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园林布置形式与设计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9:29:44
论述园林布置形式与设计方法
x|n#I9T5HP-3\B)PIQRPKMRHsS*iΧ>^sjtHkw9w1AE#Sͭ k7+(j*93w69HlIyfy=_½ :/kٖ,r}s,2>?&9chTʲyaz_j{Byxjl]+- q9lK8n-Od4EAQuZ9- f<9=/o84U?'cf{ Jx6#W\ـ}AxJ5 W#H&Uyt2Q60/*7*VҶ* pcZ%X?5}#X(&J..͆8Ԃ 4-Xzا3NʂVȬ3M1W*EmJO&^ \BHH>{%]2Y?M*zi,SҘ>8N t<Դ<~ tǶЕbVnW}M ]nQL ۋeZ$=e8 % ~ysZq3 lF\z·DYϳ"`ewQsg18DW\cO=tOWSش)=kND>o_XGE&A=s@VB^IDsճAX V;T?ꍚ@פ ]Wx["= NѸ y#: Iۢ'nz!Ȏ%b^Ý'2z!5<Д0ES:wBF0z_r|sqBFO|A2@F VZQ =cC ymNU-{vvlGBNW=A`ЭuFS X =.@{趒Pĺ XÁx\x:UsUNZb Eq q5F蒸0O@J-Ŋ,K2𺫾x<ۅ^tujK BS~7}-]e |3;( ;Zm2:%BdxC˚ޜK䋼5;5cZyOnvfӧbFɀqh;( S6yxyA= Ki״=/i'6W}Bs]0n}ӈnAB_˿O*u$^**+ VTqiaHnMy_[N{uU}*fST W=lQûĄhټME)AX&)mу¼3 /`TR¬f \_a8 tcSڈjgfQ&\ńKZ0,JW aI|5J--ՀBFN9U+tu\+)&q]ZRYvtqRwOxcz{dMRꋾBiwzIeyd`Tw1Na'귐9>jvLNĪGT ߡNh'^k4 <,@D6W#~憙^d$蜇aW"hwF˳W|}sXh"4P7=SBЖ6,qhj(Xxhh㯵8u5v0"[k á$EI?݆ D 7-g3n WB$R$P6/+l=$L|K#q:ʉ7,V׉r8+ߓ" =jԇљQ<%ai$uO-Y1P1Nm fMU^(HM,+x\|NZKE7%@[\~WF; vHVEW%X <; *yY? _.#gG%@bHq^EwC (mhJ)"଀^zT%(\1m-/qq.h"3iV6bތN0&=X@;JPoXh]V97ښB L]F' [R HꁧVM(|1Y~x5 AK!+ L VP'嘸Bݨr M ZHs,N(KBuoaՔ{;ʪv0Kٵp@j ` hxywj295/ДMQ VrVUsXgCRom0hj˜; x1gfq¹B6L%ƃVlmpaoqÈK9lRࡗ$*{/=e^8 R@oS Hh[/+gn.=o /&Pu!చt&R=Z"ɢ:#nۦncRZqfJ$d&DLH7ggӍMw<^LO,/G/~i ?׃8!L,$gp8D|"oMӍ26/ZFj|$ZT6{SZϲ1M9Ιk4>5LFiK P gp%ݱ ݔL$9 Zo%##}8C }48wFUYCƟǫi߹!r^ߨPޖW} CA6ŪSaTI,6jc*=*l WN&(0^2tVUULY [)AJV*Ӄn.: <znQ[UHjPۮbQDcQM)+ n)7Y0I~t _]{ t͚l+YSo11:0jDqn?:]9arVJ/-~o` ϫ+-X{ZOw `: n]l}&OS ~ȑgdPu~Ϣky+Lf#ɶRK`LgA9l۾-UfԯwLu&Go])s틍(L|3] S5 @EUP:Xt yY?1T`o7pE9-&-ʘTK`Ψ)NHu* pRRa*}cjejt?֑)7v_~VZqph_/6Mu8,#JPԴ {iU.}vUqx{jW ea~!ҟװWEL Yh˔Tznn=>f:0pfO8zo&W8_O&+p>tmhrrrkQX& coyYAiML l+elzrD Y i y-3_w0CF$Q+S`wZJU4P?@M! r=AșReyA8n YXTGXW>qR @#W6 xHS=T2⥵7}D($GZٍxb(j u )fAWU8iЙ9]xC.-B5dxBJ[ ]>k8R(5.Pc͔*WA`%jy,ωKiϫ S|yvgp͠@7DuH,ָN.vidk%T;]8#)-/C4M?J:.-xZ5r˦sIFԷm%+N4L%c {;9y9$2etjcWՖXZ)a'@:XSR×>6@dܯt? 4 ec#<%Ί"句UX-H=үxꖧF-?+%3mqǰZ?WV B,eu|ǽB?TDiJE&J? 6Qm:+'Xj24lErl:q[2+_bv="5v%B9I@qǻFeڨ|ʙMε[ w+I)9^gШ +iE&xךyKrkX;B4\uvR*iǔuj>Euz2H! D|n4mQY9ZY+( _@@FR9|˪,wh'ҭRc-Dq2d\ע۝ uTM^*;]rtl /&I(cQtzas| 3f9:Agr^j/}8gʼϏ: ;_!! '1^(sDmAiy#~EH4pHBjP5XmYS:S.I"UrtVV ax~PQ eܞLd 7n@h5^J@:J esMH-󱝅&|>xUEQnzgBo+T-Гa6aȓޗ^i# V*Z+kЋXj:c~OkyTՒ^OS]f`].(T qc m)X %sj\;ZgX?a1]J8HOUě%-{o+8|h*%9IҺ:\\ſ%.I0eN@z^2;_?Їy|dYu,KT̈́k ,dLւVrّ"ֆKMElX}Yڏ"He7kp"N-ZP`}\/o`g cwfޱ'QINv }{?6U/=Rq?ȁʒF0-[:g's1X eG# ۄ'~݈P '(4,4iCYlb05tܰIT9m70T!p O[ΞWгվ`? hE7*9U l\a[:BC} @ vHE^8 .~{Ex r04C6 hZUxRE #S M$X*kҞV^”|tɕ>1yfFGU@SF@`.십qd)Ǭz[i?❈Z!?K>]Pp,vLVG5gLdIpyFGVy2 b

论述园林布置形式与设计方法
论述园林布置形式与设计方法

论述园林布置形式与设计方法
一、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布局的概念
  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在审美要求上是欣赏各种风景,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动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种园林建筑.如何把这些自然的景物与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完整又开放的优秀园林景观,这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好的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1)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园林的形式是由园林的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从这一方面考虑其布局的方法,不从经济与艺术方面的条件考虑,这种功能也是不能实现的.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只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经济、艺术和功能这三方面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只有把园林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功能与园林的经济要求及艺术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解决,才能实现创造者的最终目标.
  2)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产物,其艺术性往往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建筑在园林中是人们根据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发而创造的人文景观,这些景物必须与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于自然中才能实现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须统一考虑,不能分割开来,地形、地貌经过利用和改造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而建筑道路是实现园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将生命赋予自然,将绿色赋予大地,没有植物就不能成为园林,没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就不会满足园林的艺术要求.好的园林布局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既有分工又要结合.
  3)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布局中使用“起开结合”四个字来实现这种多样统一.什么是“起开结合”呢?清朝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布局“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之间,则开合之所寓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发,则时时留有余意而有不尽之神,……如遇绵衍抱拽之处,不应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他处开来,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于理于势两无妨而后可得,总之,行笔布局,一刻不得离开合.”这里就要求我们在布局时必须考虑曲折变化无穷,一开一合之中,一面展开景物,一面又考虑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园林布局除了从内容出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国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的观点,他在《园冶》中指出:“因者虽其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势,“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种观点实际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范1)地形、地貌和水体在园林中,地形、地貌和水体占有很大比例.地形可以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凹地等.在建园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于低凹地区,应以布局水景为主,而丘陵地区,布局应以山景为主,要结合其地形地貌的特点来决定,不能只从设计者的想象来决定,例如北京陶然亭公园,在新中国成立前为城南有名的臭水坑,电影《城南旧事》中讲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采用挖湖蓄水的方法,把挖出的土方在北部堆积成山,在湖内布置水景,为人们提供一个水上活动场所,这样不仅改造了环境,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景观秀丽、环境优美的园林景点.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而是从远处运土把坑填平,虽可以达到整治环境的目的,但不会有今天这样景观丰富的园林.
  在工程建筑设施方面应就地取材,同时考虑经济技术方面的条件.园林在布局的内容与规模上,不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条件.在选材上以就地取材为主,例如假山置石,在园林中的确具有较高的景观效果,但不能一味追求其效果而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否则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宋徽宗在汴京所造万寿山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106年,宋徽宗为建万寿山,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折墙,数月乃至”,最终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北京颐和园中的“败家石”(青芝岫)的来历也是如此.
  建园所用材料的不同,对园林构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是相对的,非绝对的,太湖石可谓置石中的上品,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北京北海静心斋的假山所用石材为北京房山所产,广州园林的假山为当地所产的黄德石等均属就地取材的成功之例.
  2)植物及气候条件中国园林的布局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在树种选择上应以遮阳目的为主,而北方地区,夏季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阳光,在树种选择上就应考虑以落叶树种为主.
  在植物选择上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只从景观上考虑,大量种植引进的树种,不管其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结果必是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必须考虑,特别是植物的阳性和阴性,抗干旱性与耐水湿性等,如果把喜水湿的树种种在山坡上,或把阳性树种种在庇荫环境内,树木就不会正常生长,不能正常生长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必须建立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之上.
  园林布局还应注意对原有树木和植被的利用上.一般在准备建造园林绿地的地界内,常有一些树木和植被,这些树木或植被在布局时,要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观赏价值,最大限度地组织到构图中去.正如《园冶》中所讲的那样:“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基,砍数、丫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难成.”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对原有植被充分利用,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得到了肯定,例如北京朝阳公园中有很多大树为原居住区内搬迁后保留下来的,此公园于1999年建成,这些大树,在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多数以“孤赏树”的形式存在,如果全部伐去重新栽植新的树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不会很快达到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植物的布局中,还必须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一般新建的园林,由于种植的树木在短期内不可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布局中应首先选择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在短期内,速生树种可以很快形成园林风景效果,在远期规划上又必须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树种.关于这一点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已有前车之鉴,一般居住区在建成后,要求很快实现绿化效果,在植物配植上,大面积种植草坪,同时为构图需要,配以一些针叶树,绿化效果是达到了,但没有注意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居民很难找到纳凉之处,这样的绿地是不会受欢迎的.因此,在园林植物的布局中,要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既考虑远期效果,又要兼顾当前的使用功能.
  3)主题鲜明,主景突出任何园林都有固定的主题,主题是通过内容表现的.植物园的主题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植物进行鉴定、引种、驯化,同时向游人展示植物界的客观自然规律及人类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的知识,因此,在布局中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中心,使主题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整个园林绿化工作中,绿化固然重要,但必须有重点,美化才能实现其艺术要求园林是由许多景区组成,这些景区在布局中要有主次之分,主要景区在园林中以主景的形式出现.
  在整个园林布局中要做到主景突出,其他景观(配景)必须服从于主景的安排,同时又要对主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配景的存在能够“相得而益彰”时,才能对构图有积极意义,例如北京颐和园有许多景区,如佛香阁景区、苏州河景区、龙王庙景区等,但以佛香阁景区为主体,其他景区为次要景区,在佛香阁景区中,以佛香阁建筑为主景,其他建筑为配景.
  配景对突出主景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从对比方面来烘托主景,例如,平静的昆明湖水面以对比的方式来烘托丰富的万寿山立面.另一方面是从类似方式来陪衬主景,例如西山的山形、玉泉山的宝塔等则是以类似的形式来陪衬万寿山的.
  突出主景常用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轴对称、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重心处理及抑景等,其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五节内容(四)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园林是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之一,在空间与时间上具有规定性.园林必须有一定的面积指标作保证才能发挥其作用.同时园林存在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必然存在着某些联系,这些环境将对园林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北京颐和园的风景效果受西山、玉泉山的影响很大,在空间上不是采用封闭式,而是把园外环境的风景引入到园内,这种做法称之为借景,正如《园冶》所讲“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这种做法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但有些园林景观在布局中是采用闭锁空间,例如颐和园内谐趣园,四周被建筑环抱,园内风景是封闭式的,这种闭锁空间的景物同样给人秀美之感.
  园林布局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一是指园林功能的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是有变化的,例如园林植物在夏季以为游人提供庇荫场所为主,在冬季则需要有充足的阳光.园林布局还必须对一年四季植物的季相变化作出规定,在植物选择上应是春季以绿草鲜花为主,夏季以绿树浓荫为主,秋季则以丰富的叶色和累累的硕果为主,冬季则应考虑人们对阳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植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变化,直至衰老死亡,在形态上和色彩上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植物有衰老死亡,而园林应该日新月异
  二、园林静态布局
  (一)静态风景布局静态风景布局静态风景是指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这种风景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观赏到的,因此,其观赏位置和效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影响.
  1)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景物的最佳视距一般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30cm,对景物细部能够看清的距离为40m左右,能分清景物类型的视距在250~300m左右,当视距在500m左右时只能辨认景物的轮廓,因此,不同的景物应有不同的视距.
  (2)视域正常的眼睛,在观赏静物时,其垂直视角为130度,水平视角为160度;但能看清景物的水平视角在45度以内,垂直视角在30度以内,在这个范围内视距为景宽的1.2倍.在此位置观赏景物其效果最佳,但这个位置毕竟是有限的范围,还要使游人在不同的位置观景,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需预留较大一个空间,安排休息亭榭、花架等以供游人逗留及徘徊观赏.
  园林中的景物在安排其高度与宽度方面必须考虑其观赏视距问题.一般对于具有华丽外形的建筑,如楼、阁、亭、榭等,应该在建筑高度1倍至4倍的地方布置一定的场地,以供游人在此范围内以不同的视角来观赏建筑.而在花坛设计中,独立性花坛一般位于视线之下,当游人远离花坛时,所看到的花坛面积变小,不同的视角范围内其观赏效果是不同的,当花坛的直径在9~10m时,其最佳观赏点的位置在距花坛2~3m左右,如果花坛直径超过10m时,平面形的花坛就应该改成斜面的,其倾斜角度可根据花坛的尺寸来调整,但一般在30~60度时效果最佳,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花坛,其中1997年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花坛,其直径近百米,且为平面布置,所以这种花坛从空中俯视效果要远比在广场上看到的效果好得多.
  在纪念性园林中,一般要求其垂直视角相对要大些,特别是一些纪念碑、纪念雕像等,为增加其雄伟高大的效果,要求视距要小些,且把景物安排在较高的台地上,这样就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2)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在园林中,景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景物要在不同的位置来观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1)平视风景平视风景是指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观赏的风景.这种风景的垂直视角在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范围内,观赏这种风景没有紧张感,给人一种广阔宁静的感觉,在空间的感染力特别强,这种风景一般用在安静休息处、休息亭廊、休疗场所.在园林中常把要创造的宽阔水面、平缓的草坪、开辟的视野和远望的空间以平视的观赏方式来安排.
  (2)仰视风景一般认为当游人在观赏景物,其仰角大于45°时,由于视线的消失,景物对游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高度感染力,在效果上可以给人一种特别雄伟、高大和威严感.这种风景在我国皇家园林中经常出现,例如北京颐和园佛香阁建筑群体中,在德辉殿后面,仰视佛香阁时,仰角为62.,使人感到佛香阁特别高大,给人一种高耸人云之感,同时也感到自我的渺小.
  仰景的造景方法一般在纪念性园林中常使用,纪念碑、纪念雕塑等建筑,在布置其位置时,经常采用把游人的视距安排在主景高度的1倍以内的方法,不让游人有后退的余地,这是一种运用错觉,使对象显得雄伟.
  我国在造景中使用的假山也常采用这种方法,为使假山给人一种高耸雄伟的效果,并非从假山的高度上着手,而是从安排视点位置着眼,也就是把视距安排很小,使视点不能后退,因而突出了仰视风景的感染力.因此,假山一般不宜布置在空旷草地的中央.
  (3)俯视风景及效果当游人居高临下,俯视周围景观时,其视角在人的视平线以下,这种风景给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这种风景一般布置在园林中的最高点位置,在此位置一般安排亭廊等建筑,居高临下,创造俯视景观.
  另外,在创造这种风景时,要求视线必须通透,能够俯视周围的美好风景,如果通视条件不好,或者所看到的景物并不理想,这种俯视的效果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北京某公园原设计一俯视风景,在园内的最高点安排一方亭,但由于周边树木过于高大,从亭内所看到的风景均为绿色树冠所遮挡,无法观赏到园内美好的景观.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上三种风景在园林布局中要很好地结合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平地、山地、河湖等地形变化,创造成仰视、俯视和平视的风景,使富于变化的风景为游人创造欣赏不同风景效果的条件.杭州园林中著名的“三潭印月”为平视效果,“灵隐韬光”为仰视风景,而华山、泰山等为著名的俯视风景.
  (二)开明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处理
  1)开朗风景所谓开朗风景是指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同时可以使人感到目光宏远,心胸开阔,壮观豪放.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正是开辟空间,开朗风景的真实写照.
  开朗风景由于人们视线低,在观赏远景时常模糊不清,有时见到大片单调的天空,这样又会使风景的艺术效果变差,因此,在布局上应尽量避免这种单调性.
  在很多园林风景中,开朗风景是利用提高视点位置,使视线与地面形成较大的视角来提高远景的辨别率的,例如我国著名的风景点黄山、庐山、华山、泰山等,由于视点位置高,视界宽阔,成为人们喜爱的风景名胜,正如王涣之《登鹳雀楼》所留下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的风景就为闭锁风景.
  景物顶部与人视平线之间的高差越大,闭锁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则闭锁性越弱.闭锁风景的近景感染力强,四面景物可琳琅满目,但长时间的观赏又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内的风景均为闭锁风景.
  一般在观赏闭锁风景时,仰角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人感到过于闭塞.
  另外,闭锁风景的效果受景物的高度与闭锁空间的长度、宽度的比值影响较大,也就是景物所形成的闭锁空间的大小,当空间的直径大于10倍周围景物的高度时,其效果较差,一般要求景物的高度是空间直径的1/6~1/3时,游人可以不必抬头就可以观赏到周围的建筑,如果广场直径过小而建筑过高都会产生一种较强的闭塞感.
  在园林中的湖面、空旷的草地等周围种植树木所构成的景观一般多为闭锁风景,在设计时要注意其空间尺度与树体高度的问题3)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的对立统一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在园林风景中是对立的两种类型,但不管是哪种风景,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在风景的营造中不可片面地追求强调某一风景,二者应是对立与统一的.开朗风景缺乏近景的感染力,在观赏远景时,其形象和色彩不够鲜明;而长久观赏闭锁风景又使人感到疲劳,甚至产生闭塞感.所以园林构图时要做到开朗中有局部的闭锁,闭锁中又有局部的开朗,两种风景应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在开朗的风景中适当增加近景,增强其感染力.在闭锁的风景中可以通过漏景和透景的方式打开过度闭锁的空间.
  在园林设计时,大面积的草坪中央可以用孤立木作为近景,在视野开阔的湖面上可以用园桥或岛屿来打破其单调性.著名的杭州西湖风景为开朗风景,但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及苏、白二堤等景物增加了其闭锁性,形成了秀美的西湖风景,达到了开朗与闭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