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后的晚餐的作文 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2:20:59
关于最后的晚餐的作文 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
x|r#ɑeFf4RK3%[kc@@b!Yw`$Af"3Tpq $Um3f3VӪ"3##<|9qa7vѫ$bߚ6FG˰W2?I +^,z6s?k6ރWʡ)yk }lҧÇ/ݭ٥9:KݛOR]?_~f~>Ӈ ?|~ j{4ks<3l-2~G2luĝz\[ sTy ~Tzl s1Ӹ>nn"ԛ`mԽG< [OtO^1wuQfp1HlWxlO{]TOxo~x?z(q`ֶ;،aޚĻ)|av FW_nW9m ;k*Fog ???ʞc`&mл:4Gвah:7;(͛~bNKak>@)ּim{{Ҫvߟi2OEwWb=7s~{neSH&%<:4OHԔιd2h:7S2D5Jyڿ5+,4Zǡ_Xʚb~>qG]w:z+?P6Lǔ{^s`4F+TA; %nl=' 5y1DrZ!0/h5l)aA%b2|wܕN5}2uu)67aT[{K&B91Fnf3Q c`8Meq\4djfz,TG5C.f_j\svvksi)6a,U bԀjorZ &D5r)f̹CƳֈUntG]mqezDQܙZ;bs`;*mX&GA5ֱR=3_& //w?, [^*O :XP;]S&TiO[:H,`nṲn{ƒ`yS'|"|fnajXV,¾gB-@we;(;zn߻<6YLRi3GO"T@0N eީ~?G<|bp1L#5F[}it!>aStգfbUs[y0 ;_ p R^ݙ̱3Z*v{i+aB궨&垩rAzbZ VtpWO+5x4;|w›qo?hMXnz+}hub׆0B o-/`gJ77lpϝF/#Qms権3:cnI2e$ vۈ^GwGR;x3Lpv $L[㺞J fTuoẸ+Yާ}`SZ2hQ)q*FO[g1a dIu1p&V0bX3lM.fت)w70Wdㆆb{OFMئe6ԈS !i&mF%ΦƑ1`ba>"@Rv`ptTQp(GZDch(I5ذ7l1ӡY%>KuҺm]tS#oNHpm0M'64kCg[XS`%qD]4 )xh#0i b.4{9ep)Ůz@tK/ouok=Ǽ!mr9 g{P/$5L-~-} rLbW̨~5j'8 аo-xF l𷭴Wb0}R5A?z2%r yNQi;SԂ':jnu bx DN72h$&7JyYCؾTiDꕊl0V_kܘ`em bʂef ˘qb̮gFa{ɿ3VTTd߯4Cp/*)4"mT qϩڝ)7l`wc@o>YO#8bvGZW=(w/я ƨR ^K.!;n+bzqZO[WwC s[Yi᡿1)lBEǰ.61, ~g \)$KB]W_a62ٳ 9ZhԮb]0B1(o:ICL]x$CbF 9'~~k7Vqs}>a4M`03i|*$6ZaZnx`'oPy>צ_8RwlE,`߸VuQ;caxFWfj#/{6L`l7T3Bl,l=)͍k L]6=K?lU^xszsԝ8]Qꂗ: #>wJ)Q ,]<t1S?E&,U[]նaBsGIU&]@ߜB'InIB L2ju.&姏@p8Ì7Us;qWķtA*ZofᾸVt1X]yi+]*0ط{"[klt!']^?=3[%r{1 ?C@g%%lBF,v#  *px6DZлt61:K@fT :<\ƣ9ʐN  !JxWUJ3i7GטimD*h Mwפg I2\!0_bnLm cKyKt%Ѕk_^9ܵȹ$cԘXF,q"n2d$"nѰdC'C8.Zѯ^RKS ҆0lhHEZ+zgipH2f[(P*m"ka fFL 5gqU6[ߞ|k6{e-+?CZD:=^^HI|9FL-ip-5+ p2!u^+`WoϽ^-#2ݱY3a/Ӂo`4Pm{3"W)d6WrKZ&*QF52~’M%)X̦dfj;Heͺu\n>QS;4U7 H1' N* D Y,1R'Dn5-[v_aV$Nz"Ei 2E`v`6(N\S9c$r`Y$x zE`r~>i#H"t*ZL2tT,meׂZR:tE菠E?iy蠰F^ּ$q%M$aIdIƚ79ǂ0\>@t{2UVc3M-oҧ*himZnknpfPwm.=H%f%F 5wiV磹N>#uCNxDjw#6qSR\KG53S9mÙd!UӪ3lvbfbZu S-Mw#?/ZBXvX:'r0fue"ңR7<"SRpӑUUQ`'˜WlD# 3/yYU7mZqd oNX4CTJeu,{v:)$9BHEpIL+U@{ZUcu3+\ "\%h?ޏkO= `)DǍvcD t O&Ècj@(/hZ:ZsG֊-zeou-lZONAA H[jҗj6_/pz3v4(|f[,=tYl+UL`ʧ-ṥI@9=Ad«?::"O Le@͍+|OjHY, &,[MB*4&J!yY\=WtGԹ:Q.B8qh4h8&IITV֪+֪]\c0êY.#qMբNA:XI}*C9{vIn`&i M%Cho,RJ=]T"g`;j:|h r(ب~!gi#~Is̜9PRpjG.ļV?b6N]:wM 6A ݀alK(mD(kB3uq}f]4hþq=nSZ(0 vQS4!Q0|ޘh 4rK~qDx\ѨMo=wdq)Mºv>.';K3I )&ڜ|,=6Z%E :|gv@6}Wr!G]K|_+AJkD ۟+ DޮmC^a]ۼ`M]T16ųVQڸۍm-WHDz,lS5lۈEa Ed]La\}(a ZЦ 5d]4kʩ; V%pxb/ؔ+6 ;VŞ.Կ0>HkU`uHk4,5~6\Oc¹)Z)=T1=L蠚,Ïs'kVah-%xȦR];y^13j}Olكx ֎̅=EE _zsdᩭɡ`<`/՘OqI9ڋWYC-x|c\-^BG-I -EoZHuoN Cw-8Ob<:ҹ!lhsf)uiH&?53ڸ"֚6H!2 WgO@n0I#y$ulI j[4c3,_,]Y7MDG# u9V˥IhV|4~o'IUǪ =DI% t͖6_ęKVG#ɢjZ=q%4 ǣᵤ*-wwiJ ?d 81K=i=yE[bv42SԠ|S{ ȣh;A~ CsپU_-ݳQ"1J&>#;R TfGکz5]8cnqLr;HlX0$^C<ϒo4Owxlw:m@;3AEq=:0.]!,kîA+"H]]YO P ;#50:1][-EdNd hJ؉鶰8[uK$'I mtҌ\cr ru$%S-Is]1`sEF\TpMbG+mJp[KX<:p Y)gbr>̆ H£<'&Zl27~jޏ񀭿 &~cGXYnbit԰gMvft[Egs%/k,\x/l 9)X=\;>!0-v46dl;,֮6imBӇS<Ϭc}lڹAcE%lh.||-(|CDG+ۤ#Q)}ӾTp>(l2 PO[,Ş0j>sIV)VY0-c`ᮀ1k~FE1)4F}ͧ79̞Xgp{24"zX9#{uZzH[G$g/\yEn+09I k aUz \jV'q:;i_-$}r-Ɉm@d"G=C-8ަiE#'S%m+zhBo[ފ$1 TR -1~w z+U*GǾ R)%bR(38k1R]~9 {T5sy~{DžU{}q-}]vk+}KtYE=YPH+n]/];iKfb4?lxVZ--M|}lڬtJ*֪W7mk9d銚oA{ `W+,J\b^PZ]lO"ucRj>7n2 @RWG. =5W{,cZ9R xZr,ao{& ܬj#>EYF| k![LBَGV9'$CɌ?gwS9]#ᩰ~2RTGISf 4kwf_4,wjS{bTAh5V%]$A`^$ض҆6ɤ`jpNrZwQ{[%A* R[jjD>[ND)̕6"U)+{HZiP$5g15+*?_% ܬoa)m2==쥪 qnĆH3uHqg񩉩cƯ( G‘4$Zn!)3kR]leSZYCpg"rݲA2ɊPl@<OkO9GAi]c*x@qbceX $a2&%6OX2ʬ dO^ɇ;/Ws:2w_ nJc* ^A͕CEq.?WMvi`C.7lsl"/g쭳#Aջѳ],5mۋϚeX?/ ډM]tߕH>$Ρ -2>[bs{ܻ"^Ya j`@J@7+mt/zYnVjVA j3^.^kP!UOcPEm0IJLGtd48eҡb{}inD )c  *ʩ. p& h q ;s%ؾUp4~6h3a|в7Y!o-@LSm3UTRqh/4^B[vy'uoj*>ӑMOTSY_ˈ1L'~5T2GsX")y4}xo_꓁^dsm-WAs} g_$^}`8}7+ ~V siױN''_'Ui"as]|~1 +9hOXa^?˷0=^)Tn 6hw5?'2kAOl:5uj?V&=x/8Sm}/4Vo"|O;p:YFY]qGHS2RY^|dt)Ӯi>=' }ˬ* /k\.̀;v >fg=Gs, oZ)Pw^ 4b |*  =4@w:KjhJ@ٞBK6VOA ^cFAO)+XY$ 'G/2 R[|  ڤjjAxǠke gb-}l7hA֫Z|s{ mc  6P_y'KPȔ ;9m]ujB-CiO2s&]Cm-FBSqZ印kSZxОP5YvvS l 6TMQ ,cs0,S= \>S'+흜WY 5B<-8Z6/eqO; /`ŵ9 UNx) H+֊''^d1txP'L:!Ngл #q:NrMy`5T$&a4ʼlm@{m3~Ƴwi<={fqS3:6=ᗷ6<=~ D;+tR{ϓS[h5~J|E}8yOG~h_?EiO(9HǯG$BTߢB 2ljwC|QB/ᕍɾN(<hJrh«RLmô+fi4 ܅gwVg ^k88LUDM% O]VoGVöv_~"QIx^LWIbҽI!B(Eڿld-mo._u=!T$Kp/6aڬ= RnwS(|F9#"`wvlPK%oRJ/ dMqhislO#{eaf3gBVͲŽ답HzӰ{".LZGm7ør/`^B 05.,enjv9fI9NٽbH䳽>xgZ,7@D+h ށ^wr4PDI\H ډDoHtN50*6δBP9YdRtL>1Gج'YыFF=K@j/`GȀ,a#'֗[ c4@W:O]erT/Í*$p+{\fǹoY.j|qbD_:KRzv޾I>%]ΰff(ܢKl#^rc4 vAB@T_iuI߸Z'9Q3G~=,%|\ΨHʁ!^Ű]±JSӌBK!@b=7Zy6[t$--^>=Rv;Si r^ T[C

关于最后的晚餐的作文 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
关于最后的晚餐的作文 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

关于最后的晚餐的作文 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的!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约翰福音13:18-30记载最后的晚餐如下: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主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3-26)
这时基督正处于两个制度及其两大节期的分界上.他作为上帝无瑕疵的羔羊,即将献上自己为赎罪祭,这样就把那四千年来,预表他死的表号和仪式的制度废除了.在同门徒吃逾越节筵席时,他设立了一个纪念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来代替逾越节.犹太人全国性的节期将要永远过去,而基督所设立的礼节要在各方各国、世世代代被他的门徒遵守.
古时逾越节的设立,原是作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的纪念.上帝曾指示;当他们年年守这节时,儿女若问起它的意义,他们就要将这段历史重述一遍.这样,那奇妙的拯救就必留在众人心中,历久如新.基督设立圣餐礼,乃是要纪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此礼,直到他带着能力和荣耀第二次降临之日.这礼是一种纪念,让我们常把他为我们做成的重大事迹铭心不忘.
当初以色列民从埃及蒙拯救时,是站着吃逾越节晚餐的: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预备赶路.他们过逾越节的方式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他们即将被赶出埃及地,开始在旷野里行走痛苦、艰难的旅程.但到基督的时代,情况已改变.他们不再是将要从异邦之地被赶出来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体现上帝所赐的安息,此时人是侧身靠在榻上吃逾越节筵席的.桌子四围放着长榻,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撑身体,右手拿食物.这样,客人也能将头靠在他左侧之人的胸膛上.脚既伸到榻的外端,外围伺候的人就能为客洗脚.
这时基督仍在那摆着逾越节晚餐的筵席上.逾越节用的无酵饼就在他面前.没有发过酵的逾越节的酒,也在桌子上摆着.基督用这些象征来代表自己是毫无瑕疵的牺牲.任何被酵罪和死亡的表号腐化的东西都不足以代表那“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1:19)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卖主的犹大当时也参加了圣餐礼.他从耶稣手里领受了那表明他舍身流血的饼和酒,也听见主的话:“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这个叛徒竟敢在上帝的羔羊面前盘算暗计,揣着阴险报复的恶念.
基督在洗脚时说话的口气,已充分证明他洞悉犹大的人格.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13:11) 这句话使这个假门徒确知基督已洞悉他的奸计;此时基督要更清楚地讲出来.当他们坐席时,他望着门徒说:“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直到此时,门徒还没怀疑到犹大.但他们看出基督非常难过.为此,有一层黑云笼罩着他们,是可怕的灾祸即将来到的预感;其性质却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大家沉默地吃着筵席时,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听见这话非常惊异惶恐.他们不明白,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如此没良心地对待他们神圣的教师.为什么要卖他?卖给谁?谁会生出这种念头呢?主所眷爱的十二个门徒既比其他人更有权利聆听他的教训,享受他奇妙的爱,主又是那么关心他们,使他们与他亲密来往,他们中间总不至于有人要卖他吧!
门徒既明白耶稣这句话的意义,也记得他所说的话是何等的真实,他们心中惧怕,就怀疑起自己来.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没有藏着一点反对夫子的意念.他们以极痛苦的心情,一个一个地问耶稣说“主,是我吗?”惟有犹大坐在那里默不作声.约翰大为困惑,最后问耶稣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当门徒问“主,是我吗?”时,他们曾严密地彼此注视着每一个人的脸色.所以犹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发问和表示惊异的混乱情形之中,犹大没有听见耶稣回答约翰的话.现在他为要避免众门徒的注意起见,就像他们一样地问耶稣说:“拉比,是我吗?”耶稣严肃地回答说:“你说的是.”耶稣本意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但犹大并没有悔改之心,耶稣及揭露他.
犹大因自己的阴谋被揭露,惊异慌乱,赶紧起来想离开楼房.“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这个叛徒既转离基督走到外面的黑暗中,这对他真是“夜间”了.
犹大在没走这一步之先,还没失去悔改的可能.但在他离开主和同道弟兄时,他已作出最后决定,已越过最后界线.
耶稣对待这个受试探的人所表示的忍耐,真可谓奇妙之至.凡为挽救犹大所能作的事都已作尽.在他两次与祭司立约卖主之后,耶稣还给他悔改的机会.因他洞察这叛徒心中的奸计,基督便将那显明他神性的最后确实凭据给犹大.对这假门徒,这就是劝他悔改的最后呼吁.基督那兼有神人二性的爱心所能发挥的感化力,都毫无保留地用在犹大身上了.怜悯的浪潮虽然被顽固不化的骄傲反击回来,却以更强恩爱的感服力再扑过去.可惜,犹大虽因自己的罪恶被揭露而诧异震惊,但他反倒更坚决了.他从圣餐的筵席上出去,决心要贯彻卖主的阴谋.
基督宣布犹大有祸,对其他门徒是怀有怜爱意旨的.他就此把那证明他是弥赛亚的最大凭据给了他们.他说:“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如果耶稣一直保持缄默,好像不知道那将要临到自己身上的事,门徒或许要认为他们的夫子没有神圣的预见,是意外地被人卖到嗜杀成性的暴徒手里.一年前,耶稣早已告诉门徒,他捡选的十二个人中有一个是魔鬼.如今基督对犹大所说的话显明他完全知道他的奸计,这就可以在他受辱的时候坚固他真实门徒的信心.而且当犹大遭遇他那可怕的结局时,他们就会想起耶稣在叛徒身上所宣布的灾祸.
救主还有个用意.他本来知道犹大是个叛徒,但仍设法帮助他.他在洗脚时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门徒当时不明白这话.及至他在席上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13:11,18)时,他们还不领会.但到最后明白他的意思时,他们就要思考:上帝对犯罪最严重的人,表现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稣虽然从起初就知道犹大的为人,但他还是洗他的脚.而且这叛徒有权与基督同进圣餐.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发出多次劝告,希望这罪人能接受他,并悔罪改过、洗除罪污.这是给我们的榜样:当我们认为某个弟兄犯错误或犯罪时,千万不可离弃他.不可漠不关心地与他隔离,让他陷在试探之中,作撒但的掠物,或者把他赶到撒但的阵地上去.这不是基督的方法.正因为门徒有错误和缺点,他才洗他们的脚,而且除了犹大一人之外,其他门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基督的榜样不许他的门徒排斥他人参加圣餐.圣灵固然明白指示、公然犯罪的人不得参加圣餐(见林前5:11).但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擅自判定别人.上帝并没有让任何人来决定谁可以参加这礼节;因为谁能洞察人心呢?谁能将稗子从麦子中分别出来呢?“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7,29)
当信徒聚集举行圣礼时,必有肉眼看不见的使者前来参加.这群人中,或许也有个犹大.若是这样,就必有黑暗之君所派来的使者在场,因为他们总是伴随着一切不肯受圣灵约束之人的.然而,天上的使者也必在场.每一次这样的聚会都有这些看不见的“来宾”参加.或许也有一些不是诚心爱慕真理的人愿意参加,但不应当禁止他们.因为当日耶稣为门徒和犹大洗脚时,那些在场的见证者也必来到我们中间.当时看到那幕景象的不只是常人.
基督必藉着圣灵前来印证自己的礼节.他必在场将人刚硬的心感化过来,叫人知罪.各人眼神所表露和内心所蕴藏的痛悔,都不能逃过他的注意.他正等待着痛心悔改的人,一切都已准备好来接纳他们.曾为犹大洗脚的主,渴望洗去每个人心中的罪污.
我们不要因为有些不配的人在场就不去参加圣餐.每个门徒都当公开参与,藉此表明他接受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基督必在这些他自己所指定的约会中与他的子民相交,并由于他的临格而加给他们力量.即或主持圣礼的人因心手不洁而不配,但基督依然要在那里服侍他的儿女.凡全心信靠他而来参加的人,必大大蒙福.凡疏忽这些与上主亲近的机会的人,必定遭受损失.对这等人,正可说他们“不都是干净的.”
基督既与门徒一同吃饼,一同喝那杯,就是与他们立约作他们的救赎主.他把这新约交托他们,使一切接受他的人都能成为上帝的儿女,并与基督同作后嗣.由于这新约,他们就能享有上天所能赐的今世和来生的一切福惠.这约是要用基督的血使之生效的.这圣餐礼是要门徒纪念那为整个堕落的人类、也是为他们个人献上的伟大牺牲.
但圣餐不该成为悲哀的礼节,因为这原不是它的宗旨.当主的门徒聚集吃他的圣餐时,他们不可追念或悲叹自己的缺点,不要怀念自己过去的宗教经验,不论它是令人鼓舞或是令人沮丧的.他们也不要回忆自己与弟兄之间的分歧.洗脚的预备礼节已把这一切都解决了.自省、认罪、彼此和好,都已经作过了.现在他们是来与基督交通:不是站在十字架的阴影之下,而是在其救恩的光辉之中.他们要打开心门接受公义日头的灿烂阳光.由于基督的宝血洗净了他们的心,他们的肉眼虽然看不见他,但内心能充分感觉他的临格;他们要听见他的话,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14:27)
我们的主说:当你自知有罪时,要记住我已经为你死了.当你为我和福音的缘故遭受虐待、逼迫和苦难时,要记住我的爱是多么大,以致我为你舍了性命.当你觉得你的责任艰难,你的负担沉重时,要记住我曾为你的缘故忍受十架,轻看羞辱.当你因难堪的试炼而畏缩退避时,要记住你的救赎主是长远活着在为你祈求.
圣餐礼是预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它的宗旨就是要把这指望生动地铭刻在门徒心中.每逢聚在一起纪念他的死时,他们就重述他怎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他们在苦难中,就因指望他们的主复临而得了安慰.他们想起这句话:“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 这应许对他们真有言语难以形容的安慰.
这些事我们永不可忘记.耶稣的爱及其激励人的能力,我们应时常纪念.基督设立此礼,是向我们说明上帝为我们的缘故所表露的爱心.若不是通过基督,我们的心灵决不能与上帝联合.而且弟兄与弟兄之间的联合与爱心,也必须因耶稣的爱而凝固,垂诸永久.惟有基督的死,才能使他的爱在我们身上生效.惟有因他的死,我们才能欢欢喜喜地仰望他的复临.他的牺牲是我们指望的中心.我们的信仰必须建立于此.
我们往往把那些指着救主受辱和受苦的礼节,过分形式化.基督设立这些礼节,原是有一定的目的.我们的良知良能必须觉醒起来,去掌握敬虔的奥秘.大家都有特权更深入地去领会基督为人赎罪而受的苦难.“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已经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4,16) 我们必须仰望髑髅地挂着垂死之救主的十字架.我们务必笃信基督,这关系到我们永恒的利益.
我们的主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3-55) 就我们的肉体而论,这两句话也是实在的.因为连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也要归功于基督的死.我们吃的饭是他舍身得来的.我们喝的水是他流血换来的.每个人,不论是圣徒或罪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是靠基督的身体和宝血而得滋养.每一餐饭食,都带有髑髅地十字架的印鉴.每一口泉水、都反映它的光辉.这一切,基督在设立那代表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时都说明了.在楼房上举行的那一次圣餐与典礼所照出的亮光,使我们每日的饮食成为神圣.于是家庭的饭桌成了主的筵席,而每一顿饭都成为一次圣餐了.
就我们属灵的生活而论,基督的话尤为真实.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只有接受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出的生命,我们才能度圣洁的生活.而我们是因接受他的话,并实行他所吩咐的事,才能获得这生命.这样,我们就与他合而为一.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6:54,56,57) 这段圣经特别适用于圣餐礼上.当我们因信而思念主的伟大牺牲时,我们的心灵就必吸收基督属灵的生命;我们也必从每次圣餐礼中得到属灵的力量.于是这礼节就形成一种活的连链条,把信徒与基督联在一起,因而也与天父联在一起了.可见这一礼节,在需有倚靠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络.
当我们领受那代表基督舍身流血的饼和杯时,我们就在想象中参加了那在楼房里举行的圣餐.我们也进入了那因背负世人罪孽的主所受的惨痛而成圣的客西马尼园.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他那使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挣扎.如此,基督钉十字架就活画在我们眼前了.
当我们仰望被钉的救主时,我们就更充分地明白天上的主宰所付牺牲的重大而深奥的意义.救恩计划向我们大放光芒,而我们一想起髑髅地的景象,就必激发出活泼和神圣的感情.我们就必要口唱心和地赞美上帝和羔羊,因为常怀念髑髅地的感人情景的人,心中不会留有骄傲和自我崇拜的念头.
凡仰望救主无比之爱的人,定能提高思想境界,洁净心灵深处,提高道德品质;定能作世上的光,各自以不同方式反射那神奇之爱.我们越多思念基督的十字架,就越能像使徒保罗一样说:“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

全部展开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约翰福音13:18-30记载最后的晚餐如下: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主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3-26)
这时基督正处于两个制度及其两大节期的分界上。他作为上帝无瑕疵的羔羊,即将献上自己为赎罪祭,这样就把那四千年来,预表他死的表号和仪式的制度废除了。在同门徒吃逾越节筵席时,他设立了一个纪念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来代替逾越节。犹太人全国性的节期将要永远过去,而基督所设立的礼节要在各方各国、世世代代被他的门徒遵守。
古时逾越节的设立,原是作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的纪念。上帝曾指示;当他们年年守这节时,儿女若问起它的意义,他们就要将这段历史重述一遍。这样,那奇妙的拯救就必留在众人心中,历久如新。基督设立圣餐礼,乃是要纪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此礼,直到他带着能力和荣耀第二次降临之日。这礼是一种纪念,让我们常把他为我们做成的重大事迹铭心不忘。
当初以色列民从埃及蒙拯救时,是站着吃逾越节晚餐的: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预备赶路。他们过逾越节的方式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他们即将被赶出埃及地,开始在旷野里行走痛苦、艰难的旅程。但到基督的时代,情况已改变。他们不再是将要从异邦之地被赶出来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体现上帝所赐的安息,此时人是侧身靠在榻上吃逾越节筵席的。桌子四围放着长榻,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撑身体,右手拿食物。这样,客人也能将头靠在他左侧之人的胸膛上。脚既伸到榻的外端,外围伺候的人就能为客洗脚。
这时基督仍在那摆着逾越节晚餐的筵席上。逾越节用的无酵饼就在他面前。没有发过酵的逾越节的酒,也在桌子上摆着。基督用这些象征来代表自己是毫无瑕疵的牺牲。任何被酵罪和死亡的表号腐化的东西都不足以代表那“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1:19)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卖主的犹大当时也参加了圣餐礼。他从耶稣手里领受了那表明他舍身流血的饼和酒,也听见主的话:“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这个叛徒竟敢在上帝的羔羊面前盘算暗计,揣着阴险报复的恶念。
基督在洗脚时说话的口气,已充分证明他洞悉犹大的人格。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13:11) 这句话使这个假门徒确知基督已洞悉他的奸计;此时基督要更清楚地讲出来。当他们坐席时,他望着门徒说:“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直到此时,门徒还没怀疑到犹大。但他们看出基督非常难过。为此,有一层黑云笼罩着他们,是可怕的灾祸即将来到的预感;其性质却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大家沉默地吃着筵席时,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听见这话非常惊异惶恐。他们不明白,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如此没良心地对待他们神圣的教师。为什么要卖他?卖给谁?谁会生出这种念头呢?主所眷爱的十二个门徒既比其他人更有权利聆听他的教训,享受他奇妙的爱,主又是那么关心他们,使他们与他亲密来往,他们中间总不至于有人要卖他吧!
门徒既明白耶稣这句话的意义,也记得他所说的话是何等的真实,他们心中惧怕,就怀疑起自己来。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没有藏着一点反对夫子的意念。他们以极痛苦的心情,一个一个地问耶稣说“主,是我吗?”惟有犹大坐在那里默不作声。约翰大为困惑,最后问耶稣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当门徒问“主,是我吗?”时,他们曾严密地彼此注视着每一个人的脸色。所以犹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发问和表示惊异的混乱情形之中,犹大没有听见耶稣回答约翰的话。现在他为要避免众门徒的注意起见,就像他们一样地问耶稣说:“拉比,是我吗?”耶稣严肃地回答说:“你说的是。”耶稣本意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但犹大并没有悔改之心,耶稣及揭露他.
犹大因自己的阴谋被揭露,惊异慌乱,赶紧起来想离开楼房。“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这个叛徒既转离基督走到外面的黑暗中,这对他真是“夜间”了。
犹大在没走这一步之先,还没失去悔改的可能。但在他离开主和同道弟兄时,他已作出最后决定,已越过最后界线。
耶稣对待这个受试探的人所表示的忍耐,真可谓奇妙之至。凡为挽救犹大所能作的事都已作尽。在他两次与祭司立约卖主之后,耶稣还给他悔改的机会。因他洞察这叛徒心中的奸计,基督便将那显明他神性的最后确实凭据给犹大。对这假门徒,这就是劝他悔改的最后呼吁。基督那兼有神人二性的爱心所能发挥的感化力,都毫无保留地用在犹大身上了。怜悯的浪潮虽然被顽固不化的骄傲反击回来,却以更强恩爱的感服力再扑过去。可惜,犹大虽因自己的罪恶被揭露而诧异震惊,但他反倒更坚决了。他从圣餐的筵席上出去,决心要贯彻卖主的阴谋。
基督宣布犹大有祸,对其他门徒是怀有怜爱意旨的。他就此把那证明他是弥赛亚的最大凭据给了他们。他说:“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如果耶稣一直保持缄默,好像不知道那将要临到自己身上的事,门徒或许要认为他们的夫子没有神圣的预见,是意外地被人卖到嗜杀成性的暴徒手里。一年前,耶稣早已告诉门徒,他捡选的十二个人中有一个是魔鬼。如今基督对犹大所说的话显明他完全知道他的奸计,这就可以在他受辱的时候坚固他真实门徒的信心。而且当犹大遭遇他那可怕的结局时,他们就会想起耶稣在叛徒身上所宣布的灾祸。
救主还有个用意。他本来知道犹大是个叛徒,但仍设法帮助他。他在洗脚时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门徒当时不明白这话。及至他在席上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13:11,18)时,他们还不领会。但到最后明白他的意思时,他们就要思考:上帝对犯罪最严重的人,表现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稣虽然从起初就知道犹大的为人,但他还是洗他的脚。而且这叛徒有权与基督同进圣餐。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发出多次劝告,希望这罪人能接受他,并悔罪改过、洗除罪污。这是给我们的榜样:当我们认为某个弟兄犯错误或犯罪时,千万不可离弃他。不可漠不关心地与他隔离,让他陷在试探之中,作撒但的掠物,或者把他赶到撒但的阵地上去。这不是基督的方法。正因为门徒有错误和缺点,他才洗他们的脚,而且除了犹大一人之外,其他门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基督的榜样不许他的门徒排斥他人参加圣餐。圣灵固然明白指示、公然犯罪的人不得参加圣餐(见林前5:11)。但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擅自判定别人。上帝并没有让任何人来决定谁可以参加这礼节;因为谁能洞察人心呢?谁能将稗子从麦子中分别出来呢?“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7,29)
当信徒聚集举行圣礼时,必有肉眼看不见的使者前来参加。这群人中,或许也有个犹大。若是这样,就必有黑暗之君所派来的使者在场,因为他们总是伴随着一切不肯受圣灵约束之人的。然而,天上的使者也必在场。每一次这样的聚会都有这些看不见的“来宾”参加。或许也有一些不是诚心爱慕真理的人愿意参加,但不应当禁止他们。因为当日耶稣为门徒和犹大洗脚时,那些在场的见证者也必来到我们中间。当时看到那幕景象的不只是常人。
基督必藉着圣灵前来印证自己的礼节。他必在场将人刚硬的心感化过来,叫人知罪。各人眼神所表露和内心所蕴藏的痛悔,都不能逃过他的注意。他正等待着痛心悔改的人,一切都已准备好来接纳他们。曾为犹大洗脚的主,渴望洗去每个人心中的罪污。
我们不要因为有些不配的人在场就不去参加圣餐。每个门徒都当公开参与,藉此表明他接受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基督必在这些他自己所指定的约会中与他的子民相交,并由于他的临格而加给他们力量。即或主持圣礼的人因心手不洁而不配,但基督依然要在那里服侍他的儿女。凡全心信靠他而来参加的人,必大大蒙福。凡疏忽这些与上主亲近的机会的人,必定遭受损失。对这等人,正可说他们“不都是干净的。”
基督既与门徒一同吃饼,一同喝那杯,就是与他们立约作他们的救赎主。他把这新约交托他们,使一切接受他的人都能成为上帝的儿女,并与基督同作后嗣。由于这新约,他们就能享有上天所能赐的今世和来生的一切福惠。这约是要用基督的血使之生效的。这圣餐礼是要门徒纪念那为整个堕落的人类、也是为他们个人献上的伟大牺牲。
但圣餐不该成为悲哀的礼节,因为这原不是它的宗旨。当主的门徒聚集吃他的圣餐时,他们不可追念或悲叹自己的缺点,不要怀念自己过去的宗教经验,不论它是令人鼓舞或是令人沮丧的。他们也不要回忆自己与弟兄之间的分歧。洗脚的预备礼节已把这一切都解决了。自省、认罪、彼此和好,都已经作过了。现在他们是来与基督交通:不是站在十字架的阴影之下,而是在其救恩的光辉之中。他们要打开心门接受公义日头的灿烂阳光。由于基督的宝血洗净了他们的心,他们的肉眼虽然看不见他,但内心能充分感觉他的临格;他们要听见他的话,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
我们的主说:当你自知有罪时,要记住我已经为你死了。当你为我和福音的缘故遭受虐待、逼迫和苦难时,要记住我的爱是多么大,以致我为你舍了性命。当你觉得你的责任艰难,你的负担沉重时,要记住我曾为你的缘故忍受十架,轻看羞辱。当你因难堪的试炼而畏缩退避时,要记住你的救赎主是长远活着在为你祈求。
圣餐礼是预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它的宗旨就是要把这指望生动地铭刻在门徒心中。每逢聚在一起纪念他的死时,他们就重述他怎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他们在苦难中,就因指望他们的主复临而得了安慰。他们想起这句话:“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这应许对他们真有言语难以形容的安慰。
这些事我们永不可忘记。耶稣的爱及其激励人的能力,我们应时常纪念。基督设立此礼,是向我们说明上帝为我们的缘故所表露的爱心。若不是通过基督,我们的心灵决不能与上帝联合。而且弟兄与弟兄之间的联合与爱心,也必须因耶稣的爱而凝固,垂诸永久。惟有基督的死,才能使他的爱在我们身上生效。惟有因他的死,我们才能欢欢喜喜地仰望他的复临。他的牺牲是我们指望的中心。我们的信仰必须建立于此。
我们往往把那些指着救主受辱和受苦的礼节,过分形式化。基督设立这些礼节,原是有一定的目的。我们的良知良能必须觉醒起来,去掌握敬虔的奥秘。大家都有特权更深入地去领会基督为人赎罪而受的苦难。“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已经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4,16) 我们必须仰望髑髅地挂着垂死之救主的十字架。我们务必笃信基督,这关系到我们永恒的利益。
我们的主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3-55) 就我们的肉体而论,这两句话也是实在的。因为连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也要归功于基督的死。我们吃的饭是他舍身得来的。我们喝的水是他流血换来的。每个人,不论是圣徒或罪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是靠基督的身体和宝血而得滋养。每一餐饭食,都带有髑髅地十字架的印鉴。每一口泉水、都反映它的光辉。这一切,基督在设立那代表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时都说明了。在楼房上举行的那一次圣餐与典礼所照出的亮光,使我们每日的饮食成为神圣。于是家庭的饭桌成了主的筵席,而每一顿饭都成为一次圣餐了。
就我们属灵的生活而论,基督的话尤为真实。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只有接受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出的生命,我们才能度圣洁的生活。而我们是因接受他的话,并实行他所吩咐的事,才能获得这生命。这样,我们就与他合而为一。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6:54,56,57) 这段圣经特别适用于圣餐礼上。当我们因信而思念主的伟大牺牲时,我们的心灵就必吸收基督属灵的生命;我们也必从每次圣餐礼中得到属灵的力量。于是这礼节就形成一种活的连链条,把信徒与基督联在一起,因而也与天父联在一起了。可见这一礼节,在需有倚靠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络。
当我们领受那代表基督舍身流血的饼和杯时,我们就在想象中参加了那在楼房里举行的圣餐。我们也进入了那因背负世人罪孽的主所受的惨痛而成圣的客西马尼园。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他那使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挣扎。如此,基督钉十字架就活画在我们眼前了。
当我们仰望被钉的救主时,我们就更充分地明白天上的主宰所付牺牲的重大而深奥的意义。救恩计划向我们大放光芒,而我们一想起髑髅地的景象,就必激发出活泼和神圣的感情。我们就必要口唱心和地赞美上帝和羔羊,因为常怀念髑髅地的感人情景的人,心中不会留有骄傲和自我崇拜的念头。
凡仰望救主无比之爱的人,定能提高思想境界,洁净心灵深处,提高道德品质;定能作世上的光,各自以不同方式反射那神奇之爱。我们越多思念基督的十字架,就越能像使徒保罗一样说:“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
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收起

最后的晚餐,吃了该上天堂去去地狱,该如地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