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58:37
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
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
在经济学中,数学难道能这样用吗?
对于今天的经济学来说,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前者更多能够秉承中立的立场对待客观事物,而后者由于涉及到现实的利益分配,意识形态色彩就更浓一些.西方的福利经济学就属于此类,同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可归为规范经济学一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规范经济学不能称之为科学,而只是为某一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更具有科学特征的实证经济学.而对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必须撇开自身所处立场的桎梏,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本质予以诠释.也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是纯经济学或者说.硬科学.无论是西方的福利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都不应归为真正的经济学,应成为经济政治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它仅能成为政治学的经济支持依据来使用.
今天的经济学,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研究人,特别是不研究导致经济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人的欲望.正是由于这种透过现象看现象(而非本质),使得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始终不得要领.欲是人类得以存在之母,更是经济学的研究核心.否则,经济学只能在原地打转.
以人性为基础的纯经济学研究,是从人的本质为出发点,以符合逻辑的演绎来追寻人类社会共有的普适经济规律,在这里,没有任何立场的因素融汇其中.如,供给减少,物价上涨;供给增加,物价下跌.这种普适的,无时效的纯经济学规律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目标.
今天的经济学之所以误入迷茫,不在于对数学的使用,而在于对数学使用方法的不当,甚至为了包装的更像科学,为了数学而使用数学.这就有可能堕落成了一门数学游戏.数学的计算只能体现结论的精确性,但它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因为,结论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过程的严谨,更重要的是,还依赖于基础立论的的正确.从纯数学角度来说,地心说的数学逻辑演绎的精密程度丝毫不亚于哥白尼的日心说,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地心说的正确.
经济学若想真正使自己不在成为一个非议的对象,首先必须夯实经济学自己的哲学基础,否则,任何精美的数学包装只能使其成为在沙漠上构建的精美大厦.
对于今天的经济学,这还真的难为它了.本来人的规律就比自然的规律更为复杂,更何况今天的经济学家更多的不是为了追求真理的探寻,而是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寻求利益优势分配的理论依据.这种内耗,使得有限的经济学家对纯理论研究的人更加稀少.经济学今天这种窘境现状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经济学诺贝尔奖的诞生对经济学知名度的提高以及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普及有着正面的意义,同时也有益于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但它在沉迷于对建模的偏爱而不对经济学根本性问题予以重视也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指责.它的导向作用对经济学的未来方向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难道经济学使用数学错了吗?不,数学没有错,经济学使用数学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反对的是现在的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孤立的使用数学以及牵强的使用数学.我们更反对的是,把使用数学作为包装的目的而不是演绎工具.例如,在德布鲁的关于效用存在性的证明中,对数学的使用就极为牵强,换句话说,那是一个失败的证明.
那么在经济学里,数学到底应如何使用呢?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必须在统一的经济学体系之中系统的以人性基础为基点,逐步展开的使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孤立的、静止的、彼此割裂的使用.经济学是一个整体,其内涵中的各要素存在着彼此联系,任何静止孤立的数学建模,其结果必然能够导致不同的经济学数学模型之间的彼此冲突矛盾,甚至错误,形成真理与谬误打架,错误与错误对立的荒唐局面.这就是由于,它们的立论基础的不同.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其后果必然导致经济学派系林立、山头众多的一片混乱,最终难以统一.
因此我们说,若想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把它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以构成彼此互为联系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共同基础就是人的赖以存在的基础人性.否则,经济学的前途堪忧.
我们对数学予以尊重,也正是因为尊重,才反对经济学家对数学的滥用,数学不是游戏,而是一门演绎工具,离开了它,科学的严谨性就会大打折扣,传统的经济学大都表现为对经济现象的语言分析描述,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数学渗透进经济学乃是经济学向前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机遇,然而经济学用不用数学与经济学怎么用数学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经济学今天的数学使用方法的错误性必将会被历史所证明.
从经济学能否定量分析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虽然经济学的数字所代表的是一种能将复杂的质性情况总括的方便法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经济学就是有经济数字规律可循的质性学说,因为,对它的数学函数规律的探求必须从人的角度去追寻,经济学使用数学没有错,错误的是经济学使用数学的方法.
人与自然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彼此都存在内在的联系,人与自然也是一样.我们人类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也可以予以借鉴.同样,物理学可以对客观事物予以度量,经济学又为何不可呢?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度量的尺度,而不是能不能度量的问题.物理学的度量是物理量和标准量的比率,经济学也是这样,只是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攻关的课题.
价格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其意义就如同物理学的长度一样重要.在现实社会中,价格的连续性我认为具有客观实在性,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貌似具有跳跃的特征,但其本质仍具有连续性的内涵属性.股市价格的变化不是一种不均衡,而是一种动态均衡的体现.
我们知道,工具主义存在致命之处,就在于它的理论系统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取决于根本性的前提假设.很明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都是一些中间体性的假设,而不是基础性假设,这就必然导致整个经济学基础的脆弱,这些彼此孤立的中间体假设所形成的数学模型必然受到这些割裂的假设的困扰而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从而使得经济学形成了散乱堆砌的模型集合.这种现实并不是我们经济学人所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必须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科学的研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演绎法的存在是完美的体现,但它必须是建立在以归纳为基础的假设的前提之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归纳、演绎作为科学研究的两个车轮是彼此互为依赖、互为依存的.归纳的可靠程度决定了假设的准确与否,而假设的准确与否又决定了最终演绎结论的正确.
对于经济学来说,其的发展水平还远未达到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水平,甚至连牛顿力学都远未达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并未放在人性的本源上来研究,而是试图孤立的针对具体的经济现象来透析,以图探寻其本质的内涵.这也就是今天的经济学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 那么,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人作为一生物体赖以存在的有别于自然体的内质.那么生物体与自然体有何区别呢?一个浅显的标志性的本质差异就是,生物体是活物,自然体是死物.那么活物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就是能动性,即人的能动性,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人为什么要有能动性呢?很明显,人的这种能动性就是为了满足其解脱自身不适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解脱欲的需要,如,人吃饭就是为了摆脱饥饿,穿衣是为了避免寒冷等等.总之一句话,人的能动性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对欲望的解脱,这也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自然体的一个标志性区别.欲望是人类社会存在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经济行为)的根本性原因.故此,经济学研究,首先必须从研究欲望开始,也就是说,从人的本性开始.人的本性就是对欲的解脱.
在现实中要想统一而准确地描绘人性的各个方面是十分困难的,在分析某一侧面时,不得不简化其他属性.这也是自然科学通常的研究方法,然而经济学终归不是物理学,它不可能将结果还原于现实而又能保证其不失真,不可重复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个无法克服的区别,它也决定了这一自然科学思路对经济学的局限性.
在今天,经济学中的工具主义盛行已确定无疑,经济学家总是试图找到一种对人性更精确的描述方法来配合现有的完美分析工具,又或者找到更好的分析工具,使他的条件限制可以宽泛至更符合现实.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在人性,或者说,在人的欲望上,只有对人的欲望我们能够予以彻底的解析,经济学的出路也就一片光明.
欲望决定人的需求,也就决定了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在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与人的欲望无关的人类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在人的欲望.只有把欲望研究数学化,并应用于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才能前进.
今天的经济学家对经济事实尚不能作定性分析,又从何谈得上作定量分析,经济学家不仅在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夯实上没有做到,就是对具体的经济现象的解释也不知所云.以假定代替事实,以分析代替逻辑,对事物的分析也是仅表非里.故而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也必然是感性的和表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