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要史料上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3:57:59
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要史料上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x|Yr+IVrRU'֠-H 6< AL3&$f`/psG&.3͞=d/>/o)uMf?/qS~<GSK{_x?<__lbc|2_%?x_?ҿ0f?MJb'zE=߽m{]^N<TXs3;w Ӈ6Ù4GMA&Klv7g/R—^7_Lfrb<< '泫~7KNjqդZ95'NBg~_ \K >vVinM[OSp6އ^3e7`˕}^"> 3d?bB3\R'̂ē)NmŤSHTy(g?#읣'fSW1LE mǼUƬ/@9̶_Ltr<ԇ:z\=doj?k|cX\m]ӂ.ʠIliW#K<Γ&} c~O۽K{ȁϼVϼHOפe&y^ {Ve?={NOVr~ gu-c~3IɊcrzI".rgaiS'0 m`S~ϗ~ɱ)$jpS(u AL& nq- 8էēNbZyçQ ue:6`'Xݢ֭"#uK9s !y`)oʹ!Ab#@ x'68ė'E+oES=AOM'SmVSۤi\kSگ?I~֠5׼B u׍ϽzsSɀ 8(_.AA@r~ p1R~N`  PHH؍)]Laaiotu]Op?>mVwTk&xL5EA Dm)vCB}| ;n8[j4 F NЃp̯yz(x7􉜒 c~]%psD/^;oʓ⭟Fý/o 8p͠BA%ڑ,Fh% 8: '@V<'ߔ J*~Y?cOf{;XY/{9- 2 "j^.|&wm^G*A#qn5 9? Dcm1uBdV>/ WE i߭>{RS$ձ\c/fcdvVSS ':2󠿷Iw57մ̶ߜ3S#љAK@B,sȞ| 2Avn끎!Ä춐. ]6ÿF3D(iw\4ɵY0;ωMݖoƶR{2~N2HS&g\m=.Ơv<Şžj j++W$^+#L !bAړKcpN4)iTErBf /8,tY#jɱ3p!dj#&:*v{O Hm .#E &fvmK}A*7V*(xK< C=s{ E!@pMFpNBIKvC)_?;7%3wv$S"2bӦs' "]hx@y,n9ިo8)dLR_GIչng}"*b*?nh,(&U4ȼuf^:t-pE+iMf TAye2uv&>#6WhtঈD[wl%#^锖^OCLHYBW#cf A W&#Pf`\WP7(IQ``M7zQIf?e=|V)W)(l+ :7f6enrb[>_"4fs=nO00٢x շ %ZT ?OP[} ԝex! >?b0w)y=g.DW­YoԳBQ4h TsdUV:5$(l,Np61a,crJ9HHIo2⎗{ƝS9ٚ#25l5鏟lY?;q-#pSE֌\^<\%3ˁYI":!I)rݬbOf8yI$|?-+ؚNOdR,ə+prQt*ء$rB@vhd_l9zRCuXY7#E+}OSG$z.0=2Ҕf:BWڃiVMf|gRu^T#O\fGVķ-<YT݋ *Qį?uTG?:؄}rP'`OۚRxaKГ$3arݕs2K746`F`%O( q9x[ä@/'/̏ŗ3lhb+zAK{ŠQ<]ɦ͘+-a`l^ԍܦO$] Eec"^IqWת'A*‰8[wi9DU s$x^lf|jZSז /3 ~,t/Y(Nr@KX)iُ%Xey rEx;ebcg"Ԣo3Ƭ_3iK4fr}· @Ьx_9SSNT'ti-|BdqHmL7gZ*8P1yNݜ@P D_7ʃ$X8\fB=e6ϸ̕!D3/sN.qzG'+m40s,8x۠VF  KbX$>v>w ʉI.'/< w GK m Cq5Ԃ&] D3KD=\{mD 1]4\3="~_D6Q՚0j<Ƌ1L>LˠlJ{J#f9la ǡ;UvYQ?#: ;%mcEV!: 9X9 b$JD|.(2#qL"; :y0HZT؀A-A+T.[r@ΰЌoc?Z~%y^kK&(JSZًipdJ6~뺍&5?6Oԏ=  vpQ!@LReWAvć |Seo ;}U }{CH\=HjMF(k/浟rE43mИd>jKn~;b[>j6@|4. X^^йӜ'*쨦IT GCCEk:23Cq8Yxg} ?#K&g4 HJ 9 Z1$Q-&|rh~Ö2%v:-Z,QϘ\b&C_ʣؖBR:rYVŤG3SIRֻ+ \z޲M,Kdd Ɏ@U`@߃Jfoz0_Qf&9pX s4%pދ3P.26xkf4M#J16+>L ^f}[טSyA_^3ҋ@EP I*G` ID-XQ#rܟ堳$9P8&A(E6 P_|w.%i8|f+>~3t 3t,IXV};[<~vhXQtŔ:#N P␶<^w x+! lkK.LlFpBI{EkvDa.Y-өVOq~5ߖNc] $m#gF39cId٥WPKv!g8`&)HJv~ う/zD@paő4TD #:d٣ETi_ռUJQ5xeTQ{;Wj^)2-ϳvxҵx\huvLZ[t Z31?NxgìHN.FB8w 8r({c[a͘d14_l52Da= _f.eR|>[70 X=W:eu d=R|VeuҽxVV8YiHLbqi/ZxQ`nwylh21]`?}ẋ7A@Y|d#"a.xF{X&遭,9٢fVG*iwdJl!-rtQC{5P@bI)DIX+Bb*<ѐV?DS]t*7wC [KnIM-rΜP7#RD`(Y}\4B#"()1pV!%9 ?<đGuE) ZbJrvh"J_[9\g 9/:h:z5 f{˻ΓopXol\#iE Jeu)jp݂ Al}8TzoX!9}A. ƒR&C%?/4 KqoiO&>ti^wt@dbͭkx&[Ro%y8(Go;?Yb5J`uU͹xӿG}qEѤh_x7Nںt#c[f0)NʢbV'JV%ZǼ&XJP@lm@ ~_ҡ0lzy\s'ɧZp znm&*k"[n'7F+2Ţ@lv!I{ $r#-fi:M'Ga6ip銦L|/lK+Rk֔)wIEF:Zr9Dait60q3S dR*9ֻ(>1~lÒ툆Mâ`:+Ay% Wk 7z+u rځ%jΤw?X,($4.!ٷbwzW| JV L<d;]Tt!2R1p^M`}~m6 {bU;tioYy,XeQi`MkSrYYFQ5cʵ@A?uʒ -K40YI]˙z|Y Ce/յ'Ynl> R4C"#IE2I"h*_ EKT $?IJR/1@ țq磚VɛyV9EB3U/dgdʐх!'s8f %kRVE [Nᵦpc-1#9Ʀ8)/};9Z ;<v;gakAm#e _I (3˴ZIr=&lurpWek;/]ōؚy a^df蒆=X7y._ZiM 9%B<::ݯo~1H]nht\6-}r鳔BLʮmQ:fS[xyL 0zMKxq+-*]tYwUxҊ-<|cէQk.I5 [(pU@zK5^9""Y>0;j N߂\ jlnqYQ}6P 00ϼf%䀄4ܮY%۩]8wI S@\4Of v IU2GaD_ڢMD[^$"z *7g_3q=̘ qjL<JoreB9cw& FF^ةnvAHDM vby+1`6Eo7RےʚV0HXvjD+b%ʽrrN=;r™Okq*Ӿ7 e-w0 ԋ(<:/U\h#n0y8kX~le6>>]A6̪gcJFpGo'C̖oV\J0՘q}u0@J*mMlN0ijγgRF5q՞gc*hͼ,li^ ǥwvG@Co F|I3zъz^̲fF^o5BT-]L8-ok?1(hı_*Ə$U?+F}5jjcsU?Ll; .M>Uu@XA#9XC+V(w’=arhwF{v ?9g멄-3;"G[I~@yVgS$#!QZ5WF;ΙhYBft.%h3#`.;%u܅-#[r wS: IF*L%o+5>-| }$# Bs~T VXw oA+E,\bPP2:GoPR(Lc*LPzN(fN GG֟6" -8CRnc`L3"g)s^VM c<+r_6wyȸlB(.9)ͨB](9v՟lYЗtưꐖȊ+) Q2P_+ցFvqi;F{irO62|-lυ=;=(K ŒQdıyyÝ+ޫRg6k-AA Ftu}#2햼rQ;rcW, cߜ-V׋%}bEm0N@ 块W[Yt SBT$w ) =!}vqLIѐAop.M}r# WZT ÜΕ^O6W%J}o1yt[eFl!*C}|/ZgfєYMbJ%Ï5pMk'^ 3޶UIM$'&dM:z;tFTK7&Y\P=}RgwK ȥ~鬢@bgb`Nz5IFT^m`EЂ%>7?q4gޘ]eQG7&-jt}fH.dqv7.˟g_!(nz/^G-

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要史料上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明朝灭亡的原因
不要史料上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要史料上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天不时 地不利 人不和,气数已尽.

简单来说:内讧。
九千岁被东林骂的不成人样,但总体局面还算稳定。
崇祯即位后,先与魏忠贤斗,后与朝官斗,朝令夕改层出不穷。
朝廷之外,农民军暴动,所谓五个指头摁跳蚤,按下葫芦浮起瓢,正规军如同死狗般被牵着满中原大地跑。后金则时不时骚扰关宁防线。
崇祯虽然竭尽全力,但内有东林党掣肘,钱粮皆无,自然没法提供足够的粮饷用兵(曾有山西巡抚带兵勤王,户部却未准备粮饷,勤王军又...

全部展开

简单来说:内讧。
九千岁被东林骂的不成人样,但总体局面还算稳定。
崇祯即位后,先与魏忠贤斗,后与朝官斗,朝令夕改层出不穷。
朝廷之外,农民军暴动,所谓五个指头摁跳蚤,按下葫芦浮起瓢,正规军如同死狗般被牵着满中原大地跑。后金则时不时骚扰关宁防线。
崇祯虽然竭尽全力,但内有东林党掣肘,钱粮皆无,自然没法提供足够的粮饷用兵(曾有山西巡抚带兵勤王,户部却未准备粮饷,勤王军又被四下调动最终引起兵乱巡抚被问斩),外有农民军、后金两头牵制,大明王朝回天乏力。
所谓明朝灭亡是必然,满清入关是偶然。满清不过是个偷盗勒索的贼,进屋却发现主人已经被人打的奄奄一息,于是就小心翼翼的鸠占鹊巢(即使在数百年后满清依然没有打消撤回关外的念头)。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的灭亡与东林党脱不了关系,这些人内斗是行家,外斗是豆腐渣。他们攻击农民军,攻击崇祯,攻击除东南外的其他官员,只为填满自家腰包,却未给东南沿海带来足够的自保力量。大失所望的崇祯经验不足,阵脚大乱(任由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杀袁崇焕),最终失望自缢。
不论当时的农民军还是崇祯以及东林党都不认为满清有能力入主中原,事实也是如此,所以内讧始终被摆在首位。但他们都低估了满蒙(渔猎民族加游牧民族)结合后的杀伤力,过度的自大以至于整个大明王朝丧失了逐渐腐朽的蒙古贵族的警惕性。

收起

我认为一个王朝的灭亡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必然性:封建王朝的历史最长的三百年左右,短的也有像隋朝和秦朝这样的承上启下的朝代。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应该说已经算是长命了。

偶然性:明朝末年,社会腐败,本来就奄奄一息的明王朝,西北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北方的后金崛起,两线同时作战,最终导致了国力衰退,无法继续维持统治,最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全部展开

我认为一个王朝的灭亡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必然性:封建王朝的历史最长的三百年左右,短的也有像隋朝和秦朝这样的承上启下的朝代。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应该说已经算是长命了。

偶然性:明朝末年,社会腐败,本来就奄奄一息的明王朝,西北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北方的后金崛起,两线同时作战,最终导致了国力衰退,无法继续维持统治,最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收起

以下十点供你选择:(7-10是主因)

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得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事实上,明朝后期与满清作战之所以不济...

全部展开

以下十点供你选择:(7-10是主因)

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得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事实上,明朝后期与满清作战之所以不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马的河套草原在蒙古人手里,造成了明朝马匹奇缺,以步军为主的明军难以抵挡满清骑兵的冲击。而且满清也经常通过蒙古人的控制区域袭击北京。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里,既可为军队提供大量马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又可以河套草原为基地,遏止满清对于蒙古草原的扩张,实为制约满清的一个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却忙于内斗,弃重要战略要地于不顾,可悲可叹。

张居正死后,其新政措施被彻底废除,张居正家人也被办罪!
明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加上“辽响”也不过三千万左右,还闹得民变四起。以明朝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却闹得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不应该。明朝税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纳税最多的恰恰是最贫困的群体。如此荒唐的税收办法,百姓又怎能不造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质上就是按照个人财产进行征税,平衡贫富差距,同时丈量土地,遏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万,超过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万历九年时的国库存粮充盈,即使十年闹灾颗粒无收也足以支用,这一点连汉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可惜了万历皇帝这个败家子,张相国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条鞭法全部废除,税收改为竭泽而渔的政策,还闹的山东苏州接连发生民变。明朝后期国库的空虚,起义四起。祸根正在于此。假如明朝可以沿用张居正的财政政策,最起码国家内部可以保证稳定,明朝可以用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满清的入侵。如此雄厚的国力,何愁满清不灭。

萨尔浒大战,明朝四路大军全军覆没,满清崛起。
直到今天人们还搞不明白,十万对六万,用的也都是名将,咋就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六万女真人呢!其实明朝从一开战就注定了失败,国库空虚,拖欠军饷,战士士气低落,(万历皇帝的税收政策惹的祸),加上一个愚蠢的四路进兵的主意。汉武帝第一次打匈奴也是四路进兵,结果让匈奴来了个各个击破,李广全军覆没。从此再不敢分兵作战,果然打了一串胜仗。与游牧民族作战最忌分兵,敌人在暗处我在明,加之地形不熟,一旦遭敌偷袭各个击破,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远了。若明朝四路大军合力一处,那满清至多是骚扰一下明军而已,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此战即便无功也不至大败。四路进兵的荒唐主意正是杨镐出的,此人无德无能,仅靠巴结宦官得以高官。抗倭援朝战役他冲锋在后逃跑在前,白白葬送了蔚山战役大好战局,让岛津弘义从明军眼皮子底下逃走。偏偏万历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此重大的战役又启用了这个脓包。当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就曾质疑过此战法,可惜未被采纳。其实就算兵分四路也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只要推进得当,相互呼应,用兵谨慎,加上良将指挥,一样可以把女真人打入死地。明朝当时不缺良将,熊庭弼和孙承宗都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可万历皇帝偏偏放着不用。以至让努尔哈赤一战定乾坤,从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礼。拖欠军饷,战法荒唐,用人不当,三项错误哪怕明朝少犯一个,此战也绝不会大败。满清也不会崛起,可惜,可惜。



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满清两次进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并禁止辽东大军援救朝鲜。朝鲜灭亡,成为满清藩属。
大家都说万历皇帝糊涂,从此事看来,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更是愚蠢到家了。万历皇帝再糊涂,也还知道朝鲜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时间把小鬼子打趴下。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看看这两个家伙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作为吗?失朝鲜则失中国,你爷爷万历懂得,做孙子的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满清攻朝鲜用了近十万人,基本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辽东大军驻扎在宁锦防线的不下二十万,要么抄其老窝,要么在鸭绿江断其后路,两者选其一都可把满洲人置于死地。当时的朝鲜还是打的很顽强的,几乎让满清陷入泥潭里。可惜明朝隔岸观火,坐视友邦灭亡。当然,当时明朝刚经过宁远大战,需要巩固防线,就算辽东大军准备不足,明朝全国有200万军队,山东江苏还有明朝的水师,以明朝战船的航海能力,援救朝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以辽东军坚守宁锦防线,调各地精锐水陆并进援助朝鲜,水师经鸭绿江断清朝十万大军后路,纵然不能得全胜,朝鲜也不至灭亡!丢了个朝鲜事小,但明朝的不作为算是彻底让人寒心,朝鲜战前,大部分蒙古部落还是站在明朝一边,朝鲜战后,几乎全都倒戈向了满清,结果是满清之后数次从蒙古地区入寇中原,打的明朝找不到北。更为严重的,朝鲜雄厚的资源更是给了清朝以支持。若朝鲜不丢,明朝就有了一个收复辽东的基地,丢失朝鲜如损一臂膀,可谓痛心疾首。



天启末年,袁崇焕与满清议和,遭阉党诬陷,被迫解职,议和遂告破裂。


宋朝出了个秦烩,从此中国人就视议和如虎,似乎谈议和就是卖国。实际上议和是个中性词,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议和,议的又是怎样的条款,汉高祖与匈奴和亲,唐太宗与突厥订谓水之盟,从条约本身看,无一不丧权辱国,可也正是这些条约,为中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备战时间,经过养精蓄锐,终于有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和唐太宗灭亡突厥的奇功。可惜明朝皇帝鼠目寸光,一听议和就暴跳如雷,仿佛议和就是卖了祖宗的万里江山。事实上当时与满清议和,对明朝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弊。当时明朝国内朝政腐败,关中连年饥荒,民变四起。明朝军队忽发于关中,忽调往辽东,两线作战自顾不暇,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部,安抚民众恢复生产了。暂时的退让以积蓄实力有何不可。况且当时的满清对中原江山还不敢存非分之想,一没敢向明朝要公主来和亲二没敢称皇上,条约里甚至连独立都不敢提,只希望明朝皇帝封其一个爵位,与明朝诸侯王平级而已。这种条约既不破财又不伤面子,损失比汉朝的和亲要少的多。更何况一旦条约订立,满清与明朝就可进入相持阶段,明朝有充足的时间和国力来准备收复辽东,而以满清的人口和国力,是无论如何也拖不过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复山河的决心,女真人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慷慨忠烈的荒唐。此后,李自成起义,明朝军队内忧外患,两线作战,终于导致了国家灭亡的下场。

  满清第一次兵围北京战役,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此后,满清数次经蒙古入寇北京,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整个事件里明朝一共犯了两大错误,第一就是杀袁崇焕。这是傻瓜都明白的。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袁将军冤枉,惟独北京人民和崇祯皇帝认为袁将军该杀。当时袁将军千里奔袭,阻击清军,使清军进攻被遏止,此战虽打的漂亮,但袁将军自己也承认,以九千骑兵阻击清朝十万大军,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胜的实在侥幸。其后就坚守不战,等待援军。满清被拒在城外,就在北京城周围以烧杀抢掠泄愤,于是北京老百姓就把遭殃的帐算在袁崇焕头上。老百姓的愚昧还可以理解,但崇祯的不知兵就是荒唐了,坚守待援是每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崇祯不明白。杀了袁将军,更是寒了二十万辽东军民的心,为了这么个糊涂蛋肝脑涂地,到头来也是被冤杀在菜市口,还有谁能为这样的朝廷尽忠。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清灭亡明朝的先锋,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此后,明军叛变者日益增多,辽东防线更为虚弱。第二则是战术上的错误,清朝十三万人孤军深入,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长城沿线各关隘依然在明朝手里。若明朝能在京城外与敌人长期相持,再集中数倍于敌的大军封锁长城关隘(这对明朝不是难事),将其合围,满清十三万大军必将陷入死地,即使皇太极能侥幸突围,满清也必定元气大伤。(俄罗斯在对抗拿破伦时即用此法)假如明朝更有胆气一些,一面调集内地兵马援救京城,一面由祖大寿率辽东兵北攻满清老窝,引满清主力回援,再于半路截杀,(即围魏救赵之法)那更是一刀桶进满清心窝,满清势必一战即亡。可惜崇祯皇帝内不识忠奸外不辨兵事,仅将满清击退就心满意足。让本是一次置满清于死地的绝好机会白白丧失。

  明朝末年,关中持续八年大旱,闹的民变四起。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起义,天下大乱。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胜利,收复张献忠,击败李自成,赢得了一时的安定,但天灾持续,明朝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导致民变再生,李自成东山再起。最终灭亡明朝。  
明朝能在两线作战的情形下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实在是上苍眷顾幸运之至,这本是明朝振兴的大好机会。有人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天谴,但仔细看看历史,汉唐时代关中也曾有过类似灾难。唐高宗时代关中曾连续干旱十年,受灾四年,结果唐高宗采纳宰相裴炎的建议,在关中第三年大旱时果断停止了对西突厥的用兵,调十万大军兴修水利,同时尽全力赈济灾民,其后七年虽旱灾横行,但关中却出现灾年无灾的奇迹。其后唐朝稳定了内部,兵发西域,灭亡西突厥,势力扩展到帕米尔高原。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年,关中又出现百年不遇的蝗灾,加上官吏暴虐,横征暴敛,天灾人祸激的民变四起。唐玄宗命宰相姚崇主持灭蝗,杀四十二名贪官平息民愤,并令各王公大臣拿出私家俸禄赈济灾民,一举扭转了局面。才有了后来的开元盛世。可见天灾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人谋。明朝的天灾,可以说是七分人祸,官吏贪婪,横征暴敛,国家不顾灾荒,一味加税。终于导致人民起义。如果在明朝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后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吏治和税收,调集江南钱粮赈济灾区。(明朝有京杭大运河,作到这点应该不难)并花大力气治理黄河。(明朝的科技和人力作到这点也不难)以稳定人心,安抚百姓。那李自成绝对没有作乱的土壤。农民军攻克北京的一幕也绝不会上演。可惜,在对待天灾问题上,崇祯皇帝连唐朝最懦弱的唐高宗都不如。

  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几乎是关系着满清的生死,明朝胜则满清衰,满清胜则明朝再无法在关外立足。十万八旗兵几乎是满清的倾国之力,明朝也精锐尽出。应该说此战从开始阶段还是向对明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洪承畴虽说没有气节,但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甚至不亚于袁崇焕。更何况,他的身边是袁将军留下的宁锦防线,配备大量精良火器。若打攻坚战,满清势必吃亏。祖大寿的临阵倒戈又为明朝增添了生力军,并撼动满清全线。从兵力上看,明朝十三万满清十万,但明军野战能力弱于满清八旗。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表面看打的是军力,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后勤乃至综合国力。满清国力弱小,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而洪承畴制定的相持战战略则是明军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法。只要再给洪将军个把月的时间,满清就将被彻底拖垮。而他的这一方略也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崇祯皇帝连这个把月都等不了了。平心而论与宁远之战明朝政府的不作为相比,崇祯对此战还是很重视的,可事情坏就坏在他的重视上。汉武帝亲自制订攻击匈奴的方略,是因为他本人自小熟悉军事,且对匈奴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崇祯没有汉武帝的本事,却偏偏要凑这个热闹。崇祯逼洪承畴出战的四道诏书,比秦烩催岳飞回师的十二道金牌还要可恨,毕竟岳飞还是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可崇祯的诏书却直接断送了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和前线原本大好的局面。后人都骂洪承畴卖国求荣,不可否认洪承畴后来的表现实在是一个汉奸,可谁想过此战中他是在力战到最后一刻在被俘的,又有谁想过象崇祯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又怎么值得为他殉节效忠呢!这一点,连明朝遗老黄总羲也看不过去了,他在他的《崇祯年评传》里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一切。回想这场战争,我们得到的,除了遗憾与叹息外,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悲凉。因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就被一个白痴皇帝的四道诏书所改写了。

  北京失陷后,南明建立,不久清军南度长江,兵不血刃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


和南宋同样的情形,但南宋尚且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南明却迅速败亡。宋高宗再昏庸,也比弘光帝圣明一点。宋高宗还知道收编南逃的北方汉人,组成如虎狼之师的岳家军对抗敌寇,弘光帝除了享乐之外别无所长。当时明朝在长江沿线尚有几十万大军。可一个无能的皇帝加几个卖国的大臣,就足以把国家卖掉了。不容否认江南百姓和官兵的抗击还是英勇的,嘉定,江阴和扬州都给了满清以极大打击,使他们以屠城泄愤。但皇帝投降,群龙无首,军队各自为战,这样的抵抗最终也只能被满清各个击破。假如弘光皇帝哪怕有宋高宗的一点血性,假如明军可以上下一心,凭借长江天险拼死守卫。那满清是很难过长江的。最差的结局也是和满清划江而治,纵然不能光复山河,也可使明朝政权再残存下来。今天有人说江南人懦弱,说江南是卖给满清的。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情况看,江南百姓的抵抗还是英勇的,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最后的血性和勇气,可谓是虽败尤荣。百姓没有要卖国的,甚至大部分军队也是要抗战到底的,卖国的是皇上,是那些高官厚禄的大臣,是那些满足苟安的皇亲国戚,是那些满口君君臣臣读圣贤书做肮脏事的腐儒。三千大军齐解甲,竟无一人是女儿。一出《桃花扇》传唱千年。有人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第一大悲剧,我看《桃花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出戏深刻的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为什么会亡国,我们为什么会被屠杀。

 历政权建立后,李定国将军在云南贵州一带连破清军,杀死清军两位王爷,清军在西南的兵力几乎被损失殆尽。满清统治区里大量汉军也举兵起义响应。李定国于是奏请永历帝出兵四川。抢在清军主力南下前占领巴蜀和汉中地区,以进兵中原。但永历帝却担心李将军功高震主,于是令其原地休整,并派孙可望分其兵权,谁想孙可望举兵叛乱,永历政权发生内讧,叛乱虽最终平息,但南明元气大伤,更使清军赢得了集结兵力的时间。不久吴三桂进兵云南,永历政权灭亡。
这简直是抗清战争以来最好的局面,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光复山河的良机。当时满清虽已有百万大军。但三分之二为汉军,其多数汉军都还处在观望状态,并不真心效力。李定国接连击败孔有德和尼堪外兰部,射杀二王,可以说是对满清西南势力的毁灭性打击。更使得满清汉军军心浮动。湖广总督就曾上奏满清朝廷,说汉军已不敢与李定国部战,请求朝廷速派八旗主力。而清军主力若要增援,没有几个月是办不到的。何况郑成功此时也在福建牵制清军。四川虽说有天险,但从贵州入川,比从中原入川要方便的多。若占四川汉中。那进可取八百里秦川,退也可凭天险自保。若此方略成功,明朝可以说是进退有余。光复山河大有希望。与明朝诸多昏君相比,永历皇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接纳李定国的大西军显示其魄力。但他继承了他祖宗一贯的猜忌心,不敢委以重任,更兼重新宦官,以至起用了孙可望这个败类。真是重导了明朝昏君的覆辙。明朝不缺将才,可惜皇帝无能,用人不当。让这最后的机会也白白流失掉了。之后,李定国败退缅甸,含恨客死他乡,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活捉,用弓弦勒死。明朝也就这般寿终正寝了。由此看,并不是满清灭亡了明朝,而是我们自己葬送了自己。

收起

皇帝不行,太监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