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6:43:51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x|YoY_q-v:1` tPtv=)*DEQ+Idpdƍ>_sw\ʮnCɈw-o?^EU޳fK]Von)sN'boӫcԫ]we R•;pGT;7a4|oZ7^NG7=k*NoǯQdct=f7lR%ZmwYn.WQ<:ԣ[M ;d֬`G?wjࢷ2J\bFU=n75s7d shF{+Xo5 wABl wIƹcێ]bٯ'Ǔ;kn5~7?j{qryr}!G+}^*mg-s:'TvūC j,7>aWor?~9?Ti*RUU9XsW^7(^p aV"C7*ܩ܍wrpEp6k=77nV Tk}Nse9Pф?|rWI]5In:-jx=M!s" 'hjڝ]腊>ƞ:<8#ps+]Ùߜudŷ˨jZ~Bsꍲmuײʽ_wQuRªvau-XJ wuHJ  ms|h3ܹRxbV.[**Uč[C,׭{kٕN\wLE{<*"4LG~͏_XT W{u<z7ZN?o&,`BOp}t-B ~R=| sJ߻x wbMN\s79Ȱ8rM8/܀fi˥μ\pdJ׹{8@dK/^m: ^d=K5V:E因ʔD,fbf ׯsK|WX ' H?}O ӻԳ P2#[[EG)k),o> ^y{«%|X⟟p06 ֓uc?'v?,,Y\XznQ&p6= ;mpk8$II<Ԙb p1}04@U [ڶK ?}u]Y;*#ph+tiӇ +w+ք ڏ&'umjpIW Įjv <?‡@mCFD8-!ߌ9r7;N5F~ca`$7'ݭ#oq<.X ,$ɵLTH W?Ox88!M.~@2'Ӊ5m`%acghĦaR`}I8*5>.T~=AYď>1=d$9Ӓ ]p4`).r=.Ё-!!} DCZ;|zs#gs>M%%K8}JjCdbfBխ T!F3@Y*=Ut|%i΍qrvҋ{} Kki>ok@77 8ܴ]!{x@ )u&#q0dJBkh%G;Z~9ɡ &߇3I8 M/rDPvk\h[r'':7FˎbjM o26ڵe%SbEnC8'LqJt4?=P|ŜKK{;1)A@iPsђesttG7{EQ $)|^x-N^\ykE1FzTk{I;K^z ( `A!~VMBgX~HsK.\ۦϕ 11gX۶hov tDD\ f QۺT6:e!tRwt\ kNo7;BdhCӞ=OVp7ݑpaI1( j>$ۤ,C1Π=WMc?Q"VfޫZ!) L k Pg Vj7^z9*m8|ȖșVAII Aw!L'5 n~V(sb -3 ֭g0nPZ\w`-Xe]Z~zA%fCR6`D0NRcL&@QP5v&gZQ\F"1j@Mv\A&p(D-B)4h֎0qO e:*j cH%dN QiW BH^A1VT<>(ZѦ&.:΃ܩXֱ@*">ivNvI*ׂ06"@>Z<}:qќQ0Z@Cܯ~57΂S[pLT]}@7D3QqAjgT{ӻ?Ž4?~:=%|(@Z>% L_ Hn⒪hAg`j,G"M!Y2a~( ˘#Z@H熀 -\KlaQ󗰑" ^AQ b 19M.7~ d}ڳ^[[hin19Jd# ͿX-b:Q*J^e fͬ.`8ve~`oL;k¬GƺM>!֣w]/Eᜦe"\c@H׈4ǿ:JxbbuAa^7 JW|b492>X8g_~bI!ףjgTPCF57 ?E~;WyLqT?L+NC/$ֳ q kEAecNuD֕n!u$+EV|3HhJ@j]=!-UJQ8E@"2m$r " 71I]P݊,On+m[&( uS[WvCٯǼ#.I$U9~?JJf'F ڈlܣ-nM@Fb|T )c/8{ɒE&F[LGKBCM|Ǩ&( a|4=:aW;% d}ZU9Ic6,tA ,?hTTuM湱 jGv?PGاGa2"לիm {}?1vsQڙi»[NI{WZ>@ϺHng2[P YN(Y,dV_*DN -Yx⻷Ko7KK߼[|g* jP~-b Cn?%i EbV"B8G5,aFBv?p|'O(|9=!.ZTZEu+f`z\k&~o5{*a8™dK%N8)F,KuX1`IAѭ(J-,sef(EL)CАAjF)D(1 ^,H4Z܉pd]ȲIB|R;mrӁeoܪ x׈C/B ^dOtM@8aw֘ff$(p teh᳒ !iM # 8]n4ީtIPwfWgˆ`2X )]եv-5x&_~ .[ +Imjb=fw7~k5W᠒}$dјB H!=/Uk'$Nos P7Cj2dJ7~45'_JZOU`To VdPdr1c"we Y*XL-н| ۅFc͌͹ ~Y`%8?Sby\hʥA'[7jSCA.j!d]R7&|uH= T 7hВ O! ߔSr] m9}*rAr]e/2 B~d-# k3|4 /FMjSw`-8UU٢wWReJS;#J͔T!%!:Zct/g?/>?0@Q<]Ǭ 9OATyy d: yuuO=9DĒ`cq?P5cZFT*&u*U;xoҰ9#k5nH1GH8m % :C";_ _l (ꜛ ̪-6~V˪֚`PNDbVICGCha!gJhNenO9TlB$ SxgH3}LB:{n*8Nde{Έ{;HƈOn:s.fS RҞlhd's~dF M\0ѨUv& $%.龫:3TѴ_8cK6L&$(md$42"ThKQƿ1Xb 3s!g)ҧ6c61"8frZ%ZXP(rLƋWo7[_a+`r V'Yv${z6ӵށ֒;.qus&{O_I`%掠rɝykyzKw/Uaiݸ삀o䜾2dZ7lŘ`uvXh12Q~IeS,lދ;Qwti2\7Z~} %U5r;gZi՘\=!=*Q4A0*h@TٵTPFś 4Y&e4# P=+Vg#a"E-S #:Tf`=x$5*}i@74Zs7F娀7^]Q{W LSA#Z7e}P|Ɩ=7/}lIII%c$԰a^P< l~H1gǰc˖:nOkBRdI@K9UmAMAP{.ݽ]q7Ua WM0OL,#։Swb:F0DM;L (6|#9#n3d&`M#l$?XR)M^Aܽڐ }zxB>tDEX؝-$*Vu; :g%g<40hJf|V 'X垤 [̩@f,cuFU>$~ϖy/yR͌hY!94U+0PDg 7A6N9 S)0obۉʮ<&ſ:oGӺ&mE rBDiV^[JTÞb1L2alA;i+e)bN˖tL,?͹[zKL{L]Nl[|o+*ߦA0Q  {}aּ2jTl^yVhvo}̶tOzŠ%,]k @`w}Bba|@*YU2ִF怉GA/nJ* 384(CJ[M@T.=nNJ_8o]>)uGKDkx\M@K{ ׋9LigrC1lbf;T5~|#G;af gɔw$IMh͵-yepj73k%J7hŦ:XKmݥo.񽲩Pk+C[k>;vwUYVG -?UNf"<鬧nكٴŔ<[e6͔y\ ĨP,Q&s{߁”gZvJ P h*.uFgvJ.Ǭwl]l%C1,&R$[ A>\w;KKXٌl!yO\x6~C:9~t3ҥŷ9aSa+!>~"%έ"y_H G^!'}}Z|y騝}>{DRF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感悟数学
曾听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²,因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9²∏+6²∏=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无理数
无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有理数是所有的分数,整数,它们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如7/22等.
实数(real num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 4/5=0.8, 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414213562…………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2=p/q
又由于p和q没有公因数可以约去,所以可以认为p/q 为最简分数,即最简分数形式.
把 √2=p/q 两边平方
得 2=(p^2)/(q^2)
即 2(q^2)=p^2
由于2q^2是偶数,p 必定为偶数,设p=2m
由 2(q^2)=4(m^2)
得 q^2=2m^2
同理q必然也为偶数,设q=2n
既然p和q都是偶数,他们必定有公因数2,这与前面假设p/q是最简分数矛盾.这个矛盾是由假设√2是有理数引起的.因此√2是无理数.
[编辑本段]由来
毕达哥拉斯 (Pythagqras,约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400年间),从小就很聪明,一次他背着柴禾从街上走过,一位长者见他捆柴的方法与别人不同,便说:“这孩子有数学才能,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学者.”他闻听此言,便摔掉柴禾南渡地中海到泰勒斯门下去求学.毕达哥拉斯本来就极聪明,经泰勒一指点,许多数学难题在他的手下便迎刃而解.其中,他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能算出你若要用瓷砖铺地,则只有用正三角、正四角、正六角三种正多角砖才能刚好将地铺满,还证明了世界上只有五种正多面体,即:正4、6、8、12、20面体.他还发现了奇数、偶数、三角数、四角数、完全数、友数,直到毕达哥拉斯数.然而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弦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据说,这是当时毕达哥拉斯在寺庙里见工匠们用方砖铺地,经常要计算面积,于是便发明了此法.
毕达哥拉斯将数学知识运用得纯熟之后,觉得不能只满足于用来算题解题,于是他试着从数学领域扩大到哲学,用数的观点去解释一下世界.经过一番刻苦实践,他提出“凡物皆数”的观点,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世界是由数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不可以用数来表示的,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毕达哥拉斯还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了一个青年兄弟会.在他死后大约200年,他的门徒们把这种理论加以研究发展,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天,学派的成员们刚开完一个学术讨论会,正坐着游船出来领略山水风光,以驱散一天的疲劳.这天,风和日丽,海风轻轻的吹,荡起层层波浪,大家心里很高兴.一个满脸胡子的学者看着辽阔的海面兴奋地说:“毕达哥拉斯先生的理论一点都不错.你们看这海浪一层一层,波峰浪谷,就好像奇数、偶数相间一样.世界就是数字的秩序.”“是的,是的.”这时一个正在摇桨的大个子插进来说:“就说这小船和大海吧.用小船去量海水,肯定能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可以用数字互相表示的.”
“我看不一定.”这时船尾的一个学者突然提问了,他沉静地说:“要是量到最后,不是整数呢?”
“那就是小数.”“要是小数既除不尽,又不能循环呢?”
“不可能,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相互用数字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时,那个学者以一种不想再争辩的口气冷静地说:“并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我们现在知道的数来互相表示,就以毕达哥拉斯先生研究最多的直角三角形来说吧,假如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就无法用一个直角边准确地量出斜边来.”
这个提问的学者叫希帕索斯(Hippasus),他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是一个聪明、好学、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数学家.今天要不是因为争论,还不想发表自己这个新见解呢.那个摇桨的大个子一听这话就停下手来大叫着:“不可能,先生的理论置之四海皆准.”希帕索斯眨了眨聪明的大眼,伸出两手,用两个虎口比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说:
“如果直边是3,斜边是几?”
“4.”
“再准确些?”
“4.2.”
“再准确些?”
“4.24.”
“再准确些呢?”
大个子的脸涨得绯红,一时答不上来.希帕索斯说:“你就再往后数上10位、20位也不能算是最精确的.我演算了很多次,任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余边,都不能用一个精确的数字表示出来.”这话像一声晴天霹雳,全船立即响起一阵怒吼:“你敢违背毕达哥拉斯先生的理论,敢破坏我们学派的信条!敢不相信数字就是世界!”希帕索斯这时十分冷静,他说:“我这是个新的发现,就是毕达哥拉斯先生在世也会奖赏我的.你们可以随时去验证.”可是人们不听他的解释,愤怒地喊着:“叛逆!先生的不肖门徒.”“打死他!批死他!”大胡子冲上来,当胸给了他一拳.希帕索斯抗议着:“你们无视科学,你们竟这样无理!”“捍卫学派的信条永远有理.”这时大个子也冲了过来,猛地将他抱起:“我们给你一个最高的奖赏吧!”说着就把希帕索斯扔进了海里.蓝色的海水很快淹没了他的躯体,再也没有出来.这时,天空飘过几朵白云,海面掠过几只水鸟,一场风波过后,这地中海海滨又显得那样宁静了.
一位很有才华的数学家就这样被奴隶专制制度的学阀们毁灭了.但是这倒真使人们看清了希帕索斯的思想价值.这次事件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们确实发现不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无法去量准斜边,而且圆的直径也无法去量尽圆周,那个数字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6……更是永远也无法精确.慢慢地,他们感觉后悔了,后悔杀死希帕索斯的无理行动.他们渐渐明白了,明白了直觉并不是绝对可靠的,有的东西必须靠科学的证明;他们明白了,过去他们所认识的数字“0”,自然数等有理数之外,还有一些无限的不能循环的小数,这确实是一种新发现的数——应该叫它“无理数”.这个名字反映了数学的本来面貌,但也真实的记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学阀的蛮横无理.
由无理数引发的数学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
[编辑本段]教训与反思
科学不等于圣洁.科学家不等于道德高尚.这样的教训古今都有.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Hippasus)发现无理数,却被老师处死.
历史的教训在于给人类以教益.科学完全走出政治强权的阴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阴影,这在今天仍然是人类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控制论的创立者诺伯特·维纳的话提供了这一事件的反思:“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时候才能繁荣起来.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从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这种假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会由于瘫痪而导致灭亡,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没有健康生长的基础.”
事实上,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标准与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出现必然形成相关的评判正误的标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标准的限制或压制.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两种科学的悲剧:一种是推行错误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另一种是肆意创新所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聂文涛面向基层医院适宜技术培训讲演中说:人类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标准(John rollo标准),到重新执行“高碳水化合物”标准(如北京协和医院标准),这期间无数患者因为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进一步丧失了健康.医学界要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该讲演引发的强烈震动,正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科学伦理问题.
斯蒂芬·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原文中的两段话:“(卡斯特里奥与加尔文)在这场战争中,存在着一个范围大得多并且是永恒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随之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这两段话隐藏着这样的意思:(1)应该给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说一切反对异端见解的人必须提供证据;(2)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无需在此之前抱怨社会的不理解.(3)所谓科学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改变人类原有的认识.因此,选择错误是一种权利,否则就没有科学探索的合理性.
黄金分割
最近我在家翻阅数学杂志,发现有一个黄金分割,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这是一个完美数,我很好奇,就上网查找关于黄金分割的知识,总结如下.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科学研究表明,0.618的位置经常成为自然界乃至生活的最佳状态.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数列开始,它的前面几个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斐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于菲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菲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0.618:1
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可作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4/8,8/13,13/21,...近似值的.
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7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最可宝贵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例方法.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发现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就发现:如果将一个长度分割成大小两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的长度与全长之比,那么这一比值等于0.618,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
稍微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节目主持人站在舞台长约占0.618的位置,会更显风采,若站在正中间,反而会显得呆滞.一个体态匀称的人,膝盖到脚趾与肚脐到脚底的长度之比也为0.618.
有趣的是,人们认为乐曲也有“黄金分割”.数学家对莫扎特的乐曲做过分析:莫扎特的每一段钢琴协奏曲都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显示部和展开——再现部.如果计算一下节拍次数,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节拍数的比几乎与黄金分割完全一致.
0.618也可以用于健康长寿方面.人的正常体温为37℃,与0.618乘积为22.8℃,因此人在环境温度为22℃至24℃时感觉最舒适,这时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人的动与静也应该保持0.618的比例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这是最佳的养生和长寿之道.
就像圆周率一样,一般情况下记到3.14就可以了,在工程上也不过用到3.1415926.只有航空航天等领域才可能用到小数点后几十位几百位.

今天天气正好,老师没布置数学作业,很高兴
借此讨论下,不布置数学作业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