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谁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1:36:03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谁写的
x[YncIvJl5 [- 0HQI8S@8iL^J%#{_7Jw 8AHp7?n4EW:QvV ]zOo5_`ۚU ~Y񋊍cqL<`ͧVfUQ^L~9Vvʻn=*n ]{,FJ:2˒Wu;ƿyTv~q\hѹkop&mQonDu_0 Gt3-J>TnXlWY7v;8zNty x.2+9͹[fKz ok.onK|:ֳʃkvbK6&=gSx9juw6.vz)>NQVf\]-m`W*OlObtqҏn}Kgi铈 lŻ `Lj `<*B:kcհFxչ.Y| #U[NbTvoi ={P˰&x؃u3Mhu8f*V(uZ`;څtƘ֪+p._#P".~*{[HE]8>}z3ѢyM׋3|$q# HEBP]1 C*j@rUП}-wp`c.*1j}m|$LlFӇ#wNԎ g)Х.īZ,vCKW6XЃ7G75NW^.Gimn! V ǪĮk'BOjxG^M/ni`@ݣH07OaU-G?_q@pɘ5d"^SL|9) 'Db/=x[a߻J E?jH*x@i P7Ą97@FUY5HAbe/vB`2/,gHU*B4/9ե ֩C:;9oT瘺a'j6IFABW] 3A`* q6(NM댱?bd#Z@ O/:YOu4l1odLMMֵx`ΌgË#u0ac-T!Js-L@p:dp(d( a̦TK^nr@J{,7Y'z1}@Uw%ЦWXpE{1HӅ)")NCYA5™`Tv)!p2Dr ;SLHO$xΞV Kwy){tnjV)TGnqusiB"rYd25X[1$*U}L`K0#uT>RsrCv{}R3oRd A 2'YSwh8$?ДDwQjEՊh &1a AO{V m/sϪ7D鴌͡b3i0}p[m8܆'lZd]5SQKSN`ՈȤM+vύ% ;(fAiٝ? C֯ذW`})$yʶ&F0@ݺo%)242tEBG$6ܧ󣐊CX`/"Iz7ְ "ӕ0=pN!Ы4p?Dd vDdTb8(SVG :\v䃻!:L`a>#piU,&X/TnSSgb4`o}z:$bbU{HLf0o*ykp!05b$WG6ykEߖ (0A]'1C^lx ?3{|^h/"N,)L)MT. Tqazjޅeɞ9gD/SB0e|ivWmL~h>'f*_e,nX@~EB,;1{sg@!٬%!Ce-98oHCA JiP~ r+h1D ilee:r c /~otBdJO;IsnmHL-ag.n4iͧF,P7vild])wcxfRW(|:r2Mp_({DZtWĦ&FPuSoSo` B6}&L5:» s3+7F)9"< կ^3%ɳ:i $f`P8@s3'"I<8`*:_i kqKu *lY~5X/+Qk 3d&owy49|0}cR!Sy#Q퍐`S$ cV$hcc"hFL= aIb,Vko0:L7C&8VX9jl .0YY#HL[!:CS&_(^^X ]Wp;aa0NY腪r2( Zrw5ʵ8 T1eZ:a`N`jpB8˰x2sr釲$Ed@j.}yo12;!3o`j젆h%OʧpFWNؓQ99”P/Bh @5p6M6 HI#glms`7AEX"z'QmZx䒬3W hZ!];!8I@?f;&?/`2Wfe'YGgFƣ2 0V=/*RםNRNp-LX/ϰ8skNY.@~"_< k> OeTFB* qI\Ti+]V%xe S=ZpM#q/z^lcu??X :K$1;Y ؔIMsm6N=:ɦ+!6wj /Ŭ奞?Ec2j\{ѫl bݫyP䲻 )w6̡ o8-f32#&!il+;d鑏g,i 07@32!kfDt"}7փ{1iX9r3l/R!wc΁YO 3( XΨC[/J:JCrSͅZI%^<3Iiu!jt26%yo#x1VaxXO7@GΙسA ZzGmmJ pDl{ MxG*o=Ӌn*[*GS[JrɪX@-zW'*}'5t p2|XdKF5U KcqɁ%I: HXj+EfK%5UpmlΦi/Ǻ)+9,+%;ZӬ-{=% >U5jׁ9@1.i3ry6M#ŰI0҈],>+f_r!fK{k1~+Et+WBq^eB$ \5nb0<}>B`UOl`*!,XjZt,F)g*TIHns];c*4p3t/F)jBo%PIpv tItսf8\^ 2:r0=cUx ;|mF<*<-lL- c=& g3P,rT+˜9dιL2;u뵮ukojW5 H":BY62SD漱^\`dH L|D v¥;Lw:-+o`U˽Th1/ajx0/Ӵ/Fѐch 8:eK_I݆9GG,~Q7ܣ[o[@]7AA/~?5xw"˲nS#Sw/Kc_Fv9WӣO#7?uzS8`0+xnyfἦsIv1!/r?lU`¿˝c/F`Xag"A'dQ_Yl]dm"O&tt,W޷bz=Bƪ\g^j((pyJy;zP`!j Yzzk CM&F_,nׅ 2My<}S1cX^L߻VdO XsQQ-xjaB_30Ѫ9vgP.Nk wxkMPb?سd \X-xdYNVKTELSV eU&e?Рo ):C ! x)g<(/XKm~ KqrdZ 0دAPY1@zWg̥wzɭʿa`v&wNj\x̼ʹwm!nVG4b [;ݜM}*8ĩ:I iwt_n.L6*;#ɢpn䖶dԍTiQq;t#e6GUVv aA,KL$;2y/R:p{&Dk .W[eِ~=f߂g)SIYI:b>U%HH I},)w- AxaO_ P\Y+?-t:PwT)?[Dib1 5_Lmwxm'Kh9~͂^7Ugq|U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谁写的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谁写的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谁写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於各类型的爱机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便的比大陆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
轻的多重含义
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如果,你因为急于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你就永远也别指望得到答案.这也算是我阅读该书的一点点经验吧.据说珍珠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多功效,但吞珠的一个前提是:把它研成粉末.对该书的解读,也必须如此.
在追问关于“轻”让人不能承受的问题时,我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故事大意如此:国王让他手下的大臣们比赛,看谁是大力士.比赛的办法居然是让大臣们把一根鸡毛扔过高墙.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失败了.只有一位大臣很聪明,他抓住身边的一只鸡,一把扔过高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把整只鸡都扔过高墙,何况一根鸡毛?他赢了.依靠他的智慧.
轻便,轻捷,轻柔,轻盈,轻巧,轻快等等,当然会让人感觉到愉快.但如果是轻薄,轻浮,轻狂,轻蔑,轻率,轻佻等等,又当如何?科学揭示,保持宇宙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万有引力,于此,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地球带给我们的重力,它使我们不至于脱离开地球而进入可怕的游离状态.宇航员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失重.
“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看来,我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这个故事帮我们揭示出“轻”的一层含义,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P61有一段关于特丽莎的心理描写:“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生活就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己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助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生命像一根鸡毛那样轻飘飘),使特丽莎坚决地离开瑞士,与她深爱的托马斯不辞而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在布拉格,只有在某种心理需要时,她才依靠托马斯.而在瑞士,由于失根,她事事都得依靠托马斯,那她就不得不一辈子重复深夜里的恶梦.
或许,我刚才的论述仅仅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它绝不是昆德拉要与我们讨论的“轻”的重要含义.它只是我解读该小说时所收获的一个副产品.让我们回到小说的开头.
“好可怕哟.”渡边淳一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失乐园》的开头,以吸引读者介入小说的核心部分.而昆德拉呢?“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永劫回归’观.”他一上来就要与读者探讨让人头痛的哲学问题.存心要给人一个下马威吗?不怕把他的读者们吓跑吗?没有比这更好的开头吗?没有.这样的开头必是经过昆德拉深思熟虑的.读者们要跑那是没有领会昆德拉的匠心.昆德拉苦心孤诣地要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到小说的核心部分,即引入到“轻与重”的讨论当中.在这里,他要为我们撬开一个解读该小说的缝隙,透过一丝微光,让我们看到昆德拉受难的灵魂.
昆德拉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P1)这里,给我们揭示出“轻”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个体生命的被轻视,个体意志的被忽略不计.诚如木心先生所说,政治教条的首功是:强定善恶,立即使两者绝对化,抹掉中间层次.在极权主义政治的旗帜下,厉虐性无处不在.个体的生命和个体的意志,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与空间.“它象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怕有十万黑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对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如此漠视,这样的“轻(视)”谁能承受?
所以,小说体现的不止于昆德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更是对人类历史上饱尝磨难的个人的同情.对,在小说的第一章,反复萦绕于托马斯脑际的就是这个词:同情.他不断地想象特丽莎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同情”这个词,让有些读者误以为,托马斯对特丽莎的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对可怜人的一种恩赐.仔细读一读P15-16关于同情一词的解释,就会明白,同情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想象力和心灵感应力,在感情的等级上,它至高无上”.
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请注意昆德拉在谈到法国大革命时说的这句话:“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P1)这是作者在小说的开头第一次直接提到“轻”这个字眼儿.随后,谈到“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P2)这部分文字,提示我们“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有一句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具有着“遗忘(背叛)”意味的“轻”,当然让生命无法承受.“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辨识一切,包括断头台.”“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昆德拉不仅自己回想,而且,还要带着他的读者们一起回想,让人们记住,记住历史,记住历史上的人们曾经怎样孜孜吃吃苟且营生地活过.
托马斯在面临“轻与重”的选择时茫然无措,“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昆德拉让人们和他一起回想并记住托马斯,其目的在于,让后来的人们在面临“轻与重”、“灵与肉”的选择时,不再像托马斯那样茫然无措,犹豫不决,以至他经历过的一个个美妙的瞬间由此而丧失全部意义——历史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向人们提供经验.
“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压根儿没有发生过的事(因为遗忘) .捷克人的历史不会重演了,欧洲的历史也不会重演了.捷克人和欧洲的历史的两张草图,来自命中注定无法有经验的人类的笔下.历史和个人的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太空,它是明天不复
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昆 德 拉 的 宿 命
——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采薇
几乎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隐喻,每一段议论中都有一个陷阱,每一个细节中都藏着一个机关,每一次的话锋一转都是一个暗道.你刚刚觉得柳暗花明,忽然又山重水复.就这样,一重山水一重风景地吸引着你跋涉的脚步.困惑.惊喜.晕头转向.又豁然开朗.
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你就会在那部喻象如原始丛林中的植物一样茂密的小说中迷失方向,找不到一个出口.也可能,你根本就进入不了那个“茂密的丛林”,努力跋涉半天,还只是徘徊在它边缘的草地上,看到一些不成气候的灌木,根本瞧不见一株让你不得不仰视才能窥其全貌的乔木.运气好的话,你或许可以用猎枪打到一两只兔子,但别幻想碰到九色神鹿.运气不好的话,你只能见到一团胡乱生长的毫无秩序的野草.
如果因为某种机缘,你幸运地进入了“丛林”,那你也必须在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小心地留下标记,并时常回头看看那些标记,前后对照着,记住前进中的每一次拐弯,每一次的升与降.否则,你就会迷失在丛林深处,像迷失在浓浓的雾中,再也找不到方向.如果,你能在领略到最美丽的风景之后,小心翼翼地顺着来时的路返回,再走出丛林,你一定会无比欣喜,对“丛林”中的美景叹为观止.
第三遍仔细研读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我获得如此深切的感受.穿过那一片丛林,令我惊悸,让我的灵魂不安.对托马斯每一次行动选择的认识态度,都是昆德拉对读者灵魂的拷问.他让托马斯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轻与重”“灵与肉”之间,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拷问读者的灵魂.他像残酷的罗马统治者把耶酥钉在十字架上受难一样,把他的读者也钉在沉重的十字架上.我几乎能够看到那个巨大的十字架就摆在面前,我几乎能够听到他抡起锤子“咣”“咣”地往我手上脚上钉钉子的声音,我当然也能因此而感觉到锥心的疼痛.“好了,你就呆在上面吧!自己想想清楚,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是选择灵,还是选择肉?”一个狰狞的声音低沉地咆哮着……
真是难以想象,昆德拉需要具备怎样的机智,站在怎样一个俯瞰全局的高度,才能摆出这样一座巨大的迷宫,把那些“隐喻”“陷阱”“暗道”“机关”天衣无缝地构建在一起.让人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无媚俗,在媚俗的王国里,你是一个魔鬼.”(P9)与其说,这是萨宾娜对托马斯的欣赏,勿宁说,这是昆德拉坚定而又明确的自我表白(后面的文章中,我就会提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其实就是作者昆德拉的化身).能写出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说明昆德拉本身就是一个异类.和他的同胞卡夫卡一样的异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卡夫卡的《城堡》一样让人费解.
这样一本小说,不仅难懂,而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要不然,就读一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类的诗句,也可以让你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再不然,读一些小资女人写的,充满咖啡香气的散文,和写手一起享受一下坐在雅致的咖啡厅里把白天当黑夜过的情调.一不小心,你还可能意外地收到素不相识的人送你的99朵玫瑰,借着玫瑰的颜色,幻想浪漫吧!

作家简介: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

全部展开

作家简介: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最新小说:无知

收起

米兰.昆得拉
好佩服楼上的哦