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蚊子和狮子》这样用于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叫做( )《蚊子和狮子》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9 16:06:41
像《蚊子和狮子》这样用于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叫做( )《蚊子和狮子》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x|n+ݫ tmYHIEDQ&R3Ię@Sï YkS"n; @H:>{X{W]%YO S1_vb,{Uo=ʺcd=L/E7wg}7//gݗC{VYԁW`{X>ʚr4)ǔL4o0}3kʣbS?߳u???Mށt{IUMD4 pwf} I7?/G;6j/g v8ٛԗV\Ne ON6qî?^/6GupnDƔ$냟|1Qd 'Ӡ6mb?z ^& v븵s;_؉WaK&;%wR|vYip\Vϊb'$Gt{$L1Ƃ` ɟ7pUzO&y.=ZfǦ,'i2u7Wa)'غZr\prq in%˓*7S2Ǯߛcvt. W=3[w0q_'L:qR3qj%_x%}rۭw䉊O)y zv -rXp<3ݯ1օ)ts-[ Xz4 Y٥ta}{a  JOܯ;ݖ^8xuG*Jߓ =㨘C+V1%ϐn{*~;ŷqALXՃV04}:Z8Eþr/<}D뚧tH|Ln::yr\enXſ&LMrdOBA3Mz-_*s Äj99҅UuI7(.e=x /q]~d\`_'5~2ue!Guӭ7-a44@HҘ,$P[614ntdxɁyJ&xX:sש&LDc-|8ynL0#|yrL_9Mĭ9xy͡" Y"֛*l闽繻Ur`.\`yIZ !Ӧ|lvUIn y`om5 ]ŵEP1\̻,ӈٝ~Evňn2r ބ}Ջ0wR-#reD SFEgi4Po9$x)r/d}WME k2ف'&@ږ2q塢7TrtFmezG| =?&-|^<&ێIFv.2TP1L#wPv۷ʮݷI֑tgeﻰ@,)*J9p5暻P[BȂGIx6vA(Wv:jJoodW G~\)dʈ@;&L7!|y {` N^mݣ*rٛzD ,ɾy| o ~IRq)MlWGBW?1*Y|q Mę8;d~o4~Ҽb1mw/loMP WԻ cO/2T}J0cW)ܭg %*BV4-""w7ѫw-v `r~*/kiEz7#+9~E5>#? ZKxJ{}PQ( u<uKTww۴UCqm'WDeUmUN̬3_SԢ)_ǿ!f o ÈTxvBcyy -Ǡ Me>^A{ @"v2p׺y0m@m4b)/p~iN/ϴn>,7 ^(᧪0DLmAYJVQD%G #a_n 0ѹ~4rkc7eE|삑V wQ1p:0kcb>/;u^)0lʐOA;a =u5y84mܞ7+^0r;lrsޭ3 P5\`؜=`]3~px>E>7| Qte ]l)Ȗ9I1Dqy9CHI5oQεމl>^yL5.ۼ .wyl]$yVx<^NK¢EU闕?_ȺMєl+?(rhu% `&` Ȁ?tPߙQ23k[U2ɅFk[3S -={S=#wNLLW7Amk"W$.pAW=/qKʤ*~-rqn";(InvMj t+S`#R M%m-ZK{"1Ӓ`28xpof|#4 c3cXrPJ密woJ)N~c~8ѕ.]XNJp@e/ ޻jf[gm^q[m[T*F?Pp|cGph&T ?p@w؊RNtoqœW~)O+Δ&No6* uX3vL,_lcR7%HJCR[CELK ~ fBefuFpL ^A?n_:w~տa'"vhbfSE>?2!1uh%naTWUk6TWU"f D\"W,*L`kwLMc\1-'W4@ n isbkrGUN5Sum9&xI^j2]?]\rZܽGpb'bŠYI3,YېЪ^l0SfL(-u1ě*fwl|S [ s#h9Kp 8Vc zU3#X%| [7PyGN 4Z5S63  7! )N2c& \Mꘌ<#x. Wf|b{EWrڤMLpenjIb\əH77y{'5T KmN|V1M8_u/f]F/nSՙN*4m GOW7ӓ tINK9:pzZ"uac[zPR}3;` RD&&f_OLJnh:BC2HJ>Kf~ͻZNO׮ht`HO5fBMLJ>؉-?ٌ&WUpN㏠#h_svs;e8e aM9gͺG%]k I(GZ@S !tAr3_ߘ}/MyjZ3#j'q^Wx[ ؁brhWn̸L F}I=ϚE-aazLܗK.䭃Bz .ۀ+x'ʹ_(G䠜2 wav+g]m&Toz7alm&iYo"-ӖYXC">kWX0yNpB*_P WoX;6;7w'fBUgz:ˣg=Ǫ3F(:ie_%>e3[HK7%+uR ,&wnQj܂J؄_-wZ>^6j6ew]WpcQ|@Wl}-vΛ@(V{ )G^oÛ*w;5p_T`v=MBwAͻ72Wq@%[j~vU.MLniǸVPfKMƆMbYXUd~mpc-kpҠiX+SD~KUH;5 B1|j+Va9[ѧQJ?'YI#u/0WQhRHfGٌ 儚9_iH%/1"s6f.|je 6l$Rk4_-mVj(2ׂ[GĕpOȢP@sYU(m9-&Swu-GdFǚc"~QKcm oXX2Րa2S Vi~%~:˟M\~82Gr:ͨS >79w]=,b _o3-MI jetʪFX( *x:<1 xZbxg iH{\cD+OtU&al27 ^to0aRKsRUikD/?K8 ⒄TswMoSrE[ǻ^q\$4LaM/jc T]9iCX*v6Zq>IZQbW}Y:~-j5 2/HՈ^:db'iҝ7C)AYY]nӴn'lQX\ {!!*fLc[hl1ʲsvmB}a pgA28r^tHS̸HjUDv+k gtr'AJu^X휣;5!\&(W}Gn.S,J,K%1Q!)@.Q$ⴴM_Z-20ۇ Lo=?sxo+̭XWM4YVLWEG2ڽvl2-M0Ī|ZgE^ՉmLa)aܐuDe;nuh(Tɼ&L&i29e)sI>Cشâ!,U6)1i->Տ:ŬSSC,pU.zQ&_r/5He#*њ ԧskznV2ְp XS.lQbnIݢNOg|:uf[ϬZm~Aͷ0N0/>5+eXVN ynfDJDqَo' }8|q8ĉ&Ҏ Q^R#[?MH?X&bR)u^vc)@V1prɿxe z%lة[qn&sii9`(M^jYK>ZmV֔m| G2mQۿ5 >^hn^MkPO_:C0-^eyyك;AWfaCZŨ651ة/Z &8W%pR +-aZ~:^B$'$c=02LV"XGHhGP6̳{,.B_^'Jyh9D7*E3O9DXod|k#kn.׻& ڦVۆ&'V5h'xlLĆAdvVS&a.lMQf7 U%j2K88i5xF7wwGT6fNBpsxܫ,i:fY53dpUWh2oP[ =)8^ RٴbJ.PAo XsX:N`_7{Nұk*7g"w^퉈4Fw$ 仱HVUل$1ocƔJmO,.NYWsh7c`;@3Ղ :$ؕ/B:_`6 Kr)u#=eh` ޫ&l4,$߄J ˴ۖatJ $X[EdvU+MRq%)8_vGXr_4$2̗-֐[N*gPϡCo HtRۿֺuϛ6, QZ5fhde:g> կSˁ;C1mIm}>\`Y0: .ZFƶfolemna0bճPRY6e[!Z}+4K6߂Lz[ =,qDDqn.gu91'Xjpգ~Uq7<ZzKwzx~b3yCTKP!"AyP&UUYؐI͏)-SGDh/ExaYUɋ`e-Co9/QdfSN,pO |ڶKphP|N;N~1Njq/*8% A m?zl_Qx.24.GLt jVpkffVIG]=_tYO[og,b'c!]Ke+aŮɼu^كw %^lL1i!#2jAjŏ6y\fW={$9Y#,є_xQw2lĿ"uYi Ɯ̴v'YVbߚQ%"ؾ:^:}q*jP ^֣YnWWEPbC 1aŭ_ *Z3 C];ܘ ٟ{kN=|١W2VgIXIyD1ᔸB NQZb5ooirh`e4 HwO P_4l:];AnHFy3L`uր`<m՞g; :8n55p54۵ƠE 3?M" )V]1دo ީն5Ǥٍg=ѩ#źװZ9kDoPiRȅ 5sĈfV||u-v ڐ|26W D5V^z֐7#qQoO6= ҍ Bd2_Q*ȅCoV MB!g'\y]lʻ1MFXl=}ʆ^eg= I3nYVcC9alA> g{/\sFOLm+uJzXU&Z4+)~kGu k)H7m+` %mb] Tǔk^jWz9Љ޻/UAëo(е _kN3Ɣ [  ŎT6Є} M(V].{.8Q&ɄzS21d PIe|,m6$&_4<,QmX:QT^_I?x Kdo!D^Kglspoz K ʄN<G!uF%﹖޿3R0!/?dž!z2E$PD,n؛NdK<rҞBRJ'2Yk̕VTz -GR!@ye6$.0 :({̚yѷv2s^-ē݉w ew+>!- ҅rGuK[Ķm%Sxp^| D*3Xx,yp>f`"eEiVGs  ]E.23} )Km_TO/?V6 s1?&2N!v0﹪d~In损0@q

像《蚊子和狮子》这样用于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叫做( )《蚊子和狮子》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像《蚊子和狮子》这样用于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叫做( )
《蚊子和狮子》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像《蚊子和狮子》这样用于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叫做( )《蚊子和狮子》大家应该听过的吧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有些寓言往往在篇末点明寓意,像本文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有些寓言则把寓意含蓄在故事里面.但是,无论是明白点出还是含而不露,都必须处理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那么可以保险,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所谓“把寓言写成寓意的”,就是简单发议论,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就是光有“灵魂”没有“身体”.莱辛又说:“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则寓言,分为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部分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通过揣测赫耳墨斯的心理,交代他来到雕像者店里的动机和目的,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一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三问三答.前两问两答是故事的发展.当他问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钱不多时,洋洋自得,以为自己的身价必在二者之上,于是第三次发问时信心十足.然而雕像者的回答竟然完全出乎赫耳墨斯的意料,这位自命不凡的神使的雕像,却原来是一文不值.故事以一句幽默的答话作结,不再描写赫耳墨斯的反应,然而被讽刺者的尴尬神色却不难想象.
第二部分用一句话点明文章的寓意.这一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本文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又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性格,使人洞见其内心的卑劣.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五六十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
这一则寓言和前一则一样,也是用来讽喻骄傲自大的人.但前一则是以神喻人,这一则是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结构安排上,这一则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述故事,然后点明寓意.
故事分两层.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这层开头直接引述“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了一大段话,接着写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生动地描绘出蚊子进攻狮子时凶猛的样子,最后终于战胜了狮子.第二层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最终丧生于蜘蛛网.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与上文的“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呼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
第二段用一句话指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应该从蚊子的下场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本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贴切.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毫不牵强,充分发挥了动物寓言的特点.
本文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了,再一想,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关于练习
一、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二、下边两题任选一题,展开想象,在课堂上口头作文.
1.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一个续篇.
2.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这一题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下边是一位同学就蚊子和狮子安排的一个结局,可供参考.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教学建议
一、这是学生上中学以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看看所选文章是怎样体现寓言的特点的.
二、寓言读起来很有趣味,但是不能满足于了解故事情节,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样构思得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合理想象,进而让学生概括课文的寓意.
1.商店中一定有不少雕像,赫耳墨斯问了哪几座雕像的价钱?为什么要问这几座?
2.为什么赫耳墨斯对自己雕像价值的估计与雕像者的回答有那样大的差别?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4.前两则寓言在结尾处都有较大的转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狮子》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有关资料
一、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三、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四、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篇末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来叙述的.
先交代一句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雕像者店里,是怎样来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真是“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但是写得略有变化,显得活泼.
赫耳墨斯每一次发问的提示语都有所变化:
1.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
第二次发问时,着意写了他的表情“笑着”,赫耳墨斯为什么“笑”呢?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的雕像更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蛮有把握,不成问题,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虽然只着一“笑”字,那形象就写活了.
第三次发问着意刻画他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以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这是何等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他自己心灵的卑劣.
三次发问,由平静而微笑,微笑显示了他心理的变化,此后心理更不平静,虚荣心越发旺盛,在这样的发展中见出情节的波澜.
再看问句也写得同中有变:
1.值多少钱
2.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3.这个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
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
1.一个银元
2.还要贵一些
3.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对雕像者的形象并无一字表情和心理的描写,但是,闻其声,见其人.他看透了对方的心理,面对一个对最高神如此轻慢的人,他以平静的口气,巧妙地给予辛辣的讽刺.
第三次的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对他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算作添头,白送,无异于兜头一瓢冷水.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篇末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寓意.
自我估价与客观评价是反向的,自我估价越高,客观评价越低.只有谦虚,才能受人尊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全篇可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的原因;后面是文章的重点,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故事开头,用“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开门见山地说明他到人间去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去欣赏人们崇拜自己的盛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接下去是一个过渡句:“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句话承上启下.正因为他变成凡人的样子,雕像者才敢给他直率的评价.
第二层次,由三问三答组成.赫耳墨斯先问宙斯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值一个银元.“他笑了.”笑什么?笑宙斯像价值太低!“笑”,这忙里偷闲的一笔,使赫耳墨斯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之后,他又问赫拉的像值多少钱,雕刻家说还要贵一些.这一问一答,是必要的过渡,为下面文势的陡转预作铺垫.接着,作者插入简短的心理描写:“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段内心刻画,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当赫耳墨斯问自己的像值多少钱的时候,雕像者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我们可以想见,这个无自知之明的天神,听到如此回答,定然惊得目瞪口呆.这个出奇制胜的结语(雕像者的评价)同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自然地形成鲜明的对照.行文至此,戛然而止,而讽刺妄自尊大、告诫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主题,也就不点自明.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全文用白描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他笑了”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由于叙中有描,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在结构上,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全文仅一百五六十字,除雕像者的最后一句答话外,大部分文字都着墨于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的描写,最后用雕像者的“假如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话,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实际价值,而作者讽喻之意亦暗寓其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足见构思之精巧.
(孙慧芬《〈伊索寓言二则〉分析》)
蚊子和狮子
结尾说:“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这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转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化呢?就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作者将蚊子、狮子按照它们各自的特征加以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蚊子战胜狮子,作详写,蚊子败于蜘蛛,作略写,以前者反衬后者,耐人寻味.
这一则寓言,既用语言描写,又用动作描写.蚊子总是叫个不停,多用语言描写就很恰当.先写蚊子向狮子挑战:“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初听起来,蚊子“狂妄”得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了,实际上,蚊子所以敢于同兽中之王狮子较量,是因为蚊子明白它有它的优势,狮子有狮子的劣势,狮子遇上蚊子,用爪抓,不行,用牙齿咬,也不行,它的优势都发挥不了,尽管强大,却变得没有什么力量.相对地说,蚊子比狮子强得多,所以蚊子不怕狮子,敢于奚落它.蚊子貌似口出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开头用否定句,“你并不比我强”,后来用肯定句,“我比你强得多”,把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描写蚊子向狮子的进攻,写它“吹着喇叭冲过去”,很有声势,勇敢无畏.把蚊子进攻狮子的方式放在最后写,原来它“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它自有它的一套战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完全抑制了狮子的优势,这样前面的语言描写也就更耐人寻味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它完全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一个“却”字,笔锋一转,急转直下,大起大落,跌宕有致,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本来是常见的情形,但是有了上文的反衬,倒觉得出人意料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用它的语言描写来说明寓意,“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一句里,“最强大”与“小小”相反,“较量过”与“消灭了”相反,对比鲜明,发人深省,蚊子意料不到自己的结局,它不明白“骄兵必败”这个道理.
《蚊子和狮子》由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挑战:“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小小的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兽中之王挑战呢?从蚊子“宣战的檄文”可以看出,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蚊子看到了狮子表现力量的主要方式“用爪抓,用牙咬”,也看到了狮子之所短,并准备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正因为这样,蚊子信心百倍地要同狮子“比一比”.至于狮子之短、蚊子之长是什么,没有明说.这样的伏笔,既使文字精练、耐人寻味,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
第二层,写蚊子与狮子的战斗:“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几十个字,把战斗过程写得有声有色,照应了上面的伏笔,又揭示了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这段精练的描写,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蚊子之所以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使狮子之长无法发挥用爪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这里写的虽是狮蚊之斗,但却深刻地概括了弱者如何战胜强者的一些方法.
第三层,写蚊子胜利后的悲剧.打败了强大的狮子的蚊子,却成了小小蜘蛛的俘虏,原因何在呢?让我们看看作品的具体描写吧!“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这里,“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只几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胜利后的蚊子冲昏头脑,忘乎所以的神态.它告诉人们,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即使无法战胜蜘蛛,也能避免它“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
第四层,写蚊子临死前的悲痛.蚊子悲痛什么?它痛心“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看来,蚊子至死尚未认清造成悲剧的原因,实在令人可叹!然而,读者通过寓言的情节却清晰地看到:在胜利面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正是蚊子遭受灾难的原因.
这个故事,前后四个层次,实际上是两部分内容.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两相对比,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蚊子与狮子》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如把蚊子的叫声比喻为“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文中描写蚊子与狮子战斗的过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则两相妙合,毫无牵强之感,充分发挥了动物寓言的特点.
在《伊索寓言》中,《蚊子与狮子》的情节较为复杂,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它通过蚊子与狮子、蜘蛛间矛盾关系的描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相反,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伊索寓言》的作者,能用小小的寓言,准确地概括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足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深刻的艺术概括能力.
(孙慧芬《〈伊索寓言二则〉分析》)

寓言吧,大概就是这样的

寓言故事

寓言!
用什么什么故事来说明什么什么真理。。

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