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到鲁迅先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23:59:06
我所了解到鲁迅先生
x}n+ݯ@I y2|@`$?@8OQ$E #DI SlVu!kn6)RڀpnvװǵwǿI :ZOOέ簳h.6ϯ_O-ȍ_~?/_? m|F}SWguqݺ*Sk v+Q SЉLPVi2*:vl3Ee*v=ʮqWvvݮMǺS;{G(C ywuvTaAg> ˀ*%<U*y+xz`?1'KծZ YFWv"fm{={ZOtowI I?ALMF_u=ӿQ*65f_AXͦtxCW0S8JsT9oQtΞ9ӴNAQe2v|(e/_TFOvW-r~UUn3r7l3=#ֳzT׋i]659;O`?/%CE|Y*wW/3Y6\CJ7{Qq9?B)LtYsN?ewA]o-UcPCL}T ĝPWg=΂ Slȶqy}W/CՄ\ Q5 -eg) 'bFڂ*&1Mu/1pOg3]#Ÿm!zߺR:8Ҽ)h9zv#Sst^@ )i?Gt㣘_T7q'xZ_],&=2iwet شyaӎy*{^F1p !Bک#}z]Hkn?h`"C9N)8R':a6Zڇl_gjpos_#A,zbϺ*^CPN;hw$! yUNjy/:k4% B-X$vpC*5;uoN3YVܻz|;A:ga@_~*]MѝLz~En2~|5 RA?Q`uaO!u&nX#~ӣ:!O!7taua_Tέ܋BG0~.))^Ay02-}QѢ}p7}R뽖~Cr9wKC  ƨu o_6%Չ=š'W>mךTlzWsa ,K^-(IF'+lzrnayFQ\ዳzT=,Mo40OϞ׻KQ"amC?H´Z tY4yWr[xg>Jwʼn!2Ahm@WHgoBD$x"zڕ~>#W]ÃAwn`P` ~#2^3ӽ/ֳ{ss vx P`?;41r~@Թv^s^&`= MUw@}IdC:_7 WEA?EZZ*:- m0 kTv|I'xNʞ}MWhCAp0+!)J c=n' 7I(RĽ9/nٞU74tVU`V[q< ~Us`X)"54}B@PIpf ǫK}~Ofv:ى݈7:4+|WԙzӍjseTeFN+WtNӔ*S% =Ex@R`d_ŧz&i;?OOt~{q&7k#aP)܅rp,#O1Eac\KiiKti`͙e3.֯| '-ؒiG?WQtpXnW ia;!wW,@*dˮXvwrKu,?I'v-Jf7r)ӻ'BB(4琢VzdX2wx:' c׈!{>]OrzZOVYzQ Pb.DPOE^C~[ixTh'Nuų=F{W>JBI;סt4&lFލRTtHoo>-u^RL `7ʲ;q0-~"b}U2x/ Ӛ\P`:-`( P iLHb_G0 0WŖ<^ctL-Ny$y>'%t\>]؏W$[%&?џ U/aKmQXޕD  oxL$'pz ,ac$I`9P!wk8{&'RͧN E9[;O 7ZB&AY{m]@U0r4gKf/5R,Aٿd![{p" )CpTJeq3Zc\'vR;B 0@>loA5`0wT10kwgB-g=g); %_/R]r=K?pݻ_ƒ,[x C Ɨ` 7- {oN ;obp3I( 'r)#:ٶ(l"t JT+,Pv ECc򦟯!廎M?'Y|V(E?N^nJ'蘒@lp=MB?A\In=Z%jyۅ N2\5[ndE&BKN7ɂg5*"9SK|-ܣA y\2*SAXҽwG۲hcLb/M3C噤 "fZOŠbIQ=X:t; ,Wwމ3un7~Б&-|24yC^?y%$1&;L@n|?YFHM.~_WCI_d{[4j=YShZgC,k8av`̲c[BH ;25gWj}D?!f"{+"L[3$ tn-c#b6fO| BܖG|+Z*_ST/c4N$G<8-bz5&*pFs./J7D If?P:;-T~=ϯW;;3ci#2xp<lyֹ\#PlsC`X1xu1-/ځmѨ*$ ,۾qc5Ab(f0 =Z^wUpظu'AR|%3"Ά"5;l)T6m ƕ׀ ė?Ӵ}bz0s ӆmGGo?!sZB=p X k=MHx2XyF𨹜: BHiYcgl"%>LM #2O8y߽p>nM@).f{`t MX .:`Z`s]Ҽ]ԼDI*WL= B~y%\ e*|Ae %PcLh$r7MN'`އtVz<㒙e~T@@̱ۈLJS i5j[.\AaA)6a[aTm$M2΃s)c?>ۓ0t\TfEK6ZK.L\;|:3 -;y[p'n=(ӧk3׸3D*_:u^|}Wjg-HWɄOx8@߇*WN۷*%r̫j1sp(!8%h$pP a;!3C#xU?:&Ϧw+19| ^[ru]9Gr>WޭMP/FAA5;Ҟ2 7F~dS\?KջaҼabTQj]k6-L@/ӹQ-@u y5IFoXаZNG *k7s]vhc( j]f/9Iuk>j$kD1g!eнz`P^5:lV$Qp bI45OOa<@7N(AĄSyb As<5țd"~gxM/*{^Y20VP/AKnMKM}`48cChcLdV>m#j/ d҂ēߍJaנzˌҲ7acHENaA1 3`8ag" ]7OK+^ h{W \3%L2y ' E0z!YX&dnxNgϖ~:Shtfe7Cx?)sCԫ'*fPR..BK{'V,hJ8DP r%"sMI۳o ǀezBԈ dp1 Sx)G__UޅxB{-yDx@GfXB&g s?t 2v;|C^qMYreDK@=[RmgH;=^O^S%Gv,.>a>I_r' ~CnC2eȽqoΡG_pmrZŧk*(, "DY(U/}3lŝ@,yIgŠhHbmwfpf0iAk5;ZR͢T4al'Z.]TXH`::fYNK.ɒ(?AJfчd֤!ѐNR1z_fA۵\.J3B]Mla a<%"Ae\M-%l==|)NՖ*הUnEF?>׶ci&$w]zZMGb䫔{W@Rr+31LeOS!-#|j7YrKSS׵`tE_"eGZK~0_|pX'VNZE#k;;1}b2ܧ!9ݓaV?Z=nZ1iH}aY]R̠*poEON,mwdijː6dIxՁ`k(Šd ؔF,?>#B92-:4[5#& {L7œƎ)'jE܉0(lQQ/-,<1:Qw) UDr8*H(cBvgWŤH/  CBj;V:@.^A7>Z-a$3$P1S'*b7?<.]L`7bJ O;iW̭ٙe~ P(} Cdha. =FjR!!YXЦ7>02rޔ <&WBd"(,pGE1(Otk'UOr &T>mv6/>s)CvCϤ@gMTUxԥbs't)9LȷI";"c[ L̎ufCg,ʵ4C'+[>^zpF NrphR+m6QWw1OS#T\Ł~cJ|R-x^Oba٧.S\1௦M, JLg:%lNCX 2WR$0 [”>>Lq۫|  ljywVp8JA6}x{gסGbvyQ1~ x9DW>G)bXclGS)]M&6u]^4 wqoXruG)x}/'o˺!Kwv_1GЉ8/<^Y6L x (4̤ji['o s>2}a#~~^T`XM_' \ٝ]]ኬrj/+^2Lf:nL/ȻK\cc,ok͖/O?_r;9jHJ탲K29۱Q|f{o˜⏾`W@/#MK^Ĭ݇}d"Iޔ{^ef 242,Kh34ܑJ6ACy 0vCA"ԠAn@l0  ۷Q܈GOxm4!>ʨFNR,0Kپ!coE=e_ytrp%\d7x sgIX&)9=Y1En5x+g6RӋZ5vIj]*󀮄uڽ95߃8lpǞ 5z_1 \\. Fγxn`@x'㇮7tWG(>N%ni1rx;weU/r? IyMîO8 g-L|@@ 0 #~8g~~@K 0Y|jz[=Me G2:pR1{tЍ:; $qUuϺ6=ϵ{gD+:=5+^61s^8@"g90!杀WɄY''NvC*T%ep@uػvT9@' +uD 5|@WϜi^)JH e;> .Ron>bٱ=d%c#{9n()N$p/x@ye jc7 vO\$A`tZp`Ӭ^R0匹zF`]Z/~gGc޻0湋M@$S#Bfy XwuwDns 7~;cUy}# f+ԔЃ}TwNyJY{ XzaqJ#@,Vuo;ɓw' ,oX%__(hev#onO%w0'jVޫBU{c΅{ WOlo\_ Af:~nItz`b!)ʊi w;{k_a:!ҍqN^+ջrÅoSz=4b |-)Ӆstz\1<@O%$+H=ޡbfzBsKgzWO0^e{ٹP[ȪnQu /'6۩M1͞Iiߘ pߙռ_LpEwna˸9n̜+Ma]`"c6?2P`x 9-qSw'X|(QbfMc4 m).JDM.XL,OXQS@݄]LrgoC,w헇˾ yv헤~;r<DXx_ NҢ6g^嶇ZŔb3Xeg u dct,U69i؇wAzcnV\\,_g}ysIT\F'<'.JΡ$JDm;:,W5Mx#{VSU$Ǎy 4gɩU{@cvꑬ11֓*c=; LG*`[o`X#Ȑ5r({EͰ)D0T`zf =>l_7Sl^H%/<):z^[޾V٢C.oɐv1S/c5Jpwꉛұ uܧnc ­k5BF'Mr{m|qj{%FrwHSHnSt);m2nOxXǕɎRٖhOzēd#!4͒tr4y6EiY[OyXԣֿTUln!jǗ8KЍK B \@wg<4NRsi@aysw:RrC)lyk SxDebwnmsgtsw\cp3$S0x_+g^Anc(uzPDhcCfm,|S!ٴCx~n<^3gn -`?{{Xy#Oa7ygu,5۲=80,IK#ӈޙ5T`&u@c̓YN 1ċLAfv)_2q'9ÈDcopp b-̲gzcftH : 6)}?Q&%C i!'6z zo 5u}!gKijQ_/m[qg??kʊ

我所了解到鲁迅先生
我所了解到鲁迅先生

我所了解到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小孩子 丰之余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华约瑟 齐物论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三兄弟
  鲁迅三兄弟的遗嘱
  汪金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早在70多年前就离开了人间,但他的遗言,却一直在吸引着人们注意,启迪着人们思考.
  除了“丧事简办”、“忘掉悲伤”之外,和其他许多过世的名人相比,鲁迅的遗言有三个独到之处.其一是“重朋友”.鲁迅明确表示,“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领导的不收,下属的不收,同事的不收,街坊的不收,对手的更不收.但对于朋友,却可以“不在此例”.可见,鲁迅把友情看的是多么纯洁和真诚.其二,“不忘战斗”.即将离开人间的时候,他还一再嘱咐后人,“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说明,鲁迅对“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非常深恶痛绝,即便到死,也要痛骂一声.其三,“警惕诱惑”.鲁迅说:“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应许你升官,应许你发财,应许你忠诚,应许你快乐,其背后都是想从你手里得到什么.正如《战国策》中所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权交者,权倾而亲离.”
  1965年4月26日,80岁的周作人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余今年已整80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神话》为50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逾二年,周作人身故,时为1967年5月6日.
  一个人能活到80岁,的确是一件幸事,所以周作人也就“死无遗恨”.而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他非常地理智和平和.因为他明白,人死就是“声消迹灭”.无论你怕也好,惧也好,恋恋不舍也好,该到来的时候,这一天终归会到来.周作人的文章,近几年我读过不少.写的大都很有人情味,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无足称道”.只可惜,那部《希腊神话》,我至今还没有读过,也就不能算是一个“识者”了.
  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周建人,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在三兄弟中是职务最高的,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寿命最长的,活到96岁.他的遗嘱是:“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建人的遗嘱,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所以就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便体现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氏三兄弟同属社会名流,他们的人生观虽不一致,但对死后就会“速朽”的想法却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