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1:15:36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x}V#ٶݯhdSy}|^~q^CKHh%@! _ю=/xεv4P\GRvsvﳛi?a&iSN.nzϿfx4j,MOr1Nwe>~_>|+K+oϟP1%SnN~^u:q&h2iH4yVi,-M:e:ْYŠQ]n]˻Lk|cTC:oj}V8νwRlNϼ``~d]sqs-wh5hY[/{.>wi:.E˭.>%IcJHswVdӦgjƅ '6n>̜>Ldݴ`ay:ܘ>i1zCUWoUIOdN[Z]88jF ͍5M}*"oxf0MOxj0LnNNrf+ c`iNG{[j{:2l| 0rr7zft^&:xr7v #L5=y "7!ܞiޚlaI={Ks2s iNhYSEJP^>P ooRu:vх7|/Jw1Oצ6~L>Rԗf1ۙ@DaMTͱg,z=nE6AnS )dtrw/w̵mU!u77`CoVKh1[#{9^0nd:ؚ~j)rw#U_)9c6 sGi>vHG5&ocH.䞘[쐻LU ä~\#n=jL&SWA q? ~arjͰO2)cVBey d0w  @fʟ 2؎Msz¿LO7z;B, ?M/fh2~ ݒ3isMCX75:MayQxF4J:h`FeξY;L稒,StU/ O݌:| KD4M(?/uS·E6i2!,ufC&Z{ QSmL?T!{^z$0BM#˶z;EZ+X^:~h*^v-\ )eoMOGpA7` %ܻ[^Gu/Ѷ^fufw=ZImj(dUұctU߹F ,<ag0IͫIj8q' Sܵta6ԚΟ[ZMj ,lu7Z4oBD8_TxBg T)t*#Fxʽj.,UaӛmH/'J}Ap>HmO9d޼,rYVQ<{+ZšҔ{=>=ALq}g۾Hꐲ`ճÂ+.g{Y]6fPw %%u|U GCKmI;dcs ' ~S9wxmN`+EM}"8n/nӅI뗕t~cW/iߎsw Kp؝݀v^ҽ2b{ggrAa亐!wg:=#")T3 2µ qR1nL=Ø,-`gpU-@l !dU(榼?;V)ר)XtBAVTLh X<4k'Vh̵EϣŹ{MJO<')%t:3e,v :BrzF1C:5} =qu]'L@ʶL NfM'C#zwGn  5{|=v5}ρ.x/Z:0UoY"QCSwؠn"IǠO ڱlRW qҝ2֙rЈvxn~*ͮd|dbmFM(u2 bttV!O +ݮ[hl$2^ "JaB>]WuƸEt!A `MY ˅ʶاB3wQ\DZ6h!2y`mOjifIa¼wqhON㜗*bDR@Tֽz',N%,m(ZYͿx1q;J3sT1uN6{7]Fzp_plRwJv,>+*dՓ0^ֱ04b@BΦ)Mi38|,'/jpZr=}wd*qvxMkp#tФF~"nnW_a4t7!'wPᚣ}S1țR7ۮ+4gvlRaRH  7I eݓ s?yCx7rckz^Ox, (m)=ȼֵ{qM!(߃&$rBVheU3 Ogˤxvfkv^H`p8)lUo¾j"BL3+#wx*j+&S QЗڷycpKOFúED7PN$٘sXDfpG) *;n#+p9@6)~]Gc&0o> 2XW#Q7wܰw$k0OǠOI wgu~@$3|H(3#vt[67 ;camXsBY̐)3诂 pf`X% S,b8|YTQX֠?h"44W"̌uʣ "Tbۆ.trIJMgQݽ3ʧ(rAMǟڦ&̏C3.VL((ae-Xu;u= H ='X#:Tswn?1V)1qV1m-'=^a9y7.Y}aONő`4/pYl8Y X u>䙔f32qf"*rr^rOm>w,GkphRN3sbInd7F 2ӳiΆᣞh|Ux;LJ0-zo ځ)8e\~L2e06:UL+#]f@IN?כ-XKxz=n{`ђ.qs=z̭}('p2^h21\B1nh\Üj0i4ێRT#݇FR, .0RFy>QΓχL,jY[m {?v 0@eF-7V?W}] -#(ǑzhR;|%\;VKOr3CEC)ViE"6U^V[idVN5 v@ ENWy"ˤoS6B-54EHtU\XLg1i*RȷE z̠ ynr[#ST㋰Ƽ @X(Gx m3Ҙx&0TG3cp6ސ(˽k0Fj~',9d aQhL~hN͝B̍"4pzлcW{K~=ng.XkWH/j%bi&$YN3oc!-vwa^_B/sӀ_'ax^b#uM6gGt۹i2Q+~//c$NGag3*3US8H@ F`p+D+> qá5?nzC<zvt7Fʉ/˂1`bG:yS:]9*9K0(pubG%0/FDr{wΔJم d~1Kno:|-+Mm<L5݅:ժsqÇi?3ۦ)t[6Ǜ/Nҽ?3Yֺ&;}$ 'z|!yjЁoOL)i Lrיy/GMAY}k=w/䀌 OݝUgpHJE";c)O\,Dmr,]7Z>BvQ_%kqNZߧ9&!])r)Mf_=<$)Z]YJ>pvgWhLھ%auPbgœaί~u(6J^d 9fx瘋]u eY=~4=3*cpsCKFj$`,kw6- WL)" 5Tԍ J1 Hy0Ϗ5۬?7wa|4lw52)g? x}ޥ}3NWM> o0nɮdN7ۈ&@E >RPi/ht$yX#~ "4L#҄ppSA3K%~M'Gn)2vI%_͖{'Y@'IJOajj0&%8anHKlAsK.:bWvjUvv[Zpp33.y D,x*y N 3VG1%?W턉GGYESs3h|wKwQQ0 (HXb7?C6gל$N#͛!{eVeoL(i5*5/E6NX;Gd͛ !zC!j<:Mriւl^,nj&sHs|Ps6'0H" ݞNis-6~ y VSz+f{8^~(ke8\ tpCrV"}NgADa ;J Ė0vv7Jx77˚!Oc.$b1s:E[}!-k&I#)(ѭUz x{l{zv@VfanU|,<"neoCVi4P O}Y+yr?{LI@ 1d׳#We-#U Nin+@u$aԗyČreC5 sK5"vϯIDA~ -<ؙݟ'}^35OTd+gR2319 Oq=Ԓ,*~1Ldkc͵-r2V5 ? 0=|5Oʥ)3c/uiEz2{2B}gveA+ay:U7zw1hY ZJR #+`:0&ETB~G4ryS l*3<*690]=S)D~{$}^.N&K6LsKPhג6u3MPnBAZ([7A4mA=J_H{ˇ %+M) ϳᅴG7W<ޭh6ThɕO0N6aXʳzNoRJK'Ly+5҄㹻sfA"/;_-kI~<'alhx /茓DU%,K%V LÝ>t곽>H]s4[&ZLzЀ$lW<3 j C>:ulKЈ#ۄMؒ\2}x8!78RmjDof!t+}d416uhL֌!y$()[.PAQJuq,( xC'G(Pg2wFYKa0IڃM-ikr#7"7J؉2,^~bєNnQĩڒNyp*W^Ecv_7h9%>X/VEӱ{^8N!-+RS$djE "華 SL'M=#y.i LDzX;MR2U ɽ91A)rMJN6ZrK%cL*b}2Y1!5|0HՍ:ԕ# ^h)bzUሮ,6Lza϶B\s]j3@`],4,q4(buZ]P.B#7^lݮk^fswrwOUabL144xP1n:D)Sgf"U~PWj[n@PUΙO~+Qڀ'5eF;X4#)޾I-euJem39`W^pep',y1SeTͼ#ǏKA & s3.tJ7#QP$wdy>=njX_ <;+@һ~FD5ѱ KS$_ lAl-UV >w)9CjD#B0b!_$);6Bp<SK}X+a YO@ n3K`J:"ĞzbhW=l f]0b&pkm2Ҏс." E +$ qj$*u<@*5mƕ!I|o*fœ&l. OSX WZ/yOPj)̩?@LiMΥ@PEޡCKIwS.S RA7>rIJZK'GŻ~C_'lڲΧio (ڳtJ[&UF6n.$ ).E`B9SWׅ3seVr~n`/ރJ0D`KS{GQ UocÅuV(Z3y0&_9eR)œJ_;>K V_;q&jd#j3Ds ?gwDW :\o,keBa2oiBSS+*AX::Z.G н鍅8U<0TJ-8.߿yv+r\gC}&}$0;]=>DOG_ռliV:~YnΆSo")MBsW_J97ށCf(zQAӌe9Vb4fނvdO`"%Vs^RDvs7d` |Y.Ltδ菟Mb-~J/6u+Z7Rd+|s敛Xwscߞ)1 MsOCDAlB~uxVG,/f,ϒ4nTՑ_A1ǤCu?0ki.g&UY7gnʏ/OƒHZ8O);R/,[|;Ke"IK7aA5_4Sb|b78/_oWa(M{ߌVsS -Rӧ05pLW ,b3yf>xi2mPoiY,[K! b4:VQyso _a|% alxt" Hy(i%=tDLj/܋:d#~ZOpg|Grmm1Ŕ[5g&*~/A>xCuSs;fw=|I0Jޜ ;XEcE_({30>CMD O( U*KޡrlߙF{/w$%+I󞻿/=L ' HB7=b3| y$/#MXJ/={,4cx[CՕL^d6[&x›auW'ǂOBqwqKyc@E}2R(gXp_^`wޏd, ꨌ@nv~GY" s?O\kJmgLw&OW[~5v➧+.mHюUzP*4W$!fփ uJ8v2ъR`AT;'65PL ͣC%[wɏ,ob}C8hOS_# na?@ރVFZ W$ 7@/Ep,=j[.oGQPA}`c= e9*GUqq _OEXeR/G6_t>,(q7Ӽv[toa637++xF6?t_xDpѷ `gWM8 @0|=)_;e_G_ amTNn "Zmmu#&56@p2$zM?ZW-Wv{:CXz}Gɗ?F5cj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09-08-01 19:56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把国与家相结合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维系分封制,二者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
历史条件:人民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历史的推进;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郡县制: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统治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制约皇权;与皇权抗衡,引发政治内乱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4.产生条件:城邦狭小,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更加渴望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 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2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核心思想),无人不饱暖(目的)”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消极意义: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2、《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大额赔款,加大人民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主义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第13课 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辛亥革命意义: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其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清算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它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16课 抗日战争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日本侵华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1929~1930年经济危机,是日本国内矛盾激化,转嫁危机;蒋介石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中国胜利的原因是:
○1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坚持全民族抗战;
○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课 解放战争
1、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3、宣告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结束的事件是解放军占领南京.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1917年3月,“二月革命”.
2、列宁的《四月提纲》(1917年4月),提出把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十月革命”的意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实施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实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
4、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澳门,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4、香港澳门回归的最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实力提高.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体现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年12月,周恩来找中印双边会谈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准则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日内瓦会议
5、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内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因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4、由中国主导创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SCO)(还有亚太经合组织).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
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4、二战后形成的两级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
5、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热战主要是侵略朝鲜和侵略越南战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丧失;
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历史因素:统一情结的历史渊源.
2、“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经济政治实力增强,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摆脱美国控制;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拥有和美匹敌的军事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积极致力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美国仍然最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