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特殊句式说明文RT,列个提纲归下类别就行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30 02:28:18
古汉语特殊句式说明文RT,列个提纲归下类别就行了
x[Yr#Ir Ialf$6L .` "6 vܥ:#2󫯠$Umjxxx#ꗿU[zv]'=ѽ*ռIA,;],9hpR`^i?~Cƺ7QƖ~tmR%P鼳6;g~ z=>[[ `k4'l5(`!{ܵgWn?zP^TEqk\س5,OU»Shi`]9~h>gn~;ݴL]iM#|v:P'  % I;Qs {U׻֯ьsqf`LÆNt{x&SJ+*Ita z#[[jÞ;{uռ Z[B֙AMԉ/n({vQn4aAX`_I3BUžNfO f!M-۟q4ۖt)g/_h@hP&YK JZUn\ `M2|LA^T=jdyj8t{ uEw18UZ%xA%p&( )1bufFr^yw5PUÔ*4I*U{1=ݍ9mZ7 nbPNL:6! BM36U3:+ .i!X`8ڵ^wgOFyq 3 l[ʍ=F=]9ph}qwج0/BKKZT*{`OT>m. ΏZbn 3/~3͋X[:Lm^S{'?ߙ$B!rhX6i}YG!'j܈spڋF5OژSZD;IZgU.Ԡ:zB5݅\82x[..Yo[F[9ж1/W{ L@ȂNaS4}i:L sQvwp a«.!RK.0@S{M0T#ds׾'R˞.q0`?$4Whko-xE!8OXN@ݧ'#vs-3hP;63"HrcKjb-YD~[2FjϡNyTO yC{RMр8P+Fk6>!zr,F1D!NU$nG?ZN'KG4DwUm_PrgVZ~(MGMw%իR@ibľ:85-Upn/&ň0mF6٦BJx q_}=1@gChB2z΢$w:T aX vvnU_~{e:g3sBɾMgqqnbO}ڥ︿x^c$b hu܆k6ԽvZC4L={E qI  ,_'-Y^H Wt{^(tbƑ9Xa b/N}&G,Yda ȳ2Ipx^Jjܯ]jZr.tS.;8׬GX&4$*☙^Ӭo7~߱g2"^VѹZVOgm>u]}[*?+1Či1p\ 7.ɢY5.b\ <3a!B`UJdn}#$c b>c iYH)9i0JN|>|[$wO{$#BOxO_q$$wGa8t$NS? WEpŪ4h=ɞgiݽR17?-"f!E:Dg*o% {VU,E~ЍTͧ obrBߦ3~+ a^ў7y/]8pJIN|@\/28#QUQb>ps5/<N {Ve=Vx^]PQ2w#\j+^ARy*a DQQv vU:PRGNJ s> jKq\UkLUeDރUny$\i!ܶ0[hچU;Dj̙IfnZ ` X޹ɚC0ͭpaNk&D q:3HGIAǛPL\A=ԅj_?=)⌚#-Wc02٩%p2 5 *C˙WYėCfv IB eP߽a C@خSg0V&LRFj*US |1U Jog H;qkLRwNJ.Szw7O*2US5괉yFiuN?HJeP@Fk$Ea&+c*yRM={X0rぷ_|-Nǽb/,C.9WBR:s c#BZ+>kӚz^{UYz8QZMJgn-p|ۘ\A_݋6CנG:6UR$؀hf9Iw_h:W0R)G◖oHZC)Ћ9 }4&;Mں h˧t}^n36y׵כ@1kfER^_3M<[-{{2.,J^ԝ0{C6n8]RE$a ݗ!#%gTgsⳎ=,BNidՖ>$Nw?G~bOW_{VKG0hqя3(GS)ujH!)^ M݁G hQ6,m!d="gXYP:)J[wK/fpPiijc N>UY?(CJש5E5כ2pnFEHj:  T',x}dd۲ ȑ5~3RW1)*91crj ɀgޤ(B*0o!u@GeS85KOhG]}~ pbOnU6}o1r#}i'm8^> jD^G84)6#΂ʞ%Ǥ笏oō\211ZzؐIϙ':OL@(ѝ?۞鐊}sg9]Lj:L K O% |0Bw[ȟ `BiW1 W(e#-X3ܟY ]O٠S"*Uj\C NV?!ߵvǸtc-ŻI\ Vls{#do# "wtP\|t4B iKe> GywZK ¿:~-V0rw6hơsqݗ{^r[-xn[ )fLxzld1kEk`b̜ѱQw)԰&Wn #| ; a8x#^jD2IYc) $Mq/?̍J;0]،ۉ!kz+ò:i_MZ;ʠExGؔZFrO:lphK8ե%6n ɿS~Ji E#:p >L?";pC@HF>R3>U"poJZm9?Fq{-3 h/NEHɏp p=v;rq?#N,9f%h$1X…?Q>.x Ku^ >Agk 2]WQtj;NR06Uӽ>ˬdb=b\Gԃ “/yu>hN-q酥 9"ѧæwĮYC 󬽄JrӽL1/yOS9+vPnmQV^O *G]H,YVdo!LbRqؚҌrz]jo8~cFYmTvXsj^7"b)yOYB8v`Kkm Tq[WANzibL[ W^Cޒ|@3U1|O:ni4V>g8Z,uVg'..nL%z7H1&6go֪+ފi;PB_%;8#uu"i/*ۿk#sF@SctL(X?Ivjڐ, uN9 ALU{dfA*H`cUszP^eFW;ҺNFfuJ#ֶpb& "$!!ҙުbMMt@#{ˮɛyɃ1 Iݮosa} tʝIqfԳ{#؇.k 5ʭ%,Oc;6sITi[_wD7vg;p{0msmk[VVi>L =51:'N2MUO6e'yvf!zg9>0n:sSV/@q|l<5F -e\7V*F#J塕MchQgmϭ;2aL85JԄTLSFYo 7 JM`H*j ̍pJ_ϮCݗ;Үn=R8*8cw_w[YD1/3!HR,?j5fDè)S/ J99XLUyҚsú௿XLnX_س}}z3Ӯ޳Y⻰j|xfy6ZDd[Qy"dRȺMS* I#Z? nՊP  ˄a7ԇ>1Fo%ВԷ{_ '2H|fZl'KRg(Wq8}ƹWGsƈ#;=IP]4!Q:_V.yզy͹X3/x&qpc+w'F6řSpjg|&cV4hōO'$o*h`9k3ֿC+^70bYlaIϿ/Im+)ث Y F'>*4^:R:!pGJ$S* @yw5IjtP,2%;rƿ!lGaWRN-N4/T'"/`ooN

古汉语特殊句式说明文RT,列个提纲归下类别就行了
古汉语特殊句式说明文
RT,列个提纲归下类别就行了

古汉语特殊句式说明文RT,列个提纲归下类别就行了
文言文的句式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8226;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8226;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8226;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