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0:32:25
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
xWYrZJ/@M^[K:*7 ,$c?cc@lk`˳꫶'u]`W!Ǔ'[_e-!N1u;whoܰ co~p cYuA+т Dm\]<#Uh8D2'u>`s irh4d@}%eQ_:H;p+^)r_Q>4o`&,m4r~eX1.rjЅ/ݧ,\a5{V0b\}9&Sp{{jee)Vg~)@yM5"sC'A"GP;Lf(le_y/Wyi؀DH`F g6I(\ LgZ5O{pc!XvC\b+Sb\&EnQ|cg&_Pa0E5D>W,fɅw_BR=KGs)oHD(imB%C_wq<QhrϤ6 Y6({EE8JZkգ,Pܬa t? AYhy y#EB('B , |0j# 'E|ހgފve "|\H:`,Xnͽ=Uiq knD7N|>F[W⭢o<Nvcd̊+M@4+1e) =lрO;˅R˓BGhj{xe10? 5Y F'0=Q1ϯNd a[I"'p*6}0ܩǶ f.ٞp^o&pɬI@5ǗevǩT 郓er+):hxؽ;\rӪ|ƛ24҆?o`/M"

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
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

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是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吏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元代诗人杨维祯对竹枝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清王士祯说“梦得后工此体者,无如杨廉夫,虞伯生”.杨廉夫,即杨维祯.杨维祯(一二九六——一三七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一三二七年)进士.曾任天台尹、儒学提举等职.他为官有政绩,注意民间疾苦,写过一批民谣化的诗歌.他于元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尔后竟有一百多人起来唱和.后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杨将一二0人的唱和辑词一八0首编成《西湖竹枝集》.并对各家之间加以评点.《西湖竹枝集》的出版,对竹枝词创作是一个有力推动.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源自《锦城竹枝词》--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
  元明以还,许多文人学士写有《竹枝词》作品.比较有影响的元代如虞集(伯生)、倪瓒、马祖常等.倪瓒是著名画家.明代有刘基、宋濂、李东阳、杨升庵、徐渭、袁宏道等.
  清初,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对竹枝词情有独钟.有清一代,竹枝词有了很大发展.康熙时期的朱彝尊、高士奇、孔尚任、查慎行等都有佳作.文人唱和之风尤盛.
  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从唐至今,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数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歌总量.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