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调皮怎么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4:44:51
孩子不听话,调皮怎么办?
x}r*[ޫtݹ#ԩ:U7u7~?A @ b$@ 4CĖyS^+vCK5kfdljvѾ5ҕ,o׿DZ-^ ?vg3n?~_oWfxk*ùi_un+'8nZ; 5W w?k9[>̰.d\w^!m .Ski4^MvkvtN;{vݿK)ݟUvZN f6yk<~vǦn^~879ˁ?Kzk/<O7':-SXX={>'vy]î6d_x|K]:>銶&ZRwN#/ v >c6 ͥi^x[>>TVݴ74`utSi1vZ(^x.d~@p 0cfoAD1Lwc5RSK5սJ $`=wS{Bk }dwژwt2]oy(sNŕ9 wK7-IչiNuJN,%zTMt*UT(\kK_y?߄zv: $(Uw+VvĐ`9Lb)ѱ99 Ӧv]NdߡU^"X!+y+#;eP~wj/^+TefR7P"oR:7'{酟{ h( >1s:,[܀bWߠQG'vH~xݥ@QH7+^Yy_9w.&Ee¬GjxIo2}3V/\ ߱ǼnA41E9D5{!̟{펃oRb^AK3S;6c3>  xWtlwK'zg1.߻ɯ(v+6+]GC5V1'UMɑYi9"Nxn4Rї@c<x5/&"cԭG {?iS>٥XI.3ղùAvps:-!IGw&ruG'PjT:vJ PH)ő`UFV!^A-ܽP{E3z2QSt5MQXVWTGhv_lJE&x80ɔt4`p$VJ mjkU3)^Fn(Q~1L~]{ʣ;QtMD?1g/}9% =.N,6_Q .I \G('^XcfUßwa T3_.޼-FJ> RyHY]it(2 |$罽G{F5zUkPyvzw$TՂZ|9HmY?cmXHRP@ ;5d?krnD?9 g QvV|oq|[^X#Xd_(x:]")Z`EIrLy5|vszKEZ)4ekr"ԭ0ˢk N&֪yS[o;~*8|E ~d'(Au|Jx*alꪃ XCO*e,tf9f)Y֝~'6|4S.E.rAu~HaWC @@u"40wCD렃wWk}vLF{5 x NC1K}h`a A/`3X{'0D8'(uä/U(xNN@CJރ:)cyx]v uy5;/ 0JЂ:? zsS)W1vZWWzGUA)q? W QUlTl3x0Y4_(gGMv+GKIKr`GJR}WD")S7 eɖakE[ȟ,D@,Z),=JY/Q$8+2h.1nӑ٘k^aBfIQ!Ľ,OnW Y,8Kxܵ4pX1RBr`ll" Cl\C ~pZyL=ߔv&Onl=LG H9BAӄofNjVë#^D,+Pwo4 鸧y4Ku9uNoREPq`cc 2Q,HpܾQ¢CuIGF::SDz Uj#p]7m0H_"xvy>TR@?3Z2mGF֑K  BjהiKeW5kz@ ƴ)}rg9D#ٷ8u^b&|w $8)+j,g0`r<cs6fPնX2 ҏ^^r=4 '2&S5{~pɀ`qsz޷U`VЦqV0?n 4wEjLCz&$S|Ue!ϖ6?#0.Bmfﰸd6]l,>i)C'.0 u>/;Ҭv} *Z;"~*EL-j3lb%џyc|\D"a~=Sӗ(`OQ94\^^AIXy-LRA{ww-6* H ;"SR!-/󣸚HHb2wNa>-b+>>bղ~tB^$()Yڻ+I8{ґ4y/`S.MG \:k"U ,i3j:&jwlz}|\T+Gnr$>"fHDPi"|hQhBbf~Tn >ޥ/LBEIܼ2LkRkNG${/II6uO{z#+w)q4Itw׼w"/?%2S|6fP^Өx?5 ds|M}HVj8Ils|FcS~s'y lo7to!vxg2u >]uT1m8ۗ|ݮv DcOVILm&uD1{#e|bk>r0 F@vZ~22'dٓŢ *emJ\T˽q0qK~l9*⴩,, R9vFzttLЙ9M}ai"&`X2}xĬ ZùZ0ѭ S"Ȕt߿*CLj(YQRؚ̩7(\[8C7?}R~g汾60P+ laD簌٧g:4ʰ4)6i/*%lę36(մ,*oCΦ\n6ҦhwD#y;Vi.rtU_D$_SSgE5ÂW9cAwMRW1a4qk6͐8rQ  piH~K( ]*k4M 8j]$ܗG *DN#u/,s!ԍ1wEŕZeJ&+U_=5I'_m`y Da1ٕ(rh'Z?ɹI꣛>,ȁC ]Aby1]o45KvنC|HjmLןRpI'9?`21G$VwGM 1bRQBa?@^1x_Kda鐶nۉHwLfGfx HM>bz[CPk5(Q*c]3>0X4 )Vf&1x&*aq-K]MPXqҘ9ѳ|hk?/Al'z>R&vJg`Q5V0 5*G^&dlfLqҒ^ށ5+`P*a~zx_F.9ݶ/g6SՎHKiR^z]jBhFB *ivuTB\viǒ9ӨeK6بh}{;+R]\Ο1PMgߤSflNKƞѱE$BwԴo*d 2Y0!GSgۿ_xJ[ ãfA.G Gꙿ-dM v4͑`֣Mk3Ѵ&(T^HǨ7ʹ#"?gU%1>0jvU뱴.zlN%ba'y]`}k0O5|Wiں`ΈN'm3lp)֭LW*KЙ)Uh="c*]RG޾{KI,%Gf*O >,*MT :cdKɧ7u* V8.xyZ }Hxa)DXm! Pb/UJ$Pv<3Dvvz2+~'m,4Qyfkt_jLC"q#zbԶi5HJG*VJ2= b- Mk"di=d_2]Ii6~n/IO`u+݇;ہۣQ].Y!?jK1B*V*9Q25\t^ihd@)h'RBR&¢љٷļAL5WX3@-Q^Ei]c5tX[D*$avT0"Ƈ^Q8ቷ? zD4n掚!GkM3lZ -0@&Xb~@mv}QGlIO(/řNNThy4[Hc6P#U+avND}-%.DHt&̄"h4=4w>UjY,rX'ٿ]?шyTsfհ&- Ճwؠ;{J!}iz=#5]b?>I]3!1c鴎 *XQ9b Tvof}zȰ/S(^$' jpw<%߄~ {wm#<:){ ._8-]D -ji} g(ZE6 kl$1!m{:6^Czf=ŇPB47 Pƈ{m2& /Ȣ%Uǁx&56r)0vwB FKtlD+db|9{b}V}D$Gv-5Sq:] ԮjN˚΂iќbXn E^MbQgG]dP}C{l&TS;I8ƶuB+c P1-+ 2̺*#t* ^k;ذ8 Il R\ԟsyI#* d!K咤0((3wAccHd>׻,EۦK':)3p#ɁSj-"E%aח, to:ZpiP,z(|$gJ^HmV-V=R -/!U˻|L[]vC3s\iwǾ/uM KLM~!<8Q-{<1Ԫ7,]wϟ[Ɓ[#j -EB^Q ;k:pX*B{M))vީ,I0L guJr7Dns8JTl2i9=%'f`?n)CأkRBE"ՅWt5~YR\uى.;2ZӼ^5wXA\޳jSWg PN*ԥ#ŝ@uʝhT<\{vvYb̞Xr#`F 7x]Y[KK؜L~nf6K_CV?Y &fT⩅{m'AҨn$W),`B#(TfhMNml .+fxD8Z/粵bWLyGnf)UQ$}u%:ؽm\,p,`MpѡWhNn5{낾Q(|`S,Hv`G0C?N-6_͸eܮNm0|47LÑEcxŕ.E+. l)Sw2𬜱+M[0T.ي[|Et#Şi{6+Ctлb- aOCy'g~ 6eM jOpr1"qprް1Z\cA}V%!_b; W9>H]l Oh2Tx0Z-vL bP{Tg|}l4 bus*$^SEEQIYUl~UR*hp^^֦CU!S:6ٯgXB%b:PJ WPə.vv٘+TW) -}+ܲ#@n`v9!pd69D"* +DEyQ]zT=&vֵ 'Sx2>MS'+."2W<5kwʚgpnRɜ&!c{iu£407r j )ztX{9,'ݱ^k&bk-bo \8UI(! (I^*!7JaE4 (Mz]DvQN5s]r# piW9T*QzUl/VhgA%nW:;|;i|ʍSzRmX*6M˹ քP"էj}EE]pb8vM+0.F$WmWux0'60%/c+ńE]eln y[Zcǣ~x&g58Q"W GPwnҲIT3;j<:!/2bF(xGp ˊ0x B*OE% i.&fBe'5?<,&-&(=Kš.TZ 9£T+ثa&"4aa{֖VFk0(K!Z% ӎ?Q)ɣԨ+uujո3b!m4jR"3]N=1zS USwyD4'AzON?ГCM o DQ;BA0.Er~׫??g*L od޷ !wh!L$"P$#7(x PS$JQƾ.R.`ɶAU6KP*Bw/Y]ic;'zNৎ 3;{ V]8O٥CҴS%wwwU_pwIVhj72(2S;24;rJ#Y~Qˤﰎ voSdiYu>eX'U۰^+F̽}1t]|B/.٩d +Ty<6̿1U-c7@kչ0PQtRyNvbH5}fqS5~|Lc;5_B$.-r+r餄pXyF!( YxOm@\J-p׉ӻ*}Ǧht SJ0L+Kl)@ܧg36_ G߱*JhH?̲G\CGvMr#XXW3{׳~oITYǯ>W Ńulslb$ZIjj=b[Z't ޱ620Ă]khwtELg¢6e.<#ߞlw O>r6; \{*C tbE̒R-'0'}{:[gY1#V̵޾w{mE_ !dCQɪqAJ8v/SYULHsQb?qCIB*_{c_ue-1bC!wΏZ/TX0!U9!iowVWeS_Htoq|8>*4ήJ8МѹWkq[n,LEWQ {2j4c;J+M3"zNGE~[a9VZ:e*u QCv0mE&0+v2,TR U< .&fUw< wy[ApgsS!{'W$sHREza41-AB`[;߽=N) LKGL%˪  r6CortfeN ш_ğ!FdxU<ٯr矀7*H*3ǹ`lI%k:IGNDHX6'{bV}()^<ʓG0N`[xUK7E5.$E@* bI& + 2$^|ttb} 2ih {/A:BJ4G}MhtJqZZJ:j{MxZ:00(ѩ~1r* CF\q(ⴱx: #Z)&O_,Umc_s ֱ5ݬTݗr#DNyj.$Ů[,Er^_C9lIo!w)!/xs7g3X.쯗-CA3 xܶKf%)y/yO]Os9ZeKJT?Ğߛkς&J4GֻnԿL=͕"ΊnKwEw%hT)ѕIidC>3b+3o*ʌsdPBF\o/X݅MeF`q;/%b4o=GKD Q+*{w ^rF<5Érq(a>& oݷ 

孩子不听话,调皮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调皮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调皮怎么办?
1.孩子任性家长应该怎么办?
专家会客厅:出场专家——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小明上三年级了,上周末妈妈郑女士带他到商场给奶奶选生日礼物,谁知一路过玩具柜台小明就不挪步了,指着一款几百块钱的机器狗非让妈妈买给他.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两个小的了,这回就不买了,要赶快去给奶奶买东西.小明不肯,妈妈又许诺说下回小明过生日时把这款机器狗送给他做生日礼物,谁知小明还是不为所动,干脆一屁股坐到地上.郑女士一生气掐着小明的胳膊想把他拉起来,而小明使劲挣脱开便开始躺在地上打滚儿.许多逛商场的人围过来看,郑女士尴尬极了,只好赶快掏钱买下机器狗带着小明“逃离”众人的视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有过与郑女士类似的遭遇,而小明也有不少和自己一样的同伴.
关教授说,任性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拿“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通过这一番折腾最终“如愿以偿”,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任性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如果干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任何约束,性格就会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就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越发不冷静、爱发脾气.
任性原因有多种
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任性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管家长说得对不对,一概不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意愿、想法,只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想出各种方式让孩子就范,这种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也是形成任性的原因;另有一类家长经常当着别人面数落孩子,爱用讽刺、挖苦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虽然是为孩子好、哪怕家长说得再对,也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为了面子,为了和家长对抗,故意任性犯拧.
纠正任性招不少
防止和纠正任性的方法有很多,关教授给家长介绍了几种方法,您不妨试一试.
▲提前打好预防针
孩子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当预计孩子可能因某种情况任性时,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比如带孩子到商场之前,要估计到孩子会要求买玩具,一旦得不到满足八成会耍赖.家长在从家里出发前就要和孩子讲好条件,看到喜欢的玩具只许看一会儿,不能买,不听话就不带他去商场了.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可以表扬鼓励他,甚至可以给他买个小礼物以示对“不任性”的奖励.
▲遇到犯拧不能软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家长怕孩子哭,孩子就哭;家长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偏偏要满地打滚.就比如上文提到的郑女士,因儿子哭闹打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她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满足小明的要求买下机器狗.“得逞”了的小明会因此认为,妈妈怕他在人多的时候耍赖,下回他还用这一招.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
▲让孩子多与人交往
目前,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这种性格后,在外面和小朋友、同学相处困难,一不顺心,回家更要耍脾气,恶性循环.因此,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没道理要求别人事事顺着自己,对别人任性耍脾气的结果可能就是“没人理了”.孩子慢慢会因此意识到任性的坏处,并且在和同龄人交往中改变任性的坏毛病.
2.家长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以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达不到应有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10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家长不妨一读:
一、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力口以训斥.
二、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固为早上发生钓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
三、训斥时,全家人要意见统一.态度一致.同样是撒野、淘气,可是家里的人有的训斥,有的放任不管,有的甚至批评不该训斥孩子;这样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但是,在训斥孩子时如果大家七嘴八舌一块训,那效果也不好.要由一个人做代表,其他的人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
四、先表扬后训斥.不要一上来就不分清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可以先表扬一下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批评做错的地方.
五、管教孩子不能例外.同样是孩子淘气,由于客人在场,或者是身体劳累,事,情大忙等原因,时而训斥,时而不管,那是管教不好孩子的.不要制造例外,始终如一的训斥方法是很重要的.
六、训斥时不要感情冲动.看到孩子淘气,十分恼火,大发雷霆,不知训斥是为了什么,这种感情冲动地训斥孩子是不可取的.不要忘记,训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孩子知错改错.训斥和发火是两码事.
七、不要动手打,要用语言训斥.为了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有时在训斥时,揍孩子的屁股和打手心也是需要的.但是,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不要再打孩子,而要用语言训斥.特别是倘若打得频繁,孩子就难以充分理解被训斥的原因,容易造成抗拒心理.训斥时应耐心地指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错误有多严重.
八、不要无休止地训斥.训斥孩子要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如果训斥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孩子就搞不清楚为什么遭到训斥.
九、不要在饭前训斥.在饭前和吃饭时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十、要以强烈的疼爱之情来训斥,不要抱着怨恨情绪来训斥孩子.只要经常以疼爱心情和诚意同孩子接触,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训斥就会收到好的效果,给孩子的人格以好的影响.即使训过了头,也会取得孩子的谅解.
3.尊重、平等、信赖让孩子快乐接受教育
近日,石家庄市42中召开了模范家长表彰暨家庭教育研讨会,4000多名家长参加,477名模范家长被表彰.记者了解到,评选模范家长的规则多达几十条,其中一项为“教育成果”----也就是他们的孩子.评价“教育成果”时,孩子的身心健康、进取精神、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决定了父母的“得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因此,有的模范家长的孩子并非成绩最优秀,但他们人格健全、健康快乐,而且每天都有进步.因此,这些让孩子开心学习、生活的父母都是“家教高手”.
表彰会后,记者采访了部分模范家长,请他们和其他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感受和快乐.
何燕的女儿郭欣茹今年上高一.初中三年,郭欣茹一直是班长、校三好学生,初三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升入高中后,担任卫生委员兼副班长.今年初,郭欣茹参加了2005?2006年AFS文化交流学生选拔,该项目在全国选拔160名学生,她被选为赴阿根廷文化交流的学生.不过,让妈妈何燕欣慰的不仅仅是女儿取得的成绩,女儿的健康、快乐、自信、自律让她深信对女儿的教导是对的.
▲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选择,是父母一锤定音还是让孩子充分表达看法?何燕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刚从外地迁到石家庄时,女儿刚好该上初中.在选择上哪所学校上一家人举棋不定.女儿自己拿主意并陈述了理由,她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反对;中考结束后再次面临报考哪所学校的选择,这次仍是女儿自己做出选择.两次选择,女儿都有充分理由.这以后,何燕发现女儿自信心越来越足了,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她独立自主的健康意识更强了.当然,由孩子选择也要讲究“度”,超过一定尺度就会变成放任.
▲和孩子平等相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何燕一直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和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生活环境.她告诉记者,有一次石家庄连续阴天,一到家她就唠叨阴天不好.谁知女儿说“阴天只不过光线暗点,你们大人的脸要是阴起来,整条联盟路都是黑的.”女儿的机灵、幽默让何燕开心,这句话更让她回味许久,“家庭的一滴雨点,在孩子心里就是一大块乌云”.
何燕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把父母当成佣人或是顶头上司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去交流,才能赢得信任,孩子有什么心思、委屈、困惑才能毫无保留告诉你.因此,家里有什么事,她都会请女儿出主意.在和女儿相处时,有时也会不耐烦、发脾气,但事后一定会及时向女儿道歉.
▲让孩子学会自律
该放手时就放手能锻炼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家里,何燕只给女儿提出原则,让女儿自己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女儿喜欢看电视.有时放学回家就说“今晚有好电视,我想看.”她不会马上拒绝,但会说,“可以啊,你自己安排时间,不要耽误写作业.”女儿很高兴,向何燕保证只看半个小时.半小时到了,她会注意女儿是不是关了电视去写作业.如果女儿想贪看,她就提醒说,“如果说话不算数以后就没人肯相信你了.”这时候,女儿会不好意思,觉得妈妈批评得对.
何燕说,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小要求女儿按时回家,到现在女儿也能做到,即便不能马上回来,她也会给家里打电话免得父母挂念.
4.父母应该善于和孩子谈心
谈心,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和语言密切联系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也可以通过语言接受对方的经验和思想,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因此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和孩子谈心呢?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方法.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的亲情关系,是进行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础.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感情关系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
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一位初一的女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校男生的非礼,这位女学生回家向她父母谈起这件事,她的父母不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理那些非礼的男生,而是启发她应如何对付这类事情,使她增强了是非能力,悟出了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她向老师反映了这件事情,使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学生,平时对自己的学习不够重视,期中考试成绩“甩尾”.家长会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急切地想知道家长会的情况.这位学生的母亲没有大声训斥孩子,她抓住这个敏感的时机,对孩子亲切地说:“家长会上我感到很难为情,也证明我平时对你关心太少了.只希望你找出失败的原因,期末考试为我争一口气.”孩子是尊敬妈妈的,他向母亲坦诚地汇报了自己懒惰、贪玩的行为,表示今后一定要赶上去.后来,他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孩子关心某一个问题的时机谈心,孩子容易听得进.
三、有的放矢,主题明确
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例如政治事件,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孩子的生理方面的问题等,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四、态度亲切,消除谈话的戒心
要表现出对子女的爱心,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避免使孩子处于防御戒备心态.“我们来谈谈吧”,这样会使孩子想:“又来给我上政治课了.”或者说:“你真是个糊涂虫”,“看我怎么来教育你.”这样,孩子只能层层设防了.如果对立情绪较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延缓谈话,或者“曲线交谈”,从另外的事入手.如果孩子有事需要谈,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能说:“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样就会失去机会,关闭谈话的大门,孩子觉得没有受到尊重,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五、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
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通常的方法有:直叙法.孩子直接向父母谈论一个问题,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说一条成语,引用一个事例,谈几句诗词,或谈电影、小说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在谈话的人员问题上,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可以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单独谈,也可以三人一起谈,还可以请孩子信任的亲戚谈.
六、语言精炼,把握谈话的时间
孩子都反对罗嗦,最忌没完没了的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适可而止.谈话是可经常进行的,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另外,在谈话时,不妨语言幽默一些.一位哲人说过:“含笑谈真理,又有何妨呢.”幽默给人以轻松,使孩子愿意快乐的交谈.正襟危坐,叫人望而生畏,实际上是“拒人以千里之外”了.
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家长应该主动地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内心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或“我知道了”.
5.和孩子说话的五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语气肯定、直接了当.切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岁,很爱画画.妈妈还在幼儿园里给棠棠报了钢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钢琴辅导老师来带他去上30分钟的钢琴课.一次,江老师来领棠棠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江老师对他说:“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呢!”棠棠头也不抬地说:“不,我还没画完画.”
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江老师去上课了.
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疑问句会给儿童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儿童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比如,对于“能不能把画收起来”的问题,棠棠选择回答“不”.与疑问句相比,陈述句则不给儿童选择的余地,并能让儿童明白他们需要履行的责任,如“把画收起来”.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说话之前,应该明确自己是要询问还是要求.如果是要求儿童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陈述句,如果是询问儿童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问句.运用成人间的婉转迂回的方式与儿童交流是不妥的.
注意事项二:用词具体、形象、通俗,清楚地表达期望与要求.切忌用词抽象、笼统、华而不实.
有一次,我听到某个老师这样对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说:“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爱护图书.”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书被撕破的事件.当老师责问犯错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爱护图书”时,小朋友问:“老师,爱护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才给孩子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却“明知故犯”.在我们气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责任可能就在我们自己?笼统,抽象的用词,如“爱护”,会给年幼儿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换一种形象、具体的说法是必要的.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写乱画.”
注意事项三:循序渐进、耐心仔细.切忌“一厢情愿”,高估孩子的记忆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一次半小时的实验课上,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计划教3~5岁的孩子学会播种.她这样说道:“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播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到门口的蓝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把种子埋进土里,再到水池那儿接一点儿水,最后把纸杯放在水池边的台子上.”听完实习老师的指导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着老师;有的孩子去拿纸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孩子们的这些不同反应并不是实习老师的本意和初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研究表明,对不到5岁的儿童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儿童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儿童的理解能力.所以,要使儿童能够执行并完成某样指定的任务,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要让儿童明白,就必须分层次、按步骤地耐心指导和引导儿童.
可以对儿童说:“现在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拿到纸杯之后,接着说:“现在,到门口的蓝桶里盛大半杯黑土.”等他们都盛好黑土后,再接着说:“现在,每人到老师这里来领一粒种子”……
注意事项四: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切忌话中有话.
3岁的可可经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个小朋友.钱老师看见后,就急忙过去制止,并严厉地对可可说:“今天老师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囔着:“不知道(多少次).”钱老师加重了语气:“5次了!”说完,却发现可可对钱老师的话并没有所期待的反应,比如说,感到羞愧或内疚.这样的结果让钱老师很失望.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是很多人训斥孩子的口头禅.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年幼的孩子能从这句口头禅中听出什么呢?我们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种强调语气的问句,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失望和生气,并不寻求答案.但是年龄小的儿童却往往不懂得事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理解这话中之话.并且,这样的问句通常把儿童的主意力转移到了对“多少次”的询问上,从而弱化了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不要打人”的本意.因此,当教育对象是幼儿时,我们应该直接了当地说:“不要……”
注意事项五:坚持原则,语言积极.切忌“威逼利诱”.
这天,幼儿园组织春游,爸爸妈妈可以同去,但孩子们都自己背着午餐.午餐时,4岁的李琪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看她,问怎么了,李琪说:“我不喜欢苹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苹果.”说着,她就要把苹果扔掉,她妈妈制止了她,她还是哭着说:“我不要苹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妈妈就威胁她说:“如果你还哭,我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了.”话音未了,李琪哭叫得更大声了,其他小朋友都看着她,她妈妈只好换了一个口气,说:“不要哭了,妈妈帮你把苹果扔掉,行了吧?”这一招看来管用了,不一会儿,李琪停止了哭泣.
其实,李琪妈妈的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不妥的.
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威胁,比如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或者“把你送给捡垃圾的”等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而加倍地宣泄情感,放肆行为,比如哭闹等.经常性的威胁甚至会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味妥协又会助长儿童讨价还价的习惯.李琪妈妈的处理方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放纵了李琪任性、无理的行为,并且给其他儿童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必要地坚持原则,适时合理地约束和制止儿童的不妥行为,耐心地给儿童讲道理,才能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李琪的妈妈如果这样做也许更好一些:把李琪带到另一个地方单独谈话,然后告诉李琪,她的哭闹影响了老师的工作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对他们是不公平、不礼貌的,所以不应该再哭闹了.如果李琪继续哭,可以陪着她,但是不理会她的哭闹,让她自己慢慢感觉到哭闹是没有用的,等她停止哭闹后,再给她讲道理:“你可以不吃苹果,但是你不能把苹果扔掉,因为浪费食物是不对的……”
和孩子说话,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说孩子能听懂的话,并坚持我们要表达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才能最顺畅地到达孩子那里.
6.不要让对孩子的期望变成伤害
我从不否认做父母对子女的那分爱的热烈与执著,可怎样爱的深刻和长久不能不说是一门让我们怎样去懂得爱,认识爱学问与艺术的结合.
看到让一岁半的孩子读书经,又使我联想到了《道德观察》节目里的那个父亲.他不仅仅让1岁的孩子读书经,把孩子培养到3岁的时候,孩子已经会背书经、唐诗300首、宋词、化学元素周期表,走平衡木、滑冰、游泳等等很多大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也引起了社会关注的目光.那为父亲谈起来自己的孩子总是引以为毫,而我总觉得是自以为是.而对于这样的爱我产生了质疑,思考了许久才得以下笔.
我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最初愿望都是好的.而为什么有的家庭会教育的效果却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呢?为什么有些子女却恰恰与本来最爱他的父母反目成仇呢?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就真像说的那么可怜吗?想了解天下的父母为什么可怜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能去挖掘和分析问题的本质.如果不想做可怜的父母,自己就不要做狭隘可怜的人.你能不能做到真的爱你的孩子,就看你是希望把他变成什么样的人还是要让你的孩子怎样快乐的成长.
而如今中国多数的父母在过去的文化和传统的观念熏陶下已经根深蒂固的形成了中国试的教育和发展观念,而这种可怕的难以改变的观念对于老师也好,父母也罢,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可怕到能让每一个人深受其害的地步,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夸大其词,因该说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敏感的人,充满爱并深刻爱着的人都能感觉到遗留下来的陈旧的体制与观念对社会与国家的危害有多大.
多数父母只会按照自以为是对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他们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种形象,也就是说这些父母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希望和没能在自己身上实现的愿望.而没有去真的关心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要.说起来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我真的很想让每一位做父母的问一问自己,那是真的吗?你们想过那样严格的塑造孩子,孩子可能失去什么吗?孩子可能失去童年最美好快乐的时光,可能有大半生的时间和自由的情感都被你们的控制和束缚了,孩子失去的更可能是他本身所最亮的那个闪光点,失去了他在30岁以前,或在摆脱你们控制之前所有本因该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我们天天谈人权,不懂得爱或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孩子的人权又在哪里呢?
而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因该去反思,问问自己真的去爱了吗?爱的深刻吗?望子成龙到底是为了可以今后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还是真的在教育孩子.好的老师都这么说“教育是要孩子快乐的成人,而不是所谓的成才”.
爱一个人----自私的爱常会成为爱的理由,而这样的理由是别人无法反对的理由,
狭隘的爱通常变成爱的借口,而这样的借口往往是推脱责任的借口,
无知的爱就是社会和家庭的癌症,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深重的罪孽!
不要给孩子带来太多伤害的时候,父母还在顽固不化的高喊着“我是爱你的”那样空而乏味含糊的口号.
看了这些每个人才能看清那些家庭破裂,幸福逃窜的根本原因.是啊!真的爱太多时候是一种伤害!
父母不能深刻的去认识自己,懂得怎样去爱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对孩子说“我多么多么的爱你”爱要真的很用心,要用心良苦的爱了多年以后,让孩感动的对所有的人自豪的说----我的父母是怎样深爱着我,让那样长久的爱,值得赞颂的爱、长久的延续下去吧,每个人都会去做父母的忠心的祝愿.
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那是时代的磨难,做父母的不要把磨难变为遗憾,更不该把自己遗憾成为伤痛的种子,不要把伤痛的种子再次的种在下一带人的心里.爱不是错,可不懂怎样去爱却常常犯错.
爱常常太容易变成一种伤害,那样的伤害我们可能暂时是看不到的,可是你只要今天种下了一棵罪恶的种子,十年后的今天就会受到一种变向的惩罚.那时候你可能会想不通,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对我冷漠,永远不要去责怪你的孩子,他是你一手带大的,你的孩子有多爱你多恨你都是在于你曾经播下的是什么样的一颗种子.
愿天下的父母不在?/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