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2:20:00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x}RͶ櫜q.* @@Gu?@ljHH`@ha&K w飬ʯ߷VVx;j\oM̆f^ޔL2<6[c;:fT_}~ҙYm*3[&{oz!ۿ-} z߼fay }/{Jfà“dWwhW\7GSeFiO~ݙ i0}L37_8߯}!<G/xͭ"`|y\lua{Żϧpm?fR1gog`jYť1^E7F0mgefk qwM;sw\q33ܔZq~H?#oV;Mx{3yrMa`:&M@A|On`_Q d$\?~)Ie o]P Y;Θs?3G_җ@q0 x>Z'& ^#\܀9f㦿sEtnӔ$xA]pߡgS[,Ay x弹yUp[ Mg`YoqU} ;:^ {tߣM}O{{]3}"/b.^+v\yvLn컗8 5̎8!YZ*:n^S0w1 )?YsRҵ@}v<{_zѱ[(7~AQ`d`O&]ٌ ]6^=嘬:#YGkp=oۥ8&7sMܚV1]'/*y6 ar!g5(lrDvoV'tHKyk X*踜AEWoMxٹ㎺nl\ӌ {lDk2^yso]/ X{>RSQAOlb\pCB)j`{+4ѭ-飝~g#S/p 3OSd0GS^RdAP9&w*}经ӆ%'Dq.Pӳqڛ*Nqa)?p6&⺚.ǃPI6 tMܲ:[/(iRE"8bRxNafy|G[]FXQWLY~6R + wT}QխsPXc+%h> e/ ݠ3ᛧ(%˿W3 |olnkܖq@`2X4-s 1%2A~:A*pc8{y]3U<..Y+м&bδ#^<5T 9Nj^%fapxFA&=3Sċi`6]v{\RkB6k@<'+2B e>zjж;S z 352@'X ~Yct30mۼz|DE#f%Nw!m ؝loRߋpӼ։y P=b$cxFpP W;f5b}<—cQYڟ*O0VrÉʹx0EPCH,;?G;i'W,r A-ݲ}lSx`LV'ak@T*9\{1 :@8^Iܧ?65lpۙc34Q67sAt͟,t\bͭȅX=d*rNe` rŞ4to: LzIej[Isa b$SF(`?D{-@Aޘ͍`z[ƒ,qNikA5'ĵhhM+J9R$0/`t d<6|枘I˜Vp۶*NcX*P$$*x3hJm"vW587AO^-*^R@hAA.!QbML)gbwA۰V;XxFI ̳.y-%JK8f91H29(Fx~f ݂)D!rSѽ?‰ʾrϵ۳qZ*l,fה]Nu#8~;=40[^F|gEjx^jisa5w/s{n} f>, /CS*-<4٘Li AKxZډE'E ʦ]0CUu&B0[3#o}o硱X e#Q<5 dd?{t}UoGoO.m*+LZ3yס&# iZ͎1] tm*!{$lrOq5r*Y{a9?32Y1LDK](0fV .4 aO-e(׃@#aVMmR;XFߓD2?%cޖQV`WbpDv^zSUQxtnMNPVn_f'ٿ-!wiJM8֡cG9zCF WjtIf9A65äs U(ZIG+e7hG'i8̣ᭈO kL1 8VBOEGcxLRIYVtC;S{⇀xH=d\ePn1;t S lXHO߲y<} lEWfz V͞4Uڔcpg7K!>zIx!uêgj*eyˣ׀TI0_%&JBS|J'$,!9?$֧8d2zT^s}[ww Ƅ/$`+9ĺRR~ך`)GSQt56??6#WbEf԰A*Looācj(&f&b $tȉn5bvPeӦߛתpFxѐ1`T=JWB/ł$D [dմKê2&YLY"2ox)^9hՁo~abO~'ѩΏigK ȚɦwZOrF!xgYO'[S:e ̬2řwdRt':RBaUaS Rׁ *y2@$e,B J(U ѱc:bh^0D7iOHi*l:[RUDl-8Liz≪}]a (2ٖ ꨊO|hQo1FݿY.Z+ۡq(Mp,b .ez{u0Tw^w0e^+;᚛sIS"%xWjGcMBZz7R1O*;WuUHOJB]RHR.Uga76l=p@ ?#4n6LX(k Aowi tFP2.>,LЕT04_Rx6[)QS>_L  2|f{.8 ܈1X7 #KѪ*뗠665zL>[mnF|E8i<~V%"QH 4~p'O?GTG( 9SEŚV^Ժ:68`AFĥqUdƎn@QTߑrj^R=L5v+rZgƳ#7yKx jqD(5glkmL36P|yϛڕ%7]扟mKz?bor)N% `K mul4oo||$[ &mU?J|$0_6}]Y6_9@//D“ 6|vrY[^) `|i5Ũ] ν3kf o,†Z?usYIaK1a_?ֺqpɿ~&p_N},lG 񂭊Ԁ80!;>K& 4KEUaj_VpII#(ρeW;[#s6w0*G[g6$+`mſi Iě䬓l3Y z3[k;VF1 dMC)z^ݐJt; :Pl'YO9R<`I0yo,ZsqcɸBt R .]ˆ[W'-80[G"poh٥x);.9a&WxZJ!Ho+0DgxB+<%/N¥9։3PMNO],0u"IuK3N0$$sط%K!K3Uqdn=ը;>7)Se;rJ@3U҉\,BȂ$Y=`1>֭l`$wzE4<5Y$Xʓ OKV(W;uQU8Q1_J )X=1 ]׀yÃC8uY1³ɲ9Ĭ$Yj%7׳qjsX􎙬+W F Hx-Qn)J0'DoM&'6K{z'1YOr+S^NJ-yл zm:;iY g}[­ ֠!ߺ#d&M )$WIGEaɈgO,~rYKM Ur`Y qgTk :筽2+{5"`RI: s64 \i}v_>ZJP' i6}yT(w.M`gW%+⦁!LB%[]FZ '뎳?\{#ozP7E0@!'YY<:H h9tS:g_L<ʃ lp| CO%ӂteIss.%:2]/"d;dNﶒ굞_pl-mčv|N|㺩?0Q-N?4 _a{Q? c9҇엕żD#z0{TP6ҷ5}yچ&*]oҼ%KbXx4;Zcm޳zҙ,y~?6IO\"}$Ͳ/ hK3tPZINJ:CyO̬m:9!~ŪOz>p`^7NOU/>ដ;%_a6t8):[cuEutDWT e[ &E[ADrC*)qՎK2")[I%ÛRW@ٕV:ZnRðh dTPFqͶo/s"r$YL? 7#8oY aMн5#x˩dNf&bL:8{8J_l`l;~,x eT2޺ݳȖbw;d?i3eqiyDu5F-+mv&[ߨcM/~?R>9xhᒪa-mu 8Jb3lJX؂q>J"#-OA (ŕ>7OhcBlaK[AwY6J:Qh-p*ZSڪNv;+1n[(bpA σUm<cU.m`Mлd9+w:ZZtW.9ҡIܽW W@Igͨ v3 DޅET0gY3Q ٰHKd{l0~oAwM媷5qrL3].V^c 2 }H.aU,)Lݙݯ2Vz*w+:L`,YAh֓w xO˂sۚR=ƬԗD 1r|ڦzy.g>YFkW"(b{x;0SfrlGi5=}*̗'}wioI4lH2.Tsbj%A=Xj~ǣk @ Xe4޿(;r o2pRzk2e|8+_[?AwUk-_.(O$q m 5Ο&zITAו hCq+5}*Lݩds^ɩY_'ʖh[μӾߩ;aUcsMW{J{A's:wE9!1i<\qs헊(:_5LYfXePMpUR[c~t5hKd#>55} qdA:rwZa[4ˎۺ8&*^p='!o1X V-LI Jay,щ!ʇKg#K$5a^y!2'pY#$A]{^Wn/aM`tdM\ƛ66ͭIOM<IٴotKC\B;³pEc>c+ˋrp5nncj/ҷv$@ mᑕ_$bܴfm.t 򨙅 P=苂D74*_ج026XqYPh,a4+"n+wSq7X9tk0Br~4Elwl$ɡ Aw-7$(MO(øͳiMb6)LAB?-J+b݆W,Ubu/ܩ%w{H c$@|ɽ#p֙!گ]J`W-SZ11)-"5mzwR~U+Y΍!FiןmcؖriJ 3U&;pԥb賈Lٶltk8 2[@S׼ ܽȱS m^xgIlt*|)?(Dq)(9-d)ʱlCtZWLˑs`^~d}43<[.!,>ڕ2OLiɿ['pavq{?hL /d29wg8vq~Rm8ʏ/NH┧m'*R*/ȯYNtYz9ݮ**UmS{uǶ6/qsa2Э?ѩw~ѩwݯgiàGYt['z*m=,q)ZWi:*@;yt;=zqEe` efa&eukrNV$%d h#wlӯhM0y{}q[Y`5:;*GHĈl- 1v.>X7ߖ`t!$OF{^zfw uYI/ASFuwH̭i0 ^ Z}zJ[0\g =L0&f0Yr:{530`l>=ǃ) .-I5pJ40n F0gG_ZfD V/qh r"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21一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商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宜.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确定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大宪章.它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其内容包括序言和7章,共60条,主要有:
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2.关于人民、国民的权利与义务
人民系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人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的人们在其改造成为新人之前,只称作国民,不能享受人民的权利;国民均有保卫祖国,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应征公役兵役和缴纳赋税的义务.
3.关于政权制度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仍将长期存在,作为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
4.关于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家应在各个经济因素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确定了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3时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以发展经济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也进人到当代时期.
二、新中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政策.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很快就得到了世界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10月2日,苏联首先与新中国建交.中苏两大国建交,带动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10个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与中国建交.此外,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所需资金和技术.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家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还规定:“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按照这一原则,两国又签订了处理中苏遗留问题的协定,包括归还大连、旅顺及中国长春铁路,以及苏联援助中国3亿美元贷款等协定.在此以后,中国从东欧国家也争取到约7.3亿美元的贷款.这对亟待恢复国民经济的新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新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炉灶”.就是说,新中国不承认原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鉴于当时一些国家仍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建交前必须进行谈判,对方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席位,并将各该国管辖地区内属于中国的财产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就是不急于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上述这些外交政策,终于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旧中国留下来的国民经济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全国人民在建国头3年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国民经济.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土地改革是通过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拉开序幕的.土改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等步骤,到1953年春,中国大陆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全部完成土改,约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无偿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沉重地租.
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相继发生了四次物价大涨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平抑了物价.随着物价开始稳定,长期通货膨胀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过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行业失去市场,整个旧社会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加上对私营工商业的税收、公债摊派过多,经济生活出现暂时困难.对此,人民政府进行了工商业调整,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主,使一批濒临歇业、倒闭的私人工商业得以复苏,国营、私营工商业都得到恢复和发展.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的仍然是战争年代形成的“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经济体制,不利于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扭转市场无政府状态,制裁资本主义投机活动.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保证国家掌握现金和物资,实行财政收支、信贷进出、物资供求的平衡.
当中国人民致力于恢复经济工作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金日成的要求下,中国政府于1950年10月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迫使美国在1953年7月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国家安全,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鼓舞了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0年10月开始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空前安定,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1951年秋,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支援国内生重点建设,开展了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运动.在运动中反映出干部中发生贪污案件的严重情况,中共中央遂作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对于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三反”运动中不断发现贪污分子大多与不法资本家的腐蚀拉拢有关,主要是表现为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经济情报五个方面.于是,在大城市中开展了“五反”斗争,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严重违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在开展这些社会改革的前提下,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进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兴修水利,防治水旱灾害,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在财政支出许可的范围内,有重点地进行企业的改造扩建,并新建一些急需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在领导革命斗争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设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很快付诸实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依据苏联的经验,设想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于是制定和实行了1953一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的第一个中期计划.其总体设想是:基本上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积极建设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以便在“二五”时期形成以武钢、包钢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同时加强铁路建设;然后,以东北、华北、华中三个工业基地为中心,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其基本任务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纺工业和农业服务工业,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5年中,国家总投资766.4亿元,相当于7亿多两黄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达58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的1.9倍.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发电、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以及高级合金钢、有色金属制造、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均已建立,填补了重工业建设的很多空白,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过于集中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工业布局的新框架.与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增长128.6%;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43.1%提高到56.7%.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局面.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钢产量达到535万吨,增长296%;原煤产量1.3亿吨,增长96%;发电量193亿千瓦时,增长166%.劳动生产率提高52%,平均年提高9.9%.交通运输方面,新建铁路33条,修复3条,通车里程29862公里,增加22%;公路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增加1倍.
教育科技也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发展到229所,比1953年的181所增加26.5%,科研机构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加2倍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3%多.
“一五”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为第一阶段.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合作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1954年至1955年春为第二阶段.由于合作社优于互助组,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发展是健康的,也有一些地方发展过快过猛,违反了自愿互利原则.中央及时调整步伐,保持了稳步前进的势头.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为第三阶段.农业合作化高潮加速到来,出现了超高速发展状况.1956年底,人社农产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87.8%,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5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但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和偏差.
手工业合作化的步骤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期受农业合作化的影响,也出现了发展过快、合并过多、统一计算盈亏等不利于手工业发展的缺点和问题,致使某些手工业产品质量下降,品种减少,某些服务行业合并过多,使人民群众生活不方便.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是个别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其整个过程有三个阶段:1953年底以前为第一阶段,通过调整工商业、“五反”运动,对私营工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经销代销,使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1954年至1955年夏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使之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955年秋至1956年为第三阶段,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写实现了公私合营,表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已经基本消灭,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改造企业和改造资本家相结合,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由序言和4章组成,共106条.它的主要内容是:
(1)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2)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3)具体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自治权限等.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召开,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表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我国业已建立.
六、“大跃进”运动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就是在总路线指引下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尝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当时认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不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文化科学技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巩固.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有必要在生产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大跃进”运动从农业开始.先是在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随后又不断提高和修改粮食生产计划.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并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1958年8月6日,报纸报道了河南省遂平县放出的小麦亩产1052.5公斤的“卫星”.以后,“卫星”越放越大,甚至浮夸到小麦亩产高达4292.5公斤,水稻亩产65217公斤.高产典型河北省徐水人民公社计划发射“高产卫星”,一亩红薯60万公斤、一颗白菜250公斤,一亩小麦10万公斤,一亩皮棉2500公斤.各种完全违反科学规律的所谓“卫星”上天,使人们的头脑更不冷静了,粮棉产量指标越定越高.1958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将“二五”计划末(1962年)粮食产量从2500亿公斤增加到7500亿公斤,棉花从4800万担增加到15000万担,严重脱离了实际.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以后,“大跃进”的重点从农业转向工业.北戴河会议认为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将使我国粮食产量比1957年增产1倍以上,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从现在起必须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年产量的535万吨增加1倍而奋斗.这个决定和号召,把工业大跃进推向高潮.截至8月底,全国钢产量只完成450万吨,剩下4个月要完成620万吨.为达到这个目标,《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1070万吨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实际完成情况是所产“00多万吨土钢,基本上不能用,合格的钢产量不足800万吵,不到原计划的3/4.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出发点是要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富强起来,因此广大干部群众拥护“大跃进”,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取得了一部分成果,如在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业以及内地工业等方面.但是,“大跃进”运动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生产力,反而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大跃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首先,它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准备不足,背离了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的综合平衡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其次,它说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于打仗,也不同于土改,它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搞群众运动很容易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经济平衡的破坏.再次,它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运动是在不断批判“右倾保守”几批判反冒进的情况下发起的,甚至提出“真正的左比右好”的口号.“大跃进”中违背经济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七、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兴起而兴起,它实质上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企图通过人民公社化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关于人民公社的最早设想,是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中提出的并小社为大社.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认为农业机械化可能很快实现,社小了不能使用;办了大社,农业社也可以办工厂了.会后,中共中央就此发出文件,在全国掀起了并大社的运动.8月上旬,毛泽东在视察河南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时大加赞扬,说:“人民公社名字好”;在视察山东时又说人民公社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从此,“人民公社好”的口号传遍全国,并大社运动迅速转变成直接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仅在2个月内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叫做“一大二公”.大,就是规模大,全国平均每个公社合并28个合作社,基本上是一乡一社,还有不少是几乡一社,甚至一县一社;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把合并起来的几十个合作社的生产资料统一使用,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农民的自留地、家禽家畜统一归公,甚至生活资料也一并归公.此外,还实行了大兵团作战的劳动生产方式;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免费吃食堂饭、上幼儿园、人托儿所、住养老院的集体化生活方式;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人民公社化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是,它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大降低了共产主义在人民心目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理想庸俗化,助长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二是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了13.6%,1960年又比1959年下降了16.2%,结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助长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
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问题,曾在1958年底一度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是,1959年7、8月间在庐山召开的会议再度助长了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但是因为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系统地总结1958年下半年以来的成绩和教训,受到毛禅东的尖锐批评,随即召开了八届九中全会,转向反右倾.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不仅中断了纠“左”的过程,而且把阶级斗争引人党内,使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严重损坏了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

八、“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贯彻
到1960年时,由于接连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等重大问题和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确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1962年初,为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坚决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会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压缩基本建设战线,提高建设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关、停、并、转”一批工厂;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集体所有制;加强财政金融管理,抑制通货膨胀.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同时,政治领域的调整也逐步展开:调整党内外的关系,主要是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对在“反右倾”等运动中受过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调整知识分子政策,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向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制定了“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工作条例.政治和文化工作的调整,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经过5年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总产值有了恢复和发展,商品供应显著改善,财政收支在后3年都有结余,其中1965年结余7亿元,全国物价稳定,市场恢复繁荣.
从1956年至1965年的10年中,尽管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的挫折,但是仍然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显著进步.从1952年到1955年,试制成功的新的机械产品已有3500多种,少数还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制造的15.千瓦水轮发电机和12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远距离自动化装置、每小时烧结90吨矿石的烧结机、直径2,4米的矿井用轴流通风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标志着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已由修配、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制造.冶炼的优质钢和合金钢已达到240多种,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基本达到苏联当时的水平.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基本上控制了霍乱、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医药的80%能够自己制造,能生产的合成药达到140多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虽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是在科技术上,在反帝反修增强国防力量思想的指导下,若干新兴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国也及时地抓住了机遇.党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集中力量发展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些新兴尖端技术从无到有,迅速崛起.1964年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又成功地爆炸第二颗氢弹.1960年11月,研制成功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1966年12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从此有了各种系列的导弹.1965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内存容量为双倍ZX4K,速度10万次/秒.1965年9月,我国成功合成牛胰岛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简单说,就是上台了,还以为自己是在野党的历史。

看上面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历史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到现在还没结束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有没有写整个民国历史的书,要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我实在不知道出于什么压力,没有人敢写,哪怕只是胡乱写,或者黑白颠倒的写,也没人敢把抗日结束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这段历史 请推荐关于从清末到建国的这段历史纪实的书籍. 需要关于建国后50~60年代中国服装的资料如题,为了写论文需要很多建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的历史资料.全国各地服装类,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也好,书也好,卖当时旧服装的旧货市 文化大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啊? 文化大革命是怎么结束的为什么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昰什么阿.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昰什么阿., 建国60周年光辉历程,要求,比较简要,从建国到今天的光辉历史.内容不用太详细,较为简洁. 1966年到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 关于这段历史你知道哪些? 请将历史从夏朝到建国 各个朝代的时间 以及君王的名字概括出来 thank you 初一下册历史从隋朝到明朝所有大事 建国灭亡时间 都城的古代名现代名人教版 中国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求以建国初期为大背景的耽美小说.额额,以前有看过两篇,不记的题目了,想再找几个可以是从战争年代到建国初期再到什么大跃进啊文化大革命啊改革开放啊什么的. 文化大革命实质是?运动结束的标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