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3 04:14:09
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x|rjIDeEZUKe|KU!&!B]AWY}J~'Btodgc]?۷a `:.0L[~OΖ㒩],g>=,xS/>{#qv0>&-'f{MQf^>)H] l'}/޷03[subf+uLxdA)^.1wvT T`e36{RX*hqg8П~9hNɞ)1to'p7-ف_,OVZ!UQ!ja̢n["s]` <ɮ|2; ]qp9-GϿᘢc(I8D Zj8[ig^L5Oy1vqf=|K@do QBGPh*8'iXF{X=h:wq^@ 7fz71on(<5+ nO̗4碪јRh$]ϧo'&'37:?a!oo[XL3׽\*v{N޾ W"mOQ*Hޛ{{ӯSهƛ-$1ғ\dTgC!'Z cZI~v;(w:>0`ӡ\miܔ)bv# WyiN/uGȄR? ME6:FͽDVwBTxxl! N> L.f&(|j˙>꩑ɢ/\N dcVIJH)hYqM9Zz_ͼny;'*:/˥?oޖSپl d{ Jk҃ ۻMH=6GX:<]-kǯݓhǻ'k`]%}Te1lo92};sU8X<[Nv?Ɂ~ݸd*0Mvݫ2KWr1~ɣ֩%+Yq7ɗKzGϒ1W9/ț,hڸחޑ*c7x2lإyt7;'=a23Pz wVOS{|:+¯ANܩZ'Z8[AX>\Рx ҊH3~]zG rI|1k}H2P" wn0jCw8xZ>3 ZyenQ-3tV~ M#BV~xt-3s_t<6F8-,PjU7Hң.H 3ޅ )APlh2p4/mU)ԐѸskā0م;PauN86$59OBv^9FvYL :A kLN5([Bp:[8l\Q1)(/‡ 9BcTae,2aM9Ybu]c7K̓bfv0GQTP[p?^{! ĵK,oOYlZوBs +]73GTDtS4jP^kE4p]#}s~_ J9yvs9S\bӮ1cktSYqE6j{< m'?r=1yRoLj39(5W%4lce;vJG'Y/B?yrHgAjuI`8G("u 4pR)v*_;F<DWQrϪC97 ZR]=qk#'"8#6[$ZDKi j="m\e F[L(0UpSp2p40jxVyY:V@+f»&k9Ǒ(~U(N ?# D=(B4FXX3TdjN~)#' *L,h:!@΋_@FңVWǴtFU(Zík7VWg5x0_ײ}ny hH+AiD5U@yjLDumF[0(^IaRtwn2^t2s[fk?`aVܝ4`4$u0kR$8˞u8"Bhe.-QI(˚Ǥ <GxɍW"! >GN`}[}?C؊UV~{?¯഍H~G ;$dѼ kcFdx qИS5uۧ8ImqLJKm[z0٬0]#%lBKKbB4K ` D/^'4:re kE0>ḥt1S +Bwq`f(q/rTdU9 Ӫ$Y)9 e]$؆ I 7fPKC{tA5QTjMD" xΌ)9a9%dP|u454W&G4ϸ `rPl qB$.^!Xc gqݭߘbJsFniK)h&mR3NOb#DNŀz^_I|H |AR3ClX4h%2ݸo w@jT޾&# ޥH$yĤW$kri;ӺojX_tf2??&"=k7fI÷sv-Pk~s]BD0wWX?.*s兲fq&49@p#! db0W{> sl</\T$'V $v5c GI [MO9q m6QݷY5[8S]1sǽ!j biKEd= _ku! d.i/.{QNhO:gt[QYMcNp|q΅$`{?,i.΂2fE5ffwT\f<-гtBBz\(o j}!!"bz\ NR%\ecE]v)nics6 "V~={D][B5LήBVхh+ܾZ,0g03 &\Hɡm"xCɯ_ E 4pVӯk;H\EAk2<Ҝ-)?)fն̼-DP,ޙܯ ^#Uf)%'I09ى&a Q;bQCc.MsС|4Ir5RSdoĴgLKƛG23a}U݁&1VĴH $cQ),]Qn]&X!%RG<$2v %580t+ `^]CsO[ t6ڂg_}G 'c 2y!G,f۳!#⮧dﮔ / K=\C @|Q:($2_h 59 l[Y7bF3q*#e#IZzT&lShg*{*!UAIKFThߚ>ŗZ:O&g6ۭlXL.s~,D:S:̈́TM,'>ؗ_tv={qфfAXh&?ȿntmr_Y0'V_ { 1 mq[cMYa#sѦO"e,B_:;&SiG#?wQ Ay9 h. Ϥc Se3u't%;&^FeDZMmLv¬<›km(LvnB:njXz5i(n_*L)(&,W-4Emn+JUTVdvasEjSɎl?f_U:Q6V:EIv;AIpSfPBSO⬋`)O}Wj<]KW3[6jڽ?[K %K,2T ^jtL)4*jKOڽ3lڨ4SbaW:JR` %\D.@k%6 POӦ)Jl%`"^Qɯ^g7Fd}mvF@]PoŃ2>th _jA͋ VOL?t\ЋQڊuS!iܕ" 0vfj&5g&b K0&l ck7_?~ح r['=;03[40Ua;X,>W7= Šk̈b$ 1S+&A &ë!Y_?m%CrH8{?@־@_ky.l,CUqRHX&z4ih"x=nS}?w $Llp%4DC$lun\Rkg,ݮՌKV{xb`iUy9$IZI"(]UD ]-iyFqb8yvaFQC,0u"uݳ5pZzEF`&3P0pI:6t% (=w̴{vZt_;c03TF_'ĬWhc%Մqdn=+rc9J&B\v&~%! …F5Z黻<jc-VԖJKvŰ!8~EDNT,sIcEDP!=Zmʑ W^ʼnDgYeMt@ 0epne9^Rn2ڲ2@$f6F1Pc"-\B+_k_I5cUnXy5DӠTM-\:j)ڸ҆5q0tM֔0fo$kx~^IgtW_lۖO‹K X?rU107HKmƻ`NG*kkE-25a`fɠO lU-u\@ڼ5>1vL>Y5µ]np#wk.Q\bP}sѵW> 񇍟`Uz|É&z c[^Tu162lӚ(Bꔥe:||} .Ql }O/``-dN$aRCӎF.ʫH/ NY}4)A0cز$[; 8bb.n^ОĆIng\ JNi5jH /0|@za²Z\X<t08Гj*FDV%7jJP^e_-/N4`"6i7,xx$63^;@9\'*(Q.3&쪽\غ8[5oDduV8gXQ[M)췏>""cJE6o_0j^畢]딵 нH8#nMq 1qC?Ns\zZkN;s;O,-&@㛥ZKsLώF.Y-lA.`[Z:ãqv[ԕ=2w?rޝUd7>/jڒ4 $r:ޞ3&\eD%6DMv4th x(4 DU{žg^I%9U"g[\Ǚ,Eޠ rq=CUԶZ(w ]nr`jRmluoAvMj^g~HLOX,6; d_Ȧ! }Gu͎-ݔU,] !z;}gρw%x=L۫\C/Hou߽POTp8d{7oؒly7ta_HSl$W?ܐN\RSdN*?y8Xy63,bHaö~2'{Y3]㡚%&)̠ kc $nlt=vb7>XE|\q!(*^ BAғ Ld** - ktc;# Co[u< "Qě^bFoTX%UÑU*QfdހM{ C <RP ˟C'/,o?})\{?\1:n];N>Ȧ2

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最后一句呗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狼径去”的目的是 攻其后 其一犬坐于前”“假寐”的目的是 诱敌。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全部展开

“一狼径去”的目的是 攻其后 其一犬坐于前”“假寐”的目的是 诱敌。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二、问题研究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理解课文主旨。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本题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古今义不同(如“顾”),有的用法特殊(如“犬坐”“洞”“隧”),有的生僻难懂(如“苫蔽”“假寐”)。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三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这是一道开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
教学建议
一、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熟读成诵。读得琅琅上口了,能背诵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不应忽视诵读,应把诵读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基本熟读成诵。
二、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故、前、敌”等,都有不同用法,“意暇甚”“意将隧入”的两个“意”,意思不同,前者指流露的情态,后者指内心的盘算;“投以骨”,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奔倚”表现的是两个动作,即跑过去,背靠着;“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文中用的是引申义。如此等等,在疏通文义时都应注意。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本文的寓意作者说得很清楚,不必多讲,或过多引申。学生将本文当作一件奇异的故事来读,并理解作者的议论,也就可以了。
有关资料
一、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二、《狼》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户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是第三层。
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果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方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本篇结构严谨,照应周密,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波澜层迭,引人入胜,语言精练形象。全篇二百来字,但描述一屠杀两狼的惊险过程,细腻生动,使人如临其境。
三、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试析《狼》的写作特色(安余)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狼》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它的文字简洁,全文仅二百余字,而且有叙有议。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全文有五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缀行甚远”,写屠户晚归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层,从“屠惧”到“并驱如故”,写屠户妥协“投骨”,狼得寸进尺。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层,从“屠大窘”到“眈眈相向”,写屠户自卫防御,同狼相持。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层,从“少时”到“盖以诱敌”,写屠户坚持斗争,杀死两只恶狼。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两个场面,分别写屠户怎样杀死第一只狼和第二只狼。当屠户自卫防御时,两只狼互相配合,企图用假象来欺骗屠户,达到“攻其后”的目的。但是屠户没有受骗,也抓住恶狼假寐这一有利时机,“暴起”杀了第一只狼。屠户“转视积薪后”,发现第二只狼正在打洞,立即“自后断其股”,又杀死了第二只狼。这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故事在两只狼全被击毙的高潮中结束。第五层,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看吧,狼遇到担有剩骨的屠户,贪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屠户进行防御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的描述,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又是非常狡诈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极点!然而狼又是非常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给屠户造成了“刀劈狼首”的有利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获得“自后断其股”的有利条件。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的议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这篇寓言故事的语言简练而生动,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写屠户与恶狼斗争时,贴切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倚”“持”“劈”“断”等,逼真地描述了屠户坚决果断的行动。文中还多次巧妙地运用了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的“其”代狼,“攻其后”的“其”代屠户,“积薪其中”的“其”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禾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
四、“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该怎么讲
关于《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的翻译,我们认为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译文不妥当。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
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原文的“前”“后”是表明狼得骨的“先后”,还是表明狼行走次序的“前后”?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从原文看,仅有一句说明两只狼开始行走的情况:而两狼并驱如故。这里的“并驱如故”,只是说“像原来一样一起跑”,而并没有说一只狼在前面,另一只狼在后面。狼行走有前后次序,是在屠户第一次扔骨头后才有的。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这里的“后狼”是第一次未得到骨头,跑到前面的那只狼;而“前狼”则是第一次得到骨头,落到后面的那只狼。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翻译,意思正相反,提出来供同行研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