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7:22:57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x|Ys#ɑ_*3[UݒF6fgCKӳJH$n$HH* x&K7"2e/Dn!%Zu"2"2oɸ>TFnZJmWkY_~|=cUΝݕP]}URۃbK:S]5<@K~ޢ媧PȩF֣WnI =,z; lLz^puRJXULOxnxJʔUo#6j}N3=[f'rmg3^{QI@ƧVSNT&>=־۹׵J.z*t#U;דn}UUY38scYă[뭤ޯZ.Mw&h](zw\k- MWU!霵MpQZj=8%ÂNp^_qwgB޼@/V ׋nL%:& tHj]/pXz:PGqw^J^Ni,ͮ# \ /՝hQM/ʺTr &0&Q#5,,J'I~ V#)ݼҵKkuW/U@SMCMחay5OFד`ٯuXXe9ݦnN&NiDKk#*rn ]ܑ/U8Dɷe I7/@yѤN/-Jr'^wV,?^}-Hi83=$he4 \Ƃ=]䚬, stuLY5M'^N~94`"5 NIxnҌ/%oڅΌdX+NjhtwGk3!MCP3N^v4ݪIw0^Ï3r㇪YT{Eю{AU|닯'\|ҥwYmUTMD˔K؄lU6+ֱ=/0ENөӑPp:g: :jK *sc ^(&ިb>JZ#`/۸ڏs0եI5z^LZ_ڡ|I,{uQE}Z"V 0=&9Ϩ)ah{@L@ Pp 1:bUX'Ƈ\pv"|i߽hC{^l1κ]_zg;R^V%wk8 չqbnf_u.4*9`RZtfA_ʗHw Mf˃[|D +ElsoþOE yb+4]FJy{G0>w!~Gd/Tw/"< ^ZE/hyU U=VP4u>-nnŷwH}%Rk8EW|-xjV>H{cDs ɀnZ7l!'!}è3S}SI?=BI?Dh$ZcѦ ^IUCdt ԌN?VSvK_Ǧ[#F~>b4:ЀA@d0^zT yaa2*'!w%ੈ!*WРI+jJo |EŸ(ʝlTudp-Ay,5'Å3WŎYT[/H֩A/G2#T$!E`4˄(qu`PT| z|AB:O+^Rՙ i{U ~ ٬D[ W}g $jN?:-ڵK]P: a,2 M`Y% I~]{f),ERwIIUWq=)?~"~XnD}K'>@8:^h#N/gtq%^-t@"XP:t1kgɩnC'/5q;ndE;*EY(\{'$y+89pWIꚵr'2tb+:ktJNk`ۙB5I - [RzæwŠW_1΅O*.Q|f~^g(;?7//|?/iMð Mq{ S F_zI%JKwt mmt .M`$a[| a-hi<5 qMH%g`+A:[`xw#x#H@. U軁Jcfp>M%z 8>+O:6"]T*@+]Lt:vNb˰zk}=}HB8Ȃ5{" Y}&N슳)wKLlF٥Uib%l̯?Db'oc5=Fɣ u-ܳ%WIts]|1=N\dTT .ĤK+U_5ij\8!MWA`t!$IY򎶁$Nhޔ, v'K$JHHإSg؀@ GN:n%&uCշX y_C V:&4sanw("e.>0ƲFnTbG[˩ޘCH!z ,q2M$ Ϯ*`;Tsqog5ՍzY:S2v@s 3MEtY&p)ƶIhI-3;"?{t CS39/ ӧL2pn"J/8[~xs9Wx~n?7EFTaPgxTƏ"\bhzh*R9o@ܭ!~>Ba36bVĄ,X8wf[ >@̞,ӄK#j+6ܫ8I/_C~#;|vC+@01[ N[NbN34ɑˋĦW>8ؽ'!(=`k]".?L6'ė\c uPvԃ_<8M Xul{ 7NiN;ZUGUXVu+lcvjTuHzZCp3,&V'͢.l~rX`~6{)fV( Ggr*(c"`Q^lE(1(`q2v Qdݡ)tV @:d2)zLwcH0Fv( JJ>+7[4uΛ|:aok9C8jK2Qе;>򙤮ߐ5>ԩ gDW2kĿ;od'HS'0t0 aFFoCIa{@{s,NzCONm Y@K |Vb .S T2Pesہz. 3YIݏ䝩]w&ߝۏD sS,0ciVy6? [@Ynjլ%%AQ|&$.i|fo<&V?FƠ<7MJ!/G(Mf Sƒ4m/r&~dυ ̏MKӔ8 <͏h d9;5_X^9 ߆`J M3(l:@˫g~(캧ivO3 oGs9gDO},K3Q'x~6SJ >-ڇ@P L'MQ`l 2߿%f!ќG?!n8E|?0'a9❞hfeR فK!LRMhW'i ɟ&Dg}WNc1 dkf:[5 Uؘ~$|>Y6ʔq0J:.H܌#f&hraG i꾿n9O WonM OY5% e*J{>@vd9 #D` %U!17H9>Eet5C{/St"c0hx ў*m]a(|]Z$qqߧDP 0۠P:iԔy$B>AnG˸%{h$ILJ&Ђ3a5%nzQ푾ͬ*]!D?*;h_woثvq{3]9l'n:puLf9qcW @2mh_osޠL-fqZj.#L0AOPI}H2Ia l~ͬB(}ٔ}F1xCn &dEn$s 켛foMnn8UJ)I;MǧC[lTnނlEq 9u6]OwQٹiy}{B~ ~6nbi)0 ]Bj6~t ġ$:A9:kmu>p󊻼+>RPRd'' wإ#'%7$WO/!8@< ` m`LǸJGOjm*'Ko9$ǮYUxy+^<|5 خ;^Aw@`^Y Nc35u@j;sFۄC푛́.ĵ ^ `X>=G&懛eIX?|®9:bYk1SUa!, "|1àLR8y?3:1M̵h0'Wmisr1Z8Hx݋ N\N{~&4Z:vi:4\j($&9LdW`YV`ZrR>,#QS[PK me<"!{yH$2I/>ȫvR9p/{v¯k'ʦ]V| ,jr@?IдQ{i+8x"vx @M7 ZIy8Ef]G+',޹>NcYhNcd_uUxGM$jB쎳R{$HH~SdȨÒ8oݝ:ޙt /)盷UsHVmL|psIVu X`M/ Et3I_3Ϊ{.iB (Շ {V/l =ɶDl[{9RZDy!WO1ܢ?Mxa;QRVPV |%D@?eጒaP]>E> %W!FBFb7!_;E`ҜMs)}/< i@~+xlϱkv2Xo#DSzt[)ysgDDpꦁs Uƍko,rd8S<рǜ;5ț㙸L6iUG=>ى[c[IO>)'_b] k7<׿NÝzթ>%P)\N]v&ܘ1v3~:]=M5gnVtC3; )tܸQ:7T8A!vUUr]Чݐ>d`Jb{zz DNjk2wg ̉+RdD0Io-ڴYYI.utXz%T#ȺZ=WF0ś:#wOQdZ>h}[mӲ#]zbÂ7Y#F8ጥ I8g1K0p"d㊬ ~o8Mo@f\_ Rzًmqq&C^U{lxG?C%-!h qNj^;ͯrkc>\B)Le^$Y~!ƕqsB4e0ybωI?k4ΘY_;~(O?IϐtJE?}~9;{7@9XB䠜9IqY;q% Vͭry-O&ř8ʖhfK3F?'6m$OicfK@6mLdfnIwV,q9k`D[mjyz 'oǎܹNf"r;-aaJ;` ̄j5<@ e*a*uRgФr[n>H'Փ+n#jY U:-vɊOӊ%-\Mk)32,!;)*í 1[_ 񹏆f}ya!pL*tHpRV9H&۶YK)g godduP ic- U!nx7506Wh\mV3M獧KWWҞm4'F:׺vnB'9̓&ҳ4ΉmF4wHۺ[~{VҨ4HZA0/JC"oS#ⴚp32!D4g˓!rU8Iza y>5/)t$[wW`*3jDc+OrCIVSŕ`HSEzp$Yc*᷾p~u gf=7T!j1gs2'k/$NDfLz;+IyhNדa7$)&<;3p֏UAPSmgg4}Bꆩ>a^^c7߂Փ*Ҝy1kteFݺ8o`Ҭp%q$pj6Sz`"'vB= o8Χ݅gUuH$4& t3BL[0w_%_[wV׈EyT9w%$NSܤM:2ʇ4׃l ;uRPI(-RJ=ͬ,N&a%HFxLbq*,IYN0Ha҈rRR!< ] Mɗ#POʤ J cLǛD]+ldIt9wgȜ҃9?@99w0/ݶxxM~ ۃ^/aW}tvB \iH:.wrwu]: !?IDh]׿>,ҿӿ}_|vKE Q"QwT;*ᎊpGE"QwT;*=JQwT;*ᎊpGE?DE"QQwT;*ᎊpGE"QwT;*]T;*ᎊpGE"QwT;*ᎊpGE"!qᎊpGE"QwT;*v"Qn'*ᎊpGE"QwT;*ᎊpGE"QwT;*ᎊpGE"QwT;*EXl)IdgX-)cnOk0ي0-1#yE]m^ G S̖ETLRf4iX ԣӕ#!<&Ԥ"~rF[*d8(;8oyeh5웻%iLrRi-m1cgq6SAP#dEO`lW.T4,vt;Y0_y@@e3'#oG(O&0'nmeHr$ѥȡ=Wp*Ay @Y,3i#$uP~ǬoAax8}rDA|-Zvݮ)| 6EݖLE>6e6WD }'% .{n~A׬nK//YJ|:$My&O. IA"˓p!#9ȃdF ?zP\YIK⎗ 2 [rۧzR -+o/bZNe()CLVG +04K d2iIxSOR*|q _2ܥc XnGz rTGClnG%/:ʞ}8/X%ndvS=w E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修辞figure of speech;rhetoric 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
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

全部展开

修辞figure of speech;rhetoric 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
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概念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1]
编辑本段常见修辞手法举例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用典、化用、互文等。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做、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比喻
  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
  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
  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比拟
  20、什么是比拟?比拟有什么作用?
  答: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
  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借代
  21、什么是借代?有哪些类型?运用借代要注意什么?
  答: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具体代抽象,如: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4)专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
  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拈连
  22、什么是拈连?
  答: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夸张
  23、什么是夸张?分几类?夸张有什么作用?
  答: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B 夸张
  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
  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
  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双关
  24、什么是双关?
  答: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映衬
  25、什么是映衬?
  答: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移就
  26、什么是移就?
  答: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对偶
  27、什么是对偶?对偶有什么作用?
  答:对偶也叫对联,包括起句和对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有严对和宽对的区别。严对除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外,要求结构相同,平仄和谐。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根据对偶前后部分意义关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2)反对:上下句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关系。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的主要作用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正对用典型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排比
  28、什么是排比?排比有什么作用?
  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叫排比。排列的语句不限于两项。大都有若干重复的词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例如: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排比的作用是选取典型的实例来概括某种思想。因为句式齐,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层递
  29、什么是层递?(此题教材上没有)
  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错综
  30、什么是错综?错综分哪几种?
  答: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错综可分为三种:
  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
  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有一种特殊的错综,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一类修辞方式,也可称为互文。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实可以理解为: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仿词
  31、什么是仿词?仿词的作用?
  答: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综合运用
  32、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答: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以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33、怎样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
  答: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 比喻 | | 对偶 |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5432.htm

收起

修辞figure of speech;rhetoric 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
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

全部展开

修辞figure of speech;rhetoric 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
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概念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1]
编辑本段常见修辞手法举例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用典、化用、互文等。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做、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比喻
  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
  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
  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比拟
  20、什么是比拟?比拟有什么作用?
  答: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
  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借代
  21、什么是借代?有哪些类型?运用借代要注意什么?
  答: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具体代抽象,如: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4)专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
  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拈连
  22、什么是拈连?
  答: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夸张
  23、什么是夸张?分几类?夸张有什么作用?
  答: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B 夸张
  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
  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
  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双关
  24、什么是双关?
  答: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映衬
  25、什么是映衬?
  答: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移就
  26、什么是移就?
  答: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对偶
  27、什么是对偶?对偶有什么作用?
  答:对偶也叫对联,包括起句和对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有严对和宽对的区别。严对除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外,要求结构相同,平仄和谐。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根据对偶前后部分意义关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2)反对:上下句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关系。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的主要作用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正对用典型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排比
  28、什么是排比?排比有什么作用?
  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叫排比。排列的语句不限于两项。大都有若干重复的词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例如: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排比的作用是选取典型的实例来概括某种思想。因为句式齐,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层递
  29、什么是层递?(此题教材上没有)
  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错综
  30、什么是错综?错综分哪几种?
  答: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错综可分为三种:
  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
  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有一种特殊的错综,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一类修辞方式,也可称为互文。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实可以理解为: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仿词
  31、什么是仿词?仿词的作用?
  答: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综合运用
  32、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答: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以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33、怎样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
  答: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收起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

全部展开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比喻
1、定义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