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7:18:09
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
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
于荆、扬二州.——(南朝梁)沈约:《宋书》
材料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3分)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4分)
(3) 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结合史实,归纳这些经济信息对其他经济部门的主要影响.(4分)
(4)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
1、特征:战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
原因:北方开发较早,黄河流域是人类的发祥地.这一时期由于生产能力比较低,而北方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于耕种.
2、江南经济得到大幅度开发.
具体表现书上有,这里就不说了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影响:为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并促使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