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修辞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19:41:12
有哪些修辞手法?
x}r#˕`W3R+3R>̬w}$Hx HG<̪TLHc7%Lf̓|du-NWjٵ:ϧ?ګV}*Pٔtc_jb_g|_2Noww?_gn?CRj2 +yo?Pf0~}UVzVѰ{}gd2(mk0E۫QOTAsx/ph}[OPGhF}|@%bфmTrθ)Pʓrs4e7_9U.#W2zWUQ;K}RɛbUcU\[- -AU 91[PjZ'Kks|K"2̏\QZvƳօ9d pj١禑jZ\0+.곾Ir!ӧXJEoȭY}cI#a{Pg9e1\?1~չ<8'e{CQƗرBٚ z jl:V>TG3u"c3 ҙ+[d깕Ʌr#7E#/4E:a/yq4}kp}6`{'651 nsB.UoGt5g"V ]n,+rcscU}ȃ| yFq|GF<|0 GP) !-GCĥEƦM<%_ۨt/oͩXTul(ZJ݊Da82[M[S T Tbʊc&iV ߶rs}̳NPy;ZіZQJZ 4:O0daă\]oH\K֤XIE *>q+%0v5'&̿ݪ{њ BRc퓇|5JFq7Bj$o953 Pw3n<I_Fmvs/nb5;82z$xNYr5/kC,]ҥ d`('`$n#)ujcDpՆ:Nt0&W\uLz''}'?]Z u)j>9k ',XrA0` B} gfIV#GH9zuj#[/ F#O,-eMzb#}uS'M2u-I|PB1;AA,)b/xe%*:y,`#SF'0vM]Ĭd}:ضf&kV'O XZ;m.lQm(RݯR.`ѓnTU% C&ym{lO0֮2v!ԐmV&۴&e/*Oc#*v9ěSU 9'xܰoBR#=!xR#e J]J*wm`*졇 PvPa*(b}U4!OD^]JTkl/K4=A N,~A]j̛FjLQR .1 u>\"/44aqBUX"(EZﰨZT4 E3'TS>VTyc@([0"͒@bV$UdT V<6>/ 4jHOB` @)@;IOCWw sE.U4ڄ./촬ߞumHiҿqvdi"c]l;W 1<8Bk3+5p̴F n&&8bQua!9GoDЙaPp'76m, WKs/8F[ 4: ]"kP^\ 32dft&L*nXCZ{>&0~Uaz[i+YV wCΫb¬D~ҷ f"IjsnάB Pu=m\u]K.u#e=^-R]dvRtFOv,O:qZ]=h I8 ݹѥCg0[W|Q#3$싇?=)@CV)Ld~ϟܚv<XY+ĩ6,{_"vMU Te;P$ ~~X~S8\TT90P,iBgVQ9 1Ya<1,%kRBi$d~;]V+Bn ʃf4Q9Ӳ`{ÐQ@;q/ =r=*RF`Mr"x8Zdv|$@PLǢ0\ckFSӇ-\$@,̂FF5Di{  ԧp3mm@d /*e}qn *~DcFBt oٹf~;W@4'od&W?FvwZ1.J֢q&2 mvdyɼJ7zΎTdnW(bJ1 PsS@jιp3f;}g&`,A.6mKCGITAy9Y tjwV:թ,Љ:5)ؽ=VM;0_\Ma277txPp? !? 5-d6ѵ.@' (rV0sp9 NjTp @>9iN5L)e90Uny/Eb@Z  OK" R`G cMg0j@eo3!OaSͤ="HIQ-́=lTc5Nk /W88sK$O%RFKq|A]{L~7 '=n,1.h} k]]l-DSqNj.֔xDEo]WPȫwź0-^c6D@6a:x,X 1REљ+$XϝiɄ$2p TUB؅Vx,v";2VMNLd(2Ϝ1D [nѢˋ/0֟z_A0GT)te/bzBתIi> +G ˗}J f$,ik58, @aM9mC׵ݦԯA?G{1.`^Gyf?osx]/w:wì_)X# ףvUO[monj ю\02a꾪'tm5zT00\gt 5Q71x:;T; L#uFۜMcʙ&^飮ug*(Q׳*3(IU^~k=3,gєKg}Ib"@ XK>.WwQ2ou\cFz~Ct5׉ Fީ=ƥD9Kr,3*D(괬:75AllZRS thnP?1LʏCGˑ0]P *Q%;*~9ЖO3,X{Js^H@7Xn,,)/,a/o'8ً Ⱥ>Nz5ޞiF`u]}2t*Xx[EXb[.~~2\NyajjU"8m=4%c¡GL صҜbcF4teؑķom!/m%QP: '? $jƭIiB Kuvܐ$B~ښ$Ab"nэ =x=LOlwz#vRl5iGm1_Ʊ K^Po6߮-N#'vqBg\8G0 V&^sųݛLCCmITcLt}7^ݽs;ae Rs ڽxcqtdB?]Wa_FcBrjwu u|1%&:ZoDzz,X[\K5?JHx Y5 ܩ%ӢHfz8(6&LA7K' cu ?h]t w P}.!?U ~֙Xy#2ቝn:`4⇓޲SRj:l%ħ$VEU&MGu Aݎ}Ͽ$GwjV*Ks6G{N5㐡#*?%3sĀɡ|:M0#X.!СʴT"3~m8]#*ϖ,V.7I8?u#灖L-.ԹYv.[_)Gr?YPGiŰL2g4kgEK-rJLUpӓg.#WYU;Ot0yf#A^oz[8D&t7z(Q'z=wJQ(?M&pe֛_J]{Y4U,#k<)Ӝ$I_?]Em|r*TJC5 # 4y vC/E䴺K5YSco4bIV#2"  4A2}o Ѝ5xdd;֥[-{:xt?-_ vRldM[$U1Zs;%-h@ΤZc'-} '훸2[EIK۹j|9Jf]۽MTSa=XSgQ7unvձM[OOɄAHBh8_s'5I3K5g`е[D߭|B9Z@өogbNNU!DITmbVkگZ,٪I^(Vk Oࢣ {1&~JW}QG]~gT>xCkQn-?*PxBgaѥ8[TG;sjW0>jap5.>o&oH#7uV'Es_>jH' *H! sdF %?i.=-XOW0|<=kukfw_vz$A?~rۗy ntO:z^ϱ~Fլ5I= ̩my!@8nVÉKQΉ9W?oTOXnWnq'TːWgk< 5SURFQ&@:y+|Qf$L7u]C|S`ؼBI"CH_M^jr}vFnogjʙL _J|;UAF;4s*55)QKqJR#0J\fmlp\fk4FbIH6{nvtn6|렒r31ÖKNk=P}aT& )dBj0YS˘6vUJN{z9[!=j,9c:J?s]}& `vcCP@PVK`ك2Ł9[8uN"0o}=O1+*t; Yk {+&`]ݚ?n >K<KՠsUN2lo>ы{@AҪhQ.ow#YU#T{V)VMqR[b@},hw0Jfw/uai_5,eWIfs3\|lљ""DflnR垠7WfU :g.qw?cqӣzqBj䉊O%I^I25Q4voV;ͼYDuKh@8)ưd#xk\{I1p =&7]TI]9CEk^B`he=`fyD`ܜbaW H;|ʓB`%8qS Ip! rHmFM \B}y˄aV tS!PLM=`5Ck_BLKĀ)G8B^hRnղ !QRkG4Ws{>hHeMfYeN |MO@4j{;z$'l*gb=^ܱ8)e4 =5469; $DlԺ9p#X2BNIQȣ8@ȗUQ*t+/n?=g63aDWdf|OtL\c?=i%Qlhlj̍n {O1ϒ66+  Ѹq7\-4';hYpQ0 .oK%] GDJO [CX*=Dgt./&AIܖ,JlC4Q'3a" )2WKv ɢsϒ-0IfD7hBaVZ0*R4Nl.%m+nBBqO캓b>}v?ݙ/S?^zVFϝaQaQ7Abˤ~D}Ta˛ݫKhK/d!`&[VW~HU0"y+ 1} cqBݧnK4;u zB>X/L3!qtk~ohhx\oȤ?H(pM?T^܉3o°DiL9t{-(Ø!2 CeHUw!@zPD}Հ~S^Lt( eOYaԽSgdg.&t^ÀJ0P0d>fBFΡPRcmj-g&,؆zfG*(>j-bu O%L =~_YPZ鼮4j:]Ճ|JэS 2IS#XVq]-1 y n $i>Xb@E 3O΢"^dڸ9h;.ି} ߘҭ& 83 NI <2k%  ͏1yv P/@|n2Kz3Ay51kvP'JnG1S0{6MaV)YpL+YfH/ 6XMF@v[brk9qIbfީVav9sRס=!uInnYUt}JY}P=@2T $ wM}8s,,l5WE tUUgJ:yTo9by^ؤ<чakk2g`J;Yl^rLfX2oN'jb{#vF)1Btt6'H5+*ugo{1  'r RʤҩUd);0Wㅪ7V%C`#cPQAWe+DD)1(N1ԏAWo9w AaL$5Z[ KnV~&3~8&? 94"-S j 5Nn@wOƢ }'xC 8+b7wNcUIf'vjT!ͽj5yz U@3q+x08czG&8d^F&vZ A.knЌ=u%ӮWnKo_\jkMh[5r[)fZެQ]4jҥiEaFbXx8h9<\C 3r`Ff+t0I9!L 73՞?;AIsG! e--Zi9p&k1bVx (Jnu2Ɔdі,J we#NˬuIf'y%T?3NCsN="+O#[r`~o5.* >a̒\9_|b\00H+IrxGsCB^p̈r )wFY_A8&OdJ>$ XMVnwe/\6n[᝽txܝmD;{弜Mf[L>wpVܱ[UwV'vUzdL^ʩD 'ȃf|ܼg:wtsdVҥp Q+?\T8~ W.ۑK *c&QGSY [];7:cpl0JD*ު(.ݏ}~ϓah5Z{=㻫}_\vD9j_O%`k&L4]"[c-.KrԾm+KZG_yj(y:Oļ"sdRikGsGDڜľ5+ .a6:;t̰P4I˖f٧e 3a(p6PZ󮻝'Q0QގClI˦3A|0[(Ǩ }8KbԫH}7h*@%4N-qʒ7oƞ?acqg/(ք920 .i#F?I3ku1jxDpҎwysԹ]_y0= ˳y}ܟÙOߍ;wq4_;(}m_} [3E!5kkURپ4V󲝝υ, ֖ܿ1-gK9~cK 49UBQ\_aQ(aGe?&ѠP|z2,s?YfD8#N-âx^ HX^cLrM&x`Wϴ;M#n*u{j= :+ބѦ4qZ3_ݻA o95g58ӱz,c,A}s5;Ч]Hsտgͽ4{ur\eUL&#CԨ uVNfO 4{]޹ )UV(86z7K;'h1jwv>Q7, sD؆%=;BwQZls:M*!a R+':7ܙ3Jw}yhokP|d:ʁnR@*}Ug:OЍp3K+3k}/Zt#䱇v?7 Gl C.9}(xG1 %UțS"B䑐=JfVĩ;-zfϾoVvm{ely'm=X ˆysr>.7gUm!9N˅P߼P{FvC}34Ff%

有哪些修辞手法?
有哪些修辞手法?

有哪些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比喻、排比、拟人、拟物·······

有: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反问,设问,反复。。

现在可知的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

全部展开

现在可知的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
2.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1.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次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再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秋,听说你已来到。
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c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d对比: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反复:登峰造极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夸张:日理万机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总结:修辞手法有这样几大类: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联想,通感,双关,顶真(顶针),互文,回环以及移情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比喻词
喻体

收起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

全部展开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收起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

全部展开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收起

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