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6:28:57
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x|Yn#KV>Z@(toQ4PDR(R3AD28tBc 2SYuj<% dJdٱc/m5qk,g 3~5vxk,7oo2 ~ Ab_LO&ǽdc-I̓ 6^l3O/-PX_Mcc0(ރp}W|]4>Oo4>_L.H?ѥ:#^׭,bal1|]Dͅ D_ҖMw7=YoO?9Y"DQ_?2P%dO`dfVh],ׯ|p;9ߊA%p?ˇch+x RIW)?;fM&*',sGOҠHs0+$ z uػH[`,Hgh/}ߠDZ:uٹ{ź޸s~0~V-FQa 4FLdzOqTs6"[|^(`>K#&-XU@;>՞ -ɜ#^QA"k&z Л5%CL2 c+F۩`BC오쐪Bۺ!(T]!~8 :K0i!O}(^a8Q7&~›"ؼaUnIz6s!I5RΓ)Fxg {pDB;B.\ OxV7^hhgՀIbda; /[psľ湽jG ҀδC*[^ c>S$0G3WE$~f/$"(Ep!ZWOU1VnPb%p9^{n]+xEQhoG@*(PHԊ3)!__mf:]^C зkѶF N%ǐ^6l+*朱FBy*XnFPfLd^upQݭ*ia NgPop૵}2"]BIiأn9)}WZ⨻*oA͟ˉ0XwQngT!pXJjh&2&鶁Jپ͢MOaQϭm4{'U0,K}=pE>E0X$HpYScˢWM x8ƣ/6fNpYDY8ᜋm 4ɸWNg ,98Vv\%TԂD[E[8ST!CA>ͰZ*[08Q5e5kE+Fċd}]#^v 䧢cAٿLw>@!&jf &+syJmm`L `s50 :O)cV]*TΔGLۯԄt q(/ xysKV撨kKZ ;E1}Q|NW!A`~ kɍ A3`0O[+VwDDR f`Ew{~Eb O<$(<\#|#7I;*e<%O\(썢fyi{4B=̄=c/a GG:R7J<Q}nX"ic]|{p3vmjqxUHU3譣īF훃veOX>4!>PL$3pU3@l jKWHѴ aJ):bJ$Sk-@ nG\&8O8KS`jNrԄu(WPIH}|XKc?4@mHa- nbk3m &>%bEDS[ 7cS2C'^;6.kCX&yFs"mMI`iøs+!| m" kܿLAٕ|`.N|[k`Hһ7wYH8@_<!Ÿglm_U?F  #sV},p#e1FVPKL9sP/!tJ+@ Cc3Hdi.P"~@~TI+"$|ҲIdPU e1UqOhbEv PoezGT&2-rE/,8B<ʢ|es?-9yU->ʇ+ g2wC񸳟0q 9ݐ,%exA(路Gn A3u3ݯvM3G2!y|;;0T{ In1 e.G߻ݹFE|?F/84Ќ<^:)B\WfEu]c\Z'5Sn(05sO-B%f]XL o1fSbn\"&4 >th%JX=K~S`ֵaةq@M^䘰ИPfdbp󴈹jTԅ KݥH=w(Yo\GHgpT@@˙w~cY >%q21ѹEL@&1[wD8ˈ%6M7ihK: K=s˓em"A)R"j粪.a;2DzA4F__꽠46{d`_-)H}аޫm# ?0taj5(UmE{5cId{o{Wפ0 ՉBOabXs̍V/;+F)!-I$PU4X74jf~;B4G4Q N\+Vo?')ݡ9AOp\$5 z>Bb~?+eۤ-R̬^-2@nida}Jaspj,=b!zq0w&d0, Bsލb7^br^}!:SRuuF+H.!Q͠t亃$vOit/(mrkzWO3׼`hLvE&e*)Ք_spH\/NQkփ]#8h :3zm991sktQ(/YAz"Ӄ>Ua qad-ôE*c3kE]ȶ2UYfޕa r؅(ޫy8YBP䧑d12L"+s(e iʵ?9ã9:t?='ecrXo;Cv?vZ%gA3);]9A0eHeLT4KePsHv΄kV# :0BL棏Y5 "_ @-q'ac劎&1 ÒEm׼QGȜ-p)Oz21M82|qH2DxXJU&bngaNVW$Nȩچh$HTV+̀9mdS._7EO7%z\Z.i`p\KgFAY huJ0EmǡMaj%e`:Rk{XGڼơ}; Y QrWx&׈]U؊ (eTi j hTq|r5\.fеS;`- =T=){z6yҀa@UvVzdMu aۗ*D"g}pvWCkjmV,@˾\pe⊝AncjM } B!LR&zEַ,0l$s&#cVp@T&"/l뤀۲?M2-J`e6?@rwMiol ȝ iff;aJ\g!Le<+:l=;qϦ5~$Fiw S$4"9WܾiQMIf{q٪PeJ!Ѐ(ʳ3CA j|s?hd̍_1G{A!fKx͒sƄy)Ig2buUݺ$R/^'3/w`;1l2inCMc"vk0c&IĤۧ~KDMrxgji+u} 飬0[ F:zhpp wP Bvm`5PB&QۭI\t ; -Dߺ>A21pcmbu&"f]kk2%89K/dzlqWL湫hKԶݸ} c]͋Y3{v~ |?Yԭ9wS`{9g8Ea6. }pͲ|Ao?sEiN&- :ݥM¸-1AimU8m0vYrjbPH_oW1ƎݤW_"&UDp@>AWP) (ſla7nZӒ#XC%'=!:qw渠J^˶7m}˦v Juͼ b,"E)Hpsٔ逍/˦(v-C- 3n1*(%-`^ceJ[y b`pN>^ HUq]ao̴ z(zjI$8YްBңq|B܉K ' GzCQPPB ԙzýk$5xĈi&\9RG4t{G~ɺH%ygwzA5Nw7Ӕ=:`N Sƃ5H"GSZwC&ƔxsBl3s%ف V=O? ;i=M&)IL xΠT54qyHdxQWHױ=뙆(39P:Ʒ3ڷG6r\ݑ Gk'y;!7Y߁3t/+E3\\rݵCV&Y R܍Oh,E9Ʀ40iZs;?U +^ƂCz',UFfYVtj<44nrSƒςܱ;,KOB3oMP &3*st"xАԟ+23ߏ_t?ほKJp?1}[ Q j3woR`p>pT#@f7O~"ܨraQ c5%i`-26~:uqM/ͳD?(Moi%UZybSvƎL$.c7ݴJ*z.Z -J_4KQ3J+Mf#pYAnJ7 S\,ZKu=Xǘ怋U?B W3zH5" ?._B_NyEQ`%!3SaYL+= vn .$+-["2uǝ9(;Lyi<[Qy# aTa@uvt[^ rA 8VUƝǮT5Js0?RQ`0wµ}ڗĕj| lԂ13}Ռ %g2@TOUs`^1`FO.^=}\#e^~[N8؅swf^_.%vȀݏhmo.MmQu&jZٿ:ϳV0I>sq~ DtOL)lOǴh9㚙ʺ4i`Şv䇋[?ը[(؊){Q^oEaGIPd"sjFMջ il͒qi5{;cD#}alMq;,Nhݢ4DCQÕleͥ" S>e(vti`fF@SX6eN y)Y1쉦H4'Bq#| +M#JJo[?qDi"фwFsWk&5(*TmsdU;$L$ vJ-n 63BN[f1p;h?#jȚv%%_"?{=ɝ4*]1eV)+C8qp2vƌ(^X7>gX=" ,~![f=H* 6?}{1NďuxQ*봨y%\ɧZ壟b%e?PSU>z#W~䪓K#6P< '^.|U_=l,VfO~h$ѥuk;@,k\i=N4]'Wa&KOMKJh C 9VsoiƉo)7 U]@`t7oyL䷫A} }_~+|CLL"?FԨvOȃ4O:%@

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岱宗”是一个词,意思是“泰山”;“造化”是指“天地,大自然”;“荡胸”指“心胸开阔激荡”;“眦”指“眼眶”;“入”指““尽收”;“凌”指“登”.
OK?!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

全部展开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赏析二】
一曲民族精神与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望岳》诗赏析
这首《望岳》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那么,这首诗最耐人寻味的东西是什么呢?
为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我们应首先对泰山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古代某些帝王曾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大典,战国时齐鲁一些儒生以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所以在统治者的眼中,泰山是封建政权“与天无极”、“天禄永得”的一个象征(见《汉书·武帝纪》)。统治者的这种观念,自然会对当时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巍巍泰岳,不仅会引起统治者永葆政权的联想与祈祷,而且也引发着国人一种崇高之感受和敬仰神往之情。“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经·鲁颂·閟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登山》)。“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登高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丁春泽《日观赋》)。从这些对泰山讴歌的诗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泰山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至高至美的境界的联想。作者在这首诗歌中,便将对民族崇高精神的礼赞和个人奋发的入世情感融为一体,歌颂了一种“泰山精神”。
如上所说,“岱宗”是五岳中古人认为最高的泰山的尊称,是“王者升中告代”之地;在民族意识中,已具有最高境界的象征意义。所以当诗人一开端就以“岱宗”二字呼唤,其情思之庄严凝重可想而知。一个虚字“夫”,就把如此庄严凝重的情思与至深至厚的自豪感,精妙传出;“如何”二字,更表明诗人此种至深之情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接下的“齐鲁青未了”句,历来为人们所叹赏。泰山位于齐之北,鲁之南,以齐鲁之广大,能见其青青之色,故而更觉泰山之高。这种写法,确实十分新颖。然而,它还能给读者更深远的联想:齐与鲁既曾为古国,则泰山屹立于此,由来久矣;悠悠古国与泰山苍翠之颜相依相存,竟无了时。这历史悠远的“齐鲁”之国,曾是登过泰山的文化巨人孔子传播文化之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之基地,最能引起读者对其文化蕴味的亲切感受。杜甫笔下的泰山,不似谢灵运《泰山吟》的“崔崒刺云天”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似李白的“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游泰山六首》之六)那样引起遗忘人世之感,而是扎根于大地,绵延于齐鲁,给人间带来无限青翠之生机。“齐鲁青未了”之警句,来源于诗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崇敬和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的“神秀”,实从“青未了”传神而来。泰山之超绝处,不仅在其高耸云霄,横亘万里,而且尤在其神秀之气。而此“神秀”,又是大自然(造化)格外赐予。在几分神秘的气氛中,泰山透露出永恒、超然的气质。这其间饱含着特定时代人们对泰山的敬畏、崇尚之意,也蕴含着本属于泰山之子的诗人无比自豪的感情。
“阴阳割昏晓”,是接写泰山之高。由于山势高峻,山之阴、阳两面竟判然分为一昏一晓之色。这一句紧承“造化”而来。正因为“造化”将其一切神灵之气赋予泰山,泰山亦以其奇绝之姿割断昏晓,参与造化。《庄子》云:“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三、四句,将“造化”与“阴阳”对偶而写,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天地间阴阳之气于泰山周围运作之势。古籍中对泰山常有“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北魏孝文帝《祭岱岳文》)或“东方万物,始交代处”(《五经通义》)的一类观念。可见杜甫是受了这类观念很深的影响的。
以上四句,作者以浩然沉著之笔,勾勒出一个包罗万象、气韵超然的泰山;下四句更渐渗入了作者一己之亲切感受,诗人欲将自己远大浩茫之思与高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了。
“荡胸生层云”,是承转的妙笔。此时作者虽未直接写泰山,却通过山中层出不穷、飘浮不定的云雾,写出泰山的深邃;而随山云层出而心胸激荡、思绪万千的诗人,其襟怀也正如吞云吐雾的泰山一样广大。一“荡”一“生”,由静至动,给肃穆的泰山再添生气,诗人的兴致也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决眥入归鸟”,把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这是全诗意象较为细微的一句,却在飞鸟的高翔中,展示了泰山的无限广阔。疾然而飞的鸟儿,使诗歌的动感更加强烈,也鼓起了作者想象的翅膀。
无论是远望、近望还是细望,都不能尽望岳之情。泰山之独绝处,正在其居高临下、俯视群峰的气概。所以中国一位伟大的哲人登泰山以后,感到天下变小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篇》)而杜甫正是抱着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
细品《望岳》诗,会深深感到在莽苍雄浑的自然景物中蕴藏着无穷的生机活力。这种生机活力,是属于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国的。“岱宗”的尊严,“齐鲁”的高古,“造化”、“阴阳”的博大浩渺,孔子登泰山之顶时胸怀的坦荡浩然,都是文明古国之活力与智慧的生动体现。而一位诗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抱负理想融入具有无穷活力的民族博大精神中时,他的诗歌才能如祖国的山川河流一样长久。这首《望岳》诗正是属于杜甫自己,又属于民族的不朽诗篇。 (黎烈南)
【赏析三】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首联两句,从远望角度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景象。开篇以问句领起,形成突兀的语势振起全篇。“夫如何”非常传神地抒发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激动喜悦、惊叹揣摩之情。第二句则大笔挥洒出一片青翠山色,显示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颔联两句,从近望的角度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颈联两句,从凝望的角度来写泰山,通过动态的画面,极力表现出泰山的高大。这里用“鸟”这细物来烘托空廓辽远的大景,有点睛传神之妙。“归鸟”点明时至傍晚,但诗人还在望,如此入神,说明诗人爱岳。这一联以云和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并写出诗人长久望泰山的出神神态和内心汹涌的豪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尾联两句,写诗人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的登临“绝顶”的愿望。诗人通过想象的情景来衬托渲染眼前的情景。“凌”字表现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气概。“一览众山小”则写出了他想象中登上绝顶俯瞰群山的感受,极富诗意,劲拔有力。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这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
全诗以一“望”字为红线,情景交融。就距离而言,望是自远而近,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并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情景。在描写方法上,这首诗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赏析四】
胸怀豪放 格调高昂——读杜甫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写过三首咏岳的诗,分别咏颂东岳、南岳和西岳三座名山。这首《望岳》诗是诗人为咏颂东岳泰山而作的名篇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作品。写作此诗时,诗人才二十多岁。在作诗的前一年,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他当时少年气盛,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抱有美妙的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生动地反映了青年诗人在当时所具有的那种豪放的胸怀,激越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品格,而且还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望岳》诗里,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格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用设问的句式,极其自然地引出泰山来;又以自答的方式,描绘出泰山巍峨的形象。所谓岱宗,又称岱山,就是泰山,因为它是五岳之首,故云岱宗。前人说“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从齐到鲁,历二国其未了。”诗人紧紧抓住了一片青绿的特点,没有费多少笔墨,仅仅用“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它那巍然耸立、青翠欲滴而又绵亘天外的浑茫外形来。诗论家对此曾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只五字,真雄盖一世”。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诗人着意描绘出来的泰山灵奇秀美的恣态: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把大自然所具备的一切神奇秀美都集中了起来;山峰直插云霄,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诗人在这里所用的“锺”和“割”字,都是别具匠心的。前者是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而后者则是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在诗人笔下,这座泰山真是既神奇,又雄伟!
接着,杜甫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进一步描写泰山的景色及其望岳的感受。因为这座山峰很高,云势积叠而起,诗人站在山麓仰望,仿佛感到云气荡其心胸,故抑郁之气荡涤殆尽,襟怀为之大开;由于相距甚远,所以尽量睁大眼睛,集中视线,盯着飞鸟,并循其行踪而极目远望。这两句并非完全写实,乃是诗人的假想。正如王嗣奭所说:“‘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眥’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
最后,诗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充满豪迈气概的诗句为全诗作结。既然诗人面对这座如图如画的神秀峰峦,仰望之中业已使人心胸舒展,神采飞扬,那么何不亲身登上这座山峰之颠,以饱览泰山的风光呢?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登山的渴望。“凌绝顶”,正反映了他的远大目光和豪迈气概。这个“凌”字用的极为贴切、传神,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登临决心,简直跃然纸上。这两句诗,杜甫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不仅进一步赞美泰山的雄伟姿态,而且也是以此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必将腾凌绝顶的壮志豪情。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是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真正做到了以景寓情,情中有景,情随景移,情景交融。贯穿全诗始终的则是一个“望”字,由远而近,又从近至远,都是通过眼望而步步扩展和层层深入的。故前人认为:“望岳与登岳不同。登岳,即须细详岳麓中之奇特,?岩伟岸,不可端倪。若望岳,则又不得若是,必须就其函盖体统处,写其挺出物表,有一语胜人千百之奇。”(见《杜诗言志》)因此,整首诗篇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使人读过之后印象极深,韵味无穷,如临其境,不愧是杜甫诗集中的佳作。同时,泰山正因为是五岳之首,景色神奇,气象万千,所以历来为骚人墨客所赞颂。然而,历代咏颂泰山的诗篇都无法与这首《望岳》诗相比拟,所以仇兆鳌说:“少陵以前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劲遒峭,可以俯视两家矣。”又说:“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这些评价当然是很高的,可也是中肯的。 ( 李 谊)

收起

“岱宗”是一个词,意思“泰山”;“造化”是指“天地,大自然”;“荡胸”指“心胸开阔激荡”;“眦”指“眼眶”;“入”指““尽收”;“凌”指“登”。
OK?!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

全部展开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收起

杜甫的《望岳》中岱、眦、造化、荡胸、入、和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望岳--杜甫 岱-义:眦-义:造化-义:荡胸-义:入-义:凌-义:会几个,说几个, 杜甫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____和____的形象 《望岳》中,造化钟神秀的下半句什么? 杜甫《望岳》一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和“割一词用法好在哪里 望岳 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请说说“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中几个字的读音.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深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懒得翻字典.别PAI死莪啊. 望岳中几个字的意思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荡胸 意思:入 意思: 望岳阅读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读一读,查一查.岱 — 读音:义:眦 —读音:义:造化— 义:荡胸—义:入 — 义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造化和阴阳的意思 造化钟神秀的中‘钟’的意思 造化钟神秀 造化的意思 造化钟神秀中造化的 古义今义 杜甫诗三首 造化钟神秀 中灵敏秀 而 国破山河在 是什么 杜甫《望岳》中的钟字!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作简要的赏析!简要的!2,3句就好 把《望岳》改写500字写景抒情作文 杜甫的《望岳》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杜甫选入课本的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