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美丽景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50:03
观书有感的美丽景色
xVrV~;JҦJzgfU3'Ya3uloR&Ch=^y~˗84@6$ℜMrQI@0 A*Jv!S4;7ب [YYu-]vFkS-Yп͔)mki]Օ~wwU[4=$v€*TD) x9w997)d>L\ɗv]\~mpac2n O/S]v_Z\ X uqnh-X?\9*+c;B4`X *70*UhSGMQu=RmW )eG)ĢRU]cFhlc 8FEp 0j5b۫~GvSKU#+vsN>v*.qGcQ-4=]IPPL9&jǭa 3#30AuX`;a*%TqLQùGMt^B]M}0`I @zi8jzn%d6_`r&6!(('W̖Zx8*[Ѡ9W& a?Wy!ڍL Oyo HKb/4H}] 30GQZ_&:+&SQL,yo%rJC-CgR7 Г2wmEm!՘?n;RڷwFNa @ $p/\]Ȳ4' F +~lZ$=pݓKaETr<)3.m }6zl?|rť";@L ? 5;bV .P!䃜nj}pjWL!i{S`qllݳ._<$p &d[1aCA{J-jG:c+o ח>xB*QѴq|֢\Sׯ9y_h

观书有感的美丽景色
观书有感的美丽景色

观书有感的美丽景色
《观书有感》赏析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