡.一想起要和拥有4万万人的大中华交易,他们高兴得简直快要疯了.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这严重冲击了中国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中国也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是<<南京条约>>并没有取得英国资产阶级所预期的效果.因为这是中国虽然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仍然占主导地位.譬如,英国的钢琴,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这玩意.但英国人认为我们会大量需要,因此大量输入,结果他们赔了本.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英国人仍然打开了中国的一部分市场.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英国需要更多有利与他们的条约.因此这一次仍然是在本国资产阶级的呼声下,他们伙同也拥有同样梦想的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他们成功了,他们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我中华民族是不会屈服于外国的强权的.总有一天我门会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大中华后民族洗刷往日的耻辱.不过就我的观点,明朝于1368年的建立就标志着我中华民族走上了下坡路.悲哉,中华.但郑和是伟大的,他建立了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他没有越过非洲南海岸,如果那样的话,他回遇到迪

收起

第二鸦片战争爆发
直接原因: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是由于
1侵略者的数量多
2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3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鸦”具体内容在八年级上册历史书上...

全部展开

第二鸦片战争爆发
直接原因: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是由于
1侵略者的数量多
2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3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鸦”具体内容在八年级上册历史书上

收起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对原料,市场巨大的需求,必须保证足够的原料供应,开拓国际市场,英国人认为洋货在中国销量不好是由于清政府开放不够
2.鸦片贸易,更大规模的鸦片输入,巨额的利润驱使
3.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使英国把中国认作一个容易勒索的对象
4.看到其他国家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英国不甘心既得利益
5.落后的军备,消极防御的作战思想,第一...

全部展开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对原料,市场巨大的需求,必须保证足够的原料供应,开拓国际市场,英国人认为洋货在中国销量不好是由于清政府开放不够
2.鸦片贸易,更大规模的鸦片输入,巨额的利润驱使
3.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使英国把中国认作一个容易勒索的对象
4.看到其他国家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英国不甘心既得利益
5.落后的军备,消极防御的作战思想,第一次战争的惨败,使英国发动战争付出的代价非常小,而收获却极大
根本来说,还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这是我刚刚查书自己总结的,如果不全可以找我讨论一下

收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不满于既得的利益,想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

教科书看多了
清没有反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当时同英打仗时,清兵还没看到英军就被大炮轰死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到天津换约,天津的大沽总兵拒绝英法上岸,结果大沽炮台不堪一击.就这样惹恼英法,从天津血洗到北京,还烧了园明园。
道光的儿子咸丰携家眷跑到承德,仗打赢打输根自己一点关系没有,继续吃喝玩乐,路上宫女、妃子还一路抱怨路颠簸,埋怨肃顺不换辆好车,整天吃粥,烧饼.当时园...

全部展开

教科书看多了
清没有反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当时同英打仗时,清兵还没看到英军就被大炮轰死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到天津换约,天津的大沽总兵拒绝英法上岸,结果大沽炮台不堪一击.就这样惹恼英法,从天津血洗到北京,还烧了园明园。
道光的儿子咸丰携家眷跑到承德,仗打赢打输根自己一点关系没有,继续吃喝玩乐,路上宫女、妃子还一路抱怨路颠簸,埋怨肃顺不换辆好车,整天吃粥,烧饼.当时园明园已变成瓦砾。慈嬉回北京第一个就把肃顺杀了头。擅自挪用军费开支,造了颐和园,同日本一战,一败涂地。中国女人亡国措措有余......

收起

简单点说就是尝到了甜头还不继续?

要钱贝,人都是很贪的

攫取中国大量的资源。。。打开中国国门

英国是他X的垃圾撒,

是因为清朝政府的妥协和<<南京条约>>的签定,奠定了侵略者的野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77.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5172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08179.html
http://www.baidu.com/s?wd=%D1%BB%C6%AC%D5%BD%D5%F9%B5%C4...

全部展开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77.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5172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08179.html
http://www.baidu.com/s?wd=%D1%BB%C6%AC%D5%BD%D5%F9%B5%C4%B8%F9%B1%BE%D4%AD%D2%F2&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3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主要原因;③直接原因;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以及中国禁烟运动的领导人、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3、鸦片战争的起讫时间和标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4、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性质、内容及其附件的名称、内容;5、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名称;6、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政治影响、思想影响)
1.阶段特征: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经济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由对抗到勾结;一是农民战争从高潮到低落。这个阶段里贯穿着两类战争,一类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类是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一阶段中,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刚刚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仍然是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顽强地抗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表明他们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它的失败.也有力地说明,没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2.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差距:①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强国。②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统治。③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④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⑤战前中国日趋衰落,使英国侵略中国有了可能;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扩张政策,使英国侵略中国成为必然。
3.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日趋没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两国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列强,蓄意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方面: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③清政府长期以来与人民处于对抗地位,使得人民群众的反侵略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尽管军部分爱国民奋起抵抗,但仍无力扭转败局。
5.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③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中的巨额军费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落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进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然保持着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外壳”,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同时,经济上受其掠夺和剥削。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开始或已经解体,但又未完全解体。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代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7.关于近代中国革命: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既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革命的目标和社会主题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民族资产阶缉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然从中国取得了许多特权,但还要取得更多的特权。它们还要求在中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在中国全境通商,要求在北京设立使馆。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宇和教授近年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他的最新 研究成果证明,英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很大程度是要逼迫清政府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保障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13)谋求在华的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它们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个根本利益拿不到手,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是要爆发的,问题只在发动战争的时机和借口而已。
《现》文说战争的原因,列举了两条。一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即外人入城问题),另一是修约问题。这是两条表面原因,如果认为是根本原因则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外人入城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南京条约》第二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这就是说,一般英国人可以居住在港口,外交官则可以住在城邑。中方认为,按中文字义,城邑不一定指城内,条约未给英国人入城的权利。《南京条约》英文本把中文本中的“港口”和“城邑”通通翻译成Cities and Towns。英方认为Cities and Towns就可以指城内,因此,英国外交官和一般英国人都可以入城。中英双方在条约约文的理解上,发生了很大歧异。按照欧洲人的国际法,《南京条约》的两种文本(当时没有第三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条约签字时未声明以哪种文本为准,在文本的解释发生歧义时,应允许各方各执己见。事实上,这两个文本都是英国提供的。这就造成了入城和反入城的同一法律来源的不同解释。在中方看来,英人要求全面履行条约的理由不充分。其实中国官方在英国的压力下,已经同意英国人可以入城。但是广州城厢内外社团、士绅坚决不同意英国人入城,甚至不惜开战,官方只得以“民情未协”为由,推迟入城的时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暴行和鸦片战争后多起英人恃强作恶的中外纠纷事件,是造成广州民众仇外情绪的一个基本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广州民众的仇外情绪当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当时有其发生的条件要求修约,则是西方列强企图从中国拿到更多权益的策略手段。早在1853年,英国就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这年5月,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文翰提出修订《南京条约》问题,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文翰接到训令时,太平军北伐部队已攻进天津附近,文翰感到太平军与清政府之间谁胜谁负难料,就把训令搁置起来。7月,美国向清政府提出帮助镇压太平军作为诱饵,以修约扩大在华权益。清政府怀疑美国的动机,没有接受。其实,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学者早已指出,英国要求修订《南京条约》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南京条约》是一项政治条约,不是商约,没有修订的规定;而修约本身不能包括在最惠国待遇之内。(15)英国利用中国当局不了解欧洲人的国际关系知识,加以蒙哄和欺诈,清政府只有被牵着鼻子走了。
1854年,英国、美国、法国都积极活动修约。但是对于英国来说,采取战争行动解决修约问题的时机没有成熟。最大的原因是,英、法联盟正与俄国为分割和奴役土耳其打着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军力布置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所以英国政府训令包含修约谈判中要严格避免使用武力,只要中国承认修约的原则,实际谈判不必马上进行。1855年,美国任命传教士伯驾为驻华公使,给伯驾的任务,是要他从清政府取得公使驻京、无限制扩大贸易以及取消对个人自由的任何限制等三项主要权利。伯驾知道,《望厦条约》只规定了12年后作细小的修改,但他认为:“为了达到各国政府的最大利益,不仅细小的修改,而且激烈的变更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必须采取强硬手段”。(16)他在来华前,遍访了伦敦和巴黎外交部,取得了一致意见。1855年8月,伯驾希望北上渤海湾,逼迫北京政府举行修约谈判。包令说:“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17)因为各国军舰尚未调到远东来,没有军力支持,这次北上行动未能成行。这就是说,用战争手段,达到逼迫清政府同意修约的目的,这已经是既定决策。
1856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战败。这时候,英、法、俄国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各国军舰都可以移师中国了。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厮杀的对手,在中国成为了合作的伙伴。利用战争手段已经决定,侵略者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正在这时候,马神甫事件发生了。尽管这是一个突发的个别的事件,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个好借口,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借口还不太有力。不久,亚罗号事件发生了。殖民主义者要寻找侵略中国的借口是不难的。20世纪初法国的研究者研究了资料后指出:包令“要向中国启衅,不愁找不到合法的借口;如果需要的话,他还有本领找到比劫持‘亚罗’号更好的借口。”(18)
至此完全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定要打起来的,并不因为中方的什么态度而转移。而要打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要越过条约特权在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侵略者没有程序正义
众所周知,侵略者的本质就是掠夺。《现》文在评述马神父事件的时候,拿出了一个“撒手锏”,叫做程序正义优先。文章写道:西林地方官员把马神甫处死,“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这不仅否认了侵略者的本质,而且完全混淆了事实。
程序正义优先,颇为吓人。似乎当时来自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最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实际上,这些貌似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的殖民主义侵略者,来到中国从来没有遵守过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
以马赖案子为例,马赖违法传教在先,而且在传教地区作恶多端,地方官员未能把违法的马赖解送领事而加以处死,违法在后。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为什么不是马赖或者法国首先理亏呢?
又以大沽之战为例。当法国人知道清政府已经在大沽口设防,仍然决定与英国公使乘炮舰从大沽口溯白河到天津。英国公使普鲁斯给英国政府报告说:“我们不得不在天津给予中国政府另一次教训……我一定要使清朝皇帝及其大臣相信:一旦我提出要求,就定要把它索取到手,如不顺从我的要求,我已准备凭借武力威胁来索取。”(19)普鲁斯声称“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坚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北京。(20)英法联军在充分准备下(仅英国舰队就有战舰、巡洋舰、炮艇共十余艘,士兵2000人),1859年6月25日下午向大沽炮台突然发动进攻。大沽守军进行了坚决回击,激战一昼夜,击沉击毁英法兵船十多只,毙伤英国士兵464人,法军14人,英国舰队司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狼狈撤走。英法军舰首先向大沽炮台开炮,大沽守军回击,完全是正义的。不容置疑,大沽事件的责任完全在侵略者一方。一贯同情被侵略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在1859年9月13日评论道:“即使中国人应该让英国和平的公使前往北京,那末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道理的。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环条约,而只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21)
实际上,清政府已经同意在北京换约,并且安排了大臣到北塘迎接英法公使,安排了沿途招待照料,在北京城内安排了公使住处。清政府从安全出发,指定了公使进京的路线,规定可带随从,不准带武器。这些安排完全合乎当时国际关系的准则。欧洲人制定的国际法没有规定可以携带武器到他国首都去交换条约批准书。这些安排完全符合所谓程序正义的要求。当大沽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反诬中国破坏条约,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实行“报复”。英国《每日电讯》甚至称: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并占领北京;英国人应该成为中国的主人。马克思当时在评论大沽事件时写道:“难道法国公使留住伦敦的权利就能赋予法国公使以率领法国远征队强行侵入泰晤士河的权利吗?”“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以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白河冲突并非偶然发生的,相反地,是由额尔金勋爵预先准备好的。”(22)马克思是研究了英国公使和记者从中国发回的报道写下这些评论的。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遵守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则,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在澳门望厦村签订,又名《望厦条约》),是中美之间缔结的一项商约。它的第34款规定:“合约已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23)这里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望厦条约》“不得轻有更改”,中美两国“均应恪遵”,美利坚联邦各州(“至合众国中各国”)不得派人前来对此另有异议。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在12年后“稍有变通”呢?条件只是因为“至各口情形不一”(“现文”引用时恰恰把这几个字删掉),涉及到贸易及海面各款时,可以稍加修订。这实际上指的只是细小的修订。美国以及各国清楚这一点。中方也清楚这一点。1855年5月,美、英、法三国公使先后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在北京修订《望厦条约》,为此清政府指示说:“各夷议定条约,虽有12年后公平酌办之说,原恐日久情形不一,不过稍为变通,其大段断无更改”(24),清政府的认识是合理合法的。按照所谓“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原理”,英、法、美各国都没有提出大段修改条约的权利;即使稍加修订,也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与清政府商议,“公平酌办”。如果清政府不同意修订,只好等待。以武力逼迫签订的条约是无效的。马克思曾经援引前任港首席检察官致伦敦《晨星报》的声明,那份声明说:“无论这个条约是怎样的,但既然英国政府及其官吏采取了强力行动,它早已失去了效力,因而大不列颠王国至少已没有权力享受这个条约所赋予它的优先权利和特权。”(25)这就是程序正义优先。
但是,如前所述,英、法、美、俄各国哪一国遵守了这个原则?
唯物史观不能动摇
研究和解读历史,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把研究和解读所得用通俗的文字介绍给广大读者,更应该对社会、对读者抱着非常负责的态度。历史过程、历史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不能由人作任意的解释,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同时,历史进程充满矛盾的运动,复杂的事件是有各种各样具体的事件组成的,我们在分析、研究历史事件时不能把握尽可能多的史料,不能把事物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不能抓住历史过程的本质方面,不能对历史现象做出阶级地、辩证地分析,我们就不能从纷纭的历史现象中理出头绪,把握历史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果不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事实、历史过程作任意的解释,那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流行一种说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或者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或者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有思想的人写出的,上述说法有一定的意义。但我认为,当代人研究、撰写历史,还是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观察历史现象,认清历史发展本质,指明历史发展的方向。如果写成人人心中的历史,则言人人殊,失去历史的本来面目,如果拿这种历史去教育青年,就会贻误青年。
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姑娘。《现》文的不正确,在于完全抛弃了唯物史观,得出许多错误的观点。试举几例:
“如果照双方的协议办理,导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再一次入侵是有可能避免的”。这是想当然。列强侵略中国,什么时候都没有与中国“协议”过。历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条约文本或者是侵略者提供的,或者是侵略者强加的,中国谈判代表哪里有资格置喙?
“如果不打,不是对中国更有利吗”。汪精卫在抗战初期组织低调俱乐部,讲的也是类似这样的话。汪精卫之不齿于历史,已经难以改写了。我们只能这样回答: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如果不抵抗,不打,中国早就成为一个完全的殖民地了。中国还有今天吗?
“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作为弱势的大清帝国一方,明智的选择是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之正面冲突”。当代人俯视历史,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列强是强势一方,封建的中国是弱势一方。但是,在鸦片战争的年代,有哪一个中国人认识到中国是弱势一方呢。即使认识到是弱势的一方,难道弱势的一方面临外敌侵略的时候,就不应该反抗吗?清政府被严格限制在不平等条约体系内,什么时候都是严格遵守条约的,不遵守、不满足原有条约特权的,一向就是外国侵略者。
注:
1: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后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战争过程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2:马神甫事件
1856年2月29日 “西林教案”发生
1856年2月29日 非法侵入广西西林县活动的法籍神甫马赖被拿获正法,史称“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在我国通商口岸设立天主教学。法国为了进一步取得内地传教的合法地位,实现其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的野心,纵令教士私入内地传教。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抢掳奸淫激起民愤。本日,新任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26名不法教徒,并处决了马赖和两个罪大恶极的中国教徒。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进一步取得教会支持,巩固军事独裁及扩张大资产阶级的海外权益,以此为借口,提出“为保护圣教而战”口号,于次年联合英国共同出兵侵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人,船主苏亚成也是中国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于走私,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是当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收起

英国强盗还要强劫,因为他们看到被强劫的中国人不能有效的惩罚自己.

是为了进一步攫取利益,使得利益最大化!1856年,英国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清朝修改<<南京条约>>,目的是为了 利益最大化,但是清朝方面不同意,于是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二鸭

根本原因就是
生产力的发展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矛头指向中国。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再后来,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才爆发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

全部展开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巴夏礼为进一步扩大事态,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