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和现代人读书的区别 悬赏分就看你的回答 最高200分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代人又是怎么读书的?多方面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20:25:56
古人和现代人读书的区别 悬赏分就看你的回答 最高200分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代人又是怎么读书的?多方面回答
x{Yn#KV@ p0 hҽFj8SDR@M!q(3\J&{͝TWQAxsϽf_bbanyp?s0?أj 93ZW~N/kɞma~G66Kۘ[_K_";X wn3=pdd٫5v$w>F N%#'؞vьNpnyt/9`x1=xYYfF[:A1xCʭ?}v/-O`!n> C>-,7[& fnj 9/e&̟nE|``Ҧ\7y~4QKyXwna7i2[ݯwͶ㞩?XM/_f[%Ik?3)>:"ƻyUYͼ| Qכvt=̷`btAXɾegӒ_uUlf U[JE0x 0FBg*dQZ vb︝jɤӔ_ 12ls *l'-#chmm:aZe~3,fb>Y~ʱ)L^{wyo#.-9(a@ٱ<8Mm:kʇUQT婶Y~8?6ؠM9-*EyJ+w&bF9X +|X,]Һs{=`aGPaߓm5ny[!G;-;Qp ]} I߷X6ߓ(#- kvDFxGt{652_^R8ǯPOm;-8+c ' (vX,ܦVI-WCHPI[CN'L Y"̧;@jTIxD9iLMҩВߺ@MӳT"PkW&mrFչ3hZIAؽ Xnq-^DQg#(N_ع2AuƀqVbk0yd̢A o@*pu%!QHχI ߨ_>f%u SSGM.n&d*(gbwW=ST t :/ox'Pt@SOeM#4NWwk8l&I1ګJE m/fcF5iP݆0JV㧀OhWI@hAx{@_1vB#qa8`x$Mt8ʦ{gIg`-K5aϩidI,ڋ8>J!:ii՞?.BW :3_ĮX!74q"3Ni6TiENh^,;ƥgZaJc Ka/ݬ`f!B'OIG(XxMq=̦b-( KBSm JЙ1ֿ-~{Q_䷽g}$\?]=ܰG V`3sB3/NrJHb(Σ"O j<lo=?굥t!bHÛ-⠿h2m͉y:[$$FX'g[QX+\ZKCK{1%11ϢHa8χeG~Ėc7+W\xb Fg0E ENѶ4xI0ߪ5f&h\d ]BR`,R`n'+%' oX>8_vm +ۜ<[)1@ȑRJI;EŖe4[Y:%V ]ĥG3[ ٥؃[PIj;a/Q'I39aIJ>mbN@!SKtDѐT+&zkL(^Ø(O%v`KXM=* }վ=kIC}u=Z {W[R~Ը~K<ǔp21Tzh>> \rh@1՟&&">+bٍëqB2d:`w?}纻EyMB@Ow Z/'H qhQ@tGE"6ȅ)h{Q _S`vhuz̨th1M/_8Κ܇Yԃ!\$z Q|QcNH b{B 0sh?-tvA*I9L޳}"~2$+z㣰s#y)^v<>*=E)5.`2m*yR_-G`9aO֟fru/6}brW۾ɮ^59mm`,3\V YI{5]KڸCqc`7UR\tJ} 4&Y7Qdܰ4|k? ڔ<1<ّi/!W\*F&]$eWxh<roj86 S;e}iY꿪iBUWYΕ/j.w{VLkgJvHmD*kj',ȞYmҽV<2̟zlθ;kɪ3V9tQkLgmGnX`MuvfSrD iI[-mcR*ET±0A^S) MQO|~|R&:,0ӶJb ۿ`u?&uU_'9^O tRAs\ b>0c\J]>\xP;OܕbD,T},|=,9{ jعcEŨ.AtǢ ^k+$E帎Jr0ٕke{z ok]x ^W`?$Xpa𧽂fl^]ԱWnxJad4H"v=`{|'1Ro7fꋺ"ly3ݨ@oF}~~mC>h|/IBMrMQ~k_g;! )2sc`*EDȖUsl_0;'9|G5x,$(&xᲈ)\I-wɴR 6as ̲E^0H:vw)ev w 14o={weG5erZKOhb. 9淫k4"&=,g`dӶ,[AP4CAs"hSKD>{ /LL͋F4[}H"!41#񀗮oEzRF&GrnaO.})$}83'MVjr@4qq_xւ&\QhtE`BͥHTa GJgjI 6D! e{vSg?%f[c@ML`M؜>r.6J /;FhY@~ܥ<9NHy6UIėӿвoVoTaJeH-rI= /S ^$$Kw<M| DV!a2`%):,m+Ιr?k8b,懟kYOVYf'ۭivv#Sy oOx K,Z XހOk  hK$yW,N,xǨ;V}a]i-SNXv""v\  jH|-Х8Ő}AWqJsD4W\PP8=zû.I#Ȧ`XHqȅFFmME&KJ[@ю Mi?8x"LX/' o}l?w-FL2V q8q}н CTv̤os<,\0Mlf7[B$tI͖]1)iG$9\6sm IM٤~ 5VW]:m$"ZR`ɒ $ v6hɚ/kE(;Frs^4af<Wf1U¼mv/DKc꺈"KƒRbkZrO9"'GJ̉o8r$tFYR87nַm)n=J..ug{Xs=/d@DߒXg9YLu@񦶽jzU.ܻYqbηit,Շ͹E9 F+.}7 ^,"A6̨53#4P?"d'ʟbsƊWqkGYj&^2\@C^FtBPgݽ&MRE/,#mg~a,HX Ҽ#UāԹE JkC;daˆUM֔YG8D.We$´2s-!k~A7 WG{)ElA+*%*ddj5}>::7m^Tdr:3}$-W6*[a8,Eg II~GR_8F:yi51CTVt3GJ츋jG]B3f|w3AU GprDˋ"|\jn̩g4UfH( _Z+R+")Ee-X:iYkǔV=}lKC9эBOJ"|"U ubEЬ/T7i_KkM<_v~º +;4u-'|Rd:Z(!Em6u{s5u 2= mJo烿ɾ2.h$r7[y=VC{|oN #A`q*Ve70|7.X}&k'KD871c*q З/0`; 2"d?$i I$ీwaںUW/60LC$vG%fzX辑8{Tj) Pz9{Ũ@q)5̧`h4N6ǒFrΪozSw2z;lW~093e YbDKea8.C!U,#qeHgO"8B O xh{⹾ /?i*S/Z6㯛1t,}fT0*߉ tLsW5sΗ+=ۤ.Іx qSxbWbZTHS.>$ ӻ,^`Wrw- 1bP1tu`=d;.5!Ė^MobNMiKُ+r'HJh{aٜKnØ 6]l h;74>j(.-XNeZpOdlr\SN,:f7=QL-('ʐn-˕w_z:w~*7%W W>fqFXxGגClW,|u_p{ƥlڦ~tw 06IFtyiQ^]>ID6V#8yb|vp'"rGTbA۫OY? Il[}rHوثYq1TʾzVxpHڦaKq(]

古人和现代人读书的区别 悬赏分就看你的回答 最高200分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代人又是怎么读书的?多方面回答
古人和现代人读书的区别 悬赏分就看你的回答 最高200分
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代人又是怎么读书的?多方面回答

古人和现代人读书的区别 悬赏分就看你的回答 最高200分古人是怎么读书的?现代人又是怎么读书的?多方面回答
古代人读书多是为了功名,如《儒林外传》中的范进
  还有少部分是对文学的热爱,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对科学的探索,如祖冲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当今之读书,虽然还是与利益等世俗的事物连在一起,但有了娱乐(古代也有,但不是很多,像笑林广记等很少,而今八卦娱乐渐渐越来越多),游戏技艺讲解等.也有了速读文学(百家讲坛),也有了普及健康卫生等书,我们有时确实需要的资料等,必须依靠读书 我们有时是为了缓解自己在这个压力大增的社会,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自己放松一下精神,陶冶情操.
  读书是必须的,当今的世界,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只有读书,将前人的知识传承下去,发展社会.
  培根在《论求知》中有言道:“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我认为,他所阐述的读书的三种用途,恰到好处的概括了读书的三种意义.
  先来看作为消遣一说.这是人们读书开始与烦躁时所抱有的思想.初学者对知识并无渴求之感,读书之意义也就是消磨时光;而烦躁之人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感到事物都无聊透顶,便也用读书来打发时光.殊不知,这样的读书意义便像学者们讲述“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与读书的本质大相径庭,差距颇多.所以讲,消遣是读书中最初级也是最浅薄的意义.
  继而上一个台阶,看看装饰.这个读书用途、意义便是我们大众读书时所抱有的心态.在家中放一部《四书》,装作文雅地诵读几句《论语》,好在与他人高谈阔论时有所谈及,这便构成了读书的进一步意义——在高谈阔论时作为装潢,或者是说铸成谈笑风生时的资本.
  而前两种读书之义,只是浅薄之义,深层挖掘且要看增长才干.读书增长才干不是讲要一味地按书本办事,那样只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实践可以改进知识,读书的意义便是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帮助理论能在进一步的推导中变得更加真实.所以,我认为,还要再加上一点,不可轻易相信书本.真理需要有前人的铺垫,这种铺垫可以通过读书而来,但更要有的是后人的论证与推理.
  所以讲,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鉴别真理与悖论,便是读书的深层内含所在.
  像余秋雨说行走的意义一样:“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淡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一些问题”.读书亦同,读多了,为解答新产生的问题,便查阅了更多的书,论证了更多的知识,践行着读书的深层含义……
  古代人读书:我国的古籍,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实远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创造了句号和逗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有记载.《丶部》:“丶,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这便是后代的逗号.《部》:“,钩识也.”这就是今天的句号了.古人在写作中,有时就加上它,有时则是碰到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上它以示区别.
  现代意义上的古书标点,是指根据古书的内容,用标点符号把原文的停顿、结构和语气等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
  但是,的确很多古书是没一个标点的.那怎么办?
  古人云:“读书不能不明句读”.其实古人断句的主要方法是句读(念豆).
  《增韵》:“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所谓成文语绝处,是指在意义上和语气上可以自足;而“读”则主要是为便於诵读而划分的语言片段.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古代童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句读,而老师给学生讲书的过程也就是传授句读古书的能力.所以《礼记·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就是句读经典文献的能力,能够正确句读文献,也就对文献的思想大意有了正确的理解.古代谚语说“学识如何覌点书.”(唐·李匡义《资暇集》引稷下谚)也是讲能否给古书加上正确的标点,体现了读书人的学识修养和水平.据《后汉书·班昭传》记载,《汉书》始出,多未能读者,马融伏於阁下,“从昭受读”.由此可知,对於没有标点的著作,即使在当时,读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经过专门传授.
  所以,古私塾的老师在授课时,起先很少给学生讲授课文的意思,而往往进行我念一句,学生跟念一句的方法明晰文章的结构分布,而后学生诵读直至烂熟于心.这样,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训练,终于熟悉句读的方法,读书也就不难了.
  不过,无论如何,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肯定要比我们困难,尤其是自学者,因此读错书的情况应该也常有发生.
  我想这也是古人写文章、作诗词时,过分讲究扬抑音节、句法句式的一个诱因吧.
  现代人
  现代人的读书格局与层面,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变动的社会结构、不安的心态变换、跨世纪特有的心理表现等等,这些都无疑使读书人面对着一片崭新而又多维的思想空间.越来越多的人们面临着思维的困惑和心里的彷徨,他们如何应对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最终是要从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各类图书中找寻答案以释解自己的心灵.
  令人惊诧的是,在现今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在不相上下的图书市场销量中,我们看到的是功利的实用性图书与社科人文类图书交织在一起.现代人的阅读取向与数量分析已经能在图书销量上作出相对准确的定位与判断,读书固然是一个个人化,个性化的行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读书正受到外部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渗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我认为有必要依照出版界专家多年来所提出的精品图书标准给予现代读书人以忠告,这至少能使读书人在浩瀚的书海中,较为准确地找到有益于进步,有益于成长的优秀图书.
  多方面讲:
  过去人读书,是很讲究的,在古书上讲:读书之前,首先要焚一炉香,然后默念,使自己心境平和,然后开始看书.我们早年时候,看到这种说法,感到很可笑,读书还要这么庄重呢?实则上,倒不是仅仅在庄重,而更重要的是驱除心中杂念,来安静地读书.在成年人都有一个感觉,现在事务多,静不下心来,或者,即使有这么一点时间,也坐不住,即使坐住了也看不进去,感到书在眼前打晃.这个就是心不静,所以就看不进去.我们也曾经阅读过有关陶渊明的文章,他有一篇叫《五柳先生传》,里面谈到,他读书的习惯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所以,他的诗和文章写的好,是属于性灵派的.我们感到很羡慕,觉得这种读书方式很时髦,于是匆匆浏览.以图不求甚解.取其精华.实则上,这种读书方式对于做学问来说,是绝无帮助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做学问的人,与进行文学写做的人读书是不同的.象李白,他读书,决不可能有什么读书笔记.但是到了经传学家那里,则不同了,元末明初学问家,陶宗仪,他有一个习惯,就是,除了读书以外,遇到事情,有什么心得,就把他记载在叶片上,所以后来形成了一部了不起的著作《辍耕录》.这部著作被收进《四库全书》.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的读书态度,与他的心情和性格有关系,也与他从事的职业有关.不同的习惯和不同的性情以及职业养成了不同的读书性格,成就了不同的学问和业绩.我们要问,这种不同的读书方式,不同的读书态度,不同的绩效,其作用孰优孰劣?这个就不好说了,你说李白与后来的学问家,比如写《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究竟哪一个在中国历史贡献大呢?谁也不好做这种比较,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也许彼此有不同的评价.李白在诗人文学家眼里,是了不起的圣人,在文字学家那里,也许不值一文.清代的文字学家的著作,比如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对于当今的经济学家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你能分出优劣吗?有时候,只能是不同门派的人都陈说自己的作用了,王婆卖瓜自称自夸.实际上,不能这样说,他们对于某一些群体来说,也许没有作用,但是放在整个社会体系以及国家宏观框架中,就显得好象是璀璨的群星一样了.因此,不同的读书习惯造成了不同的人,使之取得不同的成就,对于社会产生了不同的贡献.读书,还有一个运用的问题,而运用与各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性格缺乏变化,这样的人读书一般都是食古不化,而有的人读书不多,但是善于运用,也就是将读书读活了.毛泽东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书读得越多越蠢.实际上这样的话,只能是对于某一些人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不能说对于所有人都是这样,在共和国领导人中,他曾经对胡乔木说,读书最多的,当下,只有你和我了.我们也没有看到过,他有什么愚蠢的表现呢?而是读得越多越聪明了.成为伟大的领袖.我们又想到,过去有一帮所谓的隐士,这一些人,读书,有一个习惯,不是在家里读,而是读到了山中,当然,这一些都是有钱的人,比如,唐代的王维,南北朝的孔稚珪《北山移文》中谈到的周顒.他们这一些人就是把书到了山中.做起了隐士.不过两者可能有这样想法,古代许多隐士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在“人世间”读书,容易受干扰,所以要到山中去读书.特别是在一些政治不太清明的时候,为了求得“安静”.所以要到“山中”修心养性.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有许多书院,无论是东林书院,还是湖南的岳麓书院,亦或是白鹿书院,都是远离闹市.这个干扰,往往不是人为的声音,而是由于政治派别的相异而造成的心灵的干扰.所以,他们要到山中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读书地方,因为如果一个人读书的时候,总是考虑着外在的干扰,或者其他事情,这个书是读不下去的.就好象有人读书要焚香静心一样.山中就是一炉香,它消除了特殊的外在的内在的心灵干扰.人在一个非常旷野的地方时,感到自己身心与大自然融成一体,心中没有杂念,那是多么愉悦啊.我们就想到,我们国家为什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不少在官场上混迹的人退休以后,喜欢到乡下,而不愿意居住城市呢?这也许就是为了寻找心中的安静之地吧.无论是宋代的王安石,还是清代的李鸿章,以及如今的江泽民、朱容基等.无论是世间的书,还是自然的书,都需要安静的阅读,不希望自己的心境被打扰,甚至人为的破坏,这也许就是人酷爱自然平和的本性吧.在当今世界,人们已经没有个人生存的隐私空间,科学技术象一股双刃剑,既推进了人世间的文明;也把人的自然的心境破坏了,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无论是城市,还是在山间.都已经没有了这种真正的世外桃园.人的生存,从内心来说,需要个人的空间,这犹如读书一样.需要一个比较绝对的山中境界.否则书是读不好的,当然,有人会说,当年毛泽东在闹市中求静,不是一种榜样吗?不过,象这样特殊心理,特殊心理素质的人又有多少呢?佛家有这样的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一个人到了心中无物的时候,不仅两眼空空,心中空空,那么世界也就空空了,再大的干扰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所以,在今天应该追求一种佛家境界.因此,为什么一般道行高的人都最后皈依佛门,这个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世间本无处没有干扰,世间本无处有干扰.如果化干扰为无干扰,不是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了吗?这样的书还能读不进吗?因此,在我国古代学问家中,佛家的理论的研究往往取得高于世俗的成就就在这里.他们寻找到了人生的特殊境界,特殊的安定之处.所以,对于当今人世间的心理调试很重要,否则的话,在这种闹市中,没有多少人真正没有心理疾患的.读书是这样,其他也何尝不是如此呢?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读书是不是只是人们为了寻找精神的寄托,或者打发无聊的时光,而进行的无价值的游戏呢?我们觉得,不是的.我们想,当今我们读到许多文章书籍,都是我们的先贤在一种特殊无聊时候发奋而做,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果没有他们的书,我们今天的科学就没有立足的地方,当然,他们的书籍的完成,并不是凭空而就.例如,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阅读了多少古代史迹,查看了多少有关与历史人物相联系的地方.因此,正是前人勤奋的读书,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的科学和文明.放眼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依然保持着比较好的读书习惯,日本人在火车上读书,俄罗斯人在公园中读书,美国人在研究所里都书做学问.我们呢?由于当今竞争的激烈,大学中研究生都缺乏就业的保证,所以人们已经对于读书缺乏了兴趣.再看在现实中,读书的人(是不是都是食古不化)比不读书的人收入少.所以造成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如果这样趋势长期下去,中国将陷入新的“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那种百业萧条的状况.文明需要延续,离不开读书,所以我们在今天面对这种新读书无用论抬头的时候,在呼吁营造读书环境的时候,更要呼吁要多读书.西方人对于知识有两种看法,一种就是英国人的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还有一种就是圣经派的知识是元恶的学识.实际上,现在人们已经不认可圣经中的知识是元恶,而贱视知识了,人人视知识为财富.比尔•盖茨放弃读书行为也不再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即使连比尔•盖茨也希望自己能够再到大学修完自己的学业.所以,如果,作为当今文明泱泱大国的国度,过去以创造人类物质文明而荣耀于世界,如今让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也许将来人们会说:最后的一本书,将写满中国人贱识知识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