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导读名词解释、论述题(100分)第21题 (6.0) 分 自然主义文学 第22题 (6.0) 分 废奴文学 第23题 (6.0) 分 狂飙突进运动 第24题 (6.0) 分 意识流小说 第25题 (6.0) 分 骑士文学 论述题 第26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5:43:12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名词解释、论述题(100分)第21题 (6.0) 分 自然主义文学 第22题 (6.0) 分 废奴文学 第23题 (6.0) 分 狂飙突进运动 第24题 (6.0) 分 意识流小说 第25题 (6.0) 分 骑士文学 论述题 第26
x}n+ەޫ @|np H#h qNRI5S#t(Dbsu^!߷fHJ:ɪ=o {S26WYOoJoI9= 2~,dwoӏs7~-܍:Q7SM>ez֎^~>8&aܙ<ɧBo.ۄimyGMA_|eAk05G?@"='|Gyo}#};/ʉm?ڒJvܯ=ͮWVR3ϻڰG]%Wv$uz~mh@|yW6Fo~zoG)Lw8'[}~2Ouq%].[n~'S\5כ&Ӳ ?+͕buب{N|8 QU֫+ y67hbu_\Q|>4R_q6]Z61Y1ks4ŷ:쬀H:pphb5DS|Mwajmȱra7[8V0;*$ܽ7?}~ W,F|}KNm'~|+%FF v(ؽ3;;UP7oCtz+W?0M)w^W5(mk{yQ yJ_oIՔccur`{ydJ~3kV&W6h,ޢ{jKE-xگgŵ9´6jCx0ic?{k83ӹ25L iYQ6~+Zlny;ٵm]W} vҪPfMGis{8[My5 i$lVvoGe/sm)|?k:^C ͫ:W& ɜ{GhZVA߆u^&xI';; 2 [ aC8ClɇF45{F3P;PfeI?eVL1gIڗ~ G)M5l`;saKܪFv/HGW4WSc{sDqɬKUQiB7Q}7}T?15;V.fO[s N5w.bi<$Jkn 7Kl3؝Pu cywض;~P6+x.eA6ʹLz8*n,_1Cӻo0)V)jjSa/ KXΨyJh9yݧ} \Y"Xk r`X߾dFxYMks5ʩN|*YhH$3i> @CNCMDga@0Hv`k |0cATf?I?WG8l2wE@=P@`^fjäSK7YXgRy.0uft)崿 nc&Y^;5[6wAfn8#F`'\ P`lSVu p/_.8np~9t1bF + LĬӄQP<1mpz N{3OyI[IłeS.{;4AM}nB3Ї1iˋ@^^.}a 0 Ta|7X hPE?8qԩG&7f&[Q/.H07{PT8'Nwl]=sr#m=s!bN@s-8,*f3rl(]m3~{bYl } i˜[ M9O&@p R8q> 9 qP/oR7w'PR}lguSaԙ{8 aD@W@0E} 1N3vKfbIԂ"j16ЄjivT,%aN) _M*XbC1'-[neBZ$HdF סy-5T,ZWMgC3uMo:U6_SP7ݒmU߮!L>xa.(T4ł`C-9KHP2Pڣ vαJcYbJ꜃oln3t\]tpS.IW!JRߘ.w'l NO Ṷɔ>@مOoey 3`2UY ~33NCvLH4lҖ{xXva,@-}ᶊ>n!|L( $j^cV vK gEk+XQjRe N>/t/5^C hө N5P/U8-`!$gNG[m 8ھW5bfu MV f I`Ohmoc#iBɄ:aoZ;~=Ŝ_L[l GՠKP^/pA9't.b8&^Sȍ2Gtbޕi6$a#!damO  ʯLuԛ-mZ Vt6E qeZ&?>-+:ttu v/dby!6# v'Fݐ,UyEx=)pwYa~W`'5;(#Kdo4#h/sUV.HMwUx_Hƽ$f1})T\5AdM?/c)s =QQ⎭xE EcCG4K k10N6f+|׊#"@2U/$ dLr1XuI, ;+gEsOF2!M![eػ)eŨGß?0 [b0 -+%O*(h$NW =ȤIzWD7K:5}f̦,Llq@p:7ALLU1PC2f%I< s͇-zlrctT`H '1k6b[nNV2 uZZՌ-$7A|0z,Sg @@^#n ^Y;\_7`/i23Ģ4c<˱c1'8xU+` hk{+1z<)rW;ϙc4C8Ѡh۴ ،z9SA Ds >LCAQ? 9KfkkMZRܫ%HzμAdCT vo*Baa+ $w0 {c@2`r' ɷ?X6yw ,8"qUm nG<+fAw83HM1>ڍ!!qB7$yS}n3lրEftS8t6~absW`6n:BN9[,qosEJrb(6v%p=r@bos%  PI9ͼY~'U=2`RƼMqwWA`?ǀFÒ_*7 %1#؂cv++P&Sׄ/zF"是_8/eIډ+=hP]A+?bN} mL\UY:ғFʝot\|EXc, L$T_x\rVHH@d|&y,qv~k Qgj,Y\B71'SKSl`{9V\Y@qAS^%Gtz| Atқ6tj!܂WLa]4\ď|5ɁM3!Z8`f=M}M/b >ŲɅIr/}oC,IyFٸ iׅ"* FM{+s8,D3Ǡ65A@-{{w1qޟFNI.ã 4*';bj冦c.j9h"No2$ި/Z(d<.fR")_j'R ZeI .Y% v|P@j0E8b0ma)ErPĨBP0H.+R*45C))Vrj@rJ4AүE@S8 y ]D Zt"a`YAMjU\D TIY7H ͚霚s^FgY[ɾIg'Ia/OBg>dX(];p㇘E&e*@'s]9H%PK_GODm&B͙b!8z)k"%yfgRAeanZީݫkXY׌zD;MZ48$X<ף0dz uM/!(X Blʌ_i*qyD 9 103[~P 3; lGF;{,v OF~2{eA}o--1ScHU:ڍ"\7̃`S7hTW1ӨeRF_ jR1nܦ_ƁVQ)AQj  'jy}Lq鵛a, l i7 U%\s",22vʈ<4,|-=zT|ygSuu%_^t2Gjfpv`ł"! #捩5oNY5n1'LW׹'-fA7"ag A|ԓ AӷNkP/ Cz-VoHEhDH5 j4023sʙ] 8xC[\ٺ[&ԦͭɎ8 )7C^;%+kn%?Qu'P@1+r bx3CCxS ΉkP,=p7Y} XhfxK{>%߻J;Zh\ŽR+%$7 KnY^c@z/?2UTuJŀk_Ø䫉B3c>4m퐅2 [ksZ <^sEd+KEQ]+b7 laʓ/߸n߱_|;]Ksx *7W.L1ؗ’%N1|wo?gJpDfgq~/Ws^=>l ^S|+˘L0K%PyJ.ܝeɊ*0>Lq6:ȝmS\S?U%GN(F( \%fe#7+f%9Ju~z3A)+H35L'%Si*nD* )hÖhmPӦ{.>\9{zWi)@}C w}ML>0Z@ K '~fȘ=q_w{@n4AO`aduo]̮3C`]TD\o ,e)QUEWKa)|3>`;p~VhZWxT Du)X qΦmn+V%rq זLwصyW.7m'ޠ}oQ=ΥF}OW7튍)Rbki3PSM: { @vYC t|όoz(_IϘ2M^JLy<? R{7U=6fX|N8M,|PbgGgΒwn}v}KٿA,0ĊX\g [ 0f,{{M^+P ksU-k1,%U~=ႀRLL~H,.!'N1]M@Q'c;Y*:sAPp./zLl Xvd;YrXDvLvdՁEOdH]Uday^Ah;sE3]]WVQՕ~XuA5ȅ I$6YԠgiIOeT&2UK(Ej˞I/),R]XV{~V%1*,PsMUe_ث*@ JdBQe:b eά6- WnK\D䅝TEVG%6[>cl?]4B:lo,_ntpR>+Û{xvL:oԆntMW)PKeԊ봴Pju+=d^3V.DocJ4+3]6_c¿$OXlo3e_ϷҚ3LaQTnwjډR6yhʔYtnҽ~Sr_ oH50_:*6#2*FC½'09jR5AHI[{琑pyJv-\H?[^Yֆ-\OxZwڵBHaKo*u']E?n$8^?dYz7}>noˉ어FR,co6Voi˞Aڍ; /?$Ier ~f?'49sl)<$-^n_?'F4 6ƞ!}IK/l5Zx; >y/lq'5৴`N𙦝\|mxO;b֝HNA~}gxD/uTڻSVԽ3_wruսSw:!_ٍ;I֊şi(P~"!-<9B6_ؿSLvT5_|â>_bh'O <y~.bզ>r#>9LO>?'03\y'6SΟm^XOY/ݏʍAа;:γ}@"Wz.%>):rS^? _:զNv S| u> @պL/аt弓@?TlOPg>+(g(DgP?&4dW~AcP4\O/ o'El􉣾~ޟ8Stt)鞟O$f^솟Nl)`R4,2wBO֍5*>,a4\g4}8"@y ?eЗS?5:Thc3̮D"-@C  mNtϨZ{?߇'?g῭vs ?ENg~*}hϿbOu^jK=8?$k]=꿛v_ }|/O= 8S DON:ͧncxJ6FIO;S#Iw*y}^)Ν޻þܽE_)O\'7|Hvzo'<ٹ] ??tacs\}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名词解释、论述题(100分)第21题 (6.0) 分 自然主义文学 第22题 (6.0) 分 废奴文学 第23题 (6.0) 分 狂飙突进运动 第24题 (6.0) 分 意识流小说 第25题 (6.0) 分 骑士文学 论述题 第26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名词解释、论述题(100分)
第21题 (6.0) 分 自然主义文学
第22题 (6.0) 分 废奴文学
第23题 (6.0) 分 狂飙突进运动
第24题 (6.0) 分 意识流小说
第25题 (6.0) 分 骑士文学
论述题
第26题 (30.0) 分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名词解释、论述题(100分)第21题 (6.0) 分 自然主义文学 第22题 (6.0) 分 废奴文学 第23题 (6.0) 分 狂飙突进运动 第24题 (6.0) 分 意识流小说 第25题 (6.0) 分 骑士文学 论述题 第26
自然主义文学

您的答案:
自然主义文学是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2.第17题
废奴文学

您的答案:
废奴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3.第24题
狂飙突进运动

您的答案:
狂飙突进运动 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5.0

24.第25题
意识流小说

您的答案:
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2.0

25.第26题
骑士文学

您的答案:
骑士文学 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骑士“忠君、护教、行侠” 的信条以及效忠贵妇人的行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如《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6.第18题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您的答案:
论述: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二、《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1、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21、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22、
废奴文学 abolition liter...

全部展开

21、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22、
废奴文学 abolition literature 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19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
23、
狂飙突进运动,又称“狂飙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发生在十八世纪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十五年。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
24、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25、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十二、十三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荣时期,以法国为最盛。
26、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美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加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加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美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美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

收起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

全部展开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19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
狂飙突进运动,又称“狂飙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发生在十八世纪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十五年。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意识流小说理论》封面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艺术特色:
(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愚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