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的区别看《资治通鉴》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唐王李渊任命自己为相国,加赐‘九锡’.…… ……唐王只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其他‘九锡’的东西,都退还给有关官署.”也就是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8:26:35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看《资治通鉴》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唐王李渊任命自己为相国,加赐‘九锡’.…… ……唐王只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其他‘九锡’的东西,都退还给有关官署.”也就是说
xW[rJ]@z&|8ntl@@1`m7cl a bҭ,I_9Y%0f"R=2O%>M&#%u6֠.\ ENn赦j$焙- D^ۨ<r&"bE :a\S>O/2p *h\ҽ0\= h@I)ږE&30 ,9ʌ޿~btG 9Fjxf 0gpt\meDGOm) Pk'eMeKVJ $@}sbDTѱNAfa#wu 1 Z>3EA= 8]LF(=Lt1j\T48A~֐|_gZ8,d? Q΢Ջq'1;WY'\>yem¸d\\d # QA#0><@bP` PƖE/$ hw]S[FӞLjLv*T$i(4j7pqKi}-daE9hzz&}+gco `jmuhry^cqn@ Ci?Qqx!OEs:'l{0u Nz5iVzx0;A9%H0@B1r3У!9>9uX{NZ_Qߚ{hLSӴ@ {*&b,R, ENUBljT)7 rJL`>@='UWr] uux%LhcqYF:s; Ƃwzed@4lRp{F GhgblϘf˝T%#>?Stʢ)!S**>NwwE|p2$U);mwzǡG#U:q5i- --kv;Pr?hAp y7I^VO)T,m$^\zvuWzӴGFYc$\wloo#ƃ=tV!0n{V"K€z. -Jvcg8˖oQQD[9 ,m-&cl7F&ˎ.ό_fsVp{kٚyXFt1۵xy{ps -@Ѓ@=Flߒ-J6RbU@\'BC>H03{dV)ɮKV {x]QAϫu3|)>*U5t7+9]P׌G԰Qo&l;aeQm^mL^Q+r ½/M}wq#dsnil*QxϿ ?2n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看《资治通鉴》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唐王李渊任命自己为相国,加赐‘九锡’.…… ……唐王只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其他‘九锡’的东西,都退还给有关官署.”也就是说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看《资治通鉴》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唐王李渊任命自己为相国,加赐‘九锡’.…… ……唐王只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其他‘九锡’的东西,都退还给有关官署.”也就是说,李渊是从丞相升为相国,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啊?
我查大的《古代汉语词典》,上面说相国就是宰相,那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最高行政长官吗?
那时候还是隋朝,李渊还没有称帝.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看《资治通鉴》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唐王李渊任命自己为相国,加赐‘九锡’.…… ……唐王只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其他‘九锡’的东西,都退还给有关官署.”也就是说
宰相与丞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徽宗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高宗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孝宗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