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怎样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4:57:41
庄子怎样理解?
xZYR#YJ0*oʺ7 !4 b 2ABb*;*?m_>?QSݦ=D7_߿_Պ8]3v6s3M%Q  _f.Y׵%q*O}4fVs} &x^`޳{6+; Om7hl({^օձɽtw[ߏopet9Qtyj`|knj}S77܊F`^: ;:UV# o/e eL]+BKXqx*-rͷr8ڦ6h`6p~2uѽu0 ({xg7VXԥ CCJUWR1Kx1W 8XjbHvFٕN,}\ҞIVUДT|]FSجe98"!2j~/ܛ3%p>`A`YVQr?|*k@9Nt¨%*fY]!.Q~jVBDB˜t aw{fꎌǙ#S=`fsπ<򼦖3OOk&3Bě&nxӅy̬JŬD`kuS3[ûo4 %&f;mΘ˜J "~ y^P]en vri* М1B;J7YMqK{65է>R("zϲ8?Q9 "Dp6$sSգ\'Gl$+ORBuNaiv$O6 'I a鮍LnAЖ9拳$[QZTԮ&UhH5. vWDSD&1I^" -]G1%8h"N%Dw!u1D2^0okXO7Y_ܓzlu$bB;W~0jqƬ[pR]W8)Y#iSorSfzSwY0;MLIc?F|.H9kFqi8^a*$X,i-I uebRB0z{kz@޻ҳi|ΡJ4:P?R⟓/C9GUuK>P[IAq% M@RT‘a>gؿc'= 9Y \eU؄'ɸ 3xs( D,)f,X)[G@ah[F7Y+qzMS1t?El1S3AA\7^#>ɉp Φi =*`iB1 qg1[`M"yһMf4ˀ~*afpG˳@5xE6èr6)tSV'*^CA IOvG)'aHa j& 5SdNgަ>NTqHR}Uڝ !yhpnQ 5UxZ*T%2,XBvUWߡIJUrEXrqD57OoIɢ)cqT>x:=R5am3dmY]l2> =kʥgĠ)l h˰a; j, Vj~"BP~IF0)+ЃTRşWX'fE\6 X\9 >fLdBf%9 ANG0Za;|uoҳn)yeTmϧQ5qsdZ>0=✶kH^UazF4+Jk XY!]z޲AuuH,~HC I3`TPeО <(j 8]'5Y׌r[1tԌz:{3̛aGv@zF0 Dm86d/9 6+2ljU]v% NB-k\kR+c246m,;چr82![JfU^Jq1"ZzzGoNk@U -8yڻ#E3s`JLu"Z+:,gju^ną8d /xM/w2jgW>^?EBmڢwYѨ I^TTz 6‡7OMK,jufS@޵yV( };D߃Zy즥 փ̫2']\VΓѸL21K)L%!#KyvT8&[H(l>wjnjٗ}>։6c2_d-sb:asS4j Q\Ize≍QKeRr@`s\C~em˦݉?,ݱL눴Mލ%>UxZ4kr%&Q@͑΋TՊ&N<0]trJɹtW qb7|oi1Es~]55~Hp-dqc]2Et#JSwZU(5U:-]埇ݥ)Vt` y#Y\Eo/LwȎ;oA \ Xl@Oui`Li}Py䨺l:x쎍V"+$r2Ɣ?"/p@00G2M^y^n6O=(9D# 4L蟧NjM]ӸOU9H8aB^XF#"1)rPvtAN5to@R47-SۗO~x9m"5<`3 YWӁ*dsn"%•mqD@+Q>A>jnzϞzQqrA|~-KN:\&3/.ܴX+j.//)w

庄子怎样理解?
庄子怎样理解?

庄子怎样理解?
庄子逍遥游
庄子三十三篇,以内篇居首,内七篇又以逍遥游居首.逍遥游此篇实为庄子思想之代表,同时也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现其态度和为人风格.「逍遥游」三字如何解释?自古各家解说不一,但是与其在字面上作推敲解释,不如从逍遥游本文中去探索其要旨.
逍遥游一文,就内容来说可以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从「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藉由鲲鹏和蜩鸠的相比,来说明小大的差别.第二部份从「故夫之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是本篇的正文、中心、和结论.第三部份,从「尧让天下於许由」起,到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藉由前人的故事,或今人的辩答,把第二部份的中心思想,再加以推演和证明.
在庄子逍遥游篇中的许多寓言故事,不直接以明确的文字阐述理由,而藉由外物故事来间接表达其寄托的深远意涵,这也是庄子为文的重要特色.因此我们在读庄子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寓言的主角都是「物」,表现出来的是物性,而寓言的对象是人,呈现出来的是人性,因此我们必须深切体会其中的寓意,而不能受限於故事本身的描述,如此可能会对庄子的原意有所疏漏.
贰、重要观点
庄子逍遥游篇,为了阐明逍遥之意,举了鸟兽虫鱼等等以为例,并且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其要旨,思索其寓意,大致归纳出下列四个主要的概念:
一、 积厚与有待
从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这也就是说由水的世界,而达到水天合一更宽阔的天地,显现一个无所不在的领域和境界.所谓「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壮阔的世界?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从悠游於北冥之鲲,酝酿变化而成为鹏,除了展现「道」的无边无际,而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可说是求道的历程.在转换的历程中,「积厚」与「有待」是两个重要的观念.「积厚」,意谓北海之水不厚,则无可养大鲲,非大道之渊源广大,不能涵养圣人.「有待」,如鲲化鹏,虽欲远举,若无大风承负,必然无法抵达南冥,就算已养成大体,若不能加以变化,亦无法获致大用,要承於自然之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至远,而自然之道是只能顺乎其中,而不得外求的,因此圣人也必须要乘世道交兴之大运,才能应运出兴,成就事业.总结来说,必须要深蓄厚养、待时而动,才能尽大圣之体用.
二、 大知与小知
庄子运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正如小年无法体会大年,因为小年本身生来的限制,根本无法去经验大年,生命长短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使他遨游千里.然而针对此处,有人认为此处是教人「各适其所适,各安其所安、各尽其性,各得其所」,不为用有所苦,不为有所求而伤其生、害其志.如同跛足的人不要要求他跑得像猎犬一样快,因为他有天生的限制.固然此说是针对客观限制与心灵的一种调和,亦是处世的适当态度.当然鲲变为鹏的例子在物理现象中没有出现过,但是这只是寓言,寓言中的寓意就是要打破物质的局限,揭示人生的开展.因此若摆脱寓言的「物性」,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庄子重在真实心志的保存与开展,心志与万物原本即是一体的,心志的培养,可以像小鱼变成鲲,由鲲变成大鹏,自由变化,重点并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心志的「开拓」,终於与万物融为一体.因此我认为庄子在此的想表现的意义是更具积极意义的.
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即逍遥游篇的主旨、中心和结论,也是庄子的中心旨趣.由此可以了解所谓的逍遥游,应该是承於天地之正而欲六气之辩,而游於无穷.真正的逍遥必然是无所凭藉依附的,是悠游於自然之中的.像「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乃是有待於外;宋荣子的「定乎内外之境,辨乎荣辱之境」是有待於内;而列子的「欲风而行」则是有待於方术.而成天地之正,欲六气之辩完全是顺乎自然,而得自由之乐.而如何能做到「无己、吴功、无名」,进而求得逍遥?我们所追求的「无」,应该是从「有」的境地升华而出的,也就是说「无」的境界仍要从「有」中获得.无己之道,从不曾知道自己,进而充实自己、完成自己以达「有己」,最后升华到不知有己、放弃自己偏见私执的「无己」境地.无功,从不曾有过功劳,进而有功於社会、造福人群,最后到达不知有功、生而不有为而恃的「无功」.无名之道,从不曾有过名声,到有名於世、为人楷模,最后不知有名、舍弃虚名、不以名累实,达到无名的境地.这种历程的努力,就是要把「有待」加以净化、升华,以表露人性的无限开展. 能够达於无己、无功、无名,而后才能体悟逍遥之道,三者之主体为「无己」,所以想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就是在於「无己」的功夫.庄子的无己,就是於人间世中去掉形骸的自己,让真我精神从形骸中突破出来,上升到与万物相通的根源.这也就是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
四、 有用无用
庄子在篇末连举几个例子,藉由以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并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乃是因为人的判断的结果.若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同一个事物,将会有不同的判断.自然间的万物皆有其本性,有用无用乃是人离开自然大道后,因为自己偏见好恶所产生的概念,自然会有所偏颇,若使其心志顺应自然的规律,那麼有用无用又有何差别?此即所谓「忘物」的功夫.
参、结论
我们试著从庄子的思想来探讨追究,知道所谓逍遥游的境界,也就是想在无限生的痛苦与现实的凄楚中,追求自己能够超脱而出,拥有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境界,培育一个属於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然和谐的广大精神世界.所以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遥游列为其中的第一篇,开宗明义的显示出他思想世界的要旨.在逍遥游的叙述中,我们如果以鲲来作为人的影射,水来代表现实世界,那麼鲲的形成,就如同是一个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灵境界的雄伟,而不沈浮於世俗尘埃.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酝酿变化而成为鹏,那麼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因为他已有所蓄养,成其与自然相近之体,另一个则是他因为能够待时而动,随著自然规律,自然能与万物融合一体.
大鹏最后能够在天池中逍遥,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默默耕耘.同样,我们想要逍遥而游,绝不是想那些小鸠一样,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满足、自我陶醉,便自认为是逍遥.逍遥的境界,其最终固然是无待的,无待的真义,不是流於虚无,而是把有待加以净化、升华,因此要达到逍遥的功夫,仍然必须从有待做起.只是有待而不拘限於有待,最后才能把有待化为无待.而「无己、无功、无名」的功夫,也是必须有己而后可以无己、无己而后可以见真己;有功而后可以无功、无功而后可以成大功;有名而后可以无名、无名而后可以得实名.
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即是在於体认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见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关於篇中叙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们不可将境界误以为就是方法,而不知庄子逍遥境界的背后,有切实的修练功夫.但这些切实的功夫,在逍遥游一文中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散见於其他篇章中,逍遥游只是总纲,想要对庄子思想有全面的了解,仍然要研读体会庄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