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6:40:38
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xWrF}lg4d]dP _`m$>.W^gdݻc={v{̲Yr'ˏ l:|2i?Mqd/~ҘeWzlekYenPC[(>߱dwXM1A i͐JƦ>ȉ:fogh6hX / *86ȪVV`2(Ez6Kl p6͋Ql/w rFX¼.6u0y' **{au; + c2XA9 ɜ~OZQi4hR!'.?΀W 5>F9Rl0]SC8Pzv7%v/޽%j};)?|4\aE_ 7z$JxUY÷R$D3qFk Em-\k,qw(v./-,RaaJ~c  ITeפK;zu-,~?*#[1|#oqFiAM)(*fc$Ay̎3?Иy(5],׏d _f=tl xXniizU!E,ȉY! jWj,hzCSg5)6(Pm^)_~|:

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如何分辨古文中“而”的顺承和递进关系
一、表示递进关系.“而”连接两个有递进关系的词或短语,后一部分在意思上比前一部分更进一层.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那么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而:并且,而且)
  二、表示转折关系.“而”所连接的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可译为“但是”、“却”、“可是”、“然而”.如: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
  青色是从蓼蓝中提取的,却比蓼蓝更青.(而:却,但是)
  2、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 谋攻》)
  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了解自己方面情况,能一胜一负.(而:但是)
  三、表示承接关系(又称顺承关系、顺接关系、相承关系,意思一样)
  如果“而”连接的是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这些事情或动作有先后顺序,那“而”就是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于是”、“接着”、“才”、“然后”,或不译.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我听了就更加悲伤.(而:于是,就)
  句中“而”连接“闻”和“愈悲”两种情况,是一先一后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可译为“就”,也可不译.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楚策四》)
  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而:才,然后)
  补充两项:
  四、表示并列关系.“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几种情况.可译为“和”、“同”、“与”、“又……又……”、“而又”.如:
  1、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长着)黑色的皮和白色的花纹.(而:和)
  2、贪而狠.(《中山狼传》)
  本性又贪婪又凶狠.(而:又……又……)
  或译:本性贪婪而又凶狠.(而:而又)
  3、美而艳.(《左传 桓公元年》)
  美丽而又娇艳.(而:而又)
  五、表修饰关系.“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动词),译为“地”、“着”或不译.“而”前面的形容词或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即使连接的是两个动词,也不能理解为一先一后两个动作.
  1、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我小心谨慎地起来.(而:地)
  2、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笑着制止他.(而:着)
  (“笑”是“止”的状态,是对“止”加以修饰的,“笑”和“止”不是一先一后两个动作.)
  3、循陵而走(《促织》)
  顺着坟墓而走.(保留“而”,不译)
  也可译为:顺着坟墓走.(去掉“而”,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