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霜月》 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03 14:00:56
李商隐《霜月》 手法
xWmnZʛVZ-`Ԛـ $ B׮{)%Qk4#[uN:U."maW~߄Qχ3 Ol**X\rVD<0y?tΫj}ax'FV͌s pxk9b*-"#f2qA^YNm=7Q3(># TDzr޸x[Ԥc|grpTȹ2fw{2^5G1/;9]Fq>Dz^LA'jt5dET `As 4^n^QP*+.eny aR-=1*1] E^C@OhU3riWӋC&tӔރqbžן-˖q+9adJ4P@o,#c#KUȔkmP|=Wu?ti?U(_`'X$M^ϓE$o8 Pir5L (ܠ(T=G0W܌Pq靚e??_c3~M3tz'W0{4;SA B.:v嫡^jLwu.S= nW1KX/v.^6Z-fC{PD[Jsfuu7FS+{R2Cy:a;d~iCi0 [YhE"w\`:86Fzw[9ne.^I6p*p/eS%L e|ܛMCUD?Јuapu%u \wƅ;u :c@- 9(= A(`!t2s؅ҏvYVl``+RAI(}P%cy#u|ҁx( 58 Z9N2[8T/CN,'\Ռ4Q'_gGˆ[(uw8w߸U4Ef] 1L~閪N-%fI|SS>^"Fp5/`AHQhf1qH2jy*)Zio:̣$g+*)Typ-rMj3rAqKB]_Tn8)`#.MK\21 m 8m/x3~ʥ!2 p 5Ahš \Djj\vDU!(BcoÀjr*v=\醘ʰ|ie6p Y<;ߨ〷 ,n;@Ԡ$]c%5yPӌ Oc‹u;W$?W*˿_?

李商隐《霜月》 手法
李商隐《霜月》 手法

李商隐《霜月》 手法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蓝,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