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9 15:38:42
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x|r*[ݫ\ߏga@!QHH#IHb]ٻ_V殢ιa;=\r݌rɾSϞ_͏rOtO}viO.9,?p~r?xXKb5Ǐ=E7X?m&A7J.ǞݚʙoSSx ;fqs3vwi{>X.u])f*߷ERcsz[WFO{ aEpmOywKCڞ׍۔=fr9ɮ&ۜF\5WlAJr !k>>FPekWj9,IJVː~-H,}s3' oͬ⶟37GfI[N!oܓm܇u=[f`ω`-;>{nˍC` .Mއ۳w5Uv4QI\M~};w3~֗-ՇΎ.VΟΔ룝?-/7Z;EU[Noiqޫ DNdsrW aS^p5{#yjt]78=6>SR4+Q):T-5ڗufKNW=ܷ< ̏'|0QD< 'Ӄ؝1Y`h:5wa6teMV-@jqEow)kx ᶏ6!sx>?_ꓼ[?{CVNXy*:a|AսOj;hxBjLNNf["kRS_b\ada>:m ,d:N% ҲBRanC< ΅Ϗߋ/ӻ1˖MYsfCX,Kׯje|H=}E9݊ٱaA5,9 RYM$x}Vzפb; /681UGgNOͳs3Ź8GACobfd_)ƞ=8x"hLps\-B^$`v?&zu `JwlJ;}j\jz$!jc۸ՊSTfF <^YQUYQ;T>מa,:bf<'hxiJ :, 3ML{z^߰W*̀kT{=[QLR^=Vsn[,mD3<ބaKK`j)zq:{TA3(K5Z?[R!unA3(`|"B"!Ϸx3 Z~ w+X8Ty&&[,@@=^IXEx?,6z^>.v]\\[K~LD ׭. yڃE)x{~Sz t^uFrq"YL̞P߱\*3pp5}@BLRΑh20;HW6E]"[̗ӈI]dz8]E`\J9k]_d7 QǛ{$[-[汧C7?~]f?K {l!uH!|20?(F^|AKRvv%Pk:JġWb,eڛB̺on3`(f}ӟh$\Cywm5sFw!s uR;Hp!p3?y'դ__M7ց3)wm_&F$V .쌩# rnCD5w>{t?Op}D^qs>T+}\Ua_佬}%(g9a;"Q2qaMNLl鵿;G=T8Fcҗ>6ä z)/gr腥0c Pq>5W i\v'{ -i̚rbp,+a0gln>4[_w4 oR]8۹ 2]`s϶v{n}N lt9ԢpN2b|O»cakڌ.`6Y+F$'yɉ*ϞTgp1vjFd +.beJW({Sc6?T'qj+RclQP:(> S-#@es5$ ;ziQsЯ0S<T_^sX` g^il&ɥa|296ٮe%JB̯}viQo 6J}J_rTZJHcBs`r v`k0NENX~c>u\FF{= ӞX=dDz< jvlpEz] WfMj #-WbjgУFp(.+pO5Ԅ1%8n{ Nd;],VK@0mphmRA*mRd9=^'&dyK-=(Y8v#9b/rD1sn{$3o?MN>YQIWOayZ[q*Ya/fw ֵh]d=7w[M:)>~3ݪ(Yހ\9 ꊹ.b?|n1좯eOswSΊIW!@.3өz^SB{/0h@dZ!٤"Eܢ$J&gS ~H*4NQ9U)NVQâMakOIw)M+U`J6j`Bzy%)-vLwnlҗۣ{iqy d2ZnM)p@)}0G"1ut+%o']}K%i‰ދ=! zO0CwЭzvRyj-H@XKo&*|7\hN'h1e:W ;y;"lLVU;zyBHǐ=ҵ(ވy&-*$쇋)Oނmi\|3%Fcԗ pxfqS3k2dOq>8~ ExZх/3"G%;#>h oa!TZ"huuBp<ۇiG+Oqg? 4.̿N'WOM(|aX{8oehu V!?zN$M%E"m͢aLHF&%]NMT%۵wevwӘOv*)2$YߠfQ?)JVNJŅ'SuG>32/=8v!bN%n=qݪɘmFF'ǚ(p%Q8yjkJy!*8. a{auXEίɒpkhpօc*KeU _e^Q]^)|φt\ 2_d+Lܯ4Bi *14SE<欹=%*{ҥȶNݍ0 I[TIQ\AI\(|7+[< ~cslS2˪DQSbRIUo(sRSdDfΚA'mAXUh}@ly{Ң\N ݹ~f(IfbJՄcM҇1 dE]#`T0 XLT^oxhtIuvl4|*j J͊x2ٌ(~@Z {7m]M /YuvPGy4[!F] ]0o`@4\X|^l-RӸjquQ@0h`l2':43U9bliAG=`jrUL+U[u ] n4@ܝӽ.%i=:Oh}5g5ʥ~BԂy/3=}gf!폵?3Zwq;ƢEٳ/R9_PvlArpnR| Wͳ ^<[M/̰֝I֘sG,z8Hk0?dSB8ΫN/IZv7Y?@~i_I%ggSOSX D\}}?8DK ]c}!` DB~EsO3 %mXH஬Nu5x``ylJ@ nwZhk5,4nL= >^ZO\ZErTmsSsׯ#:`dz8^^Y̌'FzH"qnI y ]BqoibκfZn{=2ON#>sIF/xf9`;wXڑVƁq7iPǨV)L]z >t_ޕ7iqu%́6׼/*dډzO~ o*cԃkg3.ZǕ,'DoR}]Oܻ+m&6,Mb717cjUAvhVӢ~/<Ӫis-"`^y?鯞b'[^d@69ncIHicC$& Ӯլ*1dɐ*,p'pU_%B7[~4n>g|N_1XP0vp#@SC0;aL91X[$T&{:y97^(^\-4pPqYmU>tp4.M)R%q%'q~H}Xwi)b+6*mSP؈Z8?x 岗a21f؇Kyϥšb|ր&w}Z'[W#xAơ=0g5垓cq/> $ɕRg{8 b}&^c}@)88vn W)I#NY\)q*LoC> ω&IzJOv0% (Gr? (n#?5jvvxnTkQM4ڏrڑmꄓI>{lkޚey| C)PL:R= ~5>b2|XOkD ݁:^>%-poS)(w Ʒ°MLm}i&>PBڥ.[OVmh+-J:fH|t\>Z\x⼭dk⥷:쨅,KJ[WI4dcaA")iۭ;IGOYVӳO2OL&e˷V5%/')Fռu=S|ǖ! +~ ltA-M/oqL7 (K$2Z}c"Zü=,pGcI riPߵ s}?Np$T}{wwdd, (O 7F~6E#mi.īfoMUqF-΀1 >t럾L8ɻբψG\?1Prt~V]Bo%۟?;I \

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在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并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
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同时,良好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伦理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 但是,长期以来师生伦理关系在教育理论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师尊生卑是古代社会师生伦理关系的特点,而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性解放、民主自由是现代伦理的基本精神,因而,只有充分体现现代伦理基本精神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师生伦理关系.作为现代教育伦理本性的具体化和集中表现,现代师生伦理关系应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崇善的基本特性,这也是师生伦理关系改革的方向所在.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师生关系
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构建
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怎样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方法
1.遵循理解原则.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主动找到老师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出现的矛盾.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看看别人怎样做的,再动脑思考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事情,师生双方如果相互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终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指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2.坚持尊重原则.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说:喜欢和佩服尊重学生的教师.一个学生在投入“友好信箱”的信中写道:“老师,您讲课时我在下面小声说话,您不但没批评我,还让同学们听听我有什么看法,使我很感动,我觉得您这样做很好!” 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职权,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给老师起外号等等.反过来,教师又抱怨学生品质坏,戴上有色眼镜看后进生,师生关系成恶性循环,致使教师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学习,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 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过去做班级工作提倡“抓两头,促中间”,好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被冷落.教师这样做,尊重的只是少数“好学生”,使大部分学生有一种失落感,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教师偏爱少数“好学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数学生.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只是上面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编辑本段扭曲的师生关系
案例
安徽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被曝授课教师杨经贵没有制止,而是坚持继续上课,以致一名学生死亡. 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人民网2008年12月10日) 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华西都市报》2008年12月8日) 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北京晨报》2008年12月8日). 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杀(中国网2008年12月15日)…… 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
原因
1、当前师德师风很不乐观,教师的素质低、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当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严格,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反过来会惹来学生的记恨,家长的指责,由此学生的行为被纵容,无法无天,对教师没有起码的尊敬. 3、当前应试教育体系,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不健全,也不珍惜生命. 4、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风”,教师把教书作为生存的工具,而学生把接受教育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而不复传统的师徒关系,“亦师亦父”的师生关系荡然无存.
编辑本段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提高师德修养
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 师生关系
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胡锦涛同志曾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就是说教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师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不杜绝教师队伍中的不道德现象,不完善教师的人格形象,塑造学生灵魂又从何谈起?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首先,要有敬业爱岗,立志终生植根于教育行业,专心治学治教,躬耕教坛,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其次,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法讲法,以法执教,依照《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再次,弘扬敬业、爱业、艰苦创业精神,并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从细小事情抓起,坚持经常,形成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学生的心灵. 寻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真正的珍爱生命,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对生命的敬畏教育,感受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青少年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和谐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
师道尊严
构建师生关系的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师生关系,它的走向是指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在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师生关系和谐. 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这样怎能促成师生的和谐呢?学校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是老板,更非警察.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是知识接力中的前一棒,学生是老师知识的传承者和扩大者.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内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