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主要路线和重大事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7:27:41
鸦片战争的主要路线和重大事件
x|r"ɶyiI)+'cGڮu1IJ!F,@)f:GSB )YZ{?r3)>\3r8bޠ u-'z|a97y{g.uAw~74c*W tR1*3sLJ[ƖG{RŜp^̽Sֱrz=s)cyTUf9lcQ"aӵWǽX0#JE]rw4W]T{Q߼0~eZnptyZOS35sd1$&GNG|9.{*{ZU薽y]'uo9챟*:^6Zıx|{66CX6ۧjig9jUs]Dus_ 6y:b7N"xQ2'3~ Gg~ ~[#At)Qp՝{XEܾan*thzD[N6ewruio~uf/Qsir|ćϞԏ<$݋ro0mG`Ueo"[1-]k AƖJإ0 h%X6dg:P=r~tU/'#WG1:<щ*V^` 5-A7MHlc1[i#0L G$8@跏YbV]c>~y RjQs_LSMzrt x~`x((q- Za{ׅ(D8-dJ+-HT/\ zM{V]ṷaǪQ4`-*KM$@qN{!2 tA554?7sS?h6h{Lܨhֽ]ӉϸG( )_1pzg>tߨ d U +5u?t A%8Eucz$Jba;7'dΕ {sDUU%1"w#dy]w=; uRckp1tدrW|5lUOOpUwnc_Wzp6Tg _E?(R„6D,l320jV0e\N!pgz[_IeC{7*t::->T4FJ_"ۛ'Tvw2+ f۸8+" q"1E>6~(chYwłxhy'\WzS}Tu~`9nT"T+>/V0l9Wh!5hGWcwxp6bu9 +O`H>܁^ xa UV7=ֈմ; ׻朖>Al #Ymct&*ε[͕~6f6UTu]^;xşjc Jz//ZoV M3VDB @^ 03sH@r\Ї7 8̀Zgyߌ5"Ui_—i7@ |5La7S#:d ،<,[[kٟumy+!JA(,y^P+d6/ҕPEl T/K{` ~5lbߍE.@P%񠫩[Dw3!8E-?a t0;]cK7Xq<-GnZh|J@BAԣ3xJļΐ!.rp7Cv0G1w2y<$brArm($Z zAw=3&\Mu$x3@oHŰIKTJ#*zc|A"?9W&TgDN! sb) g0qn=IX1 iC|l!7>:Or>jd1:d1)K)99{KHDUFe3@G;T{l{q?o I<- ˗/ih'MΆeOaE0+!5A(jZqmm܂rKO/e&'샌] obȊ2MenU&9*aD$[DI#^>FUIWI{r&WlC,WBlԸ#R$zԀȑ/bEOTwm2%XTx>N=gQ宎ghܽklI-ְ-+pxepLٰA?̹`81`HFskm&WxMH: *P?@[ H$#?ijpZoc1dORu"[EZеI  /|31{DV>KXi*h2;#)ŹHkbv8giMxERB_yWf, .8JL=w,2#2">UBǒQUפ+ Vw֟ n}k9U)Ap$rtIfL?|f!],#=a=󘒾e-15tOp;<X#6*tHؐ24¨" |ر6Hb^ sҦ MZ<)Ō=45֒ʞz/g rVْ^ҿH|FD^ꐩ!B`1P'\ʵ-B$kٹ[}VRwqdLFr C$Z6E{VsDy`6lY}h.c61>T7Ly]NM^xqJP9ڥW4X$2=$!+.0fބKhpCR USt/&e.=8}օ>^u`M0YînMK\Nᨯ𛿐2]t+Qyjx'@Mf2 dߊ:G%2ζeN4r3ǁirj4\@"|vH x$++: 7sӶ՚1g nT|?#ic/~>E]"a:mM{ #k7_cd:緷 0ӌ0>^͋K_3J; 9w'e W``MsgN\Y20Κu,ۑD#BX4.z8 Ŧm%F^~_+0 *vjD/[L2iu)"i!qcrŸx0hjB) nSgHEtNbwT3qSЅHSEtFz(o1B=,=0byƞ Ni5fv(hu_SNz 7_.H;ںc6u яxi;r] OeEaJEmtQMN? ҵ1Oj~x5ר _Yy UX}n&h3 p$ f2&fs1^/W{m"n}VCs1(H=6B؇4M4۴ 1Ko+b 9YQ ?FDΥJ~2\gT?wfbğ>DfFsތS>b.Zôu(C ?ͧ̀Jj`daEtyBB2̭8C3/ےeQ^r$a`0ort3Ena ue_Pila8;g-@0m'UDxNKAL *$"#q{:gMw@L^'  ~?% ::GֶBy!MBDx_O\q!&ߘVX1 n]„ܫ=Y=.N`Q1fxit<ԤlŹluL4Tz~ȎzWYTc6f駿ػ!`bUCMW'V΅-Lt(ydх}c@ĒJ`TgE(3JvU'o ,Ċ莒 v"{8/P$)<`߽xL!U#Ͽ|yC-*=gAɘN(aazco֓ʝ{ׅ[m1l؈I0OU0_1j O]2Zc$9,M~3r{sMŒCjW}C`kvT1N1>4N?Iߎ0 ~:7ޕ*Ń.ȼd%ܭYp'޹d\gY=m(b|jJ!^BM`vkԁ憛heUb=-^7-ZTWd"!I!\ǥv-ۧG sx$WCvhf2A+3I}R 5ԇدEͨۚ0IU%ݘx4,2z_gJ<7@nz1b}yR~""{ R6gr%s^ޤIb? _Iw #OcVO`"嬒a#%j5>Uc% TYI3L3L9l+2J(8akqPL\ a-Y{Dr5^Աpɹ2֪ڌIaz bisdb8/ H5b)T[jpcr˛0'm5^~< ə6 |qorv ifLr_vM&kX^wjZFU'lJ{yqYeLMiN|6:̊z͙C̺Θ[bv>;@Ϋ ѤA\HU ٴEI?LqJe{DiҏJkiy:}!e"؜J7ףg_!  Mƽ?cMĹfdTߌÈ{]׌̚altkR&!8DXer~09uR;޼J(2 G}֗ NTȐ]e#/`W{qDWb͜#<7<``<Ҡv753S}Szw4D0Z,<􏴪6rV%<S*TL/l^A6-%LL3]h{W4;[JZjD%K8 ^b'c39 Rgх^Y0/*o6 pP1F NgϽ-4R;Sb2=Տr,Df0 H^05/ci`fĢKb/{,==B r?װpH癔#BVPi~g0rA ʷD[wzEl,Gq;j3{ ӄCcvgt6"LQBS<,rԯϘdl <(1͊a ⤜ؓ 'Op"91 1\ȐUEkݍM Gm"R}@2!.(x`~ N޾1?f>{ڌ k7VT`(ԳN >5 Y];FpTsCƃhV 9U⟿9fx@nf6̖cuOA[a̦hY7ACQxӄ^ʤX^Οisw*zΗxŖe' ċi¶i=:96Md;9D1P@߼ubI ck3y,S\nscOLV$bZDStyg2ѻė/P3+V8>9Au.Ofe )%1|VUDqWΦB_n\͂ڤ~iW?)֑`8΋=jcBn }76 z{8 @6i"ކwт2БGA*-_ڷIz홺Ұm$Ёn6|&۷}#_ vby$N0P5 |c23/ȩEe roX_U^4BՓe荇/GqEP%2:9&JB˵JIYBIaDaṫn/)#sE(7da>lX +*nT3,<Ɩ{$H(M#ؕ ?"T=,OoA'Lzt/_}SZẃBp?X|XҒM7~puA^ۿ+UX{IM3tz"7um9Aڶ3#S%բeJ!_Bs?Rd:

鸦片战争的主要路线和重大事件
鸦片战争的主要路线和重大事件

鸦片战争的主要路线和重大事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编辑本段]
(一)战前形势和战争爆发的原因
1、中、英双方的态度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武装侵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进行战争部署,并且多次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
林则徐预感到可能要发生一场战争,他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进行战备.一是注意吸收敌方军事技术方面的长处,有的放失地加强己方,主要是在船炮水军的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是比较重视民众的力量,认为“民心可用”.
2、 战争爆发原因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维喜案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也可以说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二)战争的三个阶段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
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
具体战争过程如下: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1840年6月22日,英军部分主力准备完毕,按计划开始以主力北上舟山.只留少数舰船在虎门执行封锁.
1840年6月28日,英国侵华军后续部队到达广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华英军到齐,共计海军战舰16艘,东印度公司武装轮船4艘,地面部队4000人,海陆合计7000左右.(另有辅助舰只)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军到达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军后续舰队9艘(其中战舰三艘)途径厦门,英远征军司令命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该舰驶入厦门南水道下锚.
1840年7月3日,驶入厦门南水道的英舰派翻译驾小艇登岸送信,被清军武力阻止,英战舰则向岸上开炮,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炮战.(此役双方损失轻微,上报到朝廷时变成了一场胜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军开始进攻定海,战至黄昏,英军停止进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军攻入定海.定海知县投水自尽,总兵张朝发已于昨日战死.是役,清军参战仅1540人,伤、亡各仅13人.定海水师在九分钟内覆没,英军所有舰船仅中弹三发,无人员伤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达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军抵达天津,并沿途留兵封锁中国沿海.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司令咨会,随后将《致中国宰相书》进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道光帝本无战心,又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以为英军此来是为了“申焚烧鸦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许为之伸冤,“以折服其心”(所以罢免了林则徐,但英方并无此要求);拒绝赔偿鸦片损失;拒绝割让岛屿.并令其:“反棹南还,听候办理”. 英军当然不肯答应,双方继续交涉.但由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双方无实质进展.
1840年9月15日,英军感到在北京地区作战并无把握,季风也将结束,同意返航.要求到广东继续谈判.
1840年9月28日,英舰队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军疫病严重(至年底此处共计病死448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派琦善南下广东,“怀抚”英夷.
1840年11月25日,在舟山和浙江官员谈判了一些日子后,不懂中国官场“潜规则”的懿律被当猴耍而不自知,发布了浙江停战的命令,率英军南下广东(不久以后英军就放弃定海).
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中英广州谈判开始.但由于双方开价差距悬殊,一开始就进入了扯皮阶段.
1840年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折,得知英人的要求如此过分(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相似),下令备战.
1840年12月30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二期奏折,认为谈判已无希望,下令琦善“勿得示弱”,同时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广东派援军.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折,下严令:“逆夷要求过身……非情理可谕,即当大军挞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 同时重新启用被革职的林则徐等.在谈判期间,琦善不断从广东各地调兵至虎门,虎门兵力达到11000人.虎门也成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火力最强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并击败清军水师.比起先前的表现,守军作战也很勇敢,共计战死282人,受伤462人,沉没战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后才开始后退.英军仅受伤38人.
1841年1月8日,琦善要求重开谈判,英军同意,暂时停战.此后一直在谈判.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并要求割让(香港仍有清军).
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门战事,革除琦善职,授奕山为靖逆将军,南下统兵.大概也是这一时期,道光帝派“强硬派”的裕谦和颜伯焘分别负责两江和闽浙,两人到任后立即开始尽最大力度整军备战.
1841年2月24日,本来就毫无希望的谈判已经破裂,英军开始向虎门核心阵地布置进攻.26日清晨,英军正式发起进攻,到当天下午五时,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壮烈牺牲.由于主要在射程外炮击,英军损失轻微.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西南的英国商馆,后来撤离.由于前两败,此战中国守军士气低落,未战先溃,英军损失轻微.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
1841年4月14日,奕山到达广州,耗时达57天,被俄国武官当成笑料.
1841年5月初,各地援军相继抵粤,道光帝也反复下令“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留”,如果英军“闻风远遁”,惟将军是问.21日,奕山下令对英军舰船火攻,英军略受损失.24日,英军进攻广州,至25日,已经攻占广州城外主要制高点和炮台.此役英军战死9人,受伤68人.27日,清方向围城的英军要求谈判,于是又暂时停战.并且交纳赔款.从6月1日起,英军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间,奕山的奏折对失败只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胜仗,并说英军举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许其求和,同时命令沿海撤防(节省军费).正好老天有眼,此时英军中瘟疫横行,英舰队又突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因此老天无意中帮奕山圆了谎.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其采用战术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军将领汗颜.但英军最终还是突围,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民众包围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时值停战期间,清方派主战的官吏余保纯将民众劝归.(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当时就被不明真相的人当成了大汉奸,直到现在.)
1841年5月31日,英国外相认为义律对中国过于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国事务.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从伦敦到澳门,只用了67天,其中还有十天在孟买处理公务,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军主力北上厦门,奕山隐瞒不报(他吹牛说英军已退).幸亏奕山的牛皮早被厦门的颜伯焘识破,故颜伯焘一直抗旨不撤防.并且在厦门投巨资建立了中国沿海最坚固的防线——厦门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当强大,有火炮四百余门,守军5680人(仅次于虎门,但远远比虎门炮台坚固).
1841年8月26日,英军围攻厦门.英军战术无非是正面佯攻,侧面迂回,轻松绕开石壁.如此简单的战术,英军已用过多次,但是由于瞒报严重,颜伯焘和道光帝并不知情.守军一的开始抵抗也较为激烈,但是腹背受敌,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到了黄昏,清军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英军也停止进攻.
1841年8月27日,英军攻打厦门城.守军已于夜里逃散,厦门失守.此役,清军阵亡总兵一名,副将以下军官7员.士兵减员324名.英军战死一人,受伤16人.战后英军对石壁炮台的防御力评价相当高.战后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来华的英军中还有陆军.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军(海陆军共计四千人)北上浙江.此时浙江由头号主战派裕谦主持,浙东防务与战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强,降职的林则徐曾一度在镇海协助组织防务,经历了几次战斗的林则徐认识到定海必然守不住,应该主动放弃.这个建议当然不可能被采纳.
1841年9月25日,英军本来打算攻击镇海的主力海陆军四千余人受到风力影响,集结于镇、定之间的海面.随后的几天,定海清军与英军屡有交火,均损失轻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军向定海发动总攻,至下午2时,五千多守军全部被击败.定海三总兵牺牲.英军战死2人,伤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军向镇海发起攻击,几小时后,外围阵地纷纷失守.此时战斗虽未结束,正在镇海东城墙指挥的两江总督裕谦已经知道希望全无,遂跳水自尽.
1841年10月13日,英军逼近宁波,负责此处的太子太保余步云弃城逃跑,宁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崇文门监督正红旗宗室总族长雍正帝四世孙前黑龙江将军前盛京将军”奕经受封为扬威将军,调集八省援军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之后,鸦片战争中唯一一次收复失地的反攻在奕经的指挥下打响,四小时后,规模庞大的反攻宣告失败.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抚刘韵珂上“十可虑”折,虽未明说,但暗示战争已毫无希望,且充满危险.
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宁波,集结兵力准备沿长江向内地进攻.
1842年5月18日,英军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军抵抗激烈,战败自杀者甚众.英军阵亡9救人(其中一名中校),受伤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军全部出动攻击吴淞.吴淞是江苏海防重点,新任两江总督牛鉴亲自坐镇于此.但战斗至中午12点,清军全部逃散.清军阵亡江南水路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英军被击毙两人,受伤25人.同日,英军第二期增援部队到达吴淞口,在华英军总兵力达到20000人.与清军相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都算是一支空前强大的军队.
1842年6月19日,英军占领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军战舰十二艘,轮船十艘,运输船51艘,士兵7000人组成舰队从上海出发,直扑镇江.
1842年7月13日,清军开始增援镇江.
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此时镇江城内驻军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而英军仅参加攻城的兵力就达6905人,英军占绝对优势.战斗开始后,英海军组织火力猛轰城外清军,城外清军缺少掩护也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很快便溃散.与此同时,登陆的英陆军开始攻城,由于缺少火炮掩护,英军只能用云梯攻城,被守城清军痛击.随后英军组织火力轰击城墙,可是城内驻军有1185人是驻防在此的京口八旗.他们安家此地已经200多年,所以仍然节节阻击.同时英海军组织小船沿水路攻击镇江西门,遭到城墙上清军火炮的有效轰击,狼狈退出.最后,占尽火力优势的英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突入城内,守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城内清军的伤亡率达30%.镇江的火力兵力远远不及虎门,城墙坚固远远不及厦门,战前动员远远不及定海,准备周密远远不及浙东,但是此役英军有39人毙命,130人受伤,3人失踪.多于上述四战役所毙伤敌军的总和.
1842年8月2日,英军离开镇江,准备进攻南京.在此之前,清方决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订条约.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经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9月1日,清朝负责谈判的官员向璞鼎查发出照会,对南京条约提出了十二项交涉内容.这十二项自讨苦吃的内容为中国今后的苦难留下了隐患;也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祸根.(与此同时,北京的道光帝、杭州的刘韵珂都给南京的官员写信,内容居然也是要求作出类似的交涉,而这些信件还在路上.)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签约的谕旨到达南京,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
1842年10月,奕山奏报广东仿造西式战舰一艘,并且提议停止建造旧时战船,经费用于建造西式战舰.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三)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
1、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两年的战争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2、具体原因
参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编辑本段]
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五口通商
●割让香港
●勒索赔款
●协定关税
●干涉司法
●自由贸易
2、《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3、《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租界权
●驻军权
4、《望厦条约》
●扩大领事裁判权
●协定关税权
●税则
●文化
●修约
5、《黄埔条约》
6、其他
7、葡萄牙强占澳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编辑本段]
●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的加剧,清中叶自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中国社会已有种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乱之后数十年的太平,使得当时的社会问题隐而不现,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对于清朝的权威有所打击,许多社会上的问题逐渐浮现,造成较多的民变发生,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兴起.
●对知识界的影响:从历史的宏观看来,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上)的巨大差距,但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此外,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称作买办),反而较一般知识分子更先开始接触学习西方事物.
(一)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2、鸦片走私有增无减
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苦力贸易盛行
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鸦片战争后的经世致用社会思潮
1、 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由来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革的主要表现.
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2、经世派的群体与代表
战前-龚自珍;战间-林则徐;战后-魏源
3、经世致用社会思潮作用:士林风气的变化.
经学义理-经学致用
传统知识结构-近代知识结构
传统思维模式-变易思维方式
简要评价:
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交替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一大进步.一方面,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和民族危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风气,初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全新观念,迈出了向西方国家探寻真理的步伐,充当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启蒙的先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依然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却不能触及封建制度,“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种将道势对立起来的观念,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 ’
(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开端的理论概括
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4、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虎门硝烟作为战争导火索 英法联军见广东海防坚固 绕道大沽口 在天津登陆 直扑北京 道光皇帝匆忙奔逃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