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所有修词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4 04:30:19
语文中所有修词手法?
xZiR#I ,L5U=YYY0V6s)@  @Ē ZuNGį|.DfvLQ%۟/?9>6+:օpPuj)O?n~ְwp5xes@L=TdLб(UNxeTup]˪bI6\&}r$ .zԉWʤT9efxuS2}؞gG]{^=2ޛsDqOrxāFR霝7g9{uvƣkщ܈4;'4 ǹYΠ=s-؅-xtݖ]O]$ Gn?S$(mTʡe۰pg[Ş,w3܆CMTiAH}[m$.ueSev,硤=xQۖ>@ɪ)p"^I9DŽ?ZnD6I  U0T>9ӻ_CFb߯f_ hۉeįݝE2>n~EmTѪ- 0v܅~}P-[v#gCe~\l:733ƀ};7FRO:O>lYYUɏ 3bWvf<''f¾IYŽ ݚ0nmmMA1fE J_yĘM죊~&izFd̸uUS-.ͮaI>qmou6=Ɋx*@qۃsk0@ ~Ϯ|MaՊ{ tag;[Nœ+O 穇͔w}t"XUIU_w_1OԩՊ*7,ͭasSdwU3ibt& AouU&OI?"3>RxFZAwhҸhOej*:N88 z_6pyy4v9?c {F4V׳Tn>J@K(A\BQf?o"A,y-8N2S2sAvK%@1(߬bZ?ך>ރB7N'wѭJ>wEVѹlus*YhM?څ-CMր3:Erv"(c<^bqyp< k rĪt8l! cfb1yh+~HLڝ}} v8:݄0MEEZ6g3G>L*F <әK;,Y.I8bB"BӔ4>C(] #M _]3?K^;[( 'N*EPE@p]˾߲TOjĉPV]i,"}mKI O6WJEU5C;C*Cҗy PvPC ^$zr{ O6"(MSv^bOSg!ƆB:rQZˢ\ܶ ȴA?Pb>Ȑ#^PK栓ez9%c}h 5ݩ6` I"P&{CopHݩ&g9fv:~^&LK7$9TSNG*?(a"|GqpBQ#_,\S ' n˅ʨ7 GheOe8RLs/rTEΟٕ'7DM>uQYª|G=|%^=v?hx^ҝ&>b.5MҰ(a4ĘZDJ.^!x#~W2H6PKsaZS2 ϐ0xm?]\ܙ^űk!k%F2c`t+F]14fRH 5ڽ`)Ⱦ$ujWNR74 Hx¾'ͥL YnjG؉輋܀r5pJ4`aFϛMP1,j[&ʽF{Gj=Fa9aJǾ %sA5JdprYR2-uҶ17}प[p > ɳ@ޕ!N4>ȧSհe,[[ýsĚas5)p=^G ݬ@RrB^nu"-!uIɞ8y܁ R?j$aʴsrQ%潍lꘒIFoyEѹT[N!ckdO|Ae#( #u^rzaJ@(\:ʂi[vr6yP֦f_X"Ņ2P^MjpN} R[/C*DK9c?5¢(mn4eTJ;RMͤ0 RjnH~)TGo(~u4Ǖ-}W4d^ 40uO/z?szNΒ?SLY:v?UC繎ƟwذU8Ŕ N:B(QFeSj< #Ē<\ YI'_'U(\K$Gܡ̰edNW2žlbX^u#>Q{HP>aq߸Q}w,u?JF+S}؁^<4H [ Y J"@qSڠT;{B,ʵxv tka[qk45@‡UXӿcfsZt{\f~l*]sHwݻw rpγ~sΐmPXG`Хe=?dGv),3DX}lE_Yٵy7Rb9~>%}Q}6iIS{z#-Np6oTl Vc+ 2Tk :||b%0œj٩mda9h$nyE%i*3d|%I9Rjw/N ze?OG^)'H}]6@Cl 1ҷu @e l6BbH+b0XPfǔT(4W1x8@<]~WotlߖO0i 7'=1_ "cP>0 mĐN`1c1Ґ."{mȰ]o L@UuiX0p#>f̉SԶfg1\%p4D``ф0e4tpӰjBj8׀j[`5lh o !kȔq&pl~+ D7>6P@Wpyp|Mеr{a7oZz#{ &`7ߐ 8$~3@8Fz#c H8\cñf} 'įp1Pa9d[U97C߸"@+}K-p1$TG)N \ )P>h'lgVSwą/y'|g1vU@<߄GX1I4ZcjhBВ>@tI3`9a dnV. Aaa(nq ,(Xo j 4Ȼ8[ 26qbL92+@B LHr)_qk8 j\Pz;*C\u @U@Q@ˆL7H\~9HX L4c^KDc2 (%͓cEP󕰢@ a@fҠ"j(WT~+ldDш[Bfld ,cA+A0f5o1R[xk7[@LgI4Ns1Z9!q1 e)|zF2sHDW$M$AI^$c`ʻI| 8$dRe%b?ߥ^

语文中所有修词手法?
语文中所有修词手法?

语文中所有修词手法?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

全部展开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1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