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3:48:59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x}YS#I_yKLmufް|PE"DeS6B-IXˬrqB@VW_mYB8~9Yw˿ݙA3dͽcQ7&ߌ/Ķv'(/)oǕ=o>yoԐ_~; ~MwԠsZ=Z+8DtΧyö[5?dNa23a^ 4s}[}Lb0 YXF ~vVLj.YiC1^ gN|?:Zc~c;RfeGI^o`ֿ`X=7dy.Mj.HCu*.un>ޘko8mjЩA#cd'"?<>U (M3 J:b?3/T VܟBjҢ?hEhA Sƙ̸Vׂ%EUHJ>A[fMvvͳEkw#qsz) j:aXJ6]]$ ǣX`:!YJv))/m=LU,ĩ[=@|uF_3XX=a&}VQ 7̂ݺ`_:\:}|{wNI>Y{a=Fz*Aa@> (+ {ּj4Y4ԇѧk4cWS=T$ZB}+dV%0|#-%H0 ?pDӿE0*fyV) |3ǢM'o1%GH#{*)5/SXPӸ L'n(3ת֮3"gDm 1AKjj{o|G? WC7uch!$@zvZ;6|)!rЈX2{[Xa(ӡ0RNBi|hE&*3;濷6,2-ⲹ IZ_|}N h ftb۵ъ}raTy(t7eĀI+xdOc](YVs5fђh_p,Q3Yd/?)B^/Qb꿛Y2$=MJbը7-Cf*wa%-㉦=G6Y)m#q0 y}ZDѦ1}Ta}R7I Z36kM I-jmu8F$+N!^ĖG,bvDy[=0GrIB].9ggז9eپ2~VEvM !3Ew * LƵv/ uD*3kuf_R?쓸|GXM`C}y+V5|ۖV'僡0 6ǞraSV0uzvQ  a(jP?~Phj ~UBuSR b^wum6Cг9/R=5^c3 ^Ed`֤ǪHuGjJO/m0.-sR+n`-7L)2i5&K8MG. |0L޳H;"H{7-h?R nCXwѪ[yz*7G6BKJӺ$/ΌdWS@ p7$F;}^ݩb0$=!<j%ir^' b~:RuI_ ?\` &,#|Xu@KoV>jWqv%5T^}d 'OZgLΘf5w'v |+U0 91h(n'KwE\.0TU YXl"T=i}ĹYt{V.pXwBB?i(I?b Vy'%´BU?ۡ߷on^ń3[]D. Q:O3mfdr SF` صKT4dK u b#T$ 0K%uoPGИ]dJ9i*lN /FC.n mIO*g9c$2ЂAOSitĢD8>Y]Bif[`-EH}j "p!E#3–QrPӷ//m.°ƢvA+]mR~e Q+5pRx-NϿvHim{-Q#[xDI>Hgj62?6[ԽH;$cݤ^D^ߣy| SVt:D/В{Z0G+%鏂VΟGp$XOןo0qp|k}Ŷb[N;x肘>觌ڬ!Aיb4$;60G={L7_Y_*)Ъ3-9c 0b瓥q")Q,GuC<jffa<{afGVX.phYP*jfDDţA+mt'â%+Tv"ox/Q,i9?lFz۔uZ0䐎t LS.d,cgola+eP&#ǽ֍@M^/5bOEҼhmB%gR(&F%E+r< h>'Fto?jgo+&дBJZK4HlXX%DJO) q9>rٶH,&|גG#/Fk7@^\ZqB4hZvDMB3? O,|y'nd,$\0> ~"XƞR= ^ Ða%^ yj&')~q  QDH'"Uۊ1HnE/9"_B@)Im$6рnlxplK&{Y6jU' ( Yd[+n@k+%{0+*kȩXX鱈BSLD$/y*0-; X%}z!-fLFײ \E@SUT_NzZ:lX[LCYZ|n>(gad5FsH$eCX L5,mPjK ìt@m7S17 :ndZy!Q}ߦ4S.F%H3b)^yUNIGH6%b-/Lu,gz65Kc :#/JǬh%84Ǭs;qkչ4e:پ` N3ɴ& yFR-QuYGQoBh I\+봖F,۝!ҤP4(4|E(O Є"o3g"4vMEFbsg/ϗ CL\~vُN E ˂SY[* Ue_\[}/)B̭@|Pd|AE*BWRSsy힢$}յ`C: .ɶBXAЧƥnb{ݵ**%q:a"]{bCr&&9jNk{S)@ʷKYJ)ґ).cEaVpeUȂQx4wLlXhȜBE1o&PuC ?wc1w:%MM ;bDY^VlBQL~HT/DY*cI'?xowg Ӡ„wNǜ6jx4<r|xIѻ4Dwxn-|aFBd%GhɆ_'."n8~JYWvTSu-0zg)z/e{.&IP[(d/ͯ]]p "ڬn'ɷzT0_bq04c/k V )#pD˨V;!]Q|BiN 9g.Xu'\{皋 Lu#s10#j/24WS1giQzZ5V|{BI~a*kh҄,@`!BD=km-ޢ]#dĥUi+oAˢ1` ]MQ>rή yG XZKp OX=Mֿ=J6Cb I`ц~y|˃~4J Ъmh }jT=l#=por&}/~E ~5Q$ "8J)5o X.x-:Hy#ɟw;Oome'Z=6t".eC8?Y `]r~r᎛ZB,5?1Ӡςǰr I D^Re 5[Ok 491tCn P]`P~&~Mp#"  1,S#NHܴq1x~GصZv;Ka!ho &;!rINjM;,dBN%6#]s7vv`1Vm@љ|Ku;%5_D>ص%W"ty^ݣ[&q}Nrʚea(G㰀d=&mj5վu^`= Iy?K72[_l@ ;Ua)tr̯p|(gMk=mS,Pz>VZj/c[a ?M/Y'ʾ'2/1/8"+s=- Bg]"ZCrLT|Nv~6˶w9s\Nڲ^2L1#hP8anhVNKuġ&z#| 5wrжSj~ HQE$*Ăsɔ2&Zۥ,6_O=?Ս4Ⓦ`̌j"y(qܡn D `7҆:E[zvQĻ6Ż}r~X-Q5k1_"g(\٣ށk˒Sh"V<޽3a" ճA'Ǐk^̂}qYYS4709b8O`wW‚Wg$^>N=}߈4 |]b<4zvAQI.hS=^2O۬X4yڹE`m|Pca, Q}c$‚cDظ<*VkF+z_S#Њ.Ld$C!P4fҠyBGĵʅ觇 pp41[j<X5#-t=9 hK267%5Gď6khE:\끂@m%-람2k Eaɘ MnID;("SRGt ܏eUֱHI,lw'cb>QEѾi;p+t.ˠM%BAڴ.łS#2zx{p iK {P? jzd+Uע2Be$E6DyQݎ@ >-)lqUGAN,Kc3?#<," ig YCD>.R)ѶBkD%(F8pG&+x:& lhm/0V5UO~yC{trRu>uEP34ax\eTO|񠛢c^ڃps w: jGw)VG0GZCWN˽|d2=G, 䏿9ߎ³Uzbit6EL3F;z$C{-0,v7a!$g*gD^bU̺s͊8-?5NBz)NsJ,sqӎ.ڽLbx0!ɛH"Q#YV3j~MgΦ$1AvՍ'O`yp.NuwGJ!Ԛ< @)Z0Tvm[ 7fy=EaV**8Z&=/f+'JR~3. OzSj=^"$7yOż IESaUf2{,29_ ?]i>e@ݳo^ > $cezbe0pqQ$\\y8GhpΗ#h6=iE-wfrPI\O5b-M$HSݎx -\}#֫8MѵbNNgv V6.4ýA+͙E!\%ܣ,?EYv,4g*SPVӹ(zv x/OeXM, E[˻tnMs?Nز*!+61eylr {n@|"Pyd>VP]~D)ugf'֞oԘHZ p+KXndK1[u*O"H=ܩGUoݗ-z/6{zdI?^nE z SQ"!Xpq筦]wЫ[y]p.6Ei݋Wz%U b7\rو;µ(bԶ8l=q s/ݨ݊lPM.Y!wAz`gP ]F@ q"OA6.SL؃| 4n0:!yί_K@OhA8g)E?SQO`e3 x;]>Rm13VȀK,S~_3 Nb|*؄MPʰ=8DL:M'?rƴoڌ-< nH8J*(U̯حKg| l_G55&r-* (eǖFw {y# k~t,:\/Xai Cobi@ %Sd#yJ&&Ɠ#H9.>-0S۰O 7S+&$O&]U MSL!T IwoPTj'oSJi8<7 JC4-i" Y)36w,0V"wMswT ܾf'U{vMDS}J(@͈={j6&rEڢk:Cd9GPUͬzM,7@)tr"YѬiR߆Smpa˛B[IX3X,YNd'vQjVqbTSX%>U-Ǐ,Ĝ+QtE?;6#h&a ގpEX唟qoDi .6tu ?hx4,zTMt4kՆxiN SQqڕnJЯ-] G(h"1wc 3eq"J`yAoxxtpg.-,z~wtiLϋr210r=zM#\ 0W;8ttx2qCY|&,:^?͏q|E"ҡ\metZ1շnWF@Ĵ 3KoUEnt٣:DfqYKP-mR?O[zNH]IsЌ:&:ً!+vğ+dԩLǷs`":lCYa jGO=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
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之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 之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 zhī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 zhī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
◎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以 yǐ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词性变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 以 yǐ
<连>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 以 yǐ
〈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常用词组
--------------------------------------------------------------------------------
◎ 以暴易暴 yǐbào-yìbào
[substitute one tyrant with another]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史记·伯夷列传》
◎ 以便 yǐbiàn
(1) [so that;so as to;with the aim of]∶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说话清楚些,以便听懂你的意思
(2) [with an eye to;in order that;in order to;so as to]∶为了有利于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 以次 yǐcì
(1) [in proper order]∶按次序
以次购物
(2) [the following]∶某点以下
以次各位
(3) [other]∶其他
俺家也无以次人丁,便要访问李郎消息,也没个人.—— 明· 汤显祖《紫钗记》
◎ 以还 yǐhuán
[after a certain time in the past] 以来
海禁以还
明清以还
三古以还年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以及 yǐjí
[together with;and;as well as;along with] 表示并列关系,还…,和…,同…
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 以己度人 yǐjǐ-duórén
[judge others by oneself;measure others' corn by one's own bushel] 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别人;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汉· 韩婴《韩诗外传》
◎ 以假乱真 yǐjiǎ-luànzhēn
[take the false article for genuine ones;pass off the spurious as genuine] 把假的混合在其中当成真的
◎ 以儆效尤 yǐjǐng-xiàoyóu
[serve to warn others against following a bad example;as a warning to others] 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况这些枪手们,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贼 ,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清· 李绿园《歧路灯》
◎ 以快言论 yǐ kuài yánlùn
[pleasing speech] 使言论痛快.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 以来 yǐlái
[since] 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登泰山记》
◎ 以理服人 yǐlǐ-fúrén
[persuade through reasoning;convince sb.by sound argument] 用道理使人信服
要以理服人,不能强人所难
◎ 以力服人 yǐlì-fúrén
[try to convince people by force] 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 以邻为壑 yǐlín-wéihè
[shift one’s trouble to others as one who uses his neighbour's field as a drain] 《孟子·告子下》:“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作为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放到那里.表示嫁祸于人
◎ 以卵投石 yǐluǎn-tóushí
[like an egg knocking itself against a stone;kick against the pricks] 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以貌取人 yǐmào-qǔrén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 以免 yǐmiǎn
[in order to avoid;so as not to] 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
◎ 以内 yǐnèi
[within;be less than] 界于一定的时间、范围、数量之中
十天以内
◎ 以前 yǐqián
[onetime former;previous]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 以人废言 yǐrén-fèiyán
[reject saying because the speaker is what or who he is] 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 以上 yǐshàng
(1) [more than;over;above]∶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the above;foregoing]∶前面的
◎ 以身试法 yǐshēn-shìfǎ
[defy the law]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 以身殉职 yǐshēn-xùnzhí
[die in harness;die a martyr at one’s post] 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 以身作则 yǐshēn-zuòzé
[set an example by one's own action;play an examplary role]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 以是为恨 yǐ shì wéi hèn
[feel regret for that] 把这件事当作遗憾.一说“因为这件事感到遗憾”
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 以外 yǐwài
[except;beyond;outside]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界线或其他限制线之外
营房以外
◎ 以往 yǐwǎng
[in the past;before;formerly] 某点以前的时间
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以为 yǐwéi
[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以下 yǐxià
(1) [below;under]∶表示位置、级别、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
零度以下
桓权以下.——《国语·晋语》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左膝以下.——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the following]∶下面
以下是代表名单
(3) [now]∶现在
以下就来谈谈具体办法
◎ 以牙还牙 yǐyá-huányá
[a tooth for a tooth;Requite like for like] 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样来,就怎样反击
以牙还牙地给他回击
◎ 以一当十 yǐyī-dāngshí
[pit one against ten] 又作“一以当十”.以一人之力抗击十人.形容军人勇猛善战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 以一警百 yǐyī-jǐngbǎi
[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用惩罚一个人来警戒众人
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汉书·尹翁归传》
◎ 以逸待劳 yǐyì-dàiláo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 以正视听 yǐzhèng-shìtīng
[ensu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s]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 以至 yǐzhì
(1) [down to;up to]∶表示延伸
以至诸峰之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so that…,to such an extent as to ]∶表示结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 以致 yǐzhì
[as a result;so that;with the result that] 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 以资 yǐzī
(1) [as a means of]∶作为…的工具,作为…的方法
以资鼓励
(2) [make up]∶补充(不足)
以资弥补
◎ 以资切磋 yǐzī qiēcuō
[help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 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Turn sb's battery against himself;Fight sb.with his own weapon] 用你自己的矛来刺你自己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论点来驳斥对方
◎ 以眦睚杀人 yǐ zìyá shā rén
[kill sb.for a petty thing] 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而 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
◎ 而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
〈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
〈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
◎ 而后 érhòu
[then;after that]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 而或 érhuò
[sometimes;every now and then;at times;every so often] 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而今 érjīn
[now]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而况 érkuàng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 而立 érlì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而立之年
◎ 而且 érqiě
[and;(not only…) but] 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
他学习积极而且虚心
◎ 而外 érwài
[other than] ……之外
除此而外,别无他求
◎ 而已 éryǐ
[that is all]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基本词义
--------------------------------------------------------------------------------
◎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焉 yān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 yán).额 [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词性变化
--------------------------------------------------------------------------------
◎ 焉 yān
〈代〉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焉 yān
〈副〉
(1)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 焉 yān
<连>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 焉 yān
〈助〉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 焉 yān
<语>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而,以,于,之的各种用法RT “之”文言文中常见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请举个例子 指出下列括号内文言文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跪而(谢)之挟飞仙(以)遨游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以和之字的用法 求文言文中的而.其.以三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RT 文言文中虚词之和其的用法.要求意义,用法,原句/要在尽快! 文言文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求文言文中虚词“而”字的用法归纳 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其万石君之谓邪.(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以) 因长老肉袒固谢罪.(因) 以一头进,(以) 有这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图穷而匕现余闻而愈悲庄宗受而藏之温故而知新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文言虚词用法解释(急)答的好追加20分下列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若是,孰能御之 盖亦反其本矣 (其)B.将以衅钟 以游无穷者 (以)C.之二虫又何之 然后驱而 之,其,然,以,于,而的用法、意义、例句 文言文中之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而”犹且从师而问焉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三句中儿的用法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