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稍微完整一点 但不要太多 控制在100-2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3:50:52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稍微完整一点 但不要太多 控制在100-200字
x|YR+YTr^2{,2R5z HB$j!k.:ݿb G.°i;ܮNM{fҋ͌f6/LaF]o3 >ރCѬfP4]otMOto|_?_bl9ޢpoLv61a0۳?"8| a0SĚzUأ@'<=EIWAgɀ).Is6 [7rraXUĿ%:F FY{NWkyG_Md ݙIgb|qd izU\_i?{Tr>1np0gg a$ҭb;? 39X_ɼ9T_dӾ-WLvތ=c3ؓf0y+)8(̦ni>e inqk=|=:~ \oJX0XT1l.LSAXMymMd:4~b rCogm_o@`F/<M@{.;7)1e": `~V_ Ձ8og<!Hf@5F&z!nŇlc(RB)sS?p8H]x5ۄ \T A~_ y0$3.5W4G,'L3[`b `r͙1'* mrrjR- PŽtpdhv *s:nL{ECpDkHae= U$pW-\~JqJEJYvdҗʯ:GG;a/~[6t{ .OfO5h,5ۯ{0S/ Qom?_p$" BSLasT/@[=U $mc<D1q&w0Ypƭ\ ­"S"z(gM:8N I981|Tbq:v-a$"Ƙ<[fҳ2!بiךIfN(kSrxq6 M[c Q)~+c^yT4 ^ia~6xTeSydVEUvuM0{U K}20˟t@SID^+8.5Ë 7:%b%n1AJ OjqMobN9G<23^t\##K^Ѽ|ʨ A7HYs!iOf[{]edF&<85;oJԨ'SbH೦=so_(r|0'K91*|,@pbjtݟk,t8u8ߡC2#Vm,2ԑT<9.ҍXc:eSdC_z-a7@1OQMiyxOamBu7?{쿼y$o5ԇ .O Y$[Q M]| WaHPKa0]O!& Dc#wCNjF͓1FfXܬ \4f,Cp4&] VF{xjk^|N&>2?0;?:`*%gEBer r&9K3mtTLS$ԟٳNE^:3M72̮O5m%to1k/M"bn?)a[~(1vhmK=kAQ.G3pd*6)~u!vw 3W0WޖDى.sHBmDC{B/ L16 V:āP3s( -GJsvy, ÒBmR0xsO^(LηӱF'=L38ْ3QRv/$h繸L̹1d#{^U\S"JA?em1Fc ؁S>Ƿ vQK=kƇ :٤Tˡ /SG0eVSe'9yh f-PeV/;\,y1c ϣ>EU{ݏ b嘫Q{$YDݚ>;N\̴ )~YkagN/pmFxK8EvZѲUغ >ނTUR:⚜HIGaOrak4Bķk0)΀ͫArk`NdZJw!5)lvZ?Ck;fކ5~eF:@:Hj=]5d%Qu۞KA=#6##Rq,Ip ѾbaP@ 9*ٕ$@HTn.-10^\FD3=5A`s3[JGa3M>A0XJ걌8Kl^l3dڌY9pTXRԂλ}ؽgWs^T+dqC jiv]fLөL`$J'ZRj6MT2>L/NTT;1.Rz>yWaMi=m(L.u5x||Y& C_d]^慄Ir.ᅎG@E aA9_|䓒G9Txň =|_:2.Q@M]XmBJe dfuu)Ĥ#ͭ$5q0ќ֏4\Eo-Tmm9P v!$-QuH//䌅 pEuT &?4u84ۋ!DŽAzQh7:<V%a1Ҕc[~@u~A  /f~g~;]6&;\⬟}g. z&Xa.'„mJ}5a.VhYJPՋ%kf8!U}<1àsc2 bT k3 \qrK h k G#[&T2sn-ym3SWpZ5KvN8ȳTsȄI}]6Ϸ4A C Xjj:fgoYMt\$2L S[iQ$R;_'Ƚ2Xq~4IC\i)LXb2[}yhM]ϟ;0@Q`v0-aT䱳͹ |CKT̵ftnێ*QO"֛?; H@&+r,{4K dw8l|WiX:* rfb]M|Ց( [8f 'vM1粮i~b6{VJEKOBpɂh3mK+<Ǜ&Q!&Wo\v."c*5" r%><+k΂E c鵞f̆X.<;y7gOBnc䳙kwQo؄&g!%jcIbj.Ӏbey=#!r0Y%dPh> 3`apv:N?b}I?qk,j!,lO/|i:%m f"НQ_[$RUӆ_oI^WU˳-s{;(/_<%c%Oiٿ~[v ҹbHjt= =4%W' g&U֔묨bl$(zj=<=ZT@8 _mwFW/T/Kmuij]XJF~q>B*"Tl{N_׈B<Ɔ˅(% rȅv:gY hj; TJ50mS'㵋j0:b MN>&y6RP'o##0:V~{.]wB/u  >gYaLZ Ԑ(P5d"SNJQ.$U gq>']GEYΥiIwDZ]Z8(TA4łX=_$!t*b1(o]IU3Aʇ$Q ̺i/dfߘľ2d%JnuXͨסq"JB٪s3r`X*e S%ːؒ.& kLg~h:,8q8XcN!YtsFz=*f=gKkˀ+:&y!h"%ID8$jb*N7<$edvw+kOhS,vRdw:* }FNpKi/׽\mqeHEЈfe#*К^^j:auM9,Zh-:UNbg(f^W!R"Kz>'Lt%%/kKydH-2"i~V)ȽrW>YNy}Kl ^y]9vtjH(>;-w4'j/"']jB^2H5J&bf_&IhkS|fi?. (6l{>_TN4[9M4eUF vtӷ"8qN;v tiSjnB좎qnٱ0XW(‹"˶/.+C/AtS9ʾfEt)Qy /sh/&{67@z]];5#r *<~ՉG+uF.> 6 4cʻ`CD.*gwX7[g_[0qtQ'3m1S3xPHP⏽!5S.w\hiGYo jDVIzx'@u`3e53>}S15w\Å5=݋ᢤL9ul7GMt6/(] GZ<@&[~5-@ b*Uo-A{Ɗ%!^azЍ+C,(_ҁ~7jGVh:4R4(sC==O:'.>Zn OjI#yz77*4,d@!ͭuu%:7Omo=Ss-4p?%#+Y_.'9QI $yO6`=Y{+@2]{= wJY>:uDEGg#?Vl,п@ڕG^'ذ6'@zjz7H4PZ%;Uz+wQzSהկl>V}'wZ}3︻kfjBkC4u'ŭ8b.0hYϙx 8'"m0bޣ[#(?wy řE($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稍微完整一点 但不要太多 控制在100-200字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稍微完整一点 但不要太多 控制在100-200字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稍微完整一点 但不要太多 控制在100-200字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因此,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以下我们从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来谈.
一、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
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首先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偶像》的文章,文中提到,她一直崇拜足球健将范志毅,欣赏他在绿茵场上的英姿,但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看法,一次在麦当劳的邂逅,她为范志毅的傲慢无礼而震惊,他场上的英雄气概被他场下的粗鲁表现粉碎了,偶像在她心中坍塌了,写到这里,文章本可以结束,但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偶像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身上的弱点,不能奢求明星该怎样,人无完人.这个思考已经比较深入了,文章还没有完,作者由人及己,认识到,“平凡的我们亦有自己的闪光点.”非常深刻,独立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教师应该尊重并充分肯定他们这种思想认识.在学习课文《项链》的时候,同学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有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小人物也应该有所追求,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安于现状?对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的学生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该予于指导,予于培养.事实上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我们不少学生不会选择,缺乏自主.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了150名学生,问他们:学习生活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怎么办?这150名同学异口同声回答:找父母.竟无人回答自己想办法.问他们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百分之七十的同学说要问过父母才能回答.父母的长期包办代替,学校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培养,孩子们在“爱”的光环下,失去了选择的自觉和选择的能力.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其惰性,有其贪玩、好动、爱胡思乱想的天性.学生的成长不应以失去童心为代价,学生的胡思乱想里头就很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会萌芽破土,迅速成长.大凡天才儿童都爱幻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我们总说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其实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用规范和格式去压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生产出一篇篇套中文,一说太阳,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一说春蚕蜡烛,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钟表,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时间宝贵.这些文章千篇一律,虚情假意,自己不激动,别人更激动不起来.我们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该反躬自问,我们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学生是怎么被捆住幻想的翅膀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谈到,他的班上有一个非常爱好音乐的学生柯蒂,每当小音乐家在课堂上出神地幻想起来,不自觉地用手指在相象中的钢琴上弹奏起来,不听老师讲课时,阿莫纳什维利就走到柯蒂是身边,说到:“孩子,你在干什么?你要明白,你在上课.” 柯蒂吃惊的神态使阿莫纳什维利无限自责,阿莫纳什维利说:“天才儿童爱在课上幻想,这是因为智力的激情和交往精神像点燃火箭的燃料一样激励着他的才能脱离教室现实的吸引力,投入到其他现实中去,例如音乐、诗歌、数学等.如果笼罩在教室里的智力的激情和交往的精神充满着敏感性和同情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关心,这种‘燃料’的推动力将变得越来越强大.”(阿莫纳什维利《课的颂歌》)阿莫纳什维利的认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不能对学生的幻想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压制的办法,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理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自由,是很有道理的.孩子们是聪明的,在自由的玩耍中,他们能够发现许许多多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孩子们是机智的,在自由的活动中,他们能够使许许多多事物巧妙地发生比附和关联;孩子们更是想象的天才,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里,他们能够使许许多多的事物,自然地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有人说得好,小孩在沙滩上堆沙,并不只是堆沙而已,而是一种创作,一种想象.一如牛顿在苹果树下拾苹果,并不只是拾苹果而已,还有牛顿的思维.从小孩到牛顿,他们在享受创作的喜悦,这种创作是人类所独有的.一位大学教师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对比,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下,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都说是粉笔一点,此外再无任何说法;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有的说是爆米花,有的说是熊猫的眼睛等等.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第三,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章、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现在我们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四五十平方米的教室,统一的课桌布排;四五十个学生,统一着装;四五十分钟一节课,统一上下课;读同样的书,统一的教材;上同样的课,统一的文章解读方式;接受同样的老师,统一的教法;做同样的作业,统一的标准;考同样的试卷,统一的答案.有人说自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以来,就一直如此,似乎是理所当然,我们不禁要问:一直如此就永远正确吗?有些东西可不可以是多元的,比如,教室的布排就可以是椭圆的,围成一圈,便于讨论,教师也是讨论的一员,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布道式的.教材的编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是文选式的.老师的教法也不一定是赏析式的.对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不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何必强求一律?我不是绝对反对统一,而是反对统一的绝对化,我主张多元与一元的辨证.
二、语文教学过程应该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应该按照人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规律来进行语文教学,过程要合乎人性,要倡导人文精神.第一,创造符合师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这个问题涉及到语文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即语文教育的基本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问题.最早的说法是单主体,或说教师是主体,或说学生是主体;后来有双主体说,或说教师学生都是主体,或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些说法都是静止地看问题,从横截面的角度来看待师生关系,我以为师生关系是“相互主体渐变关系”,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对象,是客体;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是客体.而且师生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减少,逐渐隐蔽;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增强,逐渐加大.放大一点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进而到研究生;教师的主体角色由保姆式的到师傅式的,进而到导师式的;学生由依赖老师到依靠老师,进而到独立学习;这正应了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原因很显然,语文教育活动一直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上升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师生产生影响,师生都会变化,特别是学生正处于飞速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生理、心理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师生主客体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顺应这一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一变化,是渐进,而非跳跃.应该创造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跟上这一变化,按部就班,健康成长.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就单篇课文或一堂课设计的教学程序,还有的是就一个单元设计教学程序,有人称之为单元教学法,比之于单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应该说是一个进步,但其实还不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创设适合于师生主客体渐进变化关系的多种教学模式,可以说这在现在还是一个空白,但道理是很显然的,比如,作文批改的数量问题,人们常常争论不休,根据师生主客体渐进变化的关系,就应该由全批全改到部分批改,再到学生交叉批改,到学生自改.
第二,运用符合学生人格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例如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从指导阅读开始,其逻辑终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起点到终点有许多中间环节,其中阅读技能及阅读技术是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地说,一个技术的掌握,一个观念的形成,基本上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维流程,灌输法是越过“提出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两个重要阶段,直接进入“问题解决”阶段,很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这些阅读技术,浮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内化为个人自身的技能.那么收效仅仅是知道了老师传授的技术,对学生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养成,则没有什么用处.而发现法则不同,它重视问题的提出和发展,积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符合观念形成的认知接受规律,同时它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思维和自主意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积极思考中.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不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是缺少主体思维的表现.发现法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发现规律、从事研究的能力.方法不同,效果各异.体现学生自我价值的研究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趋向内部化,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满足.究其原因在于: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同时,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挖掘”阅读对象的本质,在发现语言现象的因果联系的过程中,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当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对人的智慧和意志感到骄傲和自豪.皮亚杰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布鲁纳认为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思维能力,保证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态度具有迁移作用,他明确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灌输法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忽略了学生自求体验的过程,发现法则着重于学生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丰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学会研究,达尔文说:“科学无非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是完全可以学会研究的.
第三,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现在的学生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读各种形形色色的辅导班,或者请老师搞家教辅导,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时间,就是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亟应沉潜于其中,“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更有甚者,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理由非常充分,为了学生能考上大学,为了学生的前途.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书的篇幅也相应越来越短,从长篇到短篇,从短篇到畅销杂志,最后就是被老师没收的漫画.没收的时候老师说‘不要因为一根树枝,挡掉前面的一片森林.’”(《文汇报》1999年7月17日)其实这句话用在这个教师身上恰好合适.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痛感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但更要紧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文学,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遨游,其心灵是会干枯的,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应该让孩子们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本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北大教授钱理群说得好:“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我们的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和“大师们”直接“对话”,使学生在全人类所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诗,背诗,读名著,作书摘,写书评.每天语文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由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首诗,然后全班同学用两三分钟把这首诗背下来,日积月累,非常可观.每月我向同学推荐两三本书,学生选择其一来读,要求作书摘、点评,每周交一次,老师与之交流看法,月末每人都写一篇书评,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交流,由学生主持,大家畅谈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有时老师可以不说一句话,学生自然会把你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比老师的教育效果好得多,要充分相信学生,特别是学生的群体.自然状态下的读书,不去考虑那些莫名其妙的问答题、选择题,学生不会把读书看作负担,从而引发他们潜在的读书兴趣,回归读书乐、乐读书的自然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也作相应的改变,多读文,少分析;多感悟,少说教.舍弃那种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分析一统天下的程式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我思考,既要有理性的分析,也要有感性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第四,贴近社会生活的写作训练.现在的作文教学出现一种模式化的现象,教师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是套路,教给学生一些套路,让学生去套,搞的是八股文的那一套,而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无灵性,学生在作文里表露的不是内心的真情实感.作文即做人,人以诚为信,文以诚为本,失去了真情实感,文就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提倡写真情实感,并不是要学生写一地鸡毛,无病呻吟,无端感伤.而是要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语文也是这样,语文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语言的产生是为了交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贴近社会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一是直接走进社会.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这是同学们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要求同学们坚持收看“焦点访谈”,每次写百字点评,每天语文课的第二件事,就是由一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点评,老师也简单谈谈看法.直接走进社会,要求学生做“项目设计”,搞社会调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迸发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创造动力,有一位同学给上海市市长出了一个金点子,她说上海市城市建设应向纵深发展,且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她建议上海建一个地球村,就像世界许多大城市有唐人街一样,上海可以建以国名、民族名命名的大街、村落,比如巴黎大街,埃及村,俄罗斯大街等,吸引外资按照本国的民族建筑风格来建造,让他们经营本国的特产,外国人来到这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中国人到此有一种不出国门就到了异国他乡的觉.上海市副市长亲笔批示,给予高度评价.有的同学调查各种类型的超市,对比国营的和外资的,找出国营超市的问题所在,写出调查报告,给现任国营超市的经理提合理建议.许许多多的同学写出了很有创造性、有见地的好文章,生活给了他们启发,社会给了他们灵感,贴近生活,走进社会,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
有的东西改一下就行了

多参加活动,多帮大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