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9:20:55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x|NcY櫤Jʬ̫T}نƀ x x~*31d:P5|[ke>h ?阭 a']擽 ϶+oo3 oӌGAgӖW{qp猷ӝaH_~WӇߣ?Ij|T\`Dh>ZL-zn0]4'^fǯck}+#ywZ0IG%y0a0,#.8_3t0oݶFv> k;|S:?b7geXի =F`^fԟRo>>6`V/wOiݔou'⏛~{heʛj>Sx:gl mk\N&_Ll;yx~r+1  f=xCMCp~5B,^(NxCL]Gp2z<+]bygWxEYyaPҜuz< Kv)q]3}dNXz vf>*5Ud:~]6wƬɧ%&l )qœ^OqX|3O!k9+sw;e^&=$ G=zEeCp,XBP?~OySr_Xka}+˽*]p½LD m& a\jc`AqNNЎY=<)dv+ՁaQs.{KZllb߈8wW } 6Co]}J~m{9l{g+fvͩ}1 7l?{pz7z\r=PM~_/dɍcJ!x9lW FYM|MO`"^>.U'`( |O1 V .4.'nc^!m /QAjoxb62Al`lV[a{Ӆ ςNϔ7 z}{9(:D*bi6}sw켈Wz,g|Zϻ~˝!nv;a%I}%NM03:#(qDmS.NBtb!{Ȗ褶J/7b9:e#@' (SHLb|n>HG3Ze9oʤ'),F?<)<,`I=4&& kD[?[L1 w0? Ggd,)_Þ0SCCcN Vʙghw#qWTȼz*zsг Z=(|L lMaj'C̝G2.Y降5ɪFH 7djf,qoo{OԱz+]9Va؉ɸyѿh3e+Su'sBosJݘN+}F/q{X͏nQeІAV|;KߒǏo;%8̫s| rO fF,pQ{.u<'3;<lXQW9+˺(Qe*8(c ~<ͮ.&]Mz̫fvrH($_&8ӭ[+hY0>@0WyŎykI-vZx }L/63&R;&[OݸO#'W ,fXG]GѧE Fp߳1BoNw4Δ/%  Xh:6,Kq<TӬoy#z׶w'#HB_if QL(3+qvE~HDn E=:={0L4uD\qӥ_]cKlQLZKAq$ D$Kvң O2lG[CbTa)l0SFjUmB~O$]#4]9ǧ⼔_&z FwBu0 +ǜnl{L2rmSiXN <%Һ)[l{ N q5}ژ0Vm?!_j}Fr?ه?:jlU{6›_usfm`#eUb\81k2#M)*ae6*bx]|dRga"4Ⱥ,7_7|j! ԞcG6d|G fCf2t֑;soxߡ01Ca:nGf03SpfJ(4链$& `\Tb_p! ڊa h'`K*@;Y:iλˆU]&gљ)LIG# \JmYr_m*%9ԝe7ʴuv*$ )된 -\8X{ZZe(7H%0H}e9,@CI ϴ=(%Q^fdOI'd xI IApB["S-Xѩ~A: [^>;l'XVwրw\!u~׻iC76qƌfѭ#BlB"5E0Y]V|xyлt8|!m΃…h6G!j-XuCЪ@Ox?u I[%xU2LcKSn XÌ1/سUkv;?^5R^I,%i4uJY% <8#}bLM0tXX3s׷l ^-ciqȋFNv?Cђ :]!$LiMY&k]` ^سӒd_{5d$*q6=+i gf$)AH!̀phd] &eL-?YDFsy1|gk>)d-e4µ4hL+98xࣘS@_׃[(s^12ƘR1]%5S2m>PC; nYGMTQCݠ`6Ojkjюg#̦,9pȀl [cGY*NРY_JEpwöozٸB (t[IY˂V$hJt"]1ylG6!qddJʊp3QqƉ爿,B1Wʄ8 y Y?u E6&B3hfԲl"lLHJJ"*[' f agʒ|bjFh #%+1 8OrT 6ARCD7$#Rɚ3%8G t`P}V6وaTwU ]eZ>j֫TdƬ%|ICjDekc[L}܉=Ev:EIFۚ8FSy752rJ (̡1.qHrkUf55k~"iQc.:;ɲJM1uNldQAze-EY~ )n_R `˹$͇೮BD@ Cx$< ub^epFbP.,9 JeZv[A݂o@~i)\0)DaImEVZ߄3u' nksuC7jxdb,C`kւw}pүV":1SP1*L6@-Ȋ7{óxtQJkR㌄<^"΄R}ܔ1%\о?N aXmŜ)s`7-6y?O3 &*$Z2e|݂ߌ瓉ʡQ(tiɷW(DXoYCq>L PFJ4ڐa,,췹ݩ&h$u;^Ԙ@ <۳E[3=a(7%Όؒ;Xe,@U G )kEe(-E.}X,>]eCȼ/ǞJaۯR܂΀(jO%! h;RA>)o8~dVIH9(~Y!,[R9DaR QTp,S$F?E=MA / n&yj$x:E* M+wFIe> gT5G͖i^R;7TD7{ ^w8og297itfU^Vg2m4AT VX+!l}0} ,ACl1eGYgT|(ຕa59XۛqJ47UfdJWg(jy[rK^"D yzyOzZ3e150CnnAV\ eQV♛Dˢ2P-Ÿ2A"e/uc !݊E[x ܟKhDc䏷01?:tũT[C|=ظRp Lh>#H68(J,,ἆ!x5Gb5Ԝ)y`L(R Ķ"eK>&p;3l]acCuxK{)=CȖE!qˌhRVF3$t$cųU,E}B^JScoZ`'ΜLj#ʘRVV[aly>?e"覯5d1Ax]yo+YWnw{)L:%UV_JxIi ^.:56׮Fyf̱6<,R<7%}aIQ.}No%Gj$bQD5e{hmxtVU܃9A]&$yѿ[K&#ή D_f6 : * ȇ uB%~^q):ރv\ҥ7>`+q"L{ZUv17A>T0W7uz=g nY?kd>-=k fOŜSяˆ-DS^jZF2ˆ;x|^ׯ{ys_ RS6hAfZ#:fGk(fRM mZ}p3 BAAԃLC?aECᄀnu|T5{XFQcñjS M>躕@ Jv1Gx kԚHB*LOSSdor2 Z-e`J:^7JCE; " Ҹ,:9Ť@7YDG+{r uZ+N XT{dZkvN賭-tYSGjau<ٞ=k1 ua=9eV+;AR16k_\-lݤ4f>4p"|;Ua]i erYb5H~oYd5#4%CgX} ȟM6E-uzߝ͛` BM=맫4LMG \{S n{":tC{f3ډBU8e3":ucx҃9s4㖈&YZa vl `T;mLWEb{gutIc1;IIHSI'UaZJ)WsZϽ&j9?7y}N%,hv23֑Ew9aEó4?k5,t%zщ]2 #mX"<#VO6 )ҸLz {AU);gs$!%oCﺥ5\PHE1`GU<^0h#kYX8WaI\a܇p nmwr{uPݠVW3㥟Wx[#κv;jh~sY_2&/)M|]jNmRw~0¿D=CƄiFdm>oP ӯPծkmCvk0# >Eɳ2_p7E2)*^P`N(v#%_r _{!%̾_W__H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2005年,党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
注意:是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没有专门对新农村建设作出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

全部展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收起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老提法蕴含新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

全部展开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老提法蕴含新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
新农村建设将迎来农村大发展
不久前记者在陕西延安的羊泉镇东里村采访时,村民徐建红说,“过去做饭满窑烟,如今生火拧开关。这多亏有了沼气池!”他家的猪圈,猪粪全流进沼气池,一点也不臭。旁边的厕所,以前来个人都没下脚的地方,现在改成水冲的,干净多了。
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54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以沼气等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生态项目,如今在各地农村积极推进。山东、浙江等省提出要以“生态立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在河北,从2004年起开始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确定把“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作为主要抓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农村要想改变面貌,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以外,也需要农村提高自身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的附加值、科技含量。他同时提醒,“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一哄而起。所以中央特别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浙江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系教授陆文聪认为,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实行民主的社区管理,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并转化为具体政策,是今后的重点所在。概括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国家应重点加大五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
人们期望,有一套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形成一个合理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今后几年内能使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及国民经济的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改善,农村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并给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收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

全部展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二、充分认识科学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科学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任何重大建设事项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更离不开规划的指导。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科学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规划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作用越来越重要。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宏观调控引导各项建设、保障城市和区域健康快速发展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城乡规划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一再强调,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完善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曾培炎副总理在讲城乡规划时指出,“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促进城乡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可以说,规划就是生产力,规划已成为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关键而重要的手段,是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和实施项目的依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的成功实践经验所证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城乡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培育和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景观和文化氛围,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追求。科学到位的城乡规划工作,是指导城乡建设,推动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规划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无数成功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例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上世纪60年代,在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政策的作用下,韩国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却引发了城乡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国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新村运动,在最近30多年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这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也有大量生动实例,如新疆的抗震安居工程、江西省的村庄整治试点、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广东省的建设生态文明村试点等,由于坚持规划先行,典型引路,投入资金和劳力虽然不多,但成效却很显著,受到农民广泛拥护,这些都彰显出科学规划的显著功能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的蓝图,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统一的科学规划,有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有科学具体的建设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起点低甚至严重滞后,就无法改变“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状,无法改变“走进房内过城市生活、走出屋外是农村环境”的现状,无法改变“走进去是城市、走出来是农村”的现状,甚至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不良循环怪圈,过去是一代人建房三代人住,现在一代人建三次房,造成重复建设、反复建设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引起了社会不满,留下了历史遗憾。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曾出现,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要素市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