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0:16:31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x[n#ɑ~=vcv?`a)$J$ER$RԍwJ~2i~a(-x]` Xq=_ګHF)=9<9!ߪ0Wy$~qG_,A{׍Sݨb5\G|pϟ~e7=oۛKܤe<_wR]a5,ϫR%SHRnpESBpF]NTS[^UX3ޢq<ۋ*O~2r{~ZB>|pUS{9q]IXx׵\m ܫ~MI'/68 ?bBv?'pCG'5W(vS\4u=šSUaMyRyy{W38]uSGi,9l+K>p'sDF4O)yUwG*aaj5cEw1q[{})CͼՉ,;;gHs =>kYR㈽"ie/C zJs8v >ww5]ny{KՆ[p1J~0D垜|B-nXp5pXp#Žbap fuݴf9OMl*,U~ZW}X:T֋CbbQFb9TXԬatc:Q>G=h&W+}֭kcuRQ /'pDZ8`HW/1#{?󺻋X^:ՕjJmRMCz}'i[k~g'sÀS"82|U'O?_skJpγ*p2]be1޿JUk^ۇP^IV s@7ϱVKݚaC:qʋF?:Dxf*wHga lxTQ[2`_7T$FNn!/7-̜9J߻k.fչغ7QW?5E}lW[]g[k謁Z:^Ԃ:N|TX #n\[e`[nR% fB$(Ycb̔z[@!4'Wp32GW6k~?_n!nD`GmxwY%("8Jװ8vE,J]7Ii|> w,0G5OaHY]3$88)Al9Ds=uqz)s?U{̂3Խ-u?%anNɩV^u% :ug}nOl/AP;=x2 )Ѡϋ-g4 '* <[ dF6$eBNd`wBK/-X,|A7tV xO_˂{ԁga}!9GU>֛>ۚ֯ž\~b4eaÜzp{qJc$UE<^)U).fXG&a`8U ؋C)h%+m7X\J)JңJ3CpbϹӎ,yM#2[Qӕׂ,SqF䛛=+a* MAKk}8;,`qi$h)eXNU.œ>dؽWMr0l2AWL-j2QmK$J*/zrԠ(FlW;ǽu3|~Q "@ 𩥟<X8!S'bToԺn+zwC9Kz>!lL/}Edc6u:ntg"ÈN.pӽLŬ;ևoFc>2H&m_%u1Ho=r+&[ΈeD;o^%?B&q:*>9GsTUے'toe8hw[]-rj66%>0 R\/wr Ñh-*IftWS uQj޻٘1uy ޒ >" du8<ï Oug-HmM=$[~Kf\!s,v*Gk ӥHLPEgT>N.Ao0e@D]5[0epfeF#ڔec[J(yj7j/ܨڡƠڗjx¤KbU-2>D8tra2bJMQ9z< *UJ`ݜ\4輤:եFdF^w?<\nUbni-y5SJnuSN2 =Uukl?tĴWb sH3mc$?7e5CVi W-{mx:s{B~#C/GOHϸ`yӷ 3;louXڤu ia^E*~*E5=^ bHruF:Ñ?cJ_Z!x5,|1Wwn8F1sw5{ޞMPكGT,˯u" ),>h<&?K}9 EҍCV>*Y ^K̓?#\8EN"KNU^A'żt(n*, U $6 0y71c ]̢RfN'![*fu+["aFPyCtkstt⎮ߧd76s TD!YUvڋt/YF8SN_2Te/2W*A#{,m3^ԏ"F28J4kReIgvY u L;͂0xү)Jde9w+N/7Ãնj*s$1= [4品՜8ݦsLSYN \)bij/4f4"JmȤؤ%-3e,(m^dKe JU;a @zݿs/к/3K^mMt:-yHnHJnϾ5 Fг bbC(-;1e#t* '滨 a7qeLy~y' 5VM t4 4gR'aA,(lvM}}SKWyj)șDy=W B9jW?+5\DFIw]1`ft`O57gdAYͣo+OpW] ӯQ(RƐ[ԦF5?"Xnܪ@eȵK ךPN v{&? M^#*hhu_Xݲ~6t9{xNǪnjtX:t_]alzLJU> P7Qh,X0efUp)K8Cu̳ pU,hrowhŨثW}P&ny=9:ȋ`"Y}Obg@DDa$0cTH T(g#0,nᾷӄ1#@/lYm#[^ox0P('4mF$H`K^?2rɐQFX]chl*3h<>2YlLaE(JzF6pvyn-Bf.]*M]R</nzyR垶ղ+ %gɦMaIcF }`k͓QGuGT΀@2I(w!X, ck[aqx} v"B,_DpHyLާRá&SciN<*R)-ȾtErw& ׁ^k[UnA]uq+7GtaI[4+gZbiiX6Xa |a;Py?_5g̙v4Gx ޚ:<ɪ@JЂ`$0ta"0ܱ4U{ar30{AOit$H, L5zkm4=" 3MAʯT c>SRus`[U a=2U%&B2(.6M晁LWZ-voo)[tp׽֖jBnJK/W;ᐆQE>̉1APAunu74f!fly66mQ\1%Aw #\)tPԩ/no %0ZmHAvpV]!\YW,g]A!K~u:W>#yMH@~iR6QobBTp AVӺfT@:i,[)br.ԳՍ+Yb?j g'Fb;aߨ [9d}|Uz!3`8w a vs̗Rʝj\8-8 {5M?պAYU"D5.QDt%$`a!/QjB*mQ잍c"UiH:pOvwZsMMi\>o^g sir2GH'pv< :} 1UIxJ,|k=bj1'?/nڷCw=;qٞ~ڿ:KҒGo](8OSIrTEŹEp>w M9iSj-ḉ>ŝQw9eZ^O?t7C01U9pE6_S,ݼTE}p`xf{Kj} '9yY͙1ԺP9t}v8_VOKe@q:&Yr/V ;"ǂAɁ }lӿ`-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3]. 杜甫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 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公祠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编辑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 杜工部像
  [4]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 杜甫墓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注:“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成都杜甫草堂(12张)
  编辑本段杜甫死因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而且各执一词,发人深思.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是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16页).
  二、溺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 李白和杜甫
  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伤”,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年去思子美杜甫呢?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说较为可信.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 杜甫像
  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 杜工部遗像
  [5]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 三别” 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公元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编辑本段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杜甫像轴
  [6]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编辑本段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 杜甫头像
  《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史传论述《新唐书·杜甫传》作者:欧阳修 宋祁 摘自《艺文传》
  编辑本段杜甫年谱
  玄宗时期(公元712——7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