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的类型都有哪些?句子类型又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21:38:43
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的类型都有哪些?句子类型又有哪些?
x[in#Isx W À}%I(.EqQ.3YU ~\3 4\#^DLۯ<#^r<*^U.8XfF>D+% /?mۯTL&~/1n<|={Q[ u`4 8t]y=w:VFX;C?~%0.aǫ|LNƲ.rgG?2Sw4Qa$]zyݶ0_b"OhR#E񞍴o(aXވ;=n.^9ztO avwFt-aѴ)@XEk5GC3jV_/t앎{9ivǘ<dtx0&vWX(x<5_K0R腌Ey!X@i%V0C1:~VrTaBC"Yb՝d"wiLy Gi 8~(^b^y-/NAr3dhK%3lq'WւXQ0l{r2kifG5lP{)ޙH-j,I9rk8)~o¯Wb:G\*w?CUyQ?^Oa'i׺ACm٪Rێߞم˴YvGE;HN uRjo^κr(3klN PN8~LdotbeD^Zu/}E)٠ti] 7-P;OBJale Ӂ.1BGh> y ^y #q'oVialElNA@vBbU^}^c F2뇤r-|~v@D5GxY61 NZ3A~wRtzmA=rD &:7TDِ2qmԶ9ee$͓ 7UX(~|+ya!ϲz'kr 0R(+h 'yv<S_dD3G vt)z+wADڛwF NWn E\A%nCBqD itTy-ט๜p·lZ"-bTe%:BsW¯T\0]kXgEcIF q + +vUNdpQ,H_RVn)(^srC$qk$^f*YL`<;aQ:r?Yp dٍP[?^3>f;5TfnY 2_d3旫TP 6"Gc d%=D#sM豊?x,q/4u);M<\,,~= {d4eKz䚜w!pنh%aUD̳^m@ mww1-ODdo-KfON]*":;Uߝ y4'zF b(I/iQhti  EQCg\5q,6xfj2Oh"rɠ-gahqU7zV :'#Y}aӝD^T+l;Iu_T "AlXKAw33MʯtRjfN1 )7=$w1r;k~ ٍQ$5;;&ɱٲQX ]v"Eʼnـ MFpQPdTwzg֞]0}UFV՝]pNjIUF7S%9d&@jJ٫EfixHU5P2:R{F}?'қS\Le >pkEdfZY!|rŴňS寮oYrgjdܵ:Z?WQ9l$7] FCb So U|(DV(DN6CO6$^t17H,lAgbVi4=^3cd8:2늩IYL˶;)9{'vH^ŵ]U4n$2*2':P n1 myJ-@&:Q9}n1X6QMS -'rb;>}"aom=#:ؤϏ S-!=1:~ȌH>ބ:CfF!RZ|T)?Daft0 jI6D ?X@吚pAƌ&(fHj y`PHY:b͙3גi)qq^|LX*4:[+LW DDK)n:"w15.Ae@L9\e= `::#t)˒"mxW!f0cLͭ)WDzi)348 uk}.d-FPrҋBȲ.IgnE,-Oc!Xvв*U< 425};=S}awDKQy Tja1ejrUGpN>\'\NYn>O\zm~'f <5ekSf3t0=D(pMy=몆?e ;0ntL&$\u>[ cGХj*f5=#Nh`ǧ o.xzmP˕x=PE]8g嵺%B݆2j=Ce;jD m$f-T%*3^DclnQSCTGj# *F E 7VQ@AWO z<-Zn(/hU`H|M~Px#DٙYE*JeqYS1x :sQx"'Ψ8 yߖ؎ƌEǴ"=7G Y2 T) iL ~d-%uL_uT@h] +a&k[x<ۙ 8::| aBr-]䛪$|S'd"Ŭt N;܎*z#±qP~/^]`&mD*[6$]7r&RV.ƿ];FV2óU7Q֮ xsr[{Y8..)'|RVr0\Ĩ,6jQI;=ѩD$FRk' 9e*x!Lqh}=T'r1%rx~6l76ګUv9Pmۢ >dI!̚|:2w !n.C!1Ԏ1~[=yL> g+tIpY`PiqSN -kOd0nRА1'T$Uj;^oHyV$"1t1m_ajןbR<ԧYmPH ]9k !9 ቬŅxך]]s7&~5#jhN X-oڸi92M&.SjqRK\ ;B7^Ēg/!'T NAAꨮ W Zcb*Hx0iC}>/rVܧ>(\muC;,Hs%D]Ve3Ee( 2PB# /3j> *c"ZAk iZPt~H91݇GyVV$Ȩ9K9lF*H#: C'QWҿy9g)_:؋nVx͟m_G&qZQVVRrKD˭`jɣiC4st5qRGLA^ [Sc wvvh#q~$Y3xlƧz^?~G٧ A6A'}6W_ ~QwGA3R~onQռ1[} C3}:Z{L.;R 28+5#IG[z_8)s[eB@ȥAy?ҠK_Q.pL)z>E'~s+[L逯噅ۚG#G:t0,)nHU;+--s{Qp[$“>^WYiY-U/A_99.O[֕?-M;:y%urֱ܂㖜!?_/2`

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的类型都有哪些?句子类型又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
词类活用的类型都有哪些?
句子类型又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词类活用的类型都有哪些?句子类型又有哪些?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俯身散马蹄
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足以荣汝身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成以其小,劣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①“……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②“……,……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④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②“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③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名词和形容词当动词用,是最常见的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