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分布规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0:32:28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分布规律
xUIR@J1dKq)*mIQ6eKLV\!݊bTɆjZz><>[7}6 ͆y!&.Y83`䄗|W_9EzIT0~L;ZE/ШX-زg J32'+Gu8^oft_{#18> Z{EecLW-XLխXU'p]/Er=]l_tIJl/1.dT7}9Q9 {L/`{_'v,WU@,0,67ŷp"#<'s4na&OO$99 kɋb]W =V Am!n+B/ ܯ"Z"_nK >Ds8B4b-CP`%kD/"8?0~=qk! t0獕 O\mw7.#ѮbH$ t;$FGp)U<Ӡ|ѰlI,_j F/X <`m4\UGC()%i<|bKF{OgB6f-Geߝj=4c(m ߆{I@eurSyہڹ*ubQo^|O 6b?G3*mM+];eGV&4x<śb!lTi`J*LH0:HxCD,;1]8;ލQ[{쿗_?~>R ?z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分布规律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分布规律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地震分布规律
全球有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带上是地震最频发的地区.
将地震带与板块构造的图在世界地图上相对照,很容易发现:地震频发的地区都是板块的边界.
也就是说,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震多发;而在板块的内部,则是地震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区.
板块边界有三种:分离型,汇聚型和转换型.
在分离型板块边界,比如大洋中脊,由于地幔物质向上涌出的作用,使得洋壳在洋中脊轴部容易受重力影响形成非常浅源的正断层地震.
在汇聚型板块边界:1.洋壳与陆壳汇聚处,如我国东海岸(太平洋西岸),由于洋壳较重向陆壳之下俯冲,在两个板块并未熔融并且相互摩擦的地带,形成一系列自大洋至大陆,震源深度不断增加的一系列纵剖面上向大陆倾斜分布的逆断层地震带,称为贝尼奥夫地震带.2.陆壳与陆壳汇聚处,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会有显著的造山运动.两个板块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产生一系列逆断层,水平断层和正断层的组合.(情况比较复杂,且有争议,在这里不说了)总之汇聚型板块边界是大震最活动的地区.
3.转换型板块边界:如转换断层.由于转换断层处在大洋中脊交错的部位,其水平断层作用引发的浅源地震最为常见.
建议阅读:
百度百科: 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