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上知错就改的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1:13:13
求历史上知错就改的例子
xWndO&A6.H6d\$,I[-[%[˲EҶƢH=enr+fwuթSʟ~WTS%Jr8ĈB8ĮCծt,*̨SĮ#-vSΰC72%G8N:e07a ~8]\ʬ(#8`Pۍ7]!s&!W/PUm @c3o?b;8 ./^)oN͎iqtu.(Z}3\?>9 OG3Tﲓ婸QRBOb5h{H٨ ՚jI##x=ākŒ;^ RX`0#?soQ05diqHlW(ُq=W| Lqa& qohHngٝ}OޛRe+ &m ^C~wsU 5;E_!P}qoWe{ք: "K} *$ÉXOm'7܀XCGs gr8 gZ[Qҍ_hIm:xoL;.Oޞe45-O#>&K(to}џ93A@ürp@,\ɨTJmU 04UBDgz{J?ACz iNRm-b;P9H'_\7fKB,[m /G\-npAW'Jۦ/ĵ[VuosKkԀ &}QdȨx?P8]m0;5qڂSʹBLe?1O"nW7=}'AHqŗOzЄcgUT1$ƷZ*@Ӛe颤zi?(Xl|Xt ?!KhEb-,pNpmx>k{п;FnH[<sȋYbRUo>L u]My"Y>j0B.KL'+|ɦWtr4dԭoj v8ΚrG4F2zrCv~H)FYAdUAr QڢuC YW<RC7Y@s(Z x CvY*cot(loRϟ%

求历史上知错就改的例子
求历史上知错就改的例子

求历史上知错就改的例子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毛泽东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总理,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人物.在他们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人的长处和优秀品质.但是,“人无完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缺点和错误.他们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比普通人更善于发现错误,勇于纠正错误.\x0d在党的历史上,毛主席以“有错必纠”、知错就改闻名.在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老百姓中有人说中央领导同志的怪话,保卫部门要追究讲怪话的人.可毛泽东同志没有让追查,而是说:“想想我们做了什么错事,引起反感.”后来检查发现,陕北这个地方不过一百三四十万人口,一年就征收了十九万大担公粮,人民负担太重,他们不满.于是,毛泽东提出不能再这样办了,决定把公粮减为十六万大担,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群众的拥护.\x0d而周总理则以严以律己、襟怀坦荡著称.他最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对党和国家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和与群众的谈话中检讨自己的错误,有时甚至于把一般人认为算不上错误的“错误”也拿出来检查.一次文艺座谈会上,在谈到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时,周总理又是带头检讨自己的缺点.这时,有的同志插话说:“总理,你不要再检讨了!” 周总理回答说:“不,要检讨,检讨到你们不愿听的时候为止!”周总理这种谦逊的品质、严以律己的精神被人们传为佳话.\x0d毛主席知错就改,周总理严以律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把革命引向胜利,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