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8:04:24
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
x[Nc[vHTթQKiEy[~;i)mll n~:1\@DtTךk^s?mn3}0w?ˠ:]*PTq=phwC}:| eѹjx]xd'2T_շMisG:]W*tV?=|հϫxț%]ZMv^U~JuΫDΝU_͔JU\Ɲ{9y-i\Y]b\ /rG[^S;篟[x𒻔6Vvk=%@w ,앉6JiQWq+'G͓zuc}D8SDUUѯ7KWy3`,'Ƽ|kŪ*s?giؓ[GzZX_.;|;T{KQ~ K&_PoEp]x†Ɨbjt޿ST2{Rgq|~Pēں#(;S |l=]ƅee*c-4.oBk !q^?m-mYG+Joxc1ft:gDU[y-LLh>χCpƵ~*Vz^& fH@~S!7-X)38U>-gU5^UNЂۚ0IE TyN~ugzбΫPRK}|W^,8v <ҝ-w}i5&ns’⼯P5hũă~2RxQ X+3]esʧOy*ݻgfxS=5F>r(b|mee>9em~^i@Nz c򓮞,W*Gn5'I&1UjYQ2u RLdGM1@owb:sGHIJ[h@DԼ?2ެ%ݺPLTz ҩ#&fM  [r28rMԊJ\| $#|F?]9]/>@8҂r|O[Ӛ2Kc] @}L% .ё;:qk@#8ǢN E~ϙ־pύ* 5ӭK{K){;jEaWhݽG=t[]FQbBHX9_ 12;T C~+vԛ_ѽ;W lRLV.UH_qZz:{ ߌu܀m-( ݍ0%7WM#sn*uy&q 8HoIŝ| ɏjK'?Ƒ/Z )Tw:u=?sE^нd"ke+Tfmh91%2 L6N]dnmv|>/^ v?0%㽞PXQg*L{yէcD6h2튃us 5Qn)7CPjCQ1I}y$E绷fxtg`" B'͗a @yR`8"yXH /xCE +Hgrtկo{h?fVXT乆yݴJ79A,FYYd籥WJzVOG΅d L W?#YQ-k>AN"SKqab^o7Tj o6~H9:!yDe[tgw> M!0J!qq2[H:bc^ώv b"jPb?_x pzVB:>¦$-l{]iļKL٘8RAC[hm:| ]9jXp_8N8t xp41tgCVB]hQ_٣%[mwtl'J &HǯɑsqZVcWQҊm8O?֙Ag?{e0-U]JFFYr#TTUs76)"ȴ9s0~k\BTM&]8Cn2`sʶ21`) =Ž9S4$LK&Pd g?6M4#$C@LLm fzu6AwTwLH+XgQ=mVeQwAz9W2U2<(i^C4b_ϙJ52v-7H :C}~j+HBLy7WSy|kHuU. jp8`*Z4W{~a-d2iX.ͼ'Cv1MZryP "z F7'$X|mn+&h(Y[ vŁɉgY/nzmVė%e@3qW.E \y /M&9$zWXy8 sȼٮUS;MdxY$  nYr|k޽L,چެ+2m9Jž,jlJ95h┶Xsz?*ƒ*lɉ(J( Α%#mo5B8#5*w/bc  B#qhPʢ~$Jf^o,L=҄? p( Vt/zc?Sy[U!d!r ;&B:xG81!9;T쇚E zV'k&^I`%&Eݻ@׃5wk=u*J #T1l ׭ 1 Ulnڣ}#$"ᤨUDfVFvR lXk^ {Ua);Ms^?W[¬C!$|~ZG"#á5,* o|\U0g~E] 2qs; ezu9BZkAfl#DC{ ƠDWIl]8z꼟-; ר&59|5k%5p9TR9}1|`F--Jeks#"?@{9wΈgOӤY,lΣQwvT.GO}%r;mG6h:@϶q=v:h4fU@c ߞU6nW2P7nk_ .KLJ8*2L>v6,聍Ea3:z2M{b"_ W b|kh/ׂD#x(0hx5'˴Egf^)35liǯKr oG-mo⴯O.xaVEcB8s>u[`iSu,1ۼhI0tBwwF x;K; jH}:Ԉ4?*F/~8aBБ|z_x6M[G]=׽kG|5w~_Gb?o0h0؏\*gݸ؇a3Fct 6? ML>oQ m(p8*c,tٞмՕW<-L5$^:S]c^xH% 4aK2#6 K=ǯAE`(p^B ikԆjGbZN-[rA XjljW OM Z'o`̄)  ƀ zJNƁӦn xMz|gegySV(#$Hp:+i""Tjt!m 21=YNS;ԅgw6 85ߏ25vNzv'g lm7L+{3\N&eex#fѧ[yW[A1!7)]MڈCzV8Yѫ9s#6J?nޗ|vG_t^Xx3-&^O*{=+Ud\q(;'mt #)&,Lk6^֦!s.9 xK,DAc[;' mlK˥n'郌b0 53^g[n`0"gWdS̿g^OÏwÿo뻵O>}?_/ח qF;

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作为东欧剧变的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于1991年迅速解体.当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样,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1992年3月,因国家的独立地位进行全民公决而触发的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之间的冲突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波黑塞族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支持,克族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穆斯林得到各伊斯兰国家支持)愈演愈烈,最终形成长达三年半以上的全面内战,死亡人数超过25万.直至1995年11月21日,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才在美国的干预下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空军基地签署了和平协议.代顿协议并没有平息南联邦解体带来的动荡,波黑战争结束后,民族冲突的热点很快转移到南联盟境内,科索沃危机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
  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起源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过程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5月8日,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与海湾战争不同,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收尾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意义
  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在推进欧洲地区的整合、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按其战略部署展开了积极活动,如:在亚太地区,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扩大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和强化其军事打击能力;在中东地区,一方面继续压制伊拉克、伊朗等敌对国家,另一方面竭力主导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谈进程,以保持在该地区的控制力.总之,美国正以欧洲为战略重心,以亚太和中东为两大侧翼,逐步构筑起由它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显然,美国和西方联盟的战略及其实践对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从海湾战争开始,经过十年左右的动荡、调整,至科索沃战争,新格局的轮廓构架已露出端倪,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相当明显.然而,冷战后的世界毕竟不可能变成美国所希望的单极世界,因为在美国霸权提升的同时,发端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在继续发展,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国)都不希望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支配力量,所以,多极化必然成为表现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志的世界性潮流,这股潮流是美国无法阻挡的.当然,冷战后新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与两极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美苏两霸的抑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那么,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
  补充: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北约这个地区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它的直接导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等.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两族长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并谋求从南联盟分离出去,最终与阿尔巴尼亚合并.而塞族则将科索沃视为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不愿放弃那里的一寸土地.阿塞两族针锋相对,互不让步.一些阿族极端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号召阿族人起义,并策划了一系列袭击和暗杀事件,使暴力冲突逐步升级.从1998年2月开始,科索沃局势急剧恶化.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正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冷战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自己独霸全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理会“不听话”的情况下,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正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通过在波黑、马其顿,随后在科索沃驻军,力争将俄罗斯从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同时,肢解南联盟或使其屈服.将整个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北约战略体系之中,完成东扩和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开始就积极卷入科索沃危机,使其逐渐国际化,并着手准备对南联盟动武.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
  北约的空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24日到27日,共进行了四轮,目标集中在南联盟的防空体系、指挥和控制中心、军工厂和在科索沃的塞族军队.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屈服.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狂轰滥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
  据统计,北约在这次战争中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其中美国约730架飞机、24艘舰艇,北约其他国家约325架).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至于军人的损失,北约方面虽然宣称南联盟军队有5000人丧生,万人受伤,但南联盟只承认有462名军人和114名警察部队人员在空袭中死亡(战后核查结果表明,南军的实际损失与北约公布的数字相差很大).
  南联盟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击落了包括美国人自诩“击不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以美国为首的、拥有19个成员国的全球最大军事集团,经过78天的狂轰滥炸,使用了包括B——1B和B——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竟不能使一个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屈服,使北约丢尽了脸面.北约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大打出手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北约在5月7日出动B2战略轰炸机、用5枚导弹对我驻南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这一野蛮暴行遭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谴责,北约在外交上越来越孤立.迫于压力,北约不得不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渠道和政治解决的道路上来,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表决之前,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空袭.至此,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结束.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轰炸.
  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的斗争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诉诸武力,越来越可能成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最主要的任务.
  http://baike.baidu.com/view/288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