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释 别用专业佛学词汇 说了也不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8 00:17:40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释 别用专业佛学词汇 说了也不懂
xWYrF`_@!e;"}iޤ"Q\@]BW*3ߎ`H*+ח/gnBLɶg9=㶚\rA}oB^lj:j9WS[MN' $+vĶKZZ/#ᖤsq_? V?}>? >~צ^|-ȲW?Yt`Rqq15e*sF4b{eQ *Kh Ao@TvRkwMצE'xS5iIه&>cߌ9JUp)BURl [| r<^s8nآe'[C#d SiKrtL!&O-T."=A} W?T]x:riM[b$\a3zdnjMKe τ[wSS@ @ӰS[ נbdS&UȸZ9CȏEU|GT($g7H r9KorVE~1<ކrS-+Jta拲Q UN$ F'8=9P7ybې=nphōŨ_^{(9\m%F{ "_ x&@Orel%{Ke9| v;ʮB[CFy:2c߄AlPIJu5-2 6T `bI}Df精J+*u=4*[M> Oxo||`gq6Zq#Ri| ̚E~F.ĦN\R0EW(CSJk"F*0:K[F]0M53/VY\Ku44Y Ã 开?!^&'Zf76ڎ}7(Wyj-h9XXjm hGsQiJKIeDjŹuU)52Sf Gr6,R!HwHY2/Bc riꎜ\& tu/@n4}L/EԆo=p)bbT7щ[ ƾ҄7deռ(?UA^Lފm^w~nRd|Zٲ?b؎.c=Ѥ5 " FJV5gB/\Nw'yeBa¸-VC [rl~cȉg9NOml<|O`1-Z=a+î:e; \-{}tu+W'l)o~ݓuP`4F[o|qZ4&1#`RKޘp4+dڨPg insomM^Φd@!ńYCA;W'@R0Wɵ+ym$93 JÈ]k e]LZO[G =؅ыEWI=Car.. }`l[eR#pap ~a"N&Ϗ!`v0VRUr б* vQijskD' n n@`gW3X NρEQLZoQ!؜-YvLʏ؉@α:u^GCf !o w{ȍq$hc l-lbj3~,P?\//sEӼjc݈ }'tГ(:~>ӿQp3x[Z2SA CXDAqjcDhƊF.Qͻǡ΃ucpĜImܛ g^- v;k0` qu.-PO9jLQ*-Mn54XX+jCzTaG>s7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释 别用专业佛学词汇 说了也不懂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释 别用专业佛学词汇 说了也不懂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用通俗大众话的语言解释 别用专业佛学词汇 说了也不懂

雪漠

那什么叫五智?五智指的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我们可以安住在真心状态下,对五智进行不一定符合学者话语体系的一种理

大圆镜智指的是,你的真心像一面镜子似的,能明明白白地照出世界上的一切,但无论映照出的是什么事情,有多么惹人讨厌、生气,有多大的诱惑力,镜子都不为所动;

平等性智指的是,你去除了对“我”的执著,消解了“我”与“外部世界”的分别与隔阂,于是实现了一种内心的平等与圆融;

妙观察智指的是,你的心时时保持警觉,没有一丝一毫的散漫与昏沉,对眼前的一切,都具有清醒而敏锐的觉知;

成所作智指的是,虽然你没有任何机心与算计,心如朗然晴空,但是一旦面对世上的一切时,仍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抉择,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法界体性智指的是,你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不被其他的诸般显现所影响,因为你明白,所有一切都随着因缘的流转而不断改变,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无法执著,也无须执著.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你别管是不是符合经典,你只管是不是能让自己得到一点小小的启发.我们学经典的目的,不是为了谈弄玄虚,镇住别人,而是为了学以致用.

我们以证得明空之心后的开车为喻:你手握方向盘,心融于空性,明白这个世界都是虚幻的,不要去执著它.明白它是没有自性的,是因缘聚合的,是瞬息万变的,这是法界体性智的妙用;你守住明空之心开车时,心如明镜,所有的景物都朗然映于心中,心却如如不动,这是大圆境智的妙用;同时,你明白世界是平等的,没有你和我的区别,没有二元对立,这是平等性智的妙用;虽然不离明空,心无旁骛,但你仍然会成功地将车开到目的地,这便是成所作智的妙用;你的心时时警觉,时刻注意往来的车辆,避免发生车祸,这便是妙观察智的妙用.

但是,要明白,明空之心是坦然放松的,不要高度紧张.警觉还要放松.朗然空寂之中,不乏光明的警觉,仿佛有一种光明照耀你的心一样.那放松,就像躺在野外,面朝虚空,无念无想,身体消失了一样的放松.

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走路、吃饭、看书、写作,等等.在应对万事万物的时候,你都可以用那份警觉去观察和体会.什么是观察呢?观察就是看看自己心中的那份警觉是否如法,是否能够应对外物而不为它牵引,这就叫观察.体会则是让自己的生命融入这份觉悟,品味它,不要丢掉这份觉悟.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丢,但因为有了那份警觉,你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在状态.这时候,你就要重新提起正念,安住于随缘任运的安然之中.这便是不怕念起,但怕觉迟.只要你及时地警觉,你便能忆持那觉性,保任那觉性,终而融入那觉性.你要少说话,一直专注地品味和体会.

这样,久而久之,你就没有执著了.做任何事情,你都能保任住觉性;你可以做任何事,你都不会执著于它.你吃了几十年饭,却没咬一粒米;你写了几百万字,却没有动一笔;你行了千万里路,却没有走一步;你经历了许多的红尘历练,心灵却仍然没离开那种朗然空寂的光明.明白了这一点,你便自然明白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你就这样进入空寂和妙察,警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行、住、坐、卧都融入这觉性光明,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这觉性光明,你就离苦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