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6:26:47
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x}N#[櫜HJ gAU}QO}[V>e`0`;L6`llzzS|vdBUR#Dkk'w֯\T%Mv.ݝ;7s?R4ݙVZy g_ldYSv&un!g;X7֬{[J&q]5_w?`݃uH:rKqpvUolKtm^jJG:mlo;n%oղjÔ),_n/vۛVh'z\@un*io9vޖ̚}9Fw:F5^R[eotڶo7 Nw[Ϻ2v[{vI#/uxw| w[̹{;!`j7jɒ9ڶ:8:rijB?3fD͜;u4][V! qwe֩ot79!yidMnhx&{msM$nܳ];;t;y/͢+E/< 6,ei:_wnLh.~,q]0 'KAٹN5QC`R;3?^lYM6k{wCtMkfHrwҴwA]StB?4^qf3ve*G jI241eR؍܂/3W*]GsO_vsX[z-]ۉ{_Jtr˟@;me*31Ӫ m~5-m4NOOUkOzNzo0?tgf?ێ =_j7͕НsA}v)/l_xUٴxͧo T;Ci׽EjzjkӢ:5+g˺f˛nr\wr˦p\*Sswm7' )TA]wj|_r7Ӣt " vuk)';FI w:H7֗o`35|$p[bo&4۽'V×xZ(=Nt n>fq4!шsk T0pziw˻ͻ>49XxdQ昚4κwoQ*vt/֧E)xrg3MZM]Yl8ֱ^SfjN+/ e5´ڀ0akS1|`UСl1u[rՒk~4oZ'ǖga"m+)wc¾[JDsY,o _8UAh!Q-5P. =Ƿ~M}i]x4 ~Ɛ-I;M3ksf /[u?L mO[ywxfM~ ꘕzw 6,\ Vv++PFt ;f<@5L?ɬy(u}_RHZ;pr?u7[s) rfab{xyM h7bz\lau1v[ {^ }Hx㕦jHmtݍ<~y_rE!:t4|ϰTN/kG!At57֊<\tcWXХ[a>XuSUB )}2^\WX1*c b",@f Jn}ZnC]/̎ʢ;*,@~V6G",ݔwьd=owt"sk2zy%H.i Z"-5墅j\.zcoQBZA"+hmHS $H'/DLi&r) αR.on;TIM0 )mڽIŬ I8_nfԤ,"$2쁨&n쿕3X4pK}^Ϣn Xn65P ZNa|l؁[b:k5Gc%IlTGق2Q&}#p68pӢ:`TO$Rw RyaȯQ.y 0#\ h;lCKʿbfVGFl?Du}7ve8hĦ;<tKqWv)Vۜ,1[nܻb.Mݻ6gQT,%aX*mT+¿z(zSY|iR908WB\\ I^?`M{ʿ82"nJ=`xkF>uvڗTA 6N+ʎDZ{wQ6lb5,⼻*@nUs tt[״ba/_6"<-d8\ 3~1&*8ݩsȱ߯aO/Uwa :>Q,1(ݷ`5 (TVUvm}Zi-h'4f;/m|L.eM99n1WMoQew3rcS#_vP!ڷ=֞hAf&%ܻl8:=RC}?i89+Nw]\wW_N{Ò%LCL<нU|B$LT>QMɯ%\ HE7s7Thx|26a7-S%E};~ffqyp*X~Z=\" E1CEQDC]uz}j ,+0ɌbUM9A)^aXg|]M#݇8+QNݭv<=_hhguu4EB5ޙ0ˢunܦʙ[hHdUķD_'6︕50&1_[ߦw׃ ASG']K::zg0^fg=uD/wsiBWi T~{U){-~;rf?gc%s4c@E r!D)<?\xs$AD<|S4Rnh/ PTOC(xǦ?g,s&}1Ȟ`t/^HB/&rYi|5VΣw~7Ln\@[̤%Ţ<`~ß  kk5 Ic<5+{)F>A:F1*&q19v_>: {?/Nr:ZyL~ł8à HhLȭ=`FЗãt>Gڱ#Yq1ϰv6XlLFsI3A^HgDqcLA>7 ro})fo[Hx2aw|C\ܣ(} DOȘ7cR/b25Y3Xp]FZnpB#5[=EbR)8ԿSkE&~ Y>Tޖ4####Rc_5Iǡ9)|;ըLwwnV k-ӗ1 K,襤k~} k+ %%|:Wao8g:fAyؿH5&@Gҵ&VAPsؽ-웟I)[wk .ݫTdc1Iqz%AM(csKg\3%p+ylVRIE^^4C)e[Q1}an\MA%wTh:d눺9 ~aLvA5[n;jkKq2,ũKR7P<,`~eq8uQQ*3)kE/6 w}~"(c1;sXVDbѮ1:EKDw:w Gjp:=hdʢiYu2VV%YTI&[nk,DHl u94W'g̎rgrڪ1,hLZ4KF1?^NU٨SdO ;hjXۙW P,( idMu69/U$εBGLG4!z>u:JADb?N8E~D+WzF3^"^W3Adn]3bob cS~kFŮOʼn =2I4UɹMV8oб8"f=wrJYMŞjlu0NJGg5CKFl v(L[fJD[rMUEQcɧrPuȬ(wW=4AQ\P0 t ;!om.T)HirJeiz.p<Lt4GAZS]5!B&s0~V[b'a~@-A#9p7ڈBl0ȠOR~ȢQ_a& sV̆1|,{Nk3 UtRNNrfjlxd!p@p>xfA^E^P"i7{h7mi;v.gf,6ZcGµ_r7 1}S-n_)N 6R}hxs>;8 ݩy?"kuFC**)N ep3CE!G<:aaf!LLNR}w-zҫov_4ߍv(X|m޾q܅ oM8$aR0>(:o҈Emr@|bv zn[aev@w¡=$=0+KHH6GN`DBٟL8x (r#nF'KgpD-G`#\7!I|0}1.X8;{8ؠ(wqkFN[_1b%:49jj.xtl7}#%+ת%zh$6:i$61}d;bN C{J0t+KOPli,d-U-',>׿#i`>a$'nq3b>}6i!OxL{GOL66 (偮n=w4emQ t]sc'20Y8HficzmhV#~4*em!IB9im[}1@NnkAZ! ZRZO޽7 )3#j\_>@d83w[#p+~g4Ъ%[)z9f\X~҂2Sϔy UcYߖ] Y{YkԧqEϠN;@\9vnSBxF:Jy0WV{e?, 8)uf>ziKzBd/fa7uOX%B~L(2,/Y'Jn'쭞gyvgs &o'1/dމ36 .a2_%LԂXeLwwCJ}}֣1n~􊬰N xgRKyJfKjlZAC%W%'%'qmT E\×Q"\iԁzay2RzLck՛ap?Zm*x>^-g4b-a֒~ ֆqĞ]kIj@z1-آ6LC-e 4h9x?Ѷ'p0m%C,T[(-AfĶՇ!a(έ,xҭMc݊zڭ&ݲ!"?¼EMJFpom6$-- [.;+C ܞFWX(ϟå!"0L\>*83}ȸCm+_UEȵ}1\5s%\VߓhኢXg~Wj2P\ȹ;#>s5e3Kk헡K \$0ҵ.h3D#ꊒC T]%rWWL?Aj?[WMj]W#|]6 Cإ)ه+!?ڥ$>+ƋvwqW0w9_EU/$< y)(k }_z7GKRWݿ,ޞ[4ޞ/]Gz#{x6*Z(.8fDby3D祺~>ݚab:w#8ʱHaXa1Zo/ zɓ/GW稽bjgW"`*D{%\0|C8\Hܚ|/J{xb~0}+r#\_)Edl2~j "jL@E[O<Wwy0_ ~۳zI8G)毜~0"ؿj 迤jF9\XD쏢k5s X O90?'bD`U%_#I=d`*G EُUl#bS %zNp(H=Xs3-jy^2#`I}3X<n0F{;OK| ?cE[C8d(OC?GX½vO8aQXLAUX\ᐩ_,b +>.x_71A=a6 mio#X$hl4ް 7=: Laa0G> XRsb>ALW bR(CXOUˆ\a-(Ǻ/9>tl-0cPcN#wLG<5qO({m}R|d~FdI~ 92|o7l19'P5!.2O:Ƚ{k?9\C: ]cp}3#DdlF/\QO4z{& Ogbh3ODD@p(dQPd!8($~; ~]K~ Ŗ%ܲ?K(3pQZ"Hl{Q(V!E/_HQ| O!X)Lꡥb1bJHǘ)zIԔѻN/M #? 92S$+)*%*&QTJ"JOyH*bhI -*VsCXy}i_x--4xzYύH= ׫W#_F^|z5j׫W#_F^|z5{z5j׫W#_F^|z5j׫W#_F^|z5j׫W#_F^|z5jӫFݕUIVa.֏ќy#eOelh9sQIų x g6r9Yڊ,3á%/MfKUN;Mc&fNQ)uAZ…ԅei rHH[WpYRELCrc\5LEpB BƩ^%#wzGrhM *?/ Ap^"<+^5g&#$u8#vLγ6ϟrl[O lTHԥxȩ{"~Ss_եaș0uT\\j%e4rJizN-1y<[hLa uzbu 8: =&|YwT5:@'Iθ9NrA3oH GWȂWʳG"=4%іɋ ΂wu2w:B{}C!#uu}Fr%՗XPk=`hЏ| ;5\Ȫ|_jyʊ򻙡s6ѭ!MLđ %gƛyHw#zėѻ'ga,%[Fo'?I,<.,ϊ/N4b)okarG|lˎCor+LSRv`Һ]SxUgh/9x6( k˝LQ Ori$O志 by7DgWhG07W)Lh͕MiFxՈw>o9Ae' 9<!Vˋl`~zfg$DlT@<|44yN>k96&-*~tX{Wsac}3aQ^v 7{ t44Qk1TՏUc K(}x,Sjz@e|z^8'ҶXNORS~\1M[izm^N+ )5>M45h}gCülb0=6>6Sģ~{FöhImk,ܶm굽czmk#NLJMn͔YєCV)o0J*Bfa.MXUj;{'rB4 ڍ{'ce7[FkFC|>a㸣O`xq> L4dyEԸi'Ce"瑇$Í >ĖtD`Ik݅Im vf!k8py6O-\GOMX/ywt,6FscǡI KzE<%P*x]i= # 5S1WP&'"ߢ3Y-Xn/w&tfw8e$]Eè`5VƒqY냀Rd25-GG$LÅiҹzOb9@܏X "uQ.e -S1s% k%|DףZzka=IpѤp T0?ն'PC˜2&yx--].ܨƣPeyihX:0[BIylU #Փ_u”pZMEI_s1=˧Ra;Ҋ1y?7 }Q5w =|ę ?r

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首先,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之所以在黄河流域出现如此多的文明,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较长江流域优越,那时黄河附近有犀牛,象等动物,竹子等亚热带植物说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就象现在的江南一带,而当时的江南气候不仅比现在热,地理环境也不如黄河流域.他没有面积大的平原,大部分是丘陵,不利于古人类的生存.
其次,第一个统一各部落的部落首领是黄河流域的黄帝,之后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也是黄河流域的禹.
再次,中国以后历代皇帝选国都看重的都是黄河流域富饶肥沃的土地,在那时,黄河流域并不像现在这样需要经常修筑防御大堤.所以黄河流域在中国大部分历史进程中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有很多经济发明创造及思想体系都是来源于黄河流域.黄河孕育了像李白这样的浪漫的诗仙,杜甫那样伟大的诗圣.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使中华民族就像中游黄河水一样性情奔放,出现一次又一次壮烈的农民起义;像黄河水一样无私奉献,出现无数像雷锋一样的好战士;像下游黄河水一样温柔,出现了世界都为之敬佩的儒家思想.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国末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改道,东晋、南宋时汉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在宋时超过北方,但这时黄河已经确立自己母亲河的地位.统治者依就把统治的重心放在北方.这就使得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条与中华民族紧密相依的河流.
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 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炎帝和黄帝皆出自于黄河流域,而我们又都称之为炎黄子孙: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高原边缘地带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000~2000m,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堑式构造盆地,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是晋陕两省的富庶地区.
横亘黄土高原南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对于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冬季来自偏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均有巨大的障碍作用.耸立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太行山,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本区流域周界的伏牛山、外方山及太行山等高大山脉,是来自东南海洋暖湿气流深入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屏障,对黄河流域及我国西部的气候都有影响.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表对水汽抬升有利,暴雨强度大,产流汇流条件好,是黄河中游洪水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25万km2,海拔高程多在100m以下.本区以黄河河道为分水岭,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以南属淮河流域.区内地面坡度平缓,排水不畅,洪、涝、旱、碱灾害严重.鲁中丘陵由泰山、鲁山和沂蒙山组成.一般海拔高程在200~500m之间,少数山地在1000m以上.
气候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临海洋,西居内陆高原,东西高差显著,流域内气候变化极为明显.从季风角度看,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角度看,流域东南部基本属湿润气候,中部属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属干旱气候.本流域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燥严寒,降水稀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暧湿的海洋气团进入流域境内,蒙古高压渐往北移,冷暧气团相遇,多集中降水.
黄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以降雨形式出现,降雪所占的比重不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701亿m3,只占全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的6%,折合降水深为465mm(包括内流区).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北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9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宁蒙河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杭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50mm.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mm.降水年内分配得不均匀,以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4.1%,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2.1%;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为12月,占全年的0.6%.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μ值),全流域在0.15~0.40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东南部高于西北部,高山低于平原.多年平均温,上游为1~8℃,中游为8~14℃,下游为12~1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大部分地区在20~29℃之间,洛阳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4.3℃.1月份为最低,绝大部分地区都在0℃以下,青海玛多极端最低气温达―48.1℃.气温日较差大部分地区为10~15℃.
水资源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为580亿m3, 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mm,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在全国七大江河在仅略高于辽河.流域人均水量593m3,约为全国人均水量23%.耕地亩均水量324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18%.
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兰州以上地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9.6%,年径流量达323亿m3,占全河的55.6%,是黄河来水最为丰富的地区.兰州至河口镇区间流域面积虽然增加16.3万km2,占全河的12.5%,但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燥,河道蒸发渗漏损失较大,河川径流量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少了10亿m3.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14.8%,来水72.5亿m3,占全河的12.5%.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25.4%,来水113.3亿m3,占全河的19.5%.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面积仅占全河面积的5.5%,但来水60.8% 亿m3,占全国河水量的10.5%,是又一产流较多的地区.花园路至河口区间面积占全河面积的3%,来水量为21亿m3,占全河水量的3.6%.黄河干流各站汛期(7~10月)天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非汛期约占40%.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冬季流量很小,上游兰州站,1946年汛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900m3/s,非汛期最小流量仅335m3/s,相差近17倍.中游陕县站193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000m3/s,最小流量240m3/s,相差近91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黄河流域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修建,80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280~290亿m3,其中城市工业及农村人畜耗水约为11亿m3,其余都为农业灌溉耗水.黄河径流的作用率约为50%,与国内外大江大河比较,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黄河径流的年内、年际分配也有较大变化.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 “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

全部展开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收起

中华文化属于大河文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各个封建王朝基本的政治中心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发达。

长江黄河是华夏子民的发源地,因为华夏的农耕文化需要有富裕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因为发展需要历代王朝(元明清除外当然有原因的)都把帝都建立起黄河长江流域,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农耕文化,一直都以农耕文化而展开,所以黄河长江跟华夏文化有同生死的关系...

全部展开

长江黄河是华夏子民的发源地,因为华夏的农耕文化需要有富裕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因为发展需要历代王朝(元明清除外当然有原因的)都把帝都建立起黄河长江流域,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农耕文化,一直都以农耕文化而展开,所以黄河长江跟华夏文化有同生死的关系

收起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之所以在黄河流域出现如此多的文明,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较长江流域优越,那时黄河附近有犀牛,象等动物,竹子等亚热带植物说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就象现在的江南一带,而当时的江南气候不仅比现在热,地理环境也不如黄河流域。他没有面积大的平原,大部分是丘陵,不利于古人类的生存。
第一个...

全部展开

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之所以在黄河流域出现如此多的文明,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较长江流域优越,那时黄河附近有犀牛,象等动物,竹子等亚热带植物说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就象现在的江南一带,而当时的江南气候不仅比现在热,地理环境也不如黄河流域。他没有面积大的平原,大部分是丘陵,不利于古人类的生存。
第一个统一各部落的部落首领是黄河流域的黄帝,之后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也是黄河流域的禹。
中国以后历代皇帝选国都看重的都是黄河流域富饶肥沃的土地,在那时,黄河流域并不像现在这样需要经常修筑防御大堤。所以黄河流域在中国大部分历史进程中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有很多经济发明创造及思想体系都是来源于黄河流域。黄河孕育了像李白这样的浪漫的诗仙,杜甫那样伟大的诗圣。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使中华民族就像中游黄河水一样性情奔放,出现一次又一次壮烈的农民起义;像黄河水一样无私奉献,出现无数像雷锋一样的好战士;像下游黄河水一样温柔,出现了世界都为之敬佩的儒家思想。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国末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改道,东晋、南宋时汉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在宋时超过北方,但这时黄河已经确立自己母亲河的地位。统治者依就把统治的重心放在北方。这就使得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条与中华民族紧密相依的河流。
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 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炎帝和黄帝皆出自于黄河流域,而我们又都称之为炎黄子孙: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高原边缘地带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000~2000m,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堑式构造盆地,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是晋陕两省的富庶地区。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 “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收起

南方大部分

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之所以在黄河流域出现如此多的文明,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较长江流域优越,那时黄河附近有犀牛,象等动物,竹子等亚热带植物说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就象现在的江南一带,而当时的江南气候不仅比现在热,地理环境也不如黄河流域。他没有面积大的平原,大部分是丘陵,不利于古人类的生存。
其次,...

全部展开

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之所以在黄河流域出现如此多的文明,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较长江流域优越,那时黄河附近有犀牛,象等动物,竹子等亚热带植物说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就象现在的江南一带,而当时的江南气候不仅比现在热,地理环境也不如黄河流域。他没有面积大的平原,大部分是丘陵,不利于古人类的生存。
其次,第一个统一各部落的部落首领是黄河流域的黄帝,之后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也是黄河流域的禹。
再次,中国以后历代皇帝选国都看重的都是黄河流域富饶肥沃的土地,在那时,黄河流域并不像现在这样需要经常修筑防御大堤。所以黄河流域在中国大部分历史进程中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有很多经济发明创造及思想体系都是来源于黄河流域。黄河孕育了像李白这样的浪漫的诗仙,杜甫那样伟大的诗圣。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使中华民族就像中游黄河水一样性情奔放,出现一次又一次壮烈的农民起义;像黄河水一样无私奉献,出现无数像雷锋一样的好战士;像下游黄河水一样温柔,出现了世界都为之敬佩的儒家思想。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国末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改道,东晋、南宋时汉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并在宋时超过北方,但这时黄河已经确立自己母亲河的地位。统治者依就把统治的重心放在北方。这就使得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条与中华民族紧密相依的河流。
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 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炎帝和黄帝皆出自于黄河流域,而我们又都称之为炎黄子孙: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高原边缘地带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000~2000m,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堑式构造盆地,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是晋陕两省的富庶地区。
横亘黄土高原南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对于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冬季来自偏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均有巨大的障碍作用。耸立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太行山,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本区流域周界的伏牛山、外方山及太行山等高大山脉,是来自东南海洋暖湿气流深入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屏障,对黄河流域及我国西部的气候都有影响。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表对水汽抬升有利,暴雨强度大,产流汇流条件好,是黄河中游洪水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25万km2,海拔高程多在100m以下。本区以黄河河道为分水岭,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以南属淮河流域。区内地面坡度平缓,排水不畅,洪、涝、旱、碱灾害严重。鲁中丘陵由泰山、鲁山和沂蒙山组成。一般海拔高程在200~500m之间,少数山地在1000m以上。
气候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临海洋,西居内陆高原,东西高差显著,流域内气候变化极为明显。从季风角度看,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角度看,流域东南部基本属湿润气候,中部属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属干旱气候。本流域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燥严寒,降水稀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暧湿的海洋气团进入流域境内,蒙古高压渐往北移,冷暧气团相遇,多集中降水。
黄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以降雨形式出现,降雪所占的比重不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701亿m3,只占全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的6%,折合降水深为465mm(包括内流区)。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北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9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宁蒙河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杭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50mm。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mm。降水年内分配得不均匀,以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4.1%,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2.1%;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为12月,占全年的0.6%。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μ值),全流域在0.15~0.40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东南部高于西北部,高山低于平原。多年平均温,上游为1~8℃,中游为8~14℃,下游为12~1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大部分地区在20~29℃之间,洛阳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4.3℃。1月份为最低,绝大部分地区都在0℃以下,青海玛多极端最低气温达―48.1℃。气温日较差大部分地区为10~15℃。
水资源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为580亿m3, 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mm,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在全国七大江河在仅略高于辽河。流域人均水量593m3,约为全国人均水量23%。耕地亩均水量324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18%。
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兰州以上地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9.6%,年径流量达323亿m3,占全河的55.6%,是黄河来水最为丰富的地区。兰州至河口镇区间流域面积虽然增加16.3万km2,占全河的12.5%,但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燥,河道蒸发渗漏损失较大,河川径流量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少了10亿m3。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14.8%,来水72.5亿m3,占全河的12.5%。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25.4%,来水113.3亿m3,占全河的19.5%。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面积仅占全河面积的5.5%,但来水60.8% 亿m3,占全国河水量的10.5%,是又一产流较多的地区。花园路至河口区间面积占全河面积的3%,来水量为21亿m3,占全河水量的3.6%。黄河干流各站汛期(7~10月)天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非汛期约占40%。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冬季流量很小,上游兰州站,1946年汛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900m3/s,非汛期最小流量仅335m3/s,相差近17倍。中游陕县站193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000m3/s,最小流量240m3/s,相差近91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黄河流域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修建,80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280~290亿m3,其中城市工业及农村人畜耗水约为11亿m3,其余都为农业灌溉耗水。黄河径流的作用率约为50%,与国内外大江大河比较,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黄河径流的年内、年际分配也有较大变化。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

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这样说有什么历史根据?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 黄河的历史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这句诗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 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与《黄河颂》有关的问题①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 (1)始终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一句?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 1.在《黄河颂》中,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 黄河流域的遗迹同黄河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 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 有关黄河的一些问题!1.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2.〈黄河颂〉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3.有关黄河的民间故 关于黄河颂的问题,①、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古国文化,/从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历史,说明黄河与中华 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 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吗? 举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 黄河流域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列举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姿势文化的深远关系! 北京城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什么等几个王朝先后在北京建都?十万火急! 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1.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 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什么关系?能举出一些在黄河地带早期人类文化遗志址和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诗实吗为什么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黄河这里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