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课后题: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分析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2:40:50
《山居秋暝》课后题: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分析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x}RjKؿw/"r ⍛r'k_B1g@=jWQ"Wys̙?/Ef84ø"4\pU~}7ro6~i=-R򊳿E.~gአ4Z[~hkUY#^jM?LH.<_o(([жX^Î9՟}&cڴ']3v\uF[JK|T~U~90GbU=xSH07JX09oިau?0ILqVibvpf0WDvf=Xt2 Cl >Oj}ݠo"ݠԅ}~ $j98nNA[dfX[xɞ+k h7vxٳx?M)ķ,WS\˼ZK"c l=CĜFOU(LhA-au0S{=?{vYp H@^O^>OLA,pEq='}VEbGVbSި=p= Uz߾Sptph#3+SbS2~5/ 16,KA5Xz 靻Jwn,ccnZgwd0Z 2L _Jx,gުݺX%'ak7~+xpރ"Հڱq>Ht׷冘ȤGl'D]0 <m'r>^v >UE~fJ4jV1 >#c8 vd# X2?L f# N]2 m],$Ӎw z>bv"` yB5ypղ3vq 6VM-V% 6ąMZoaç5{v;`7Fܺᐦ{C)rޡ=aʀN)V\=@Zx! <8r*[{ЩK(r7Qg?+mx4ht"IWX*F,9zh3oRj {Iļ@\R$H!:(5gR* !8Ҧ2T2Bs@X\ækh&2!|W3˧*%h/C|%?شqř^x]Xp!~ n2=yw܍pğbF$ NE*RMs\ӷMBp76&xOHN:0֒CC{&yKd )K _Ord~?`~ 29$vy b^xp3Wr0z\3M*HI}N ao~9oƯH4DX}(Q> 2iဦ"vܺ2G(ּ PS%ۆHcάзQmڭ7{;y3좘#ُ-0(?8 %DAiF‡ m&+[SQK9 j-NU0yn}meoӌ3{oV1H7͘KG/ ŀnnC)1_ꖐ/u[7{53&ܯEPʍtiԌf5jHbO$&a4H=)!ܟI;4 #rl|O-N0ؑlkp^(›=KSP2%ɂ a\sڱo#M{GԡQÛ4q8t«}baEL"MI!Q ~Qûdlu^g\Y|Hpl2ocA4#z+)HG_9i{Aƀ3YBU)~g 3LFFEm &'i+]Fuz{"Q_t6 C豻_YQP`۲xǒѼ,D d$U.^^.B=B. /`,ז~^Fz$z^(K4(3\;lڗ!= :p: #正la Ԟˆ^F9W\:eB ejVsbj&a([8Ai ɰȘa܂n zo WGKīeȣסZ(dxs5Q~Im(:tޥOlע4oP/n- vr,"˔K!Oݑ g#>a*{Ə)c!XkUQwy ac==&g!#g,xr;Gdᤕ a\%oiݽSSqV^t` u 6H\lOL@D1&0D9LMqd'$䘘dw nB G͂C} D#$i/Ns,1V I_Bj+&8J` aw3SHҹ.F2,4>`~1}aFSMx "xݮ ;ݘ{vk+ʣ%Jytߓ)쿰F6mcPm.N]֋7;#$gaA%N*!r\FtJ8hC0بx [%3W&}Z g3͵]=bQɾ_"Z 'u㓝W!Z* ȍIH7ZO{r0W.M,ĨedN2ʭ%smu-vI^/VI3LӋab+MD |V~XQ|z$ZRF-la"kp}Wx`7>k;dnH0D+6O~-tDj;:ɗvI~o,1B!n VL#,Lu#4tS6#H"wLkяޗ.Ւi)X8ϲ)>F`ޠn&,*~ ϵӦӸ˿OnwOohwM뢽7CEœLB8ZW$S-0]`E֓g/v[Z 7pzU_4xCLJ$%8MZ'Ҍ y>4W&7! `ת 9Ai\C:N2z${p@+z*-Ϛu eH5ݽ؛ ׶@3u斅̧d_ 3T-z`N! '1hnwM^i-PMakrVl*04&ixH' Mnt tY&*e kпƦuVҤ٢8o]@3k <^\(H*zua-/{C&= 6wz y\>l[K783O~=lW^8-7D e +}V;O+XrabӍ`l4O 9ѦQΤ4n8_q{bNvK@8d&DIyˉڊ}ujng. tJlu62çanͮ5@?WG6+ 4EqhB*ons҉zپ-vo5  Yr&JDx7[Z@Q,i%<htH15uDI{AQ`ai0QFؗ vGz8nX)J=o5JSkN&Ṉ{!kx .poboUu-rxDzKJfP *~S aIu[o3ywh~eԖO.ą8tus{1.,p_JmMslMHc` Kohȼm?QhF?:հ1&XG2-Ky onjG"OjA @+iَ$m$6dXkv2ANC0$7Θj&D=LeiH0[!d$ grw:ÆO@yڠRrРlΥnSj\OYm jB,VqUDld( *]ALpxQʳU82=; v pWdG̻kQ:^PjwޚnΚa/y,hW7$&Rr.q&X!!vfc"ų;dkC!ݪlV(4W/Q7u ; k3e՘b9hPH[{xRp;x :[Ůס1CŰLRG]jMK]=ڤO-^[z lRn=3Wop6p&tG:ig,fDH`_#Oѽ:I+FlS{y%*-O=Y}Eû츼 DMS$UrC]F 㧢<_B|zO[fKw`w,wTH0:|(Q|MZQi^lbc>$g$cGf̔Kv~N396)3/X* IsJ5DY9]{p+ H$] |J6] Irp5? /-ITQ(3Ƥ4glZVR"ltrP!\ݭS^Yhɫ{JN"oHKTֽ2ƽi3'fxmbU(r֐= j0GxXBpD '%(2K~)8W+WKρ-oܑ ft¡lMUɼ J1".W53J%88Fp.N u`G@SJFJq'~6Y* oJ{ܕe\4* ?U2 #  &>"1&bȱ6UK 7)<-KÜr__ LK)ֽeO7MI>أą SE1E&vl*gsma۫SKzFx- Fv*Da׋ #o!Fת)04|lyf/G2Mf;BΡ].3{  z%T k:2H&2,('B{FU,bQ!^ bk=V,VQ+æi8$9:pӀ[Ywq{B o-8W @dcz%ؔ[s(޴}K b~m&4GK ma5h{{3o@Ė޵>f<=ٲxrua}7!p<^Ns yiojJX,RK5Z|P'([ 8=݄Q0Ci2v )_'qaO<Mkl ͔.7J.L.‚-#?-1eHH+_)_p'g9D p6B/"wtvC5e{]kOt>|&2N, b Oxfol (y 9i[dUV9ҧ2]C^;xYǜӧP#p;;sx%>@KhRU*`ݛȜ sogװ4:ֹuc{Z[![k U@ x(W~c|S,Y~ XPĺT`/y{r߹vJ@'w$1RG֫߹kMy=GǷ6y.κ|%T_G]~uue9tuII~t.s9s._\\>q1ǰl}2k'wXG~jG$;-??'<8ݖ'CW]n [ďv9wasJ'à4{~z@?ylk8!IL!%ijy55 xay[H' [P]|}|EVuaB.P YF18_#vg۽'.P1]z|J,8ӴZ!_B;kFMW@Gj5G_Լut1K=I^ei&#$+^)qrHz86FN\P;ӚkHv[$04r^yNGĤU-jzNe*um ʯ :f p[ >578Io?GاYYRKi--VNX.WF2#>83Wyr@w\H}SrE+䎏װӐ>%|<JB=^_CLy ,N,a/呻5@u|S|D)I fHoΰ@ 1M$gT_ JfO ɧԟj>P*-WǏB$Hjc|]F|ǧwA9g+Ú.3N׃5egJY'CFU&a7MGYN"+u  I[ju|2I{iK^A=G#udɨsxn5d|hɼ-=^=]!-{h=>}D_'dcpnH #|hrmjx>`ʇ-ג hS}\#ZJ遰er6{z(I& AH">roFs:1!LQEݸIG_ cm Tr ˒},ŧdz[Hʑ-?($$ Jz&ג26%rD. ܛ&|W]Us2KzhothM|+8C+]XTk"l ԦA&gx6xM ?X8>rcj烳ZEH\C2ya??.r4EW4 ݎI ju3cOőK5:VVWTm9VýxSSx-@jW.fk@)&-ul7K /+Sc#3z$ g"ȍu]ixkETn61|sM<ЦA.fOEHqp~P- Tdx )~trYD3p*‡.pMαzW{gE6 am&O gҶ|7WQ>ӛB=^ Kғ9wmj=K"=KU9Og/y{"=Nk\d\ykMǴ*SE^QyHEPWN0#zSDiBOn"+u:rbn,ʓ1qW?/˦O֋

《山居秋暝》课后题: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分析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山居秋暝》课后题:
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分析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山居秋暝》课后题: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以《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分析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相兼,俯仰结合,具备了画的各项要素和特点,写出了山间居民的日常生活图景,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四)诗中有画
闭上眼, 具体品味一下王维诗中的画意。“诗中有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诗入画”,如果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看诗意能联想出画景,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画”中饱含着诗的意蕴,兼顾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为上乘的审美意境。本诗 共五幅画面――雨后初晴图、明月青松图、石上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

全部展开

(四)诗中有画
闭上眼, 具体品味一下王维诗中的画意。“诗中有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诗入画”,如果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看诗意能联想出画景,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画”中饱含着诗的意蕴,兼顾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为上乘的审美意境。本诗 共五幅画面――雨后初晴图、明月青松图、石上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王维置身如画景中,写自己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情景交融,以景传情,虽然全诗表面不言情,但字字见情。而所有情又因景而起,由景而发。
全诗还通过远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到中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再到近景“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三个绘画层次,诗着眼之处全在景上,由景生情,情中见画,诗怀渐浓,画味深藏,画意萌生。

《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雨后秋凉的感觉。这里"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也用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
诗的第一句扣紧了题目中的"山居 ",第二句点题,总叙了雨后秋气清爽的自然状况。接着两联,都是从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中具体表现的。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静,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蒙蒙雾气 。山涧涨溢,径路石阶,淌过清澈的流泉,响起一串淙淙悦耳的声音。以动写静,动静结合,音响和画面交映,更加衬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而接着的五六两句 ,诗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使静谧的山野,顿时充满了盎然生机。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 ,那是渔人荡舟水上。这中间两联,先写大自然的幽趣,继而写农家的生活情景,诗情画意 ,把雨后秋山的风物,生动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诗人被深深陶醉了,所以诗的末联,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 ",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娱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示了归隐的决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一样蓬勃多姿,没有凄凉的音响和幽暗的色彩,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不满。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山野风光,而且又是雨后秋凉的时候,写得这样明丽动人,并且认为"王孙自可留"的原因。
总的说来,这首诗充分发挥了诗人身兼画家、音乐家、富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全诗在以动态为动力来推进艺术画面层次分明、舒展连贯地向前延伸的同时,又由中心思想做为一条主线,把各个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美妙的立体感。特别是中间两联,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明月松间照"是一幅画,"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画;"竹喧归浣女"是一幅画,"莲动下渔舟"又是一幅画。这些"诗中画 ",是诗画的结合,它要求用字讲究,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字,如这两联中"照"、"流"、"喧"、"动"四个动词的运用,就十分精到,它生动而鲜明地烘托出了这清澈明丽的诗情画意。无怪乎苏试评王维诗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赏析一】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傅如一)

【赏析二】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三】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写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迷人。

=============================================================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恍映在眼前的却是一幅——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由下文可知,此空非虚也,实乃清、静。“晚”字亦很传神,曲折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心、慕秋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洋溢着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人生之感。
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知,上述之“画”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社会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亦或本画、本图)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模特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因为“远山无色、远水无波”,故首尾两联实是背景与画外音,而中间两联才是浓墨重彩之处,因而我们只要紧紧抓住“松、竹、莲”这三个典型的表示诗人品性之刚直不阿、超凡脱俗、典雅峻洁的意象,并仔细体验作为诗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与渔人的质朴自由,本诗的意境——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就美妙无比恍在眼前了!

收起

)诗中有画
闭上眼, 具体品味一下王维诗中的画意。“诗中有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诗入画”,如果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看诗意能联想出画景,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画”中饱含着诗的意蕴,兼顾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为上乘的审美意境。本诗 共五幅画面――雨后初晴图、明月青松图、石上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

全部展开

)诗中有画
闭上眼, 具体品味一下王维诗中的画意。“诗中有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诗入画”,如果仅仅把诗写得逼真如画,看诗意能联想出画景,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画”中饱含着诗的意蕴,兼顾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为上乘的审美意境。本诗 共五幅画面――雨后初晴图、明月青松图、石上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王维置身如画景中,写自己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情景交融,以景传情,虽然全诗表面不言情,但字字见情。而所有情又因景而起,由景而发。
全诗还通过远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到中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再到近景“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三个绘画层次,诗着眼之处全在景上,由景生情,情中见画,诗怀渐浓,画味深藏,画意萌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