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以虫治虫》的"狗蝎"是什么动物?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3:23:14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以虫治虫》的
x|r#YݯjoTFUQe"mI?<b"@$Θa-x>tνTuڌ 8pΝoxL7;7\:K4ڝ8ÿDnn pNYt=I̍'s7o9H׿?|hYwfU_Gد>f0og92[n_r*ёDž?c}t=ɂGzt-,9-6;:^4AT{ _w響?ӗ E-?_o؂wM=s{і;{pf^4of80wn7 \948h6'Ӽpխp 7p!yiӭ0z\Y5|qgsSJ8M1!XK tẅ6FOo]dS+?EXb _O bmop" b=d2&kbMi)mp783 ]< La}ozǣ-r;jzůgד{#gfUrF_H+6ųfV{^֖*# ݵE^k@>FK z_A_sR֔M'54W1~J `c_Moq[bwPip^p'{NƎ'4i[w}i'\Z.>W-bo- s /#Z{hh3rYUc1O`BSqP +Z3ZO`-XE r ;eJ9, [c s#^ P)o; 9(/cG *)Ӡ36ud,m4^p9aJߺ{]Sb] #Vd.j|`(EB a8eNoe_}U'T.騅iwXl1wMƼfʫ_ʇ#>I;z8c{ 6boiO8F[{tΚ~oE6 L:jw8?:&dos30fBn}@'( Qzx/]%L ?ˁJ'MۏSq\)jsOG;*3٣?yOxp!W0.V9Ep+(4zY%[ꐊ|}:/cMXÎuyy:&ϒ&_u*#85#h4*OLA|XӌN$YLx|a gY~RNAt%M/۸L:6H+u+EbA>}O; SiPL /9~ DRMONl_ܽ4?0\F@сza"Df *؝s%ח~ȊMt50)Հ~H)W;P[ٴ`Ɗ8=^t NȽwLN%z㍶,irA&r.AH WQ~tꚀY,t'soW»*̈ߝrG66xtVn5NfwN1\MVfZOω.mz\.Vk3Tm $8xuQS[;&@ Feiar5eT[y)Sc+NdŖl"ΎaE>ШQGA]Unñml %/VhCόM.#́8?*,Q%g46 2滘ęTǯns+W4 Hp\:i:|}:{܏9Ti0X[Óa&4og_d6jat.m|Y`+kk~VjQ]o̕M;[JYi ~LbE`Hdt+Nɧh̟wHֳzֳ\*dB=l-?:1:gU /`ƍgz;JmjnͰΟ0"r" S8u ;ou> 3a>7,y-nm~x#jl݀"|ϧ d_/){7M:)Mola_ "!9Li*I 'K[Lp`܀+38f/ M[`4ǩk_LE L8MN @&(+x=Ӏ4ثL=$u3uz!QbJQ-6d Ӣګ( &y `:L hF%"QhӇd,Qo KWߠmvD 2 e1kQwQR꧝n^BH(@{mSلrDW|0B{]yf5~> < SL`_D* 2ȓ|A PP;6taX+Al4$;,ٖڛVMBHr27}/ 4q}JhBWYR'np7"9uAv`ӣ,b*ll7sMaV/fato){nKg)ge9srOiOU&^-/'˩ p80n̚%6e/T] ~'ʚwNdFD齜Ry-SY~R!B>f7>q ['d@0#axŸ T{b]C"$4@B {o," ].^fb !SI^K;j 8 TC]0GB*y”z|apvC:4` *(awi+˝ (n8w-fy'.zȕ"|%ڒ_p6NQBpji,aqOj]$еa~1'6[9ÆScٓw"AJV l_q#W ) .nI[]oULF!%l N5Ёch lTv 85;4tqDȃ o;$EX v+Tcv*MEgŴyFVwfbBgJP^4ق> @1½f`(Q@fT $"+:}fseY9צvo3yܥ}~J*a> o 35,Qk8e~FvVы\@AjуStxE;jcBXؚPgu!_6Q 0sծ0QY8cMI ~#ʥC #=cA8`z4_,Ef7_fwc X(ȜsqeȔ2;K8y0ps5;?S]6ۂ!\^$Zā`Gf~e9zBO簹8|<ꌞ)U1Ŋ3"c5`y}tjKIOܙ. x{}*~i% VE?لT8D ANakPd1\*1LbK@U}<\tĭ'v*S,MP})sxbJRc= CYN;7a{i .W^eEMX8O_3#Qc5^JRl AډsF8]/ qb+yXX!mLz,8iP(7lK>Q=g(t?{BGkEUbṢz7*h 㪅ˁJU UPL#Cv Cl;zuiiyu" V0*;PBR .Ə "UBz>N2$3xIxyEC!BmХ>GWGd 4 8w`4?Q4@tn;?5T3 V&zUު"9T<(d]T珈e~D[Y1{+- Ba ­&M)J4f"ʧWo#L 蝢6>`q&K\~Ftíٕaz0 3lg!w .8pm\{t@{3Cm>ROMG8VU*w>(5J-إ۾)6WQ.q j n7+Jk*;vmECp6eV1y_ҶdeѥHW4b|]M'Yr j$dowJLՂE&~T)i?~Sw1rXXiJL9CEܦ|@7aKԹ0>}4F,&kFp [ aim*'T`{ !Q-ξGRY9ȇnjfy[ L ~еzޖg|☸AvBEo{ ۙ=oWb{3Fʰ/Iaz>0GfxG3:b50?3T'j<f{a2jȩE0:ڌhMb6T2Q.F{@?b, )uc1"E;-|V풼ݽ]v B囊y?b ϚN78g,@c4&1&ͺns϶ osnd\RV8켔jhg%v(2t`z 37gҗ4ɠElO'tNre j) x@Mͅ<94ۅlOYY/0'sY*u ,@n:f )Y&˫wBʶƔQNWr#A+gq+ MoBӸ-wKKj=pe I.?i0U4jqU=}3? twmɛW38⿰mpD /E4-t\F&;Gfŀ l53gRQIԔ?ƅéZCL\FhBbK%2gXɍʁ7 XH)YOLZؽ& 9awnd^B0fKHL*uaDεS~cIʺ#pq 0f`xV`6ջBlypne`?U:bm5>{TEo&EV/#RU-A[o!:ǔM,e0%_E {WgPEcKd!]U754UH#%Ω?A& `<#nqLiQR &{"30 k';xJ nЯ(Z<:,T/1aoӦ0%zd7hSM##ÂeHUBA:$Z[Ԭ8 ,5 8D,ΑRqwX?7d521&ba VZ^_oHIl6wx."";|. C~k,렢?[%*/%QtSI ֊jWaUW+f )HbnjiVR #-9evxŌݩVñNRj>iV*[l54ԫ{`o5 >ɫ)6  'k6޻\NY3#{CK'akF?1$ =sbP4K8ͻyhЊNUF>ͱ^lF!Lu-EgtLE˱X- ;| 5]Ïn7 2a+KHWyRu $mM MūZ[>Gi {CpQX1Ƽwo4@AI+챻0m4 !y V8H;tlk j~f,Ҳlj;k/ $V 5Oے ,@ݹuoc+:)qr]A#δn¥I"u5R.kU^q7M߫RChhvSaMrv)#F . @N bRSe+ n]"̥Gk ג6 f~.4?Ihl=$8A2Z"+lɁCOA#9cϐbsL[kL&SX͈HnQ*P뵬Le{痐F,}e24`%j#A"W =yc&9/uFZ3X[U۫M+a9/Db,=]p3Y гv@ 8ZYZ m_jgd%L!V- MUOnG -NhzTe .@g0_)^Ѣdq?_mB#|g/\ %>]X%Zcb H9:c)|ac0ik,z2.?oDR;ai ­*'!oˮ?2~Oq-dϭƻJ5`:`s)d3 ʒTgXOmčN:G{$Eɭ+g )"On$(d:~܃G''@ftT-9nNXXd̗NbC+ ~b].9s_ɾI,"ڃUAxI167ƪ!Fi7ڒWR$xO} DX\Sp {<ȶqA-A,;m䬍` '49=Lai_N;Z] D{pR j6\]щh㙭[=Q%*vZCv4!.J,*f>Ҏ44{חX Ϙ`"y9LWJqc1 ! AI9#+} ˩xzOӐ\qlhDBLN~0ɜ4RӇ/L3^0K>}SB2t jALF'ou`"NՉ7%IJ^K'e2bb4W kszkP6nI.'hWvKW%.Ϝշ>RST;a=n7sbY z//bx(8d~†b!|P Zys ZEELC!4z CԀT nZ{pؤY5,қ=j7⢟6^t@Ը;7O:mo?G`7(Qga`_V)Tj=8t^|q4cNyh/-p4Tc4x 51E>bsg EoHKb3GXoDR{̹KyB 9Amz5j!CBw9?a[zMX)gzzX$n2;m <ۮMWH@젔 R-ZDAԡj\4@^˼wWȊUŰ+7'ioduu]i6f9hK,]vD >TC$-0 h5N6_[jLZ3p;)0iɕI3k7kͷۊ@$KO.$:w9ƍ˜mz!y>c. PXׇ_ h겵 VofL';8 z /7Trǀλ "y `=͙bp,im·.`C-m+^1=G4˺;v߽j([ڰ>/U8i"䪈6#rY^ yM/ls N^*w$2jSBh p W©Q p@*ܽԆI?1mS v W;Rq-s3Xh){{o?gR^fsyN|/8ts9im[Q`;C:&#{JK4VM jLWBoXm:3Įv}i>=Ng͟@@},w _7ێPr+?ti(&~[SYM>C^EV5;Ggu,Qmz?KCo$i؋b^W[O#8A4\.oצ|XA%#M#yIM )h#%/-P̜6=ckHP `>bK(H?qMpr~j R J"d҂6kBqT5|g夘/ +-G*{ ;f4끝AAQ^@6(?˽徙OB Q'1n?IRN*]Pwe,ay@Ϋ8 n*7č;;|K C$:kO0xВSLgˈ=A: VҔGvٗ;_YL=d[9X0E[Jl7@Wlve͞9Fll͎*8s7cÛ8jMYyy[Ojpyҹ;Yn4q9 -JN~j߿ ^ݫiZ6eBΟgfd0`+}8͔U[YNj[__Lja #ð1MFE}["`O:th<ݝWݘ xϞǦwY*1 f"t&i- oբ[j&`wb/Irijᐛ3B^WD ;?`ȸWח䘆ˋHu mhK4G8Ak}Qx\2T7x{\ϻ%$1.0+E!BRإ;<d5HWX)XNtX.6o#)lߠ%,HSGj3hz-'@ 'Kx=(q׳;G]&o_3i<+-"adnu^j*%-t2_;?۠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以虫治虫》的"狗蝎"是什么动物?急用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以虫治虫》的"狗蝎"是什么动物?
急用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以虫治虫》的"狗蝎"是什么动物?急用
译文《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蛊)
gǔㄍㄨˇ
◎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 人腹中的寄生虫.
◎ 毒害人之物:~毒.
注意 说明上是传说中
蛊毒的制作方法(超级详细)2006-08-29 15:27殷墟甲骨文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已对蛊毒的制作,作了 象形的“图示”,即在一“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种毒虫.后世 的造蛊之法,多与此相类似.综合典籍及民间流传的方法,蛊 毒的制作方法有下面几种.
1.取诸毒虫密闭于容器中,让它们当中的一个把其余的 都吃掉,然后,就把活着的这个虫称为蛊,并从它身上提取毒 素如《隋书·地理志》谓:“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 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本草纲目》“虫部四”李时珍集解引唐代的陈藏器原话说:“……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 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宋代的郑樵《通志》也记载说:“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 同一时代的严用和《济生方》中也记载说:“经书所载蛊毒有数种,广中山间人造作之,以虫蛇之类,用器皿盛贮,听其互 相食啖,有一物独存者,则谓之蛊.”宋以后的史载,凡记载有蛊毒的,多袭用了此说,如明代的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所 谓“两广山间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虾蟆等百虫,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胜者为灵以祀之,取其毒杂以菜果饮食之 类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图富贵,人或中之,证状万端,或年岁间人多死”.及在《赤雅》卷下所记壮妇畜蛊的情形和清代的 陆次云《峒溪纤志》所记仲苗遗蛊的情形.金蚕蛊术在宋代尤为盛行.宋蔡绦说:“金蚕毒始蜀中, 近及湖广闽粤浸多.” ① 清张泓《滇南新语》也云:“蜀中多畜蛊毒,以金蚕为最,能戕人之生,摄其魂而役以盗财帛,富而 遣之,谓之嫁金蚕.”传说金蚕蛊形状像蚕,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 又称之为“食锦虫” ② .
●个案33 金蚕蛊的制作方法: 用12种有毒动物如蛇、蜈蚣等埋在十字路口,经过49天以后取出来,贮在香炉内,这就是金蚕蛊.据说这种蛊养成之 日,不畏火枪,最难除灭.福建的龙溪县有这样的传说,金蚕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 根给它看,它便把整亩的秧插好.它勤于洒扫,养金蚕的人屋子是很干净的,你一进家门,用脚在门槛上一踢,回头看见门 槛上的沙土忽然没有了,你便可知道这家养着金蚕蛊.据当地的传说,金蚕蛊喜吃人,若干年定要吃一个人.年终岁暮时, 主人须和它算账,若有盈余便须买人给它吃,因此算账时,主人打破一个碗要说打破20个,对它说无息亏本,明年再买人 饲它.而南靖人的说法,则与此大同小异,他们把养金蚕说成养挑生,金蚕蛊一般放在尿缸边或没人到的地方,不要让人知 道,否则便要败露,招致杀身之祸.金蚕能变形,有时形如一条蛇,或是一只蛙,或是一个屋上地下到处跳走的穿红裤的一 尺来高的小孩.养金蚕的人家,很少疾病,养牲畜易长大,没有死亡之患,而且能聚财暴富.每年年底,主人要在门后和金 蚕算账,说今年打破了碗匙若干,亏本很多,若你说今年得利,家中的人就渐渐死亡,养金蚕的人都没有好结果,这叫做 “金蚕食尾”.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要及时嫁金蚕了,其做法是以布包一包,内放银子、花粉和香灰(即金蚕蛊)放在交叉路 口上,见银眼开者自然拾去,误取了银包的,金蚕蛊则会跟了 他去(惠西城:《中国民俗大观》,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89年).■ ●个案34 壮族蛇蛊的制作方法: 选择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到野外捕捉老鼠、蝴蝶、蜥 蜴、蝎子、蜈蚣、毒蜂(由山上树林间的毒菌经雨淋后腐烂而化为巨蜂,全身黑色,嘴很尖,有3厘米长)、马蜂(在树上 筑巢的那种)、蓝蛇、白花蛇、青蛇(毒蛇之一种,青色,经常在青草中或树上居住,又叫竹叶青)、吹风蛇(毒蛇之一种, 身有黑斑,头呈三角形,又称眼镜蛇)、金环蛇(俗称金包铁,身上有黄黑两色环斑相间)等许多有毒动物(而明张介宾的 《景岳全书》则说,仅取3种毒物便足够:“世传广粤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蛊”),均放在一个陶罐内,让它们互相咬打,吞食,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活的为止,把 最后剩下的这个活动物闷死,晒干,外加毒菌、曼陀罗花等植物及自己的头发,研成粉末,制成蛊药.如果最后剩下来的活 动物是蛇,就叫蛇蛊,以此类推,有蝴蝶蛊、鼠蛊、蜂蛊、蝎子蛊、蜈蚣蛊、蜥蜴蛊等.把这些蛊药粉贮存在一个大碗里, 平时放置在饲养者的床头底下,饲养者也须于农历每个月的初九晚上夜深人静后,在床头点一支香插在大碗里(或用一个盛 米的竹筒插香在里面),然后面对蛊碗叩头作拜,且微闭双目, 口念咒语: 告诉你听呀阿公,双膝下跪向你拜, 恭敬之心时时有,他日有难请相助. 如是,反复念三次.月月如此,不得有误,以示诚心.蛊成之日,取之以害人,十分可怕 (根据笔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山县 一带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时间为1989~1992年)
●个案35 普米族制蛊的方法: 将蛇、蜂、蝴蝶等,均放在一个陶罐内,任其互相蚕食, 最后剩下什么,就以它制成蛊药,有蛇蛊、蜂蛊、蝴蝶蛊等, 取之施人则令人下泻、腹痛,最后死去 (宋兆麟:《巫与巫 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31页).■ ●个案36 僳僳族制蛊的方法: 于每年的端午节日去野外捕捉毒虫百虫,置旧陶器中,让 这些小虫子自相残杀,最后剩下来的一个即可拿来饲养.饲养者将死去的毒虫丢弃,将所养之物置于陶器皿中,并以五色线 绕红布盖好罐口,每天以主人的唾沫饲养它,经年余后,便成 了蛊(《云南僳僳族及贡山福贡社会调查报告》,西南民族学院 图书馆,1986年编,铅印本).■
在云南的金沙江畔的部分少数民族及汉族地区,也到处流 传有一些养蛊的传说:
●个案37 云南金沙江畔制蛊的方法: 他们对于养蛊的心情是十分的虔诚,据说,在养蛊之前,要把正厅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家人,都要净身吃素,跪在祖 宗神位前向鬼神祷告之后在正厅中央,挖一个大坑,埋藏一个口小腹大的大瓮缸下去.等到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就到野外里 任意捉12种爬虫回来,一般是毒蛇、鳝鱼、蜈蚣、青蛙、蜥蜴、蚯蚓、大绿毛虫、螳螂……但要注意会飞的动物不能要, 四脚会跑的动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虫,而且一定要在端午节的那天捉回来,否则养不成蛊.把这12种爬虫放入瓮 内以后,主人家所有大小,要早晚各一次向鬼神祷告,而且在祷告时,绝不可让外人知道.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自己养的 蛊,就会被巫师用妖法收去,为巫师使用,养蛊的人家就会全家死尽,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就立即加害主人.一 年之中,那许多毒虫在瓮缸之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剩下一只,这只毒虫在吞了其他毒虫 之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传说这里养的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 所变成的;一种是麒麟蛊,形态与麒麟相似,大约是青蛙、蜥 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惠西城:《中国民俗大观》,广州:广东 旅游出版社,1989年)
●个案38 四川彝族蛊毒的制作方法: 四川彝族传说中蛇蛊的制法,是把乌梢蛇倒吊在树上,用细棍掸,任其摆动,下面用9个土碗重叠接起,蛇口里流出弦 涎、泡沫和血水入碗中,取渗透到第9个碗的毒液晾干为末备用.放在冷饭、冷水、冷烟杆或酒里给别人吃.一旦吃入蛇蛊 后,两天即感腹胀,继而腹隐痛(此时表明小蛇已初步形成),两月后腹痛剧(表明许多小蛇已长大,咬人吸血为生,半年后 可长到筷子粗、五六寸长,可把人的肝吃完),吃了鸡蛋后痛减(表明小蛇不再咬人的肠子,而是在吃蛋,故痛减).病人 特别想吃青菜,吃不得饭,剧烈呕吐,吃了酸、冷、豆告水、炒面、鸡肉、母猪肉、绵羊肉后,腹痛、腹胀、呕吐更剧,人
体消瘦,脸色变黄,神差、脉慢、体温低,大便时干时泻,血 水不治者,半年内可死亡,也有拖至一年多才死的.蚂蟥蛊的制法是杀一只鸡,剖开放在蚂蟥最多的地方,蚂 蟥就会自动集中在鸡身上来(身扁而黑黄色者为佳),然后把蚂蟥晒干研末备用,放在冷水、冷饭、冷烟杆、冷酒中给人 吃.也有人传说,蚂蟥末里还要加血乌、鸡蛋壳、人耳屎.意思是蚂蟥源于血乌根部,而有相辅相成之功;鸡蛋壳因含酸 钙,可制约减缓血乌毒;人耳屎则主要是增强毒性.一旦吃进蚂蟥蛊后,7天内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有弦稀,或血样 便,呕吐,吃进酸、冷、豆告水、鸡肉、母猪肉、绵羊肉、炒面后,腹胀、腹痛、呕吐更剧,症同蛇蛊.三四十天后,人 瘦、神差、口干,三四年后可死人,病程可达10年.牛皮蛊的制法,传说一是以干牛皮用水泡烂,待生蛆后,把蛆晒干研 末备用;二是切下牛身上几个旋毛部位的皮子深埋土中,待腐烂后取出晒干研末而成.放在冷食中给人吃.吃进牛皮蛊后, 呕吐白泡,腹胀、腹痛、泻弦血.严重的两月内可死,病程可达10年左右.其症同蛇蛊和蚂蟥蛊 (阿子阿越:《彝族医药》,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4月,第214~216页).
2.取人工培养的毒虫的屎为蛊 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卷一○“蛊毒”云:“(宋) 道庚辰,钦州城东有卖浆者,畜蛊毒,败而伏辜,云其家造毒,妇人倮形披发夜祭作糜粥一盘,蝗虫蛱蝶百虫,自屋上来 食,遣矢,乃药也.”《汀州府志》亦有类似大同小异的记载,云:“于每年端午捉取百虫,封贮瓦罐,令自相残食,逾年启 视,犹有一虫,形如蚕色,用金三四片和枫叶养之.择日占断,一年当用几次.依占取出虫粪,秘置饮食中,使人腹痛.”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蔡攸丛话》亦说:“此种金蚕蛊曰食蜀锦四寸,南人多畜取其粪于饮食中以毒人,人即死.” 3.取诸毒虫豢养于皿中以其涎沫为蛊如《黔书》卷一云:“蛊从虫从皿,蛊之藏于器者也…… 苗仲欲致富者,多畜蚺虮蜈蟆诸毒物于皿中,滴其涎沫于酒食以饲人……”相传苗家的造蛊,也是每于端午节,聚蜈蚣、 蝎、蛇、蜘蛛、蛙等5种毒虫,亦有所列5种虫名不同,闭在一个瓦器之内,闭时吟其秘不可告人的咒语,相隔相当时日, 揭开后,其残留一虫的涎、矢便是蛊 ① .
●个案39 桂西壮族蛤蟆蛊的制作方法: 桂西壮族群众饲养的蛤蟆蛊,是很厉害的一种蛊毒,蛤蟆蛊的制法是选择十二时虫,吉丁虫、蚂蚁、蝉、马蜂、毒蜂、 蚯蚓、蝴蝶、蝎子、蜥蜴、蜈蚣、蜘蛛、蓝蛇、白花蛇、青蛇及蛤蟆等十几种动物,均放入一个陶罐里,然后含一口酒喷入 陶罐内,便让它们互相吞食.若蛤蟆敌不过其他动物先死去,则另选一只蛤蟆投入陶罐里,让它们再互相咬打,吞食,直到 蛤蟆能敌得过其他动物为止,然后把死的动物都倒掉,只留蛤蟆在陶罐里.盛蛤蟆的陶罐用红布盖好,罐口用五色丝线绕 紧.平时把陶罐放置在饲养者的床头底下,每天以饲养者唾沫饲养它,每隔半年时再找来很多毒物放入陶罐里供蛤蟆撕食. 经年余后,蛤蟆便成蛊.蛤蟆成蛊后,如果想把它弄死,还真是不太容易呢!不管怎样用力踩、踏它,或者是用棍棒往死里 打,或用刀劈刺它,它都不会死,除非用金针或银针刺它,才会死去.平时饲养者能有办法叫蛤蟆听从自己的旨意办事.如 果用一条小竹竿抵蛤蟆的尾骨,蛤蟆便会从口中吐出一股黑色的气雾,如碰到人的身上,皮肤将会发痒,且长出红色的肉 瘤,然后渐渐变黑成脓疮,间或有黄水流出;有时头脑也会昏迷,不辨方向.此外,蛤蟆的涎水也是一种很好的蛊药,如果 把它掺在食物中能使人腹肿肚胀,吃不下东西而饿死.平时蛤蟆若触到人的皮肤,将会变黑且发肿变成脓疮,挑破疮面,将 会有蛔虫爬出.如果是触到头上,则会头发全部脱落,头皮发 痒,生脓疮,流黄水,有蛔虫爬出(根据笔者在桂中所作的田 野调查笔记,时间为1989~1994年).■
关于蛤蟆蛊,史书也见有记载,如清袁枚的《子不语》卷 一九中就说了一个很有趣的蛤蟆蛊故事:“朱生依仁,工书,广西庆远府陈太守希芳延为记室.方盛暑,太守招僚友饮.就 席,各去冠.众见朱生顶上蹲一大蟆蛤,拂之落地,忽失所在.饮至夜分,是蟆蛤又登朱顶,而朱不知旁人又为拂落,席 间肴核,尽为所毁,复不见.朱生归寝,觉顶间作痒,次日顶上发尽脱,当顶坟起如瘤,作红色.皮忽迸裂,一蟆自内伸 头,瞪目而望,前二足踞顶,自腰以下,在头皮内.针刺不死,引出之,痛不可耐.医不能治.有老门役曰:‘此蛊也, 以金簪刺之,当死'.试之果验,乃出其蟆,而朱生无他恙, 唯顶骨下陷,若仰盂然.” 4.兼以蛊虫及其屎作为蛊毒 陈国钧在《苗族的放蛊》一文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说: “每年端午节的正午,苗人中相传是五毒百虫现身之时,苗妇到高山上去捕捉各种五毒百虫,放在一个小坛内,置于暗处, 经年不揭坛盖,坛内的虫互相残杀,直到最后只剩一只,这虫便是蛊.”又云:“苗妇等那坛内的虫死了,将死虫和那虫所造 的粪,取出研成细末……将这种细末放入食物中,人若误食,日久不治,便会身死.”两广的人,多善为此,一直到现在壮族群众还用这种方法制蛊 ①
●个案40 壮族疳蛊的制作方法: 疳蛊(又谓之放蛋、放疳、放蜂)的制法是在五月初五端 午节时,捕捉蜈蚣、蚂蚁、蝉、马蜂、毒蜂、蚯蚓、蚰蜒、水蛔等小动物,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让它们自相残杀,直至 剩下一虫.之后,用容器中的那虫及其所遗下的屎等,外加饲养者的头发,晒干以后,研成粉末,贮存在一个大碗里(或用 油纸布包好),供在瘟神神位前(瘟神神位一般设于偏房的西边角落里,用一块砖头垫在地上,把大碗或油纸包放在砖上). 饲养者须每个月的初九晚上,点一支香插在大碗里(或用一个盛米的竹筒,插一支香在里面,把竹筒放在油纸布包旁),面 向瘟神叩拜,以示诚心,月月如此,日久便自成蛊,可以祸害 人(根据笔者在桂中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时间为1989~ 1994年).■
5.取诸毒虫置盆中,然后把它们全部弄死,之后待死虫 生菌,年久便成蛊毒 如《粤西丛载》卷一八转引《永福县志》也云:“以五月五日往山涧中,用新布衣及首饰银簪等物铺地上,盛盆水于其 旁,妇女裸体歌舞以降药王,俟虺蜴毒虫来浴盆内,遂倾水于阴湿地,生细虫,如蚕初出,则蛊成矣.” 又《庆远府志》卷三云:“制蛊之法,将大小毒虫约百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其相食殆尽.末后,大虫 亦死,化为清水,浸以草鞋,既透,取暴日中.如此七次,然后将此草鞋埋向北阴处,生出五色菌,候干碾成细粉,将少许 ●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
172 暗合饮食中,人服之,即受其害.” 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也记载说:“岭南人取毒蛇杀之, 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取菌为末,酒调以毒人.” 直至今日,在壮族民间传说癫蛊的制法,就是把蛇埋土中,取 菌以毒人.
6.把乳燕闷死,然后慢火焙干,再经过特殊的加工—— — 加入某些有毒的植物,并施上咒语,即成为乳燕蛊 ●个案41 乳燕蛊制作方法: 在龙州、那坡、凭祥、靖西一带又称为闷药.其具体的制 法是选用同一窝有3只以上的乳燕,将它们浸入水中溺死.如果其中有抱成一团而死的,则被认为是雌雄一对的鸟儿,它们 那种至死都纠缠在一起的生死不分离的情形,正是闷药的基因.因此,把这对乳燕用慢火焙干,研成粉末,外加一些互相 纠缠在一起的野藤(必须是顺时针方向的,解药则相反)及其汁液,一些双蒂的果实及人体的毛发等多种药料配制而成蛊药 (广西靖西县壮族博物馆凌树东搜集提供的资料,时间为1990 年10月).广西上林的壮瑶民族也有燕子蛊,其制法与此相类似,也 是取刚出生的乳燕到交叉路口,放手让乳燕飞走.飞向西边的乳燕可以拿来制蛊,飞其他方向的乳燕不要,把这些乳燕闷 死,慢火焙干,便可成蛊 (广西上林县罗文武搜集提供的资 料,时间为1991年4月).■ 云南的僳僳族有一种叫做恋药的蛊毒,则更为有趣,它不 单指燕子,而是不论什么鸟,若飞伏在地面就死的话,在鸟死之地,刮取下一些粉末,这就是“恋药”,若给意中人食下后, 就永不变心恋着你,除非吃了猫爪,才可解这种药 ①
7.暗中用竹筒养蛇、癞蛤蟆等有毒动物,用这些有毒动 物的脑浆和产的卵为蛊毒 云南省怒江地区的白族、僳僳族、普米族和彝族群众中皆不同程度地盛行这类蛊毒意识,尤以僳僳族为最.养蛊者多为 年轻貌美的女子.传说这类蛊,到晚上会变成一个被称为“药鬼”的美男子,经常同她们过鬼夫妻生活.养蛊者须经常毒害 他人(特别是小孩),不然就浑身难受,甚至病死,以此来侍奉“药鬼”并保持同“药鬼”的关系 ② .
8.取诸毒虫置瓦罐中,俟其互相残杀,最后独存一虫, 把此虫闷死,与诸死虫晒干,研为粉末,年久即成蛊毒 ●个案42 壮族香炉蛊的制作方法: 在端午节时,选择蜈蚣、蜥蜴、蜘蛛、蝎子、蓝蛇、白花 蛇、青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野公鸡蛇(头上有冠,会叫,声似野鸡啼,常住在岩洞或草丛中)、毒蜂等12种有毒 动物,集中起来放入一个陶罐里,先在罐口垫张纱纸,然后盖好盖子,在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到十字路口挖一个深约二尺 五寸的土坑,把陶罐埋下去,然后把土踏实,七七四十九天后的晚上取出来.把这12种有毒动物和自己的头发焙干,研成 粉末,贮存在香炉内,就变成了香炉蛊.在养香炉蛊的人的心目中,香炉蛊是有灵魂的,对待它要有恭敬之心,不许有怠慢 之意.因此,香炉蛊平时要放置在饲养者的床头底下,农历每个月的初九晚上夜深人静之后(一般在凌晨3点钟至5点钟之 间),饲养者必须虔诚地双手捧香炉到野外无人处,点3支香插在香炉内,然后面向西方,垂首躬背屈膝,微闭双目,双手 合十,颤动口唇,默念咒语:“公公呀公公,我现在拜你,今后如有难,望你能保护.”念完后叩一个响头,如此反复9次, 完了就转身回家,半路上不得回头看后面.到家后,重把香炉放回原处,月月如此,不得有误.在点香拜炉时,要注意千万 不能让别人撞见,据说如果真的被人撞见了,蛊就不灵了,会出来乱作祟.而一般人碰见养蛊的人在点香拜炉时,必须大喊 一声,以威力吓退养蛊人的法术,不然的话,会中蛊,回来 后,不到7天就会发作死去(根据笔者在桂中所作的田野调查 笔记,时间为1989~1994年).
9.指定某种动物如蛇或蛤蟆等,秘置于阴暗处,日常采 集剧毒植物的花、根茎、种子及其汁液等喂养,甚或以现成的蛊药饲养,此物身上即含有较强的毒素,即成为蛊毒 如壮族的泥鳅蛊即是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泥鳅放其中,即变为有毒泥鳅蛊.若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即似有 三五个泥鳅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下走肛门,如不知 治,必死无疑.在国外,人们多是用此种方法制蛊.如在日本,人们选择 狗或狡猾的狐狸;在非洲,人们则是豢养残忍的海乙那、猫头鹰、狒狒等;在欧洲,有猫、狗、马驹、家禽、野兔、老鼠、 癞蛤蟆、黄鼠狼等,把它们放置在偏僻处并给它们起名字,喂养它们的方式很独特,平时由主人亲自用牛奶和面粉调成的奶 糊或小鸡等喂养它们,并不时在食物中搀进主人的一滴鲜血,好使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主人的一部分,人们认为这些小妖 是有灵的.但平时他们是如何使唤这些小妖的呢?玛格丽特· 穆礼博士在《女巫与巫术》 ① 一书中引用了1615年教会对法 国奥尔良的西尔瓦·内维龙女巫的审讯所交代的记录说明: “女巫不问过它们就不敢离开家门,而且要告诉它们出去几天, 3天还是4天.倘若它们认为时间太长,巫婆们就不敢违背它 们的意志而擅自上路.她们想出门办事或寻欢作乐时都要先弄清楚结果如何,倘若小妖高兴的样子,她们就放心出门.但如 果它们精神不振、模样悲伤,她们就不敢离开家门.”这些小妖只听从主人的调遣,有专门呼唤这些小妖用的咒语,咒语中 总包含神的名字,一般它们在完成魔法即放蛊害人之后还会回到主人身边.人们对这些小妖“比对上帝还信任,因为小妖给 他带来更多的好处,而求助上帝却一无所得”.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