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古文里判定“而”的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20:44:58
怎么在古文里判定“而”的用法
xVNH~KwAAmfV+'! @n\ K}2glŞ쪻[i\fNfwn^\F %A ;.$=$TLaP56_\ =O֟-~~qCAH@V|nv}mCef:V?DNYԇ,nm4N5.zw.Q AH$AH;z"@*n|?l9fX\t !RAMƆ^CD&hjbitLKv``vL풦JcV5SYɘ*32gN"cvfOFPV$ݒ|FMEK̤YS9n8kHQ 9n@r!MƝkǩewf߱;in1%'AH߈c8?}nbe-'7Qp%hԛhoƙUF{ZߛDj xdh(u ~I]#0rѲ\r`GiWrcEa 3tPhtp#4E,!c@V %0:A\jT?GCvƛ˲V\'pgel $H}ZCNB?ƈȊ":0k+ڝC3Թ7{#$ Z#F(#7{U8١E'>  $xeڳ4j봻8[g3c>9p@pKao5Y(-cئ PTUf&DO'ӾDKM,T[Y[xzIx}y{^I

怎么在古文里判定“而”的用法
怎么在古文里判定“而”的用法

怎么在古文里判定“而”的用法
而 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
◎ 而 ér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
〈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
〈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