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的小故事,要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1:38:10
开国大典的小故事,要短
x\YrJv݊z_DGÿ8: 8%FRAK"{i3ۂ lwCysԟR*5s[jRg]{5k~׿NW?F7ax/OAw_t2E|Gh\Y-契YYGyS{cuR9K-Γ۹zK\.N}jT5a;/nM^Na3˫cms|FbV Ɂ*Mcf6 t>@Tu[-,;Tfq'+Q7u+߬T%YtbSWyrVJ苬n<8Y ~U;7R򲱋؃b!,Ӫ}zn5l춟)A|ߐmO ppuMr'(p^oL7 WoxJV ^5;nR$[4Xӕ>Qv<鋱܁z$58JyhE[C QtQwUOBo}߼̓Νo޸:!,UWyS蜣fͬJٟ@(vq͢e}}~QoNT׽U(oWDDȿ-Zwd/XީYtxR9+[H"yUO 4{A}9пMBUjݰ@; t̀~x3/XnJOwpVUS;c1VjK܇ҝ"bw1{ԁ77Fxļ,}Pl]/Eے`J 71C徼B 5!v1$Q=ʢ*N^`%MF+%?αi 3ס /U'/tᵥEؖh%ݕ-}3_m$ )4^.B>hR5ŗskgo7v=HY̲@XAmX@zHkQArj߄k;1"snj_@HqBq ٪Fĉ ~bnj@ C&⾾s hܨeȠP,~e~4\nWn8o{V1"Db lDzUJM}49d׶fU9 YU$K}0WCv$G˨t o/0YfȈ!)(( ƅBV $^hI u`ˏ N{*Q6xGJ!uXND+gk#bV<;ي71JLɔ(˪<1Mr+,z U˻Nsg:+J *{u#ĺP+ū:9xw}>1D fFhԱ@q9Tn$Ղ`dYUZ >('ݸv]27)u^?B%NIG)͠ WAaJyBWsmJW!@AyRf&Sh$"Xwve3.@;F~ƹ3$ϗ{q B& d+4UGU؁X*DM' .[Ye'-Ɛ&f\he@EFCbf)3WYaJek{?m'sF?~h\1,E] {YS%?[v fn80 ljZ{ e-bACz@>-r; P(ͦ N`yz$ 8N&b'V"wJl'7OEl>oY_ɕ " sכA=;>G2@gI::aEN[ R0z.9+!x3+ Qш+!%Ao 0ܯ@ B7^t!7{t]SSl\A_~ܻGïҵv&Ir1#N $uM՛u7, 37ΓZT9|uO&KAhE\gxPK L/c,w~}TTr[Kmya0U݆kߪY4[A$AHd %%778B]QL"q7&@"z? ^RХ%ñ-Dlp4`-G~DN"a|ĈjX2i%*L4fP_"yYs4 c~ X灌w ApBD1!L$01Ӈ.,%Q+s&:@=W^;&Zmr!2.\WG욾["*S#`(ۻ23nft q Zj#Xn|1.V1羚\'C}RKӸJ!0T;|XPR@^#?^ir&˂'կҫ|8e9!5!wtUU97:a %ҝqD{&a d 5DTrAlZ_VYXjopg@w.:+"XxNwzn,cg/1gۃV쏔oWmnGE Qe"87ϱJb[@rb_UT*7劻6!n -V=X@hL$;\lʠ6 R|N~+gL[hCe%!Pb 'EoRJ%>QBҫpW*5"|fNK- 4%).\1aeO~7 >"r TjM89 X&Pod[cpv[ 됭_=S()YrH&rA4ǎ;({7oe@a ^ՠ=)H'3)fU5\ 9S}V&˥;!7N [Õ;[Y]%B4R_((om*m:^̳SzEv>l#{G)T`>wo:go71eOjI28a}%/K9yf̶ Q:"Ӓh\Og`v঍ʲ ~=]b:D`M' LQMDIHO\Տ5c *Y&"ϾRw+c֚Y(%R W{ލEXǪ[H?I mdH;,51 k p0D#q]7H01GI f<\ LsgwpUj͘Ujp[NXc&!noԢC,kCqf)X{ x/l !*wgIg *Hy W˪iʘ3U;+ވ&30s(iwuEN9/X4\aL^"/&$2fj,Y~Mī.ѩ?Hj 9XfLN 6W7ˎuKh{iy 2uN٢9vJc{rN-2ī m3UL3nfa}FBHLއC]VHA__V7Nl-!=N}t쁺KK*Ro@QxĮD# xKIg ȫqK-n 3o]gF0g=ʍenVf zIޜ>#] 6) $U> q)SB ٗ[e|E"Ko (T Ph/-Y҅{rK]Y .F/ELU|DK\ѧDJ$#;87b@$,ǡ ̐Q @\Nٍv9#\j7vюќhLxY G@E#d3^f2>+*mᙳ ((9n\o%5I[h)IZ{M̍{~ fS,7v9Y+6zeLY48-c~; '!\rԜz|\fVqӿ-Q"aaRVp tw{B(, L\M22}0$o f:Rz}('ù-kx* UuQ06Cp[ N{22b"g2Y({[C.֘3VY\Cxv14s|3K/-3z4҂nxcLbI@E \M tX|3cgźmtVaGy4P/!Af@2,1Jtd!ɭ ^TI^Hv3!~O5}G!j^ "N*ɘ Qf9_3S?#Yt6 ;k@%ԋnP p{-ў@.wo"?}l1X!BcMg9mK(tgI]7Ӏ2LfK5ɰVGFKH?񒎽1fez "͇m/^d:-lw-d*'?ol} zo| 2xHLD`Zc0 S޹ɡ̲Ngךq Z {BR)/&@OXDQeK%pωH3b3j/c[Հ՚ꝳ Sv*ř>-i'țYkaШgMx~'Zqㆯ)Z׈F`&w187L_aeyɷ͓qEzMrW=bgOI$>ƹuF7K5a|$@a.Ɓ܂]CAdae}ynO_~Ѝ4M+J| ɔ)x\򞍆S_ ֿM|\!YHk)`!Fp 18nR<7e&V!+%T $Sh7Yx'ޫݲʘ0cz&O-3$q|u<&yTpA!|$ d >K4rYﳾ'M[ٙ_Ѩmwm]Uα\'6d>WОIVwo\{n:^$WxButWGi* "57v"~FU>YM'(1rP:ȥNtu/e CO[wߠZޗ4~5# ~4(Ӂ5Ut35-;Q6gMy 0r|pV Fw8(co;@a:lIy\ic@twfN _9Ӎ[^,LWg#Wo78.4!C"jyeg Yv?

开国大典的小故事,要短
开国大典的小故事,要短

开国大典的小故事,要短
庆典倒计时
  1949年10月1日凌晨6点钟,天刚蒙蒙亮,东方已露出了曙光,彻夜未眠的毛泽东缓步走出办公室,一边散步一边抽着烟.看上去,他着实显得有点疲倦.
  新中国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工作千头万绪,毛泽东无暇顾及休息.就在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毛泽东本想早点休息,以饱满的精力参加第二天的开国典礼,但因处理一些重要事务,他一直没有离开办公室,直到次日凌晨6点.
  在毛泽东夜间伏案工作时,警卫人员曾几次轻手轻脚地走进办公室,再三提醒他早点休息.毛泽东只是口头答应休息,并没有离开办公桌半步.这事让周恩来知道了,他还亲自打电话给警卫人员,叮嘱他们说,主席下午2点还要开会,3点钟还要上天安门,一定要催促主席早点休息.警卫人员放下电话,又到毛泽东办公室,把周恩来的话重复了一遍.这时,毛泽东才停止手头上的工作,站起身来,走出办公室.
  虽然毛泽东略显疲劳,但他疲倦的脸上掩盖不了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中国人民为此等待了多少年!
  毛泽东在院子里走动了10分钟左右,便回房休息.平时,他一般是下午3点钟起床,今天情况比较特殊,他特意叮嘱警卫:“下午1点钟叫我起床.”
  当时针指向1点时,警卫排长阎长林便走进了毛泽东的卧室,站在床头轻轻地喊道:“主席,到1点了.”
  毛泽东听到叫声,立刻坐起来,揉揉眼睛说:“这么快呀!”这时,警卫员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毛泽东左手端茶喝了一小口,右手习惯地抓起床头的报纸浏览起来.
  平时,毛泽东起床后,都不会立刻下床,至少要在床上待一个小时左右,喝茶读书.今天是例外,要参加开国大典.所以,起床一会儿,他就下了床,并很快刷牙、洗脸、吃饭.一切完毕,毛泽东穿上准备参加盛典的“礼服”.
  这套礼服,是由王府井一家服装店做的,师傅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专门剪裁服装.礼服的款式设计是中山制服,料子是绿色美国将校呢.
  一切准备就绪,毛泽东步行走进中南海勤政殿,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委员们宣布就职.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离开勤政殿,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典礼.
  在离开勤政殿之前,生活秘书叶子龙对毛泽东说:
  “主席,稍休息一会儿,按时正点到天安门就行了.”
  毛泽东微微一笑,风趣地说:“好嘛,疲劳战反正是一个接一个.我们打了几年的疲劳战,打出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又是建国的第一天,又是一个疲劳战.到天安门上还要连续站几个小时.看来,咱们的命运就是打疲劳战吧.”
  在一旁的周恩来总理说:“这就是高效率的疲劳战,三年解放战争,消灭了敌军好几百万,建立了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效率还不高呀?”
  大家有说有笑,很快汽车就驶出了中南海,直奔天安门城楼.
  国旗升起的背后
  为迎接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开国大典前夕,国庆筹备小组加紧整修天安门,尤其是修建国旗杆.建筑工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攻关,全身心投入国旗杆的修建工作.
  是年8月9日至14日,在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上,作出了迎开国庆典、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市人民政府责成建设局拿出修整天安门工程计划,建设局局长赵鹏飞任总指挥,整修工程具体任务之一是在位于天安门广场北端,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修建国旗旗杆.
  赵鹏飞同志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经过周密计划思考,他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具体分工.将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板等建筑设计交由建筑局建筑师钟汉雄负责;旗杆的结构设计由建设局技术负责人、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设计、施工负责人林治远完成.
  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应该同等高.经实地测量,林治远得出的数据为35米高.按理说,35米并不是很高,制作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但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京,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
  于是,林治远到处奔波打听,最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因而,他立刻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但是,焊完之后,长度为22.5米,达不到35米高的要求.
  情急之下,他只好将焊接后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当场进行研究,还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5米.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建设局车辆厂金工车间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对旗杆制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大家分头开始制作.开工后,国庆筹备小组领导同志来现场检查工作时提出:升旗要自动的,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旗就更好了,更有政治意义!这个意见立即付诸实施.
  自动升旗方案还是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为防止升旗出现差错,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检查了升旗的各个部位.他们在旗杆下和天安门城楼上反反复复不知试验了多少次.当认定自动升降设施运行情况正常,没有问题时,才于9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
  至此,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杆高高地竖立于天安门广场上.1949年9月30日晚间,为确保第二天升旗仪式万无一失,工作人员做了最后一次试验.但万万没有想到,一直运行正常的升降开关,在这关键时刻出了故障.开始时,他们以一块红布代旗,安装好后,按动升降开关按钮,这块红布徐徐地向上升起,但红布升到旗杆顶部后,马达却没有停止运行,把这块大红布绞到旗杆顶的滑轮里,马达不能转动,旗子也退不下来.此时,安装旗杆的脚手架已全部拆除,人上不去,无法修理.
  有关负责人闻讯后马上赶到现场.看完现场,弄清故障原因后,就迅速与消防队联系,请消防队火速增援.消防队运来了云梯,升起后仍差几米够不到旗杆顶,大家更加焦急了.见此情景,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又找来能熟练搭棚彩的兄弟两人.兄弟俩来到旗杆下,毫不犹豫地穿上铁鞋,冒着生命危险从云梯顶爬到旗杆顶,把那块大红布取了下来.此时,总指挥聂荣臻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到了现场,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责成有关人员检查时一定要细致,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
  故障排除后,工作人员从头到尾,对每一部位、每一个环节又进行了详细检查、修理.经过反复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才确认国旗升降设施没有问题.但为了防止意外,工程指挥部还特意安排专人守候在旗杆下面,准备万一毛泽东按动电钮时国旗升到顶还不停,便立即切断电源.
  下午2点55分,毛泽东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登上天安门城楼.3点正,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
  这句话有一个明显的缺陷,站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赶紧小声提醒道:“请毛主席升国旗.”林伯渠又大声宣布了一次,增加了一个“国”字.
  毛泽东听到“请毛主席升国旗”后,便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用力地按动了电钮.
  那面巨大的国旗缓缓地被蓝天搂在怀里,定格在22.5米高的白色铁杆上.
  28响礼炮的由来
  升旗结束后,礼炮惊天动地鸣响.54门礼炮同时发出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二十八年历程.
  关于“54尊大炮”、“28响礼炮”,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海军.在海上两船相遇时,鸣放空炮,意味着解除武装,表示没有敌意和对对方的尊敬.当时的军舰最多只有7门炮,故鸣放7响;而港口炮台上的火炮较多,通常以3倍于对方的炮声表示答谢.久而久之,鸣炮就成为互相致敬的国际惯例,成为在各种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中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来访鸣放礼炮21响,总理级鸣放19响.因此,21响礼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礼仪.当时,不知毛泽东是否知道这一国际惯例.他说,这一次礼炮要放28响.
  政协一届会议还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会上有些代表对28响提出质疑,因为它与国际惯例不符.
  会后,正当毛泽东在庭院散步时,恰好碰上了大会筹委会工作人员唐永健.他是个有名的才子,文章写得很棒,不仅字迹娟秀,而且措辞准确.
  毛泽东笑着问道:“你起草个报告怎么样啊?”
  “主席,您讲.”唐永健显得很兴奋.
  “你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
  唐永健一下子就领悟了毛泽东的意思,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他心里很明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今天,刚好28年.28响礼炮,就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很快,唐永健就简明扼要地起草了28响礼炮的报告,并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后,十分高兴,挥笔签上了他的名字.这份材料转发后,人们都知道了,28响礼炮就代表着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史.
  9月28日晚,礼炮团在天安门东南角公安部大门以西进行试放,54门炮一字排开.按要求奏国歌和鸣礼炮同时开始,国歌奏完,28发礼炮放完.大约每隔 34秒一发,放了五六发后,轰隆的炮声加上烟雾弥漫,炮手已经听不清“预备——放”的口令,因而礼炮无法保证继续放齐.经大家研究,最后决定在指挥台中间用几张大方桌摞起,让喊口号的人站在桌子上,手持大红旗高高举起,喊“放”时,红旗落下,炮手看到红旗落下,马上拉火.这个效果比较好,礼炮手拉火的动作基本上能做到一致.
  当天上午,礼炮团为了防止火药散落,卸掉弹头的炮弹口已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礼炮手们把炮弹擦了一遍又一遍,整齐地摆放在山炮后侧.礼炮手们在等待着庄严时刻的到来.
  飞行中队加入阅兵式
  早在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肖明、肖松等人担任.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套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蘸墨,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个由9架野马式P—51型美制战斗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这是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成立这个飞行中队,主要是为保卫政协会议、保卫北平安全和准备去解放台湾用的.
  随着国庆在即,周恩来就想,如果能让这个中队参加检阅,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与朱德、聂荣臻等驱车前往机场(西苑机场).他们下车后,仔细看了看每架飞机,然后问飞行员:“你们的飞机能不能接受检阅?”
  “能!”众人答道.
  “现在就飞给我们看看.”
  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坐下来.
  不一会儿,9架“野马”发出隆隆的巨响,沿着东西跑道的上空编队飞了一圈,然后从容落地.
  刚从天上下来的飞行员们把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围在中间.
  “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周恩来问道.
  “我们蚊式机也可以参加.”人群中一位飞行员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着跑道上停放的两架蚊式飞机.这两架飞机,一架是起义过来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厂的机务人员刚刚修好的.
  “C—46运输机也可以,有3架呢.”
  “L—5通讯机也可飞,飞机编队没问题.”
  飞行员你一言,我一语,恐怕落在别人的后面.
  1949年9月23日,由17架飞机组成的机群编队,在天安门上空,做检阅航线实验飞行.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非常适合飞行.
  飞行员们起了一个大早,纷纷赶到机场做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十几架飞机腾空而起,直穿云霄,飞经天安门上空,一切都非常顺利.
  这一天,正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代表们正热烈地讨论建国大计,忽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隆隆声.
  “好像是飞机.”有人轻声地说了一句.
  有些代表坐不住啦,还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侧身向外看去.
  飞机的引擎声越来越大,会议室的房梁被震得嗡嗡响.
  正当大家忐忑不安之时,周恩来满脸春风地走了进来,挥了挥手说:“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外面正在飞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是保卫政协会议和北平的安全的.这些飞机还将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接受检阅.”
  代表们一听,心情立刻放松,激动地鼓掌.
  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幕那一天,天还没亮,飞行员们就来到南苑机场,整队集合.另外两架担负一等战斗值班的飞机停放在起飞线上,严密警戒着蒋介石的飞机可能的破坏和骚扰.
  17架银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飞机都油饰一新,机头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的红星,机尾是红白相同的条纹.在此之前,苏联顾问派人把这里的飞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下午4点正,开国大典检阅开始.
  随着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停在跑道上的17架飞机咆哮而起,缓缓升空,直飞天安门方向.
  4点35分,天安门城楼附近响起飞机的隆隆声,这声音划破了广场的沉默和宁静.
  广场上的人群突然欢呼起来,大声喊道:“是我们的飞机!”
  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也兴奋地举起了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好似在向飞机示意.
  飞机组成“品”字形,依次通过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